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6+社会学概论本科省平时作业参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050906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3.74KB
8406+社会学概论本科省平时作业参考答案.docx
《8406+社会学概论本科省平时作业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406+社会学概论本科省平时作业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406+社会学概论本科省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第一次任务(请注意:
论述题要自己进行阐述)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1. 社会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2. (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3. 社会学中,有一种引人瞩目的视角,更加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
这被称为(互动论)视角。
4. (实验)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用于研究因果关系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5. (观察)方能通过参与某一环节而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有助于社会学家身临其境理解被试者的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互动方式。
6. (社会)是指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7.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交往,他们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8.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帕森斯)。
9. 宏观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斧)。
10. 身份或地位有两种主要类型:
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01-05:
BAABA06-10:
BBAAB
1. 社会学可以为个人就业或者更好就业做准备。
B.正确
2. 卡尔·马克思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
A.错误
3. 与孔德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对立,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
他将人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个阶级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的过程。
A.错误
4. 埃米尔·涂尔干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指出了它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改革之间的区别。
B.正确
5. 功能主义比较适合研究稳定的、大规模的社会,通常将社会变迁解释为来自外面的力量干预了系统的平稳运行。
A.错误
6. 冲突论强调人们会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发生永恒的斗争,这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B.正确
7. 马克思从一般的意义上指出了社会的本质,即社会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B.正确
8. 系统论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整体发生作用。
A.错误
9. 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舒茨,它代表着不同于其他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另一种倾向。
A.错误
10.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B.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
1. 社会学就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AB)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A.社会关系B.社会行为
2. (C)是社会学地位不高的外部因素。
C.权力对于社会学研究的压制
3. 社会学的学科意义包括(ABC)。
A.政策咨询B.社会预测C.社会监控与描述
4. (BCD)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B.马克思·韦伯C.卡尔·马克思D.埃米尔·涂尔干
5. 在理解社会如何运转的问题上,当代社会学家最为常用的理论有(ACD)。
A.功能论C.冲突论D.互动论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5 分。
)
1. 论述社会研究的科学程序有哪些阶段。
参考答案:
一、仔细地陈述要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假设:
课题选择选好研究课题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逻辑起点。
对一项社会调查研究的选题加以评判的主要标准包括:
选题的价值、时效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等等。
二、进行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可以从两个意义上理解。
一种意义上的研究设计指的是包括选题在内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编制过程,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和“怎样进行研究”。
理论建构是调查研究设计的起点,也是一项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理论建构的核心在于界定相关概念和提出科学假设,而科学假设是调查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科学假设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大致有三种主要的来源:
一是个人的思考。
这种思考依赖于个人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思维习惯。
二是习惯说法或者前人的研究。
三是理论,也就是专家对某个问题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
基于已有理论进行的理论建构可以从某种单一的理论出发,也可以对已有的几种代表性理论观点加以整合。
研究设计的另一关键环节是将主要概念和理论假设加以操作化,转化为变量和变量语言。
对复杂的变量还要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这类结构也是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按照研究设计收集资料:
资料搜集资料搜集过程,也就是调查实施的过程。
调查研究实施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所选择的调查方式是否适当。
研究者经常采用的调查方式包括邮寄、面访、电话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
网络调查成本低,执行便利,调查范围广,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会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而且样本的代表性也经常会受到质疑。
四、依据假设分析资料资料分析通过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往往并不能直接为研究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这时就需要借助于统计方法和技术,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从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而言,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如果仅就某次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对该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或者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则称之为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对总体的分布特征和变量关系进行估计、推测。
社会调查研究在运用推断统计时,主要是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通过样本的描述统计信息来估计、推测总体,从已知情况推测、估计未来情况。
五、解释调查结果并得出结论:
报告撰写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可以分为规范的学术报告和决策建议报告。
规范的学术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引言、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对策建议、小结、参考文献等部分。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文字与写作风格要尽量采用客观的表述,语言要准确、朴实、简洁、生动,可以采用必要的图表和数字说明问题。
六、公开发表调查结果。
2. 扬扬妈带着6岁的扬扬到游乐场玩。
当时,游乐场里还有另外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玩,那孩子是个“小霸王”。
每当扬扬看到想玩的玩具,“小霸王”就一定会放下他自己手头的过来跟扬扬抢……扬扬抢不过“小霸王”,只好向妈妈求助。
扬扬妈就过去和对方的母亲商量,希望她能够管管自己的孩子。
谁知对方爱理不理地说:
“小孩的事情小孩自己解决,大人掺和什么?
