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上海市七校届高三联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043037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01KB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上海市七校届高三联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上海市七校届高三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上海市七校届高三联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上海市七校届高三联考试题
上海市2015届高三七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南模、复兴、延安、上师大附中、向明、建平、七宝)
一、阅读(8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
① “城镇化”或者准确地说是“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曲雄浑交响。
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言,也必定是一道亟待回应和破解的时代难题。
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城镇化进程中保护“非遗”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护非遗所以承续发展的“文脉”不被切断,如何保障非遗所以形成和传续的各种必需的生态要素不被破坏。
传承和保护非遗,说到底,无非是使不同的非遗类型上合天时,下接地气,左右逢源,持续发展。
③学术层面,最早使用“城镇化”概念这一概念的,是西班牙工程师A.Serda。
他在1867年出版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用这一概念来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
到了20世纪,这一名词被世界范围的多数学者所使用;7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接受。
④现阶段我国政策层面的“城镇化”概念,是2014年3月17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其中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并在“指导思想”中明确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即“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为此强调:
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
这就为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非遗”保护,确立了准则,指明了方向。
⑤曲艺作为“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所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植被依托或者说文化基础,乃是各地的方言。
不同曲种“说唱”表演的特殊美感包括语言叙述和唱腔曲调,都是从形成地及流布地的方言土语中提炼升华、创造生成的。
换言之,没有方言,就没有曲艺的独特性、曲种的丰富性。
⑥当今时代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趋势,包括中国正在进行的这种“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恰恰使得各地的方言土语正被有意无意地大量稀释、挤压乃至替代、淘汰。
而方言,正是曲艺所以生成和依托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历史“文脉”。
要传承和保护曲艺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各地的方言就显得尤其迫切而且重要。
⑦比如,苏州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等曲艺形式发源地。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苏州市的人口结构,外地人已经超过一半,达到了700万,从而使得苏州成为全国继深圳之后的第二大移民城市。
这就给吴语方言的保存与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与挤压,也给包括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等曲艺形式在内的非遗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如上海的外来人口比例也一路走高,目前外地人占上海整个城市人口的40%,突破了1/3。
这对包括上海说唱、浦东说书、上海独脚戏、浦东宣卷和上海锣鼓书等等在内的上海本土曲种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⑧苏州、上海并非个案。
已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包括进程指标显示,各地的方言使用及其文化传承,在人流涌动的现代化浪潮中,正面临着极大的冲击。
尤其是一些超大城市的迅猛形成及发展演变,已然给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方言保存与曲艺保护带来了困难,敲响了警钟。
⑨这是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与使用,有利于交流的顺畅和交往的绩效,但却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和建立在方言基础之上的相关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侬软语,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等的生存土壤;上海的本地方言,也是浦东说书与上海独脚戏等的文化植被。
这种超大型城市发展人口流动的急剧加大和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作为日常交往语言的普通话一门独大,再加上学校教育的完全普通话运用,使得就连本地的少年儿童也很少使用乃至干脆不会讲说本地方言了。
面对如此情境,学习、表演和传承、保护各地曲艺品种,便首先要面临类似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一样的本地方言的门槛。
这种通行语稀释并替代方言的历史图景,对非遗的传承保护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⑩为此,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拿出智慧,更加清醒地认识非遗保护的严峻形势,更加积极地应对非遗保护的时代课题,即通过保护各地方言,来为传承好各地的曲艺培育“生态”,警惕“城镇化”切断非遗的“文脉”。
(选自2015年01月28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文脉”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第④段引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内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3分)
3.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要传承和保护曲艺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各地的方言就显得尤其迫切而且重要”?
(4分)
4.除保护方言外,你还能想到哪些保护地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请写出两条。
(3分)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城镇化”为地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困难。
B.普通话的推广运用不利于以方言为基础的相关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C.不少城市的方言使用及其文化传承收到了现代化浪潮的巨大冲击。
D.面对着“新型城镇化”切断非遗“文脉”的现实,作者深表忧虑。
6.据多家媒体2015年1月27日报道,上海独脚戏通过春晚终审,如不出意外,将以普通话的形式首次登上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春晚舞台。
2月7日,又据多家媒体报道:
春晚节目亮相,上海独脚戏意外出局。
有人说,这次冲击春晚失利,代表南方曲艺即便改成普通话版本,也依然难以敲开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春晚大门。
你对“独脚戏以普通话的形式冲击春晚失利”有何评价?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4分)
㈡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19分)
村边的野地
张蛰
①我喜欢泡在村东的野地里,有时一群人,有时就我一个。
野地很大,杂草、灌木丛生,那些粗细高矮歪直不同的杂树聚在一起,气象万千。
在它的西南方向,废黄河一股水流蜿蜒而来,又在它东边很远的地方轻轻滑过朝东北方向平缓流去,河面时宽时窄,水量丰沛,水草丰满。
那里有视野更为开阔的田地,村庄都被零星甩在某个角落里,我们叫它漫河滩。
②野地里,小路纵横交错,说明很多人来过且又走路的习惯不同,但真正泡在这里,一天到晚又见不到一个人影。
除了人,村里的狗也来,我在野地里碰到狗的时候比人多,狗来这里东嗅西嗅,有时会对一只野鸡狂追,但从来不会成功,对一闪而过的野兔子,狗却只当没看见。
狗跑野地里来干什么?
