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人教课标版.docx
- 文档编号:24049266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07KB
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人教课标版.docx
《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人教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人教课标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
《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生:
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生:
有一点浪漫和神秘。
师:
很有感受力。
生:
更经典。
师:
很漂亮的词。
(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
生:
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
师:
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
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
生:
《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师:
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
《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
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师:
好!
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
生:
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
师:
你真的很棒!
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
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师: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
(生全体读。
)
师:
可以分四组讨论:
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
体会河汉女形象。
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
仿句练习。
(学生讨论。
)
师:
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
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
“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生:
叠字可以加深程度,使得文章情深意长意境开阔。
生:
纵观这六组叠字,有写距离的如“迢迢”,有写光彩的如“皎皎”,有写外貌的如“纤纤”,有写感情的如“盈盈”和“脉脉”。
师:
虽然这种分类不十分科学,但却是一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
很不错,请继续补充。
生:
我看了课下注释,这是一首汉代的诗歌。
老师讲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这里是不是对《诗经》的一种传承?
师:
说得好!
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说《诗经》是叠字的滥觞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就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光大。
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
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老师的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生:
《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掌声响起。
)
师:
第二组同学对本首诗“河汉女”的形象讨论得怎么样了?
生:
“河汉女”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思念。
师:
“河汉女”的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
“纤纤素手”啊!
你想啊,有着“纤纤素手”的女子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师(追问):
这叫什么写法?
生:
以点带面的细节描写。
师:
其实这是古诗词惯用的手法,比如韦庄的《菩萨蛮》就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写江南女子的多情美丽。
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来写妻子的美丽和对妻子的思念。
有人说,“手是人的名片”,看来很有道理。
陆游永远难以忘记的也正是唐婉的“红酥手”。
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深谙人性的大师。
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更是将人的一双手写得如醉如痴,课下有时间可以读一下。
《诗经·硕人》有“手如柔荑”,《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指如削葱根”,这首诗通过写手写河汉女的美丽,真是最上乘的选择。
生:
她的手不光美丽,而且灵巧,因为她能织出朝霞和晚云。
师:
看来写织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刚才这组同学说“河汉女”很勤劳,我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
生:
“终日不成章”不是因为织女不勤劳,而是因为她思念牛郎所致。
师:
看来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
“泣涕零如雨”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生:
比喻,还有夸张。
师:
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写出了织女怎样的情感世界?
生:
悲伤的,无奈的,绵绵无绝的思念。
我认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还是在写织女,是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盈盈”既是“河汉女”的眼泪,又是天河;“脉脉不得语”更是写出了织女的一往情深和柔情似水。
师:
很好!
侧面描写,这一解读十分到位。
其实很多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侧面描写的结晶。
杨贵妃的美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夫人的美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海沦的美来自德高望重的长老的慨叹,“为这样的女人,再有十年战争也值得”。
师:
第三组同学比较阅读得怎样了?
(用多媒体打出秦观的《鹊桥仙》,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比较。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
《迢迢牵牛星》的主题是状写离愁别恨,是伤感的无奈的;《鹊桥仙》的主题是歌颂执著忠贞的爱情。
生:
虽然都借助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主题却稍有不同,《迢迢牵牛星》更执著、痴迷;而《鹊桥仙》却有一种面对离别的潇洒人生观。
生:
我认为《迢迢牵牛星》的风格婉转、缠绵、悲哀、伤感;而《鹊桥仙》的风格却是清晰、飘逸、洒脱、淡远、瑰丽而神奇。
师:
打个比方好吗?
生:
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个素面的少女,那么《鹊桥仙》就是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
师:
谁再说说?
生:
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朵幽兰,《鹊桥仙》就是一朵牡丹。
生:
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素绢,《鹊桥仙》就是织锦。
师:
同学们的比喻都很精彩!
生:
我谈一谈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吧。
《迢迢牵牛星》是白描勾勒,《鹊桥仙》是工笔重彩。
师:
这两首诗共同的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生:
那当然是用典了,都借用了“牛郎织女”这个典故。
师:
反应非常快!