”扬扬妈哑口无言,只好引导扬扬自己去跟“小霸王”商量,看看能不能轮流玩。
结果那“小霸王”根本不吃这一套,最后两个孩子打了一架,结果自然是扬扬吃了点亏,扬扬妈心里也很不痛快,就干脆拉着儿子要走,岂料扬扬更生气,还咬了妈妈一口……根据此案例分析哪些外在因素会对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
(1)家庭:
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独特,作用突出。
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校: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
个体进人学龄期后,学校成为其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
学校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其成就动机,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互动的机会。
学校还具有独特的亚文化、价值标准、礼仪与传统。
在早期社会化中,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
1)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
2)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
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
(4)职业群体:
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工作条件、工作经验和他们所持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工作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5)大众传媒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
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
大众传媒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
现代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6)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个体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遗传的决定性:
性别、肤色、血型。
遗传的影响性:
智力、气质、性情。
第二次任务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1. 社会化的特点有:
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终身持续性和(双向互动性)。
2. 文化的功能具体包括文化整合、文化区分、文化导向和(文化负功能)。
3. (指导性变迁)指的是个人和群体主动的、有目的地介入另一个民族的技术、社会和思想的习俗。
4. (文化涵化)是指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交流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化概念、新的文化形态的历史现象。
5. 美国电影中有关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片《末代皇帝》和《花木兰》等是典型的(文化传播)这一种文化变迁的方式。
6. (文化遗失)是在有或没有替代的情况下,放弃了一些文明特质。
7. (先赋地位)是指一个人通过世袭得到其于社会分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从出生起就被赋予的无法改变的社会地位。
8. (首要地位)即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关键性身份。
9. 社会对处在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他们规定了行为规范和要求,这就是社会对角色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待)。
10. (角色冲突)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时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01-05:
BAAAB06-10:
BABAB
1. 由于内部文化观念带来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内化性变迁。
B.正确
2. 文化变迁的方式包括贸易、旅行、战争、文化传播和政权变更。
A.错误
3. 贸易是一种直接的进行文化变迁的方式。
A.错误
4. 坚持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成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基础。
A.错误
5. 多元文化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整个世界的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价值体系被肢解,呈现大融合的趋势。
B.正确
6. 自致地位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成就努力争取回来的社会地位,或者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通过行使知识、能力、技巧、耐力等所取得的结果。
B.正确
7. 角色期待的内容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A.错误
8. 角色紧张的程度取决于角色冲突和个人适应能力及正确处理角色关系的能力。
B.正确
9. 角色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角色冲突。
A.错误
10. 按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差异,社会群体可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
B.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
1. 目前中国社会学界普遍认同社会构成的“三要素”论,包括(ABC)。
A.自然环境B.人口C.文化
2. 广义的文化指作为群体的人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非自然状态的一切(BD)。
B.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D.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
3. 微观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CD)。
B.米德C.舒茨D.戈夫曼
4. 社会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BCD)。
A.政权B.法律C.舆论D.宗教
5. 文化的构成包括(ABCD)。
A.符号B.价值观C.社会规范D.物质文化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5 分。
)
1. 结合实际,论述多元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人际交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社会的整合度下降;
(3)人们产生更多的精神焦虑;
(4)社会群体的道德感趋于弱化。
多元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在世界范围内,各民
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
因此,文化多元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文化带来一定冲击,但总的来说,文化多元化有利于世界民族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过程,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因为“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
首先就是一个悖论。
“文化多元化”还是一个前瞻性的远景,还是一个仅局限在知识分子群体内谈论的话题,而“全球一体化”则是一个既成事实。
虽然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包括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都在批评西方中心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西方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关系问题,但其理论术语、思维空间、批评指向等,仍然是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仍然局限于西方知识体系之内。
在赛义德那里,东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西方人自我主观性的投射、权力的反映,他对西方的解构与批判,仍然是西方话语,而并非是“有关东方的真正话语”。
因此,要真正实现“文化多元化”,或者更确切一点说,在何种意义上实现“文化多元”,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这要取决于全球化的实际进程以及发展方向。
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美国学者J·希利斯·米勒在京所作的题为《论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中,曾谈到其中的三个重要影响:
第一个是“自18世纪以来作为政治与社会组织的统治形式的单一民族国家完整性与权力的下降。
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商业全球化,因此,作为传统的经济组织所在地的单一民族国
家在逐渐失势”;“全球化的第二个影响是它带来了许多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潜在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以及新的团体”;第三个影响是对人自身的影响,他援引W·本杰明的话说,“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这些19世纪工业化带来的变化,使人类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全新的感性,随之而来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概括一点地讲,这三个影响分别对应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次。
全球化当然首先会对国家的政治权力产生制约,会实现“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
随之而来的则是政府让渡出来的直接管理经济的权力,将越来越被跨国性经济组织所接替,例如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可以明显地说明这一点。
全球化对人自身的影响涉及到文化问题,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无不以对人的关怀为自己的主要职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的通讯交通工具、新的娱乐方式、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将越来越明显,对人的主观感受也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民族国家的衰落;新的电子通讯的发展、超空间的团体;可能产生的人类的新的感性、导致感性体验变异、产生新型的超时空的人”,这都是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
我们需要考察全球化带给人自身的另外一个结果,即全球化带给人们的认同危机。
的确,全球化不仅使人的感性体验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异,而且还随之带来了人的认同危机,这种认同危机曾发生在工业化之后,大工业化生产产生了人的异化,而信息时代所产生的人的孤独感一点也不比过去减少,甚至有加大的趋势。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打电话、看电视、在电脑互联网上搜索来建立与他人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但毫无疑问,靠这种方式所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无不带有一种欺骗性、虚假性,人们得到的是一大堆言语的、听觉的、视觉的现实幻影,而失去的则是作为感性与理性统一体的自我的真实体验。
缺失就是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向往一片纯净的私人空间,自然会追寻那个安适的精神家园。
近代诗哲们追问的问题是“我们是谁?
