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docx
- 文档编号:24053191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84KB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docx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决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教学目的]
本章学习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指标的计算及应用,以及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点]
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及应用、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教学时数]
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投资概述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一)根据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根据投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把固定资产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
新建企业投资是指为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
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
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所进行的投资。
(二)按对企业前途的影响进行分类
按对企业前途的影响可把固定资产投资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
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途的投资。
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三)按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按投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成相关性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两大类。
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一项目并不显着地影响另一项目,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不相关的。
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可以显着地影响另外一个投资项目,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相关的。
(四)按增加利润的途径进行分类
从增加利润的途径来看,可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成扩大收入投资与降低成本投资两类。
扩大收入投资是指通过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便增加利润的投资。
降低成本投资则是指通过降低营业支出,以便增加利润的投资。
(五)按决策的分析思路来分类
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采纳与否投资和互斥选择投资。
采纳与否投资决策是指决定是否投资于某一项目的决策。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中,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决策,叫互斥选择投资决策。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的回收时间较长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经做出,便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企业,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收回。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差
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不易改变用途,出售困难,变现能力较差。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
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在资金占用数量上便保持相对稳定,而不像流动资产投资那样经常变动。
(四)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入使用以后,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固定资产价值便有一部分脱离其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而其余部分仍存在于实物形态中。
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实物形态上的价值逐年减少,而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准备金的价值却逐年增加。
直到固定资产报废,其价值才得到全部补偿,实物也得到更新。
(五)固定资产投资的次数相对较少
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一般较少发生,特别是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发生一次。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程序
以上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破产。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轻率拍板,而必须按特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一)投资项目的提出
企业的各级领导者都可提出新的投资项目。
(二)投资项目的评价
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二是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三是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按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队;四是写出评价报告,请上级批准。
(三)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评价后,企业领导者要作最后决策。
最后决策一般可分成以下三种:
(1)接受这个项目,可以进行投资;
(2)拒绝这个项目,不能进行投资;(3)发还给项目的提出部门,重新调查后,再做处理。
(四)投资项目的执行
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后,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投资。
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便使投资按预算规定保质如期完成。
(五)投资项目的再评价
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原来作出的决策是否合理、正确。
第二节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的构成
长期投资决策中所说的现金流量是指与长期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它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事先计算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一)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一般包括如下的几个部分:
1、固定资产上的投资。
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2、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包括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投资。
3、其他投资费用。
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谈判费、注册费用等。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有固定资产的变卖所得的现金收入。
(二)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这种现金流量一般按年度进行计算。
这里现金流入一般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交纳的税金。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每年销售收入等于营业现金收入,付现成本(指不包括折旧的成本)等于营业现金支出,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年净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净利+折旧
(三)终结现金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2、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
3、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二、现金流量的计算
为了正确地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必须正确地计算现金流量。
在现金流量的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一般都假定各年投资在年初一次进行,各年营业现金流量看作是各年年末一次发生,把终结现金流量看作是最后一年末发生。
计算现金流量的基本原则:
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
具体需要注意的问题:
(1)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
例如,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属于相关成本。
(2)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
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
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离开被放弃的方案就无从计量确定。
(3)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
(4)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所谓净营运资金的需要,指增加的流动资产与增加的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