生:
《迢迢牵牛星》的语言特点是清新明丽,《鹊桥仙》的语言特点是色彩绚丽。
师:
好!
同学们对一诗一词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
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生:
我喜欢“飞星传恨”的“恨”字,着一“恨”字不仅写出了牛郎绵绵无尽的思念,并将飞星拟人化、人性化,并完成了从“星”到“人”的过渡,也是“星人”合一。
师:
精彩!
谁再补充?
生:
纵观两首诗,我最喜欢共同采用的“迢迢”这个叠字,所有的距离感尽在这一叠字中。
生:
我喜欢“泣涕零如雨”的“雨”字,我似乎感觉到了织女的眼泪在飞,在所有的滂沱的雨中,在李贺的红雨,杜牧的清明,余光中的冷雨,在五千年的岁月中淅淅沥沥。
师:
很有文化底蕴,联想丰富而精彩。
生:
我喜欢《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丈夫气,豪迈洒脱,有点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味道,在所有的“游子思归”诗和爱情诗中有一点与众不同。
生:
我最不喜欢的正是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不深情又不痴情。
我更喜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那一份美丽柔情与朦胧,这更像诗。
而秦观太直白了。
师:
同学们的探讨由艺术而人性又由人性而艺术,很深刻。
继续谈。
·
生:
《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儿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
(生笑)
师:
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生:
《迢迢牵牛星》通篇采用记叙,有一种古拙之美,而《鹊桥仙》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极具华彩的美丽。
我更喜欢《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形象,美丽、忠贞、深情、楚楚动人、楚楚可怜,更能打动人心。
她单纯的令人心疼,是一个悲情的、很中国的形象。
而《鹊桥仙》中织女的形象更像一个敢恨敢爱,甚至敢怨的西洋女子。
生:
我补充几句,刚才的这位同学启发了我的灵感,我借用余光中的一个比喻吧,如果说《迢迢牵牛星》中的织女是一朵红莲,那么《鹊桥仙》中的织女就是一朵红玫瑰。
(学生笑,掌声。
)
师:
同学们谈得很深刻,还有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因时间关系没有表达,课下再读书探讨。
最后,由第四组同学作仿句练习。
(多媒体展示。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师:
请同学仿照这首诗,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
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牛郎与织女的距离∕而是我无法寻到你
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织女今夕的七夕∕和明朝的七夕距离
师:
同学们很机智,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深刻。
再作一段仿句练习。
(多媒体展示例句。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
胜却了西楚霸王与虞姬的生死相依的爱情
胜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天上人间的爱情
胜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旷世无暇的爱情
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胜却了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胜却了小龙女与杨过天残地缺的爱情。
(师生鼓掌。
)
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陆游与唐婉苦难无果的爱情,胜却了李煜与小周后的凄美无助的爱情,胜却了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
师: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本诗所蕴含的爱情之美,仿句很有创意,也展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真的很棒!
