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docx
- 文档编号:24059078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55KB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拟定者: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1.会写180个生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二、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刁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别是非善恶。
2、教学难点
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青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单元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
第三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有侧重点地阅读。
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第四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第五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揣摩人物的特点,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第六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七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
《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第八单元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四、教材浅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
绘景篇,爱国篇,探索篇,微小说,生活篇,热爱土地、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
其中有的还安排了“我爱阅读”和“趣味语文”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五、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方法.
1、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2、创设真实情境,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3、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内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4、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道德感化学生
七、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
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
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日记”、“笔记”、阅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识字,听写,做习题,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如日记,阅读。
3.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
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认真能干的小组长完全可以帮助我做好许多事情,如检查背书,批改练字,检查家庭作业,辅导后进生等,加强对后进生的轮流辅导工作。
八、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PPT以及课本录音、微课
九、教学进度安排表(安排到周)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起止页面
课时
备注
第1周
1、草原2、丁香结
2-7
4
第2周
3、古诗词三首4*、花之歌习作语文园地一
8-14
6
第3周
5、七律长征6、狼牙山五壮士
16-20
4
第4周
7、开国大典8*、灯光口语交际习作
21-32
6
第5周
语文园地二9、竹节人
33-39
6
第6周
10、宇宙生命之谜11*故宫博物院习作
40-50
6
第7周
语文园地三12、桥
51-56
6
第8周
13、穷人14*、在柏林口语交际
57-63
6
第9周
习作语文园地四期中检测
64-68
6
第10周
15、夏天里的成长16、盼
70-75
4
第11周
习作17、古诗三首18、只有一个地球
76-85
6
第12周
19*、三黑和土地古诗三首20*、青山不老口语交际
86-94
4
第13周
习作语文园地五21、文言文二则
95-100
5
第14周
22、月光曲23*、京剧趣谈口语交际
101-104
4
第15周
习作语文园地六24、少年闻土
105-113
6
第16周
25、好的故事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7*、有的人
114-122
5
第17周
习作语文园地八
123-125
4
第18周
期末复习
6
第19周
期末复习
6
第20周
期末复习
6
第21周
期末考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教学工作 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