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7科学探究题.docx
- 文档编号:24049148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33
- 大小:3.58MB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7科学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7科学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7科学探究题.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7科学探究题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3.(2019·聊城)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
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答案】B
【解析】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是做出猜想和假设。
15.(2019·达州)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若改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端进(填“a”或“b”)。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
为探究其原因,小组同学讨论后做出如下猜想:
【作出猜想】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
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猜想A不成立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
气体中有HCl猜想B成立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 →
→C(填字母序号)。
【答案】
(1)酒精灯
(2)Ab(3)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探究】溶液变红色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HE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若改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端进。
(3)实验小组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进一步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吸收氯化氢气体)→E(吸收水蒸气)→C(填字母序号)。
15.(2019·永州)在化学实验室,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瓶没有贴标签的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已知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同学们自主进行探究实验。
化学课代表小李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1)将三瓶试剂分别标记为A、B、C,然后两两混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
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A和B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肯定C与A,C与B发生了化学反应。
验证C分别与A、B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①实验操作和现象如图
②实验结论
(2)试剂X的名称是,C与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甲、乙、丙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所得滤液中肯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答案
(1)NaOH
(2)无色酚酞(3)H2SO4NaCl
16.(2019·新疆兵团)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
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
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②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Ac.写出步骤④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白色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可见菠菜中的草酸盐能与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
答案【提出猜想】菠菜中含有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实验探究】
(1)使M中的离子完全沉淀
(2)CO2+Ca(OH)2=CaCO3↓+H2O
(3)CaCO3+2HAc=Ca(Ac)2+H2O+CO2↑(4)CaC2O4
【反思与应用】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
【解析】【提出猜想】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菠菜中含有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是为了使M中的离子完全沉淀;
(2)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醋酸的化学式可简写为HAc.步骤④是草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4)白色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其化学式为CaC2O4;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是为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
14.(2019·鄂尔多斯)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可能由Ba(NO3)2、NaCl、Na2CO3、NaSO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________。
(2)溶液M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一定没有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Ⅱ继续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
NaNO3猜想二:
NaNO3、Na2CO3
猜想三:
NaNO3、NaCl猜想四:
NaNO3、Na2CO3、NaCl
实验与结论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一
取适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三不成立
二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评价】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答案】【初步结论】
(1)Na2CO3、Ba(NO3)2Na2SO4
(2)Ba(NO3)2
【反思与评价】
原因是:
不能确定NaCl(或Cl-)一定存在(或不足以证明NaCl(或Cl-)一定存在)(或实验一时滴加的少量稀硫酸未将Na2CO3除尽,对NaCl的鉴别造成影响)
改进措施是:
将实验一中的少量稀硝酸改为足量稀硝酸(或向实验二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25.(2019·徐州)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
(1)按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
(填离子符号)。
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
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
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
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都填化学式)。
答案:
【实验回顾】
(1)OH-变浅
(2)环保(合理即可)【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2NH3·H2O+H2SO4=(NH4)2SO4+2H2O【反思拓展】NH3·H2ONH3
解析:
【实验回顾】
(1)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才能变成红色,故溶液中含有OH-;由于加热时氨气易挥发,溶液的碱性会随着氨气的挥发而减弱,故溶液颜色变浅;
(2)图2实验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实验中氨气扩散到空气中;【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即可将滴管内水进入烧瓶,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大气压将烧杯中水压入烧瓶内;氨水中的一水合氨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SO4=(NH4)2SO4+2H2O;【反思拓展】氨气溶于水后,水溶液中会存在被溶解的氨气以及氨气与水作用生成的一水合氨,即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有氨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22.(2019·陕西)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
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
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右图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
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做出假设】假设一:
只有H2;假设二:
只有CO2;假设三:
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____不成立;
②丁中出现______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答案】
(1)CaO+H2O=Ca(OH)2
(2)Ⅰ.①一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③吸收二氧化碳
Ⅱ.盐酸【总结反思】c
【解析】
(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2)Ⅰ.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猜想一不成立;②有氢气存在时能还原氧化铜;反应的现象为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变成红色;③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Ⅱ.当盐酸有剩余,滴入氢氧化钠时先中和盐酸,故没有沉淀生成,但盐酸反应完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生成沉淀;【总结反思】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如果具有腐蚀性就不能用于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以免发生危险。
28.(2019·常州)装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下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対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配料
