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docx
- 文档编号:2404522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97KB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docx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
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
当一个人在呀呀学语时,他就可能开始接触文学了。
当他聆听外婆讲述有趣的故事、小阿姨念诵好玩的儿歌、父母讲解教化性寓言时,他就参与到文学活动--文学欣赏之中了。
长大成人以后,他还可能从书本中阅读文学,也可能给他的小孩子讲故事、念诗,那就更多的介于到文学活动之中了。
可以说,文学活动既不神秘、也不陌生,他就处在人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门课程就是有关文学活动的一门课程。
这节课我要讲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也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学什么?
这是我们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里我先讲一下我们这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3、怎样学好这门课?
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一、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文学更好的了解社会和人生。
“文学教育”可以说是文、史、哲、理、工、医、农各科大学生人文教养的基础,而不仅仅为文学专业学生的研究对象。
我们相信,文学研究是一门专业,但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熏陶并非一门专业。
中文系之外的大学生选修“文学欣赏”,并非“跨专业”来寻求一门可有可无的学问,而是培养他们作为一个人,通过理解文学来理解人生、社会、生命、世界和历史的一种心灵的综合能力。
培养这种综合能力,文学的作用,是大学文理各科任何一门专业都无法代替的。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
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会想起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8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时代的记录,民族的心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以至风俗、礼仪、心理等各方面的特征,无不鲜明生动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
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无数优秀作品,为我们提供的无比丰富的艺术形象、生活画面和社会知识,是我们了解各国的历史和现状的宝贵材料。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形象地而不是抽象地认识世界各国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风习,这是其他任何学术著作不能代替的。
2、文学其实就是“人学”,通过它我们要学习如何做人。
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结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理想的精神探索的历程,潜移默化的对人们起着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的作用。
即使在古代的作品中,也蕴藏着大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真理和从斗争中取得的经验,这些并不因时代的推移而失去其价值。
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文学离不开它的主体——人,而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往往和我们的生活“惊人的相似”,对我们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文学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作用)
随着美育理论和文艺实践的深入发展,审美在人类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将占愈来愈显著的位置,同时还正在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我们这个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将美育列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文明的各个环节中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就越是需要从一种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中求得平衡。
要在全社会实施审美教育,学校是关键。
目前,就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审美教育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
不过,教育部对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认识却是明确的:
“要从提高民族教育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后来,教育部文件又指出:
“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
我们正面临世纪的选择,可以预料,新世纪对人文素质的要求会愈来愈高。
德、智、体、美,历来是人类教育的四个方面或四种主要形式。
在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中,美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美育范畴的“文学”、“艺术”,则应是大学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文学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作家个人的一种艺术创作,而且体现了一定时期艺术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经常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正如马克思所说: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学习和研究世界文学史上那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我们总结前人的艺术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将会发生巨大的作用。
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
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
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
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
王国维先生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
我讲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学无止境。
二、学什么?
这是我们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里我先讲一下我们这个学期的内容安排。
俗话说:
“宁吃好苹果一口,不吃烂苹果一筐。
”烂苹果愈吃得多,愈是败坏胃口,而且还会冒有中毒的危险;好苹果虽只吃一口,但于己有益,能培养自己纯正的口味。
名作之所以成为名作,就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作品要更完美、更精萃,都是代表一定时代最高水平的作品。
认真研究古今名作,探讨他们的各种手法,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加强自己的文艺修养、提高自己的文艺鉴赏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歌德说: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察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
”
我们的学习就是从名著着手,总结出一条欣赏文学作品的标尺。
面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我打算先从体裁上,按照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分类来安排学习进程,每一类又分别介绍古代、现当代、外国的名篇名著。
参照袁行霈先生编撰文学史的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的观点,以作品的介绍为主,结合文学史和背景思潮,突出对文学之美的理性认识,理清中国文学的特点和脉络,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总结出鉴赏的规律。
三、怎样学好这门课?
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在进行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是文学发挥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
(一)文学鉴赏的特征
1、文学鉴赏是审美享受的活动
人们欣赏任何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是满足娱乐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获得心灵的净化,从而理解生活的底蕴,受到思想教育。
文学鉴赏的这一特点,是由文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作家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接近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通过亲身强烈的审美活动(感受、体验、想象、虚构等)去把握事物的美感特征。
只有当他有了强烈的审美感受,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审美体验,把握了事物的美感特征,认识了事物美的本质,才可能进行文学创作,产生文学作品。
同时,他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用个别表现一般、现象表现本质、偶然表现必然的典型化方法,是用具体感性的、概括的、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
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从而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
在表现形式方面,由于各种形式的巧妙配合、内容形式的和谐统一、节奏的鲜明、语言的准确、韵律的优美,也给我们一种美感。
当读者阅读作品时,艺术形象给他的是一种具体感性的、活生生的、富有美感力量的一幅生活图画或艺术意境,加上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各方面的联系,便会唤起丰富的联想、感情的波动,并通过这种审美活动,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
文学鉴赏的审美享受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形象性、意象性、情感性、想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正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具体感性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最易于触动读者的联想,激起情感的波澜,才能给读者以审美享受;正因为读者从对艺术形象的具体而直接的感受与把握中,引起了审美活动,获得了审美享受,才使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于政治论文、科学著作的阅读,具有独特的特点而成为鉴赏的对象。
所以,审美享受是文学鉴赏的首要特点。
我们阅读一首诗、一篇小说、一个剧本,如果作品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板着面孔说教的东西,没有艺术特色没有感情趣味的东西,就不能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激起我们的感情,就不能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从而就谈不到鉴赏。
同是部优秀的作品,如果我们阅读时漫不经心,不去具体地细致地深入地感受和把握艺术形象,不作设身处地的体验,积极的想象,那么,也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就得不到审美的享受,这种阅读仍然不是鉴赏。
相反,如果我们全神贯注地阅读,深切感受,深入体验,积极联想,仔细玩味,乃至达到“入迷”、“忘我”的境地,那么,我们便会感到审美享受的满足和愉快。
这时,阅读就不是一般的阅读,而成为文学鉴赏了。
2、文学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文学鉴赏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它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在鉴赏过程中,通过思维想象活动,可以“丰富”、“补充”和“扩大”作品中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
正如巴尔扎克在描写一个诗歌朗诵场面所说:
“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
”《罗丹艺术论》的记录者葛赛尔有一次陪罗丹到卢森堡美术馆参观,在他欣赏罗丹的雕像《思》的复制品时有这样的感受:
“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
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
头额上帽子的边缘,好象她的梦想的羽冀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的颔都在一块粗大的石头上,好象夹在不能摆脱的枷板中一样。
”这里所描述的内容,既有从艺术形象中直接看到的,也有不是直接看到的,没有直接出现在雕像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文学 欣赏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