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化学保护实验大纲使用版曹传旺.docx
- 文档编号:24055193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15.21KB
林木化学保护实验大纲使用版曹传旺.docx
《林木化学保护实验大纲使用版曹传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化学保护实验大纲使用版曹传旺.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木化学保护实验大纲使用版曹传旺
林木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编者:
曹传旺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学科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实验一波尔多液的配制…………………………………………………………………2
实验二石硫合剂的配制…………………………………………………………………3
实验三杀虫剂熏蒸毒力测定……………………………………………………………5
实验四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7
实验五杀虫剂拒食作用测定……………………………………………………………8
实验六杀虫剂药效试验(盆栽法)……………………………………………………9
实验七除草剂的选择作用及防除效果(盆栽试验—叶面处理法)…………………12
实验八农药对作物药害的测定…………………………………………………………14
实验九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快速测定果蔬中的残留农药……………………………16
实验十常见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20
实验须知
本实验课程是以化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昆虫、病菌、杂草、农药等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课程。
本书主要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为理论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生在实验中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
凡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则:
1、凡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生实验手册》。
2、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及相关专业教材,了解每次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3、学生在实验时应该独立思考,认真操作,不许大声喧哗。
4、要爱护仪器,节省药品、试剂等。
5、损坏仪器设备,必须登记,并按照情节轻重酌情赔偿。
6、实验室内不准放置食物、吃东西或吸烟。
7、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农药对高等动物均有毒性,许多试剂也有—定的毒性。
且未经允许不准任意携出实验室外,用过的废物一律倒入指定的缸内,不准随便乱丢。
实验中,如发现药物中毒现象应报告教师,以便急救。
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完成后,按教师要求48或72小时来检查结果,按时交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以5分制计。
实验一:
石硫合剂的煮制
一、目的要求
掌握煮制优质石硫合剂的方法,了解其原料质量,煮制火力对石硫合剂母液浓度的影响,煮制时火力的控制、反应终点的确定以及母液浓度的量度和稀释方法。
二、实验用具
瓦锅、漏斗、玻棒、硫磺粉、量筒、生石灰、粗天平、纱布、波美比重、滤纸
石硫合剂原料配量
原料
配方I
配方II
硫磺粉
1
1.3-1.4
生石灰
1
1
水*
10
13
*本次实验总量为300ml
三、煮制方法
煮制石硫合剂必须用瓦锅或生铁锅,不能用铜锅或铝锅,否则易腐蚀损坏。
称取块状、质轻而洁白的生石灰放在锅中,滴数滴水使块状生石灰消解成粉状,再加入少量水搅成糊状,最后把全部水量加入配成石灰乳液,记下水位线,加热煮沸,往煮沸的石灰乳液中徐徐地加入硫磺粉,边加边搅拌,使硫磺粉全部湿着(不浮面)。
开始计算时间,整个反应时间为40~50分钟。
熬煮过程必须保持沸腾,损失的水分应加热水补充。
并应在反应终止前15分钟补足完毕。
到反应终止时,即离火静置片刻,滤去残渣。
滤液为深棕色的透明溶液。
此成品即为石硫合剂母液。
把母液倒入50ml或100ml量筒中,用波美比重计计量度母液浓度(波美比重度数)。
石硫合剂母液可盛装在密闭的容器中(如:
窄口玻璃瓶中或小口的瓦罐)贮存备用。
如保存时间较长,可在液面滴少许煤油,以避免氧化。
另用两个反应锅,用与上述相同的煮制方法比较劣质原料和煮制火力不足对石硫合剂母液浓度的影响。
四、实验报告
1.上述实验各反应锅煮制的石硫合剂母液是多少波美度?
假如生产上使用0.4°Be(波美度)的石硫合剂25公斤,要用母液(实验最优的一种)多少?
加多少水稀释?
2.为什么量度石硫磺合剂母液浓度要用波美比重计、而不用普通比重计?