还要多读书。
师(小结):
我们的文化是一条不息的河,两岸郁郁葱葱,花果飘香,那是我们精神永远的诱惑和永世的家园。
让我们爱诗,爱我们的文字,爱这条墨写的黄河。
最后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背这首《迢迢牵牛星》。
(音乐起,师生齐背课文。
全课结束!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一首小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梁太子萧统编入文选的十九首古诗之一,被称为“五言诗冠冕”。
正如《诗经》一样,《古诗十九首》抒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
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到教学中惯常的思路“短诗长教“,也就是把这首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
下面我就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追求”,两个“遗憾”。
第一个教学设计:
神话切入。
《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
于是开篇我直奔主题,直问:
《迢迢牵牛星》借助了“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这一问,解决的表层问题是《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大意,其实深处触及的是神话传说在文学中的地位。
这种举重若轻,使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优秀作品,去叩问神话的经典,甚至浪漫主义流派,因而对学生的积累和写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但决不能细抠、深挖,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还要做到“红炉一点雪”,了无痕迹。
叠字的美主要体现在音韵上,因此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应通过“读”去体悟、去感受。
其一,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
其二,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
其三,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升华。
其四,师生一起将这首诗放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定位、比较。
由点到线到面,桐城派的刘大槐说过:
“天下可告人者,唯法耳。
”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完成了一个超越,突破了诗歌教学中一个重点。
第二个教学设计:
体悟形象。
鉴赏中学生们抓住了河汉女的真、善、美、痴、勤劳等特点,从人性、民族审美、写法较全面具体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第三个教学设计:
比较阅读。
将《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比较是许多教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然而,寻找比较点却应格外用心、细心。
我仍然沿用着从面到点这样的思维规律,先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粗线勾勒比较,然后重锤敲重音,“拉网式”进行“含英咀华”,于是便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课堂有了许多亮点。
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在平等、合作、切磋中,使教学走向高潮。
师生共同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四个教学设计:
仿句。
仿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训练形式。
一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由已知到未知。
二可体现一种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解读和创造性的应用。
总之,四个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逐层深化,又能各自独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另外,利用分组讨论法既节省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内化知识,又使知识共享,合作探究。
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语文教学中的三个“追求”:
一是学生的回答有思想深度。
二是学生的回答语言有文采。
三是学生的回答有文化含量。
这绝非一日之功,这是长期不懈的熏陶、培养、训练的结果。
主要的做法,第一,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诗,一年完成二百首左右。
第二,设计专题性诗歌鉴赏十讲左右,教学生鉴赏的方法。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点滴滴的语言示范。
第四,打印几十篇适合学生阅读鉴赏的文章。
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可以有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美的对话。
以上四种做法可谓是四座平台,为我以上中的四个教学追求层层铺垫,最终水到渠成,使学生有了“慧眼”和“诗心”。
我想语文教师有那么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漂亮而又优雅诗意地存在着。
任何艺术都充满了遗憾,《迢迢牵牛星》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有二:
其一,整节课的节奏感不甚分明。
这种对话式的、谈话式的教学弄不大清“快板”和“慢板”,因此,在剪裁和取舍上难度很大,有一种参差的立体感固然好,但很难突显主线。
随意中的刻意很难做到。
当同学们对一个问题滔滔不绝时,教师如果想扭转话题往往于心不忍,于是,有些环节显得拖沓冗长。
其二,我在语文教学上一向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师的这种示范也势必带来学生的这种语言风貌,我既喜且忧,迫使自己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上还应在纯美上下功夫。
有人问球王贝利说:
“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说:
“下一个。
”是啊,好在还有下一节课,可以让我努力讲得好一些。
二、评析:
从活化资源到文化浸润
董老师的这则《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课例。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都是徜徉在我国古文化的长河里,体味着语言的高雅,品着文化的情韵。
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每组讨论的主题有所侧重。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言说,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并通过仿句练习让学生掌握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
因此,大体上看,其教学内容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将课外的大量文化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
拓展
这里的文化资源引进至少有两种方式。
第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秦观的《鹊桥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拿它与课文进行比较辨析;将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做仿写练习;教师将自己整合的文化资源以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第二,教师通过讲述把饱含着文化意蕴的文学故事传达出来,将富有审美趣味的优美诗句指点出来,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和文化感悟,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其中包括: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感,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十四叠字,还有关于写手绘人、以点带面的写法,涉及韦庄的《菩萨蛮》、杜甫的《月夜》、《诗经·硕人》和《孔雀东南飞》,以及间接描写的文学形象,点出了杨贵妃、李夫人和海伦的有关故事。
(二)通过问题和比较将学生的知识经验转化成生动的语文课程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例一开始就是提问,虽然要求学生讨论的是用典的好处,其实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明了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追问:
“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哪些经典故事?
”再由故事联系到作品,学生的叙说丰富多样,沉睡在他们心底的知识经验被激活了。
当然,董老师的主要问题分散在对四个学习主题的讨论探究中。
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和言说中生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第一组学生谈对于叠字的认识中就谈到了“音韵美”、“情意深长”、“意境开阔”、“绘出距离、光彩、外貌和感情”、“文化传承性”等。
董老师特别善于追问,还故意提出不同看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如第二组关于“河汉女”形象的几个问题:
讨论得怎么样?