③其实人来似乎也没什么目的性,我们一群孩子泡在野地里,除了玩爬树捉迷藏,有时会了结一些江湖恩怨,有时会商量到哪块大田地偷生产队的东西,有时会满地里寻找兔子窝和老鼠洞。
这些事,在其他地方一样可做,但我们却莫名其妙地跑到野地里来了。
了结江湖恩怨,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倒霉蛋,出了野地会自觉说成是自己爬树掉下来磕的,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半点同情,还会被他们咬牙切齿地痛骂:
咋不摔死你哩,你就野吧!
上野地来,就是为了给挨揍找个好借口吗?
在野地里商量偷生产队的东西,偷来再跑到野地里分赃,在哪里不能商量不能分呢?
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野地。
还有秋天,我们在野地里从老鼠洞中挖出的黄豆,每个人脱下裤子装都装不完,但在大田里同样如此,我们为何喜欢来到野地里找?
为什么?
④更多时候,我们在野地里无事可干,像狗一样到处闻闻嗅嗅,无目的地到处走动,或是忽然卧倒在杂草丛里看一尘不染的蓝天。
不知是谁最先想起来的爬树,先是爬到树上捉迷藏,后来我们爬到树上去发呆,每个人都茫然地抱着树干坐在树杈上,猴子一样东张西望或什么也不望。
有一回田鸭子兴奋地发现远处走来的是自己的爹,立时扯起肚皮拚命嚎叫,但很快发现努力没有意义,嚎叫声刚出嘴就被风收拾了。
后来我们越爬越高,但能爬到树梢的只有宁五,他能爬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把自己挂在树枝上被风摆来荡去地像个驴屎蛋。
⑤感觉自己长大后,我更喜欢一个人呆在野地里,一个人呆着,能听到树上的鸟叫,再多的鸟同时叫也能听得出不同。
我能听出哪只鸟的叫充满饥渴,哪只鸟的叫充满快乐。
我还能听得出鸟对话与鸟自言自语的不同,清晨鸟叫得清脆,黄昏鸟叫得兴奋。
有时候,一朵云都从视野里消失了,一只鸟的叫声却没停息。
我一个人爬到树上眺望的时候,总觉得东边的漫河滩虽然看起来阔大,但实际上很小。
漫河滩的尽头是什么呢?
我会问自己。
我爬树,爬得越高,觉得天空越远。
一个人既远离了地面又远离着天空时是惶急的,有无法自信的恐惧。
⑥受了委屈,不高兴,觉得无聊,不知道到哪儿去,我溜溜达达就到了野地里。
我喜欢一个人跑到野地里听动静,露水的叭嗒声,野鸡踩在草丛和落叶上的脚步声,兔子啃啮青草的窸窸窣窣声,鸟起飞时拍打翅膀的呼喇声,都能让我平复不安。
许多少年才有的烦恼,都是野地里的风抹平的。
我用一根青草去抽打另一丛青草时,痛苦就消失了。
我夸张地躺在草丛里,正莫名苦恼地睁大眼睛,一群人字形的大雁忽然此起彼伏地叫着从野地上方飞过,立马一身轻松。
⑦有段时间,我百思不解一个问题,这片野地都如此草肥树茂,庄稼地里产的粮食怎么就不够人吃呢?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挨饿受冻吗?
没有人会告诉我答案,而且也无法向大人讨要答案。
有一回,饭桌上啃着既黑又硬的窝窝头,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那片野地从哪儿来?
二哥瞪了我一眼:
吃饱一边玩去!