三、投资决策中使用现金流量的原因
投资决策之所以要以按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现金流量作为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采用现金流量有利于科学地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科学的投资决策必须认真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就要求在决策时一定要弄清每笔预期收入款项和支出款项的具体时间。
而利润的计算,并不考虑资金收付的时间,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
要在投资决策中考虑时间价值的因素,就不能利用利润来衡量项目的优劣,而必须采用现金流量。
(二)采用现金流量才能使投资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在长期投资决策中,应用现金流量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投资方案的优劣,而利润则明显地存在不科学、不客观的成分。
这是因为:
(1)净利润的计算比现金流量的计算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
(2)利润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应计”的现金流量,而不是实际的现金流量。
第三节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指标是指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或孰优孰劣的标准。
长期投资决策的指标很多,但可概括为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两大类。
一、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
这类指标主要有如下两个。
(一)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PaybackPeriod,缩写为PP)是指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是一种使用很久很广的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因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是否相等而有所不同。
如果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NCF) 相等,则投资回收期可按下式计算:
投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NCF
如果每年NCF不相等,那么,计算回收期要根据每年年末尚未回收的投资额加以确定。
投资回收期法的概念容易理解,计算也比较简便,但这一指标的缺点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回收期满后的现金流量状况,因而不能充分说明问题。
(二)平均报酬率
平均报酬率(AverageRateofReturn,缩写为ARR)是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平均的年投资报酬率,也称平均投资报酬率。
平均报酬率最常见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报酬率=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平均报酬率法的优点是简明、易算、易懂。
其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一年的现金流量与最后一年的现金流量被看作具有相同的价值,所以,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
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
这类指标主要有如下三个。
(一)净现值
1、净现值的概念
净现值(NetPresentValue,缩写为NPV)是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k——贴现率;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计算净现值设定的折现率是投资某项目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通常采用资本成本。
净现值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法,项目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与原始投资现值合计的差额。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It——第t年的原始投资。
s----建设期
净现值的经济意义:
净现值是投资项目投产后所获得的净现金流量扣除按预定折现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或资本成本(即投资者的必要收益),再扣除原始投资的现值(即投资的本钱),在建设起点上所能实现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净现值是投资项目所增加的企业价值
当NPV=0时,表明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内部报酬率)等于设定的折现率。
当NPV>0时,表明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内部报酬率)大于设定的折现率。
当NPV<0时,表明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内部报酬率)小于设定的折现率。
2、净现值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
计算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第二步:
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这又可分成三步:
(1)将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如果每年的NCF相等,则按年金法折成现值;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则先对每年的NCF进行贴现,然后加以合计。
(2)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3)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第三步:
计算净现值。
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初始投资现值
3、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
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净现值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因而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缺点是不能揭示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是多少。
(二)内部报酬率
1、内部报酬率的概念
内部报酬率又称内含报酬率(InternalRateofReturn,缩写为IRR)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
内部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
内部报酬率的计算公式为:
2、内部报酬率的计算过程。
(1)如果每年的NCF相等,则按下列步骤计算:
第一步:
计算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每年NCF
第二步: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在相同的期数内,找出与上述年金现值系数相邻近的较大和较小的两个贴现率。
第三步:
根据上述两个邻近的贴现率和已求得的年金现值系数,采用插值法计算出该投资方案的内部报酬率。
(2)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则需要按下列步骤计算:
第一步:
先预估一个贴现率,并按此贴现率计算净现值。
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正数,则表示预估的贴现率小于该项目的实际内部报酬率,应提高贴现率,再进行测算;如果计算出的净现值为负数,则表明预估的贴现率大于该方案的实际内部报酬率,应降低贴现率,再进行测算。
经过如此反复测算,找到净现值由正到负并且比较接近于零的两个贴现率。
第二步:
根据上述两个邻近的贴现率再来用插值法,计算出方案的实际内部报酬率。
3、内部报酬率法的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
内部报酬率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概念也易于理解。
但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每年NCF不相等的投资项目,一般要经过多次测算才能求得。
(三)获利指数
1、获利指数的概念
获利指数又称利润指数(ProfitabilityIndex,缩写为PI),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
PI=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
2、获利指数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
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这与计算净现值所采用的方法相同。
第二步:
计算获利指数,即根据未来的报酬总现值和初始投资额之比计算获利指数。
3、获利指数法的决策规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否则就拒绝。
获利指数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亏程度,由于获利指数是用相对数来表示,所以,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获利指数的缺点是获利指数这一概念不便于理解。
四、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
(一)各种指标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变化趋势
投资回收期法,作为评价企业投资效益的主要方法,在50年代曾流行全世界。
但是,后来人们日益发现其局限性,于是,建立起以货币时间价值原理为基础的贴现现金流量指标。
50~80年代,在时间价值原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在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显着变化。
使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公司不断增多,从70年代开始,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已占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为主,以投资回收期为辅的多种指标并存的指标体系。
(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广泛应用的原因