实验二:
波尔多液的配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波尔多液配制的方法,了解原料质量和不同配制方法与波尔多液质量的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波尔多液的性质及其防病特点。
二、实验材料
化学纯硫酸铜及带杂质的粗硫酸铜;化学纯氢氧化钙;建筑用陈旧石灰粉。
烧杯:
25ml2个、100ml2个、300ml3个;量筒:
50ml2支、100ml5支、200ml1支;粗天平1台;酒精灯及铁支架一套。
三、实验内容
1.波尔多液的性质
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液配制而成的一种天蓝色水凝胶液,其胶粒扁平呈膜状,具有很强的粘着力,不易被雨水冲刷,是粘着力特别好的保护性杀菌剂。
波尔多液胶粒的观察方法:
先制备母液Ⅰ,(化学纯2%硫酸铜溶液)和母液II(2%石灰乳液,用化学纯Ca(OH)2)各300ml。
取一大烧杯盛清水约半杯,另取两个小烧杯分别取母液I和母液II同时注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不要搅拌,注入时必须使两种母液在到达大杯清水是把波尔多液分散,以利观察。
此时把大烧杯对着光,即可看到清水中悬浮着浅蓝色棉絮状和片状的胶状物,此为被水分散了得波尔多液。
2.波尔多液的稳定性与配制方法、原料质量的关系
采用上项制备的母液Ⅰ和母液II,按表2-1配成的波尔多液,分别盛于6支量筒,静置勿受任何扰动,30分钟后(从每支记录时间算起)比较沉淀刻度的差异。
配成的波尔多液悬浮性越好、越稳定、沉淀的刻度就越少。
并细心观察各种不同方法配制的波尔多液颜色有无差别?
不同原料质量控制的波尔多液有哪些主要差别?
表2-1
方法
硫酸铜液(母液Ⅰ,毫升)
石灰乳*(母液II,毫升)
配制方法
1
50
50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Ⅱ各50毫升,将母液慢慢注入母液Ⅱ中,边倒边搅拌,即成天蓝色波尔多液,配好后倒入第一支100毫升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2
50
50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Ⅱ各50毫升。
与1法相反将摇匀的母液Ⅱ注入母液Ⅰ中,边倒边搅拌,配好后倒入第二支100毫升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3
50
50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Ⅱ各50毫升,将两个母液同时注入第三个烧杯中,边注边搅拌,配好后倒入第三支100毫升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4
50
50
用两个烧杯分别盛母液Ⅰ和Ⅱ各50毫升,先将母液Ⅰ加热至70-80℃,趁热注入母液Ⅱ中,边注边搅拌。
配好后倒入第四支100毫升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5
另称取1克化学纯硫酸铜溶于90毫升水。
另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钙1.3克配成10毫升石灰乳液。
将配好的90毫升硫酸铜溶液倒入10毫升石灰乳液中,边倒边搅拌。
配好的波尔多液倒入第五个100毫升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6
另称取1克劣质硫酸铜,溶于90毫升水中。
另称取建筑用的陈旧石灰粉1.3克配制成10毫升石灰乳液。
配制方法与5项相同。
配好的波尔多液倒入第六个100毫升量筒中,并记录时间。
*石灰乳液必须摇匀才量取
实验三:
杀虫剂熏蒸毒力测定
一、基本原理
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毒杀害虫(或病菌),称为熏蒸。
熏蒸时,毒剂主要以气态从昆虫的气门进入气管,再分布到全身的气管,然后到达神经作用部位.因此测定熏蒸毒力的装置都必须基于同一原则,即试虫在一密闭容器中不能和固态或液态的毒剂直接接触。
毒剂只能以气态和试虫接触。
常见熏蒸作用的测定方法有二重皿法、干燥器法、广口瓶法、药纸熏蒸法和三角瓶法:
二、实验材料
供试药剂:
(1)50%敌敌畏EC、
(2)50%马拉硫磷EC,(3)90%敌百虫结晶。
试虫:
黄粉虫
用具:
培养皿12个,干燥器4个,移液管0.2ml13支,滤纸、量筒、烧杯、纱布等。
三、实验方法
1、二重皿熏蒸法:
药剂配制:
每组实验药剂稀释成有效成分含量0.5%药液,各20ml(用水稀释)。
处理:
在培养皿底内加入5ml供试药液,皿口盖纱布或纱网盖1张,将试虫20~30头放在纱布或纱网上,再盖相同口径的培养皿底,使其密闭对合(如图),各药剂重复3次,对照用清水,半小时、1小时、5小时后,观察计算平均死亡率。
2、干燥器熏蒸法:
取供试虫60头分放三个小烧杯中,杯口用纱布扎紧(三个重复)放在干燥器磁板上,再将供试药剂稀释成有成分含量为0.1%药液20ml,放入干燥器底部,对照用清水,盖好干燥器盖,一定时间后,在通风处迅速取出试虫,统计死亡率。
3、广口瓶法:
用两个广口瓶(250ml),在一个广口瓶中放入一定数量的目标昆虫,另一个广口瓶中放入定量药剂,用橡皮塞和多个玻璃管把广口瓶连接,震荡,使药剂挥发,气体均匀分散,作用一定时间后,将目标昆虫移入干净器皿中,放入新鲜饲料,盖上纱布,规定时间内观察目标昆虫的中毒死亡情况。
4、药纸熏蒸法:
在三角瓶(500~1000ml)的瓶塞上,用大头针固定0.5~1.0cm的滤纸片,在滤纸片上滴加1~2µl的敌敌畏原油或其他熏蒸剂,然后将麻醉的家蝇放入瓶内,盖上瓶塞,25℃温度下,一定时间后,观察试虫的击倒中毒反应。
5、三角瓶法:
在三角瓶底部放入含有一定量熏蒸剂的滤纸片(4×4cm),用纱布袋包一定数量的试虫,然后,把布袋固定在瓶塞上,让布袋悬挂在三角瓶中,25℃温度下,一定时间后,观察试虫的中毒和死亡情况。
四、实验报告:
列表记录试验结果,比较各种药剂的毒力并分析哪种供试药剂没有熏蒸作用。
实验四:
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
一、基本原理
将药剂接触到植物的某一部分(如:
根、茎、叶、种子),药剂可渗入植物体内,并随体液传导到全株或植株的某一部分,在一定时间内,让昆由取食没有直接用药的植物组织,观察其致毒反应。
本实验采用包扎法和药液培养法,目的是通过实验了解药剂的内吸性能并初步掌握内吸杀虫剂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材料
供试昆虫:
烟草蚜虫:
供试植物:
烟苗
供试药剂:
50%乐果EC,25%螟蛉畏EC,50%杀螟松EC
用具:
烧坏(250ml),试管(2×180),移液管,试管架、药棉、塑料布、剪刀、纸套等。
三、实验方法
药剂配制:
将三种供试药剂配成有效含量为0.5%的乳液各50ml。
内吸测定方法:
1、涂抹包扎法:
挑选生长发育一致,叶片带蚜量较一致(20~25头)的烟苗12株,每株在颈部包扎一圈脱脂棉,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药液0.2ml滴于脱脂棉上。
外部用塑料布缠绕后,用线结扎,防止药剂蒸汽挥发,每一药剂重复三次,每处理一株,对照用清水、重复三次,将已施药的烟苗用纸袋套住,插在盛有清水的试管中,排列在试管架上,各处理间不要接触,24小时后解开纸袋,统计蚜虫平均死亡率,比较各药剂的内吸毒效。
2、药液培养法:
先将供试药配成10ppm水溶液,分别注入试管内,每管20ml,对照用清水,重复三次,挑取生长发育一致,叶片带蚜量较一致(20~25头)的烟苗12株,插入液面10cm处,精确计算苗上蚜虫的数目后,用纸套住,24小时后统计平均死亡率。
四、实验报告
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并比较几种药剂的内吸作用,判断哪种药剂不是内吸剂。
实验五:
杀虫剂拒食作用测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叶碟法测定食叶咀嚼式口器昆虫的拒食作用。
二、实验用具
培养皿(d=9cm)、滤纸(d=9cm)、打孔器(d=20mm)、计算纸(或叶面积测量器)、昆虫针、丙酮
昆虫和植物:
黄粉虫、卷心菜
药品:
川楝素、丙酮
三、测定方法
于直径9cm的培养皿中铺两层滤纸,加少量水湿润,用打孔器将卷心菜制成圆形叶片,分别浸于各试样的丙酮药液中1s,取出晾干。
1、选择性拒食作用测定:
每培养皿中用4支昆虫针穿插过滤纸后分别插上圆叶片,其中对照及处理各2块,十字交叉型排列。
2、完全拒食作用的测定:
每培养皿内四块叶片均为药剂处理或对照。
供试昆虫经饥饿3~4h后,每培养皿接入1~2头,任由试虫自由选择取食,每一处理重复6~8次。