父亲更是永远沉默。
⑧我们的少年时代就像被大人遗忘了一样,除了一口吃喝和衣不遮体的穿戴,其他的一切交给了我们自己。
我们满世界游荡,见风而长。
宁五学会了生吞鸟蛋,拴柱学会了剥刺猬,我学会了抓兔子……我们大呼小叫地在野地里跑过,在树上闲荡或是发呆,时光从琐碎的落叶、干草尖慢慢流走后,我们的小胳膊小腿也在鸟鸣与露水里悄然拔节。
这个过程里所有来自内心的悸动,最终帮助我们解决的,都是村边的野地。
野地收容了我们所有的秘密,安抚了我们最初对世界的恐惧,它用自己的有声世界和无声言语悄悄地照亮了一群少年幽暗的心门。
⑨野地是伟大的。
⑩我在自己的少年时代虽然缺吃少穿,却有幸拥有一片荒芜的野地,在无意间接受了它最完美的自然启蒙教育,这是今天生活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孩子再也难以享受到的自然待遇。
今天,还有多少少年能在自家门外拥有一片自在的野地呢?
在这个冬日,在灯下,我似乎又听到冬天的风从野地里呼啸而过的声音。
雪厚厚地覆盖了整个漫河滩,河水停止流动,野地一片寂静,那些巨大的无叶树冠在风里晃动,正有雪被风雾一样地扬起,鸟都躲在了村庄里,兔子都在了雪下的干草窝里。
我驻足而立,小手冻得老高,脸蛋赤红发黑,正看一群同伴在风里向野地里跑过去。
野地更野。
(选自2014年12月19日《文汇报》 ,有删改)
7.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甩”的精妙之处。
(2分)
8.有人说第④段末句中的比喻用得不好,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3分)
9.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
10.从全文看,第⑦段有何作用?
(3分)
11.对第
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想象冬天沉寂而富有活力的野地,进一步丰富了内容,拓宽了意境。
B.以“鸟”“兔子”都躲起来反衬年少时的“我”与“同伴”的勇敢、野性。
C.“野地更野”既表达对少年生活、同伴的怀念,又包含对村边野地的神往。
D.这一段景物描写丰富多样,画面开阔,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极富感染力。
1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野地是伟大的”?
(5分)
㈢默写。
(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⑴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⑵师者,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⑶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⑷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
(左思《咏史》)
⑸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⑹_______________,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⑺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木瓜》)
⑻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
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
泛淮①
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注】①陈师道因遭弹劾,贬至颍州任教授。
本诗作于泛淮赴途中。
14.这首诗押韵的字共有几个?
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扣题,写泛舟淮上,冬日晴暖,顺风顺水。
B.颔联从视听觉角度写景,营造了明丽清逸的意境。
C.颈联遗憾江淮平原没有山,影响了诗人的兴致。
D.本诗四联起承转合,语言质朴洗练,淡而有味。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4分)
㈤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
吴德基传
宋濂
①吴德基者,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①,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②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骂令曰:
“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
“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
“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
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惭,乃已。
③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
“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
”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
“潍不偿驴,何辞也?
”德基曰:
“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
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④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
“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
⑤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
“若愿受长者教乎?
”德基曰:
“唯,何以命之?
”濂曰:
“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注】①擿:
揭露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擢知莱之潍州事( )⑵为吏者宜宣布德泽( )
⑶遂谢事归( )⑷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
18.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且法乃天子法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愿得只履事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为吏者宜宣布德泽君为我呼入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则或咎其欲出者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⑴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⑵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20.第⑤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21.这篇传记着重表现了吴德基作为官员的______、_______品质。
(3分)
㈥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2分)
选古文小品①序
廖燕
①大块②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
呜呼,尽之□!