1、非贴现指标把不同时间点上的现金收入和支出用毫无差别的资金进行对比,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这是不科学的。
2、非贴现指标中的投资回收期法只能反映投资的回收速度,而且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
3、非贴现指标对寿命不同、资金投入的时间和提供收益的时间不同的投资方案缺乏鉴别能力。
4、非贴现指标中的平均报酬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夸大了项目的盈利水平。
5、在运用投资回收期这一指标时,标准回收期是方案取舍的依据。
但标准回收期一般都是以经验或主观判断为基础来确定的,缺乏客观依据。
6、管理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贴现指标的使用。
(三)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比较
1、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的比较。
在多数情况下,运用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但在如下两种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差异:
(1)初始投资不一致;
(2)现金流入的时间不一致。
尽管是在这两种情况下使二者产生了差异,但引起差异的原因是共同的:
净现值法假定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会产生相当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利润率,而内部报酬率法却假定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产生的利润率与此项目的特定的内部报酬率相同。
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净现值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和获利指数的比较。
由于净现值和指数使用的是相同的信息,在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时,它们常常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分歧。
只有当初始投资不同时,净现值和获利指数才会产生差异。
当获利指数与净现值得出不同结论时,应以净现值为准。
总之,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利用内部报酬率和获利指数在采纳与否决策中也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但在互斥选择决策中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
因而,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是最好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投资决策指标的应用
一、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一般采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
1、从新设备的角度计算差量现金流量ΔNCFt;
2、根据差量现金流量计算差量净现值ΔNPV
3、当ΔNPV≥0,选择新设备;当ΔNPV<0,继续使用旧设备。
二、资本限量决策
资本限量是指企业资金有一定限度,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
也就是说,有很多获利项目可供投资,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一)使用获利指数的步骤
第一步:
计算所有项目的获利指数,不能略掉任何项目,并列出每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
第二步:
接受PI≥1的项目,如果所有可接受的项目都有足够的资金,则说明资本没有限量,这一过程即可完成。
第三步:
如果资金不能满足所有PI≥1的项目,那么就要对第二步进行修正。
这一修正的过程是:
对所有项目在资本限量内进行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计算出各种组合的加权平均获利指数。
第四步:
接受加权平均利润指数最大的一组项目。
(二)使用净现值法的步骤
第一步:
计算所有项目的净现值,并列出项目的初始投资。
第二步:
接受NPV≥0的项目,如果所有可接受的项目都有足够的资金,则说明资本没有限量,这一过程即可完成。
第三步:
如果资金不能满足所有的NPV≥0的投资项目,那么就要对第二步进行修正。
这一修正的过程是:
对所有的项目都在资本限量内进行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计算出各种组合的净现值总额。
第四步:
接受净现值的合计数最大的组合。
三、投资开发时机决策
某些自然资源的储量不多,由于不断开采,价格将随储量的下降而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价格不断上升,早开发的收入少,而晚开发的收入多;但另一方面,钱越早赚到手越好,因此,就必须研究开发时机问题。
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决策的基本规则也是寻求使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但由于两个方案的开发时间不一样,不能把净现值简单对比,而必须把晚开发所获得的净现值换算为早开发的第1年初(t=0)时的现值,然后再进行对比。
四、投资期决策
从开始投资至投资结束投入生产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投资期。
集中施工力量、交叉作业、加班加点可以缩短投资期,可使项目提前竣工,早投入生产,早产生现金流入量,但采用上述措施往往需要增加投资额。
究竟是否应缩短投资期,要进行认真分析,以判明得失。
在投资期决策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差量分析法,根据缩短投资期与正常投资期相比的Δ现金流量来计算Δ净现值。
如果Δ净现值为正,说明缩短投资期比较有利;如果Δ净现值为负,则说明缩短投资期得不偿失。
当然,也可以不采用差量分析法,分别计算正常投资期和缩短投资期的净现值,并加以比较,作出决策。
五、项目寿命不等的投资决策
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寿命不同的投资项目的选择问题。
由于项目的寿命不同,因而就不能对它们的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获利指数进行直接比较。
为了使投资项目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必须设法使两个项目在相同的寿命周期内进行比较。
(一)最小公倍寿命法
使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相等的方法是最小公倍数。
也就是说,求出两个项目使用年限的最小公倍数。
(二)年均净现值法
年均净现值是把项目总的净现值转化为项目每年的平均净现值。
年均净现值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ANPV——年均净现值;
PVIFAk,n——建立在公司资本成本和项目寿命周期基础上的年金现值系数。
第五节有风险情况下的投资决策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对未来收益和成本很难准确预测,即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
有风险情况下的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调整现金流量和调整贴现率两种方法。
一、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中,构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并据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叫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法。
按风险调整贴现率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调整贴现率
特定投资项目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可按下式来计算:
Kj=RF+j×(Rm-Rf)
式中,Kj——项目j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或项目的必要报酬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j——项目j的不可分散风险的β系数;
Rm——所有项目平均的贴现率或必要报酬率。
(二)按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来调整贴现率
这种方法是对影响投资项目风险的各因素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来确定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来调整贴现率的一种方法。
:
(三)用风险报酬率模型来调整贴现率
特定项目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可按下式计算:
Ki=RF+biVi
式中,Ki——项目i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
bi——项目i的风险报酬系数;
Vi——项目i的预期标准离差率。
按风险调整贴现率以后,具体的评价方法与无风险的基本相同。
这种方法,对风险大的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对风险小的项目采用较低的贴现率,简单明了,便于理解。
但这种方法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在一起,人为地假定风险一年比一年大,这是不合理的。
二、按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风险的存在使得各年的现金流量变得不确定,因此,就需要按风险情况对各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调整。
这种先按风险调整现金流量,然后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方法,叫做按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具体调整办法很多,这里介绍最常用的肯定当量法。
所谓肯定当量法就是把不确定的各年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系数(通常称为约当系数)折算为大约相当于确定的现金流量的数量,然后,利用无风险贴现率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分析方法。
约当系数是肯定的现金流量对与之相当的、不肯定的现金流量的比值,通常用d来表示。
在进行评价时可根据各年现金流量风险的大小,选用不同的约当系数。
约当系数的选用可能会因人而异,敢于冒险的分析者会选用较高的约当系数,而不愿冒险的投资者可能选用较低的约当系数。
为了防止因决策者的偏好不同而造成决策失误,有些企业根据标准离差率来确定约当系数。
采用确定当量法来对现金流量调整,进而作出投资决策,克服了调整贴现率法夸大远期风险的缺点,但如何准确、合理地确定约当系数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定资产 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