试虫经24h取食后即移出培养皿。
计算取食面积。
四、数据处理
1、把计算纸(坐标纸)剪成同供试验叶片面积一样大小,把它套在一个小薄膜袋内作为标尺,用于量度各培养皿中处理及对照叶片被取食掉的叶面积(先数被取食的叶碟的方格数,最后换算成面积)。
2、拒食率的计算
拒食率(%)=(对照组取食叶面积-处理组取食叶面积)×100/对照组取食叶面积
3、试验结果用DMRT法进行检验。
实验六:
杀虫剂药效试验(盆栽法)
一、目的要求
盆栽试验是介于室内与田间试验之间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可以较系统和较客观地考察某些农药的使用剂量、方法、对害虫的作用方式或比较几种不同农药对某一害虫的防治效果,为田间应用提供依据。
该试验要求掌握盆栽试验的设计、操作技术、结果调查及统计分析。
二、实验材料
1、20%叶蝉散乳油1:
500。
2、90%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1:
1000倍。
3、25%杀虫双水剂1:
500。
4、8%增效虫嵫灵乳油1:
500倍。
5、烟草苗:
秧龄约50天左右。
6、供试昆虫:
烟蚜若虫。
三、试验方法
在口径约25cm的圆型花盆内装入肥沃的塘泥,加水浸软并搅碎成泥,每盆插植3株约40天苗龄的敏感品种,插苗后约20天即可进行试验。
每班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选2盆长势较一致的烟苗,先检查每盆稻苗上的烟蚜数量。
如果每盆烟蚜若虫达不到30头,应选至30头以上,每盆的烟蚜数目可记于一张1×10cm的硬塑料标签上,并插回该盆中,再用25×25cm(直径×高)纱笼罩住烟苗,最后用手压式小型喷雾器喷药,每盆喷药液10ml。
每组作一个重复,另做空白对照(仅喷10ml清水)。
施药后24或48小时检查残存活烟蚜数。
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虫口减退率(%)。
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
虫口减退率(%)=————————————————×100
施药前活虫数
处理组虫口减退率(%)-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校正虫口减退率(%)=———————————————————————
100%-对照组虫口减退率(%)
四、结果的整理及分析
本实验是比较几种药剂防治烟蚜若虫的效果差异,用邓肯氏(Duncan)新复极差检验法(即DMRT)较为方便。
表1叶蝉散等杀虫药剂对烟蚜处理24h后的虫口减退率(%)
药剂
虫口减退率
20%叶蝉散乳油(A)
90%乙酰甲胺磷原粉(B)
25%杀虫双水剂(C)
8%增效虫嵫灵乳油(D)
对照(清水)(E)
Xij(i为处理项,j为处理重复项)
100.0(90.00)
95.0(77.08)
62.5(52.24)
95(77.08)
0.0(0.0)
100.0(90.00)
95.0(77.08)
52.5(46.43)
97.08(81.47)
0.0(0.0)
100.0(90.00)
100.0(90.00)
50.0(45.00)
82.5(65.27)
0.0(0.0)
95.0(77.08)
100.0(90.00)
57.5(49.31)
100.0(90.00)
2.5(9.10)
100.0(90.00)
100.0(90.00)
76.5(61.00)
89.1(70.72)
4.1(11.68)
100.0(90.00)
100.0(90.00)
57.5(49.31)
95.0(77.08)
2.5(9.10)
100.0(90.00)
100.0(90.00)
50.5(45.29)
97.5(80.90)
5.0(12.92)
97.7(81.25)
87.5(69.30)
48.8(44.31)
95.5(77.75)
5.0(12.92)
97.5(80.90)
92.5(74.11)
70.0(56.79)
85.0(67.21)
10.0(18.44)
100.0(90.00)
95.0(77.75)
37.5(37.76)
75.0(60.00)
2.5(9.10)
合计(Tj)
869.26
825.32
487.44
747.48
83.26
Tj2
755612.95
681153.10
237597.75
558726.35