②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
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
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③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
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
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
照乘③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
④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①小品:
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
②大块:
大自然。
③照乘:
能照亮车辆的宝珠。
22.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
A.也 B.哉 C.耳 D.矣
23.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2分)
2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两个“耳”字,显示了作者对“照乘”和“匕首”的轻视。
B.两个“而”字,这里表转折,引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发现。
C.两个“而已”,干脆坚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D.这句话与第②段中的“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相呼应。
25.本文说理多用比喻,请以第④段为例做简要赏析。
(3分)
26.请分析这篇序文是否做到了“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
(4分)
二、写作(70分)
27.作文。
一位老农说,如果你花费整个春天去挑选种子,那就要错过播种的季节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海市2015届高三七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南模、复兴、延安、上师大附中、向明、建平、七宝)
㈠
1.(2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历程/脉络)。
2.(3分)⑴指出城镇化是历史趋势,已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1分)⑵突出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原则,为“非遗”保护寻找政策依据(为下文保护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曲艺提供政策依据)。
(2分)(写出第一条给1分,第二条给2分)
3.(4分)⑴曲艺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是各地的方言;(方言,正式曲艺所以生成和依托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历史“文脉”)⑵不同曲种“说唱”表演的特殊美感都是从方言土语中提炼升华、创造生成的。
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使得各地的方言土语正被大量稀释、挤压乃至替代、淘汰。
(写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4.(3分)
答案示例:
建立地方戏曲博物馆,如沪剧博物馆;加大多传统曲艺形态内容创新;地方曲艺进学校或社区,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写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
5.(2分)D
6.(4分)本题的评价既可围绕“独脚戏以普通话形式冲击春晚”展开,也可围绕“独脚戏冲击春晚(包括以普通话形式冲击春晚)失利”展开,也可两个方面都涉及到。
学生可赞成,也可反对,最好能体现出一定思辨性。
分析时必须结合文中作者观点,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㈡
7.(2分)“甩”极具动感,生动地写出了村庄的小以及分布的散乱。
8.(3分)用得好。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宁五爬得很高,挂在树枝上蜷成一团的特点,(2分)而且这个比喻带有乡野气息,与文章内容也吻合。
(1分)
若说用得不好,视分析情况酌情给1-2分,但不能得满分。
9.(3分)这一段以声衬静,(1分)突出了野地的静谧,(1分)写出了“我”独享这篇野地所获得的安宁和快乐。
(1分)
10.(3分)与第③段“偷生产队的东西”,“满地里寻找兔子窝和老鼠洞”“用裤子装从老鼠洞里挖出的黄豆”等内容和第⑧段“出了一口吃喝和衣不遮体的穿戴”“像被大人遗忘了一样”,学会“生吞鸟蛋”“抓兔子”等内容照应,也含蓄地解释了我们那样做的原因,反应了时代带给“我”的困惑和思考。
11.B(3分)
12.(5分)⑴饥饿的我们能在野地找到吃的东西。
(1分)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成长空间。
(1分)收容了我们所有的秘密。
(1分)⑶启迪了我们的心智:
让我们感到了自身的渺小,自然的博大,思考社会和人生。
(2分)⑷野地具有疗伤和抚慰功能:
安抚了我们最初对世界的恐惧;排解无聊和空虚,化解烦恼和痛苦,平复委屈和不安。
(2分)(写出第一条给1分,写出第二条中任意一点给1分,写出第三、四条中任意一条给2分,给满5分为止。
)
㈢
13.⑴金石可镂⑵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⑶吴宫花草埋幽径⑷英俊沉下僚⑸楼船夜雪瓜洲渡
⑹桐花万里丹山路⑺报之以琼瑶⑻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㈣
14.(1分)C
15.(3分)C
16.(4分)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
虽是贬官途中,但出行遇晴暖冬日,又正值退潮,舟行顺利。
诗人坐在船上,从澄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飞云中的倒影,颇有意趣。
(2分)
从后两联看,诗人似乎摆脱了贬官的阴影,旷达超脱,自得其乐。
江淮无山,视野开阔,终老于此,岂非乐事?
想到这里,诗人随意吟啸,不求工巧,但求自适。
(或,从后两联看,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难驱心头愤懑。
虽说江淮无山,视野开阔,但一个“聊”字还是难掩不平之意。
诗人也只能倚樯吟诗,聊以自慰罢了。
)(2分)
㈤17.(4分)
⑴主持,掌管⑵传布,传播⑶推辞⑷赞美
18.(2分)A
19.(5分)⑴南康民风彪悍,那里的百姓认为南康丞吴德基是一个书生,轻视他,(但)吴德基仍像往常一样。
(3分)⑵太守不敢再说什么,那些已经赔偿毛驴的县也停止了这种做法。
(2分)
20.(3分)通过写吴德基听从宋濂劝诫,深居简出,不与世俗之人交往,反映他是一个能纳善言、淡泊从容的君子,使吴德基形象更加丰满。
21.爱民如子(爱护百姓)、正直无畏(不畏强权、刚直不阿)(写出一个得2分,两个给3分)(3分)
㈥
22.(1分)D
23.(2分) 文章非以小为尚,关键是要言简意赅。
(评判文章优劣应该看其是否“言及”“理至”而非篇幅长短)
24.(2分)A
25.(3分)以“大狮搏兔亦须用全力”为喻指出写小品味也须用尽全力(1分);以“粤西蜈蚣能制蛇”为喻指出小品文写得好,也能胜过长篇大论,不可轻视(1分)。
生动形象,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1分)。
26.(4分) 本文篇幅很短,仅200余字(1分),但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富有特色的语言(1分),论述了小品文的特点、功能及创作者应有的创作态度(1分),言简意丰,看法辩证,说服力强,堪称“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的小品文典范之作(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月考 试题 答案 上海市 七校届高 三联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