”而人们可能会对“我们属于谁”这样的问题更加敏感。
因此,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私人空间、精神家园的丧失,而且也产生了对私人空间、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
这样,人们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认同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正像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所说的那样:
“文明是最大的‘我们’,在其中我们在文化上感到安适,因为它使我们区别于所有在它之外的‘各种他们’。
”我认为,文化多元化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正是基于全球化所带来的人的一种精神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正是根置于全球一体化这一现实土壤之中。
2. 举例说明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交换;比如工作、上班。
交换遵循互惠原则,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
的义务来维持交换的平等。
(2)合作;比如开公司,需要技术和资金。
合力完成运动项目如4X100米接力赛,为了满足共同利益或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行动,这些利益或目标单靠一方是难以
实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广义上说,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
(3)冲突;齐美尔划分的冲突类型有:
(1)群体间的战争
(2)群体内的冲突(3)
打官司(4)理念之间的对立,这往往是最残忍和最具破坏性的。
如当今世界上许多最严重
的冲突背后,都可以看到宗教观念的差异。
其他划分类型
(1)个体或群体间
(2)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种族/民族/阶级冲突(3)诉讼/辩论/口角/决斗/械斗/战争等。
(4)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个体、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
在竞争中,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由于还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我国还存在不少恶性竞争现象,如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回扣等。
(5)强制。
是指某个体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给别人的一种倾向。
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尽管它最终依赖于使用物质力量,如暴力或体罚的威胁(武器、军队、法庭、监狱),和精神力量(处分、批判、社会压力)的压力,但是它通常所采取的是一些更为微妙的约制手段,如爱国主义、爱情、信仰或恐惧等。
尽管强制像冲突一样,也被看作一种负面的互动形式,但强制也有正面的社会功能。
比如运用于教育的规则中,常隐含着的惩罚以规范。
第三次任务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
1. 当角色冲突发生时,就需要人们能及时进行(角色调整)。
2. (初级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
3. 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社会群体可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4. (社会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
5. 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有:
(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和强制。
6. 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
党政不分和(党政合一)。
7. 社会组织的功能包括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目标实现。
8. (社区)就是居住在同一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并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9. (网民的主体意识)是虚拟社区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01-05:
AABBA06-10:
BBABB
1. 根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社会群体可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姻缘群体。
A.错误
2. 社会交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A.错误
3. 符号互动论以美国心理学家米德和库利为代表,认为符号是社会互动的媒介,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一种“符号运动”。
B.正确
4. 集合行为具有自发性、狂热性、无组织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B.正确
5. 集合行为是一种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是一种自发的常态现象。
A.错误
6. 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B.正确
7. 高度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组织在各国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B.正确
8. 狭义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学校、医院、家庭等。
A.错误
9. 滕尼斯认为,社区(或共同体)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取向的人口组成的,彼此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团体。
B.正确
10. 前工业社会时期,社区建筑形式和社区空间构成比较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层。
B.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
1.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以下(CD)因素经常影响群体的形成。
C.共同兴趣D.群体的工具作用
2. 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群体可以分为(BC)。
B.初级群体C.次级群体
3. 根据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社会群体可分为(AD)。
A.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
4. (B)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
B.广义的社会组织
5. 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ABCD)。
A.社会组织组建目的明确B.组织内部形成明确的分工体系
C.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正式D.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交强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5 分。
)
1. 论述马克思的“阶级分层论”的内容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
内容:
(1)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久存在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人剥削人的可能,也就没有阶级划分的基础,只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另一方面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从而产生了阶级.
(2)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不仅最初的阶级对立根源于经济的原因,而且阶级对立在以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演变、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也都是各个时代经济关系变化的结果.经济关系又是受生产力状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状况,就有什么样的阶级关系.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3)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阶级在实质上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作为阶级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经济关系.任何阶级的经济利益都必然反映到政治思想上来,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其阶级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决定的.(4)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
有了阶级,就有了阶级斗争,它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贯串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革命阶级对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这种伟大作用突出表现在各个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质变过程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因为每一次群众性的阶级斗争,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为它的质变准备条件.
特征:
(1)片面强调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
(2)一维的社会分层尺度;(3)动态的社会分层。
2. 结合实际,论述社会流动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社会流动多半是空间上的流动,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都会使一定地域内的人口
短期内大量外流。
自然生态的变化虽然较缓慢,但也会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逐渐迁出或迁入。
例如中国自汉唐以后,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由于受到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的影响,最终失去了自然环境的优势,从而使人口逐渐向长江三角洲流动。
2、人口因素:
人口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并依靠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动物、植物、矿物和淡水)而生存的。
自然资源中较突出的是土地资源,它有一定的承载力。
若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406 社会学 概论 本科 平时 作业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