6832.23
平均(Xj)
86.93
82.53
48.74
74.75
8.33
表2方差分析表
变异
自由度
离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和
F2
处理
5-1=4
Lb=42467.78
Sb2=42467.78/4=10616.95
F=Sb2/Sw2
=205.99
F0.01=3.76
(f1=4,f2=45)
误差
5×(10-1)=45)
Lw=2319.33
Sw2=2319.33/45=51.54
总的
5×10-1=49
LT=44787.11
表3计算出处理平均数差进行显著性判断
药剂
平均值(Xj)
A
B
C
D
A
B
C
D
E
86.53
82.53
74.75
48.74
8.33
4.4
12.18**
38.19**
78.6**
7.78*
33.79**
74.2**
26.01**
66.42**
40.41**
表4显著性判断结果列于下表
药剂
平均虫口减退率(%)
差异显著性
显著水准0.05
显著水准0.01
20%叶蝉散乳油(A)
90%乙酰甲胺磷原粉(B)
8%增效虫嵫灵乳油(C)
5%杀虫双水剂(D)
对照(清水)(E)
99.02
96.50
91.24
56.39
3.16
a
a
b
c
d
A
B
B
C
D
表中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字母排列距离越远,表示差异越大。
五、结果评估
1、用上述药剂及使用剂量防治烟蚜若虫,24小时后虫口减退率(%)的统计分析可见,叶蝉散和乙酰甲胺磷的药效明显高于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则最低(在F0.05时)。
但在F0.01时,叶蝉散的药效明显高于乙酰甲胺磷和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为差。
2、在这些药剂中以杀虫双防治褐稻虱效果最差。
综合上面试验,防治褐稻虱2-3龄若虫,采用喷雾的方法,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叶蝉散和乙酰甲胺磷;其次是增效虫嵫灵,而杀虫双不宜用于防治褐稻虱。
习作
分别计算出试验中各处里虫口下降率,并用邓肯氏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验药剂防治褐稻虱的结果。
实验七:
除草剂的选择作用及防除效果(盆栽试验—叶面处理法)
一、目的要求
防除杂草,保护作物是应用除草剂的目的,因此,除草剂的选择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本实验是通过一些除草剂对烟草进行茎叶处理,比较不同的除草剂对植物的作用差异,了解除草剂的选择毒性及除草效果。
二、试验用具
手压式喷雾器、烧杯、量筒、吸管、天平、花盆等。
三、实验材料
供试药剂:
10%草甘膦水剂、50%丁草胺乳油、20%克无踪水剂、70%二甲四氯水剂、12.5%盖草能乳油、25%苯达松水剂等。
生物材料:
水稻+稗草+鸭舌草、花生+稗草+水稻+野苋。
三、试验方法
当作物或杂草处于3-5片叶时,每小组分别选择水稻和花生各6盆,调查记录每盆的水稻株数和杂草株数(不同杂草种类分别记录)记于一小塑料标签上并插回该盆中,每处理尽量使作物株数和杂草株数大致相等,然后分别用手压喷雾器喷10%草甘膦11.25kg/ha;50%丁草胺1.5kg/ha;25%草达松4.5kg/ha;70%二甲四氯0.75kg/ha及12.5%盖草能0.75kg/ha。
水稻和花生各喷1盆,另两盆仅喷清水作为对照,每亩以喷60kg的药液量计,即每盆喷5ml。
喷药后7天调查试验效果。
根据总杂草株数及药后活株数计算杂草死亡率(%),防治效果及选择(受害)指数等。
施药前杂草株数-施药后活株数
杂草死亡率(%)=————————————————×100
施药前杂草株数
处理组杂草死亡率(%)+对照组杂草死亡率(%)
防除效果(%)=——————————————————————————
100%+对照组杂草死亡率
式中“+”表示对照组在施药后7天杂草数比施药前增加%时用“+”;反之则用“-”。
作物受害分级如下:
0级-与对照同;
1级-植株枯死1/4以下;
2级-植株枯死1/4-2/4;
3级-植株枯死1/2-3/4;
4级-植株枯死3/4以上。
习作
1.对各种参试除草剂对供试作物的选择毒性作出评价。
2.比较参试各种除草剂对各类杂草的毒杀效果?