营养成分(每100g)
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洋葱粉、食用盐、碳酸钙、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香葱、酵母、麦精、食用香精等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钙
2017千焦
8.5克
21.0克
63.5克
500毫克
280毫克
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破酸氢钠的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取一小包饼干。
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淀粉的检验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____________
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碳酸盐的检验
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饼干中含有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________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
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图9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l,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答案】Ⅰ.①蓝色②CO32-、HCO3-【交流讨论】
(1)钙
(2)CaCO3+2HCl==MgCl2+H2O+CO2↑
【深入探究】残留固体和洗涤液中分别
Ⅱ.【实验步骤】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交流讨论】滤液中含有溶解的碳酸钠,洗涤液中也含有溶解的碳酸钠,两者合并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数据处理】0.212
【解析】Ⅰ.①淀粉遇到单质碘能变成蓝色,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②CO32-、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交流讨论】
(1)人体中的钙元素是骨骼中的主要组成元素。
食物中增加的钙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MgCl2+H2O+CO2↑;【深入探究】残留固体中含有难溶性的物质碳酸钙,加入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含有碳酸钙,洗涤液中含有溶于水的碳酸钠,加入盐酸也能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Ⅱ.【实验步骤】逐滴加入稀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氮气全部充入装有碱石灰的装置Ⅰ;【交流讨论】滤液中含有溶解的碳酸钠,洗涤液中也含有溶解的碳酸钠,两者合并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数据处理】干燥管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故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0.088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0.088g
=,解得:
x=0.212g。
34.(2019·兰州)“鱼浮灵”是常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鱼苗及活鱼运输成活率。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鱼浮灵”的化学性质、增氧原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过氧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水溶液中含有Na+、OH-、CO32-、H2O2。
②Na+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③相同温度下,pH相同的溶液,OH-的浓度也相同。
探究一过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探究二“鱼浮灵”增氧原理
【提出问题】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猜想假设】猜想一:
CO32-猜想二:
OH-猜想三:
④_______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进行H2O2溶液以及H2O2溶液中分别加Na2CO3、NaOH的实验,测定相同时内溶液的pH、溶解氧含量(mg/L),数据如下: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数据,证明猜想正确⑤_______正确。
【反思交流】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⑥____________。
【答案】①氯化钙(氯化钡)②有气泡产生③2H2O2
2H2O+O2↑④H2O⑤二
⑥对比实验,证明CO32-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不具有催化作用
【解析】探究一:
1.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为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或钡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2.样品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探究二:
【猜想假设】过碳酸钠溶液中含有Na+、OH-、CO32-、H2O2、H2O,由题干信息可知,Na+对过氧化氢分解不具有催化作用,则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的微粒除猜想一、二外,还有就是水分子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实验结论】有实验数据可知,实验4中加入的氢氧化钠量多,溶液的pH最大,水中的溶解氧最多,可知OH-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即猜想二正确;【反思交流】2、3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相同,水中的溶解氧量相同,但实验2中含有CO32-,说明CO32-对过氧化氢分解不起催化作用。
27.(2019·昆明)小晨同学从课外读物中得知:
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CO、Na2CO3、Na2O。
于是设计实验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②4Na+O2===2Na2O;③Na2O+H2O===2NaOH;
④2Na+2H2O===2NaOH+H2↑;⑤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
产物中一定有C猜想二:
产物中一定有CO
猜想三:
产物中一定有Na2CO3猜想四:
产物中一定有Na2O
【实验验证】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的作用是。
【反思与评价】小晨同学向实验
(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于是得出结论:
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
该结论是否严谨?
(填“是”或“否”),理由是。
【答案】【实验验证】大理石
;吸收水蒸气;
(1)一;
(2)产生白色沉淀;
(3)E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否;实验装置中可能有空气,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产生Na2O。
【解析】【实验验证】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有吸水性,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1)钠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有黑色不溶物,可能是碳,猜想一正确;
(2)猜想三正确,有碳酸钠,则滤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3)由资料CO通入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如果猜想二正确,则现象是E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向实验
(2)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于是得出结论:
在加热条件下,钠与CO2反应一定产生Na2O。
该结论不严谨,理由是实验装置中可能有空气,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产生Na2O,。
28.(2019·齐齐哈尔)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
CaCl2、NaCl和HCl
猜想二:
CaCl2、NaCl和Na2CO3
猜想三:
;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 ,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
【答案】
(1)Ca(OH)2+CO2=CaCO3↓+H2O【做出猜想】CaCl2、NaCl【进行讨论】二【设计实验】锌粒产生气泡(合理即可)【反思拓展】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
【解析】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做出猜想】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Na2CO3+HCl=2NaCl+H2O+CO2↑,Ca(OH)2+CO2=CaCO3↓+H2O,混合后得到澄清溶液,则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后溶质一定有CaCl2、NaCl,可能有HCl;故猜想三:
CaCl2、NaCl(为恰好完全反应);【进行讨论】猜想二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设计实验】实际就是确定是否含有盐酸也就是检验氢离子的存在,方法很多,如: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等;产生气泡等,猜想一成立;【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由于是酸性废液,所以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达标再排放。
16.(2019·大庆)某同学将打磨过的铝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结果发现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做出猜想】
猜想一:
氧气
猜想二:
氢气.
猜想三:
氮气.
(1)其他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
(2)利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则猜想一错误.
(3)利用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气体验纯后在尖嘴处点火.观察到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4)氢氧化钠、水、铝能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铝分别与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7 科学探究题 中考 化学试题 分类 汇编 专题 科学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