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
这叫什么写法?
学生说“河汉女”勤劳,董老师则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
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如同引导学生剥笋一样,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的认识,而是立足于本质,逐层深入。
“比较”其实是贯穿在本次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学生的不同观点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自然形成一种反思和比较的功效。
最为明显的是,董老师安排学生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联系起来,比较分析。
比较的功能是为理解课文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在参照互渗透中突出了某种思辨性。
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和评议四个方面加以比较,对课文的思考更加细致和严密,同时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让学生通过仿写训练,浸润并超越诗歌爱情美感和文化内涵
仿写本身是一个寻求同化和顺应的问题,读写结合也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
董老师让第四组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先是依照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牛郎织女爱情有审美感受;后是教师由《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诗句开头,抓住其中的“胜却”两字展开联想,教师提供示范,学生进行仿句练习,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进行文化扩展。
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是在丰富学生的情感,打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个过程显然就是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生成过程。
不过,从学理的角度去审察,本课例也存在着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声不断,教师赞美不断,
这让人怀疑课堂生活内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也诱发出关于教师作用和教师民主意识的深层思考。
本次课堂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比较认真细致地阅读,仅仅课堂上的短时间讨论,学生能够做出如此精彩的解读,这本身是值得怀疑的。
这堂课学生学习两首诗(严格说来不止两首),而且又是审美鉴赏和文化感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果本次课堂是有其内在的真实性的话,那么必定中有一种可能:
回答教师问题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
这就出现另一个问题:
语文课堂仅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表演的舞台,这对学习并不突出或沉默寡言的学生而言是否公平和公正?
在本次教学中,虽然教师的确做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但是无形中将引导锁定在表现突出的学生身上,而对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不闻不问,没有发挥出教师在这些学生身上本应有的协调作用与促进他们理解的功能,是弱化教师作用的表现。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习不突出的弱势群体,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心声,对他们不到位的见解加以鼓励,进行协调,为他们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搭建一个有利的思维平台,为他们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一些可能的机会和便利,不仅是教师作用的发挥,也是教师德性的体现。
第二、学生有的理解并不一定是确切的,有穿凿附会之嫌,教师对此并不指正,
反而加以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上的非科学性。
例如在第三组同学的比较阅读中,有学生说《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
这里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
《鹊桥仙》中也有距离感,是通过“飞星传恨”和“银汉迢迢”传达出来的;《诗经·蒹葭》的“在水一方”中也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意思,不过一个含蓄、一个直露(其实只是轻微的)而已,它们实在有着相通的地方。
学生说《鹊桥仙》因此过于世俗和香艳未必妥帖,而教师认为学生“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再如接下来有学生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分别比作中国女子和西洋女子,是理由不充分的高度主观化。
就是现在的中国女子,也总是摆脱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西洋女子不能相提并论的。
这种脱离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基础上的比方和类推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而董老师认为“学生谈得很深刻”。
以上都是教师缺乏理性的审视与判断的表现,它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耐心倾听和价值判断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语文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但是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必须立足于教材文本这个实际,也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这个背景,否则就是盲目的主观和片面的夸大了。
另外,教学中朗读的指导薄弱了些,而对这样优美的诗词,教师应该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个别地方语言表述存在偏误,如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
“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地毯式”意味着全面的,一个词语也不要放过;而后面明明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有重点地加以鉴赏,结合学生的具体反应来看,确实如此。
因此,“地毯式”这个短评用得不恰当。
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
这个课例也给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并不一定追求形式的“精彩”!
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一些语文学习上的“问题”学生。
语文教学内容追求“精彩”,但是不回避“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艺术地解决课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摘桃”的过程,恰恰是语文教学内容不断生成的重要体现,是教师作用充分发挥的有力体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人教课标版 迢迢 牵牛星 教学 实录 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