实验八:
农药对作物药害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农药在消灭病、虫、草害中,为保护作物免遭危害起着重要作用。
但因使用不当、由于农药对作物发生药害,往往给作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实验是通过数种常见的农药对一些作物的药害程度观察,使学生认识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药害的问题。
二、实验材料
供试药剂:
百草枯、盖草能、草甘膦、异丙甲草胺(都尔)
供试作物:
烟草
三、试验方法
用口径18cm的花盆装上约八成满的泥土,种植花生等五种作物。
当作物长至3-5
片叶时,拔去多余的植株。
全班分A、B、C三个组,各组实验内容如下:
A组:
同一种农药同一浓度对不同作物的药害观察。
药剂为90%敌百虫1:
400倍
液喷雾黄瓜、白菜、高粱、玉米。
B组:
不同药剂对同一作物药害观察。
药剂分别是1%波尔多液(等量式)、90%
敌百虫1:
800、敌稗+敌百虫(1:
100+1:
1000)、97%敌锈钠(1:
300)、80%2,4-D
钠盐(1:
1000)、12.5%盖草能乳油(1:
1000)对花生进行喷雾。
C组:
同一农药不同剂量对同一作物药害观察。
药剂为50%丁草胺乳油1:
2000、
1:
1000、1:
500、1:
250、1:
125倍等。
对三叶期水稻植株喷雾。
各组每处理6盆作物,其中五盆是处理,1盆是空白对照。
分别挂好标志后即进行
喷药,定量喷雾每盆药液5ml。
施药后5-7天调查作物被害情况,调查死苗数、活
苗数,计算死苗率、药害率和药害指数,比较最安全药剂或使用浓度。
死亡率(%)=(死苗数/总苗数)×100
被害苗数(%)=(药害苗数/总苗数)×100
药害株分级:
0级完全无受害
1级植株被害在10%一下;
2级植株被害>10%、≤20%;
3级植株被害>20%、≤30%;
4级植株被害>30%、≤40%;
5级植株被害>40%以上。
植株生长畸形也为被害之列。
习作:
1、敌百虫对不同作物为什么发生药害?
2、花生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如何?
二叶期的水稻秧苗对丁草胺最高忍受浓度是多少?
百草枯药害
草甘膦药害
莠灭净、莠去津药害
实验九: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快速测定果蔬中的残留农药
目前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我国大量使用的杀虫剂虽然这类农药与过去使用的有机氯农药相比,降解速度较快,但在果蔬中的残留仍然较为严重。
由于该类农药能抑制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理活性,神经传导因此受阻,引起神经麻痹乃至死亡,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对于果蔬中的农药通常采用气象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但分析时间长,操作步骤繁琐,适用于实验室分析。
长期以来在大部分果蔬市场中,通常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法进行快速检测,即以乙酰胆碱酯酶作为检测试剂,采用农药残留检测仪,根据乙酰胆碱酯活性变化的程度来测定果蔬样品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木 化学 保护 实验 大纲 使用 版曹传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