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034167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5.07KB
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松滋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松滋二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窥见(kuī)匀称(yùn)河堤(dī)堵塞(sè)
B.老妪(ōu)洨河(xiáo)拱桥(ɡǒnɡ)疏浚(jùn)
C.翌日(lì)和谐(xié)残损(sǔn)鸟瞰(kàn)
D.惟妙惟肖(x
iào)并行不悖(bèi)姹紫嫣红(y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
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
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那毛乎乎的脸,一片坦成直爽,含着快乐的爱心和得意的光辉,我无法加以形容。
他那诚实的眼睛也闪烁有光,仿佛它们深处被种光明的东西搅动着似的。
”可见,佩葛蒂先生对小大卫的爱多么感人至深。
B.宝玉生日,人家做“占花名”的游戏。
黛玉掣的是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写着“莫怨东风当自嗟”。
宝钢的是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
C.周瑜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孔明乘机占领南郡、荆州等地,周瑜火气攻心,伤口破裂;周瑜和孙权设下美人计,孔明将计就计,让刘备前往娶亲,致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羞愧难当,再次生病。
D.爱斯梅拉达拿水给加西莫多喝,这一情节感人至深。
一个是美丽绝伦的少女,一个是丑陋至极的怪物,地点则是惩处犯人的刑台。
这样的组合,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也是雨果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问题。
老水车旁的风景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
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
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
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
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
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
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
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
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
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
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
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
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
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
“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
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
”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
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
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
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
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
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
“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
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
“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
村里不得
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
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
“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
少女哭着说:
“我不搬走。
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
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
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
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
老妪说:
“行啊!
”村里的负责人又说:
“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
“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
”村里的负责人急了:
“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
”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
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东南西北》,因原文较长,有删减)
6.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老妪最初“形容枯瘦憔悴”,在收留少女后,“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
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
”老妪的变化,显然是源于少女的照顾。
作品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
B.村里人对少女的称谓,前后也出现变化,先是“小人精”,这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后是称她为“小妖精”,这是村里人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
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C.作品最后安排少女为老妪买一套寿衣的情节,既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同时也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
D.梁晓声的作品始终关注人物心灵,展现内心世界,主张回归正义、质朴、知足的美好人生,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这也是梁氏作品的价值与灵魂。
本文以老妪和少女随缘结成情谊、并给彼此带来幸福与安慰的故事,正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理念。
E.关注人的心灵,重新唤起真善美,梁晓声曾说,他的作品就是要把自己心中最温馨的那部分写出来献给读者。
老妪忍受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坦然接受少女,少女对老妪的照顾,以及村里“好心人”的提醒,都是人物内心美的体现。
7.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
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8.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含义深刻,可以唤起读者更深层次、更丰富意韵的思索,但对标题的理解是本文的一大难点。
有人说,主要的难点有两重,第一重是对“老”的理解;第二重是对“风景”的理解。
你是否赞同,并谈谈你对本文
标题的理解。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5分)
永远孩童的邓波儿
陈墨
你相信一个人在她6岁时就能在一夜间收到17万份的生日礼物吗?
是的,你没听错,还真的有这样神奇的人物,她就是著名的美国童星邓波儿。
截至1941年,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美国公众共计花费4500万美元购买以她为原型的7款秀兰娃娃。
“望子成星”的好莱坞妈妈们把砖绑在自己孩子的头上,为的就是让她们保持和秀兰·邓波儿一样矮小。
自1934年拍摄歌舞片《起立欢呼》之后,6岁的邓波儿成了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明星。
仅此一年便拍摄了10部电影,并以此“不朽的惊人的巨大成就”获得奥斯卡特别奖,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孩子。
1935年到1939年,她都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列。
事实上,她56个发卷的金色卷发、不笑时都有的甜美酒窝、胖嘟嘟红扑扑的小脸几乎成了美国人的精神慰藉,在电影院看看这个穿着娃娃裙的小天使唱唱跳跳,就能暂时忘掉大萧条和希特勒。
媒体赞她是“大萧条中的一抹亮色”,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感慨:
“只要我们国家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就会没事的。
”
没有人希望邓波儿长大。
具有远见的福克斯公司1934年把她的年龄从6岁改成了5岁,并抹去了她3岁时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这朵“好莱坞保护叶下洒满露珠的小花”无忧无虑的童年点亮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
而实际上,邓波儿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
3岁上舞蹈学校,3岁半参演第一部系列剧,4岁半参加第一个面试,““我是秀兰·邓波儿”,她对导演说,“我受过很好的指导。
如果您想用我,请告诉我什么时间和该穿什么衣服。
”
每个工作日她都要戴着56个发卷入睡,在嘈杂的片场练就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使她能够同时收听两个广播节目而互不打扰。
她懂得如何与最善于抢戏的老戏骨争镜头,也知道如何天真地避开记者不怀好意的提问。
1939年,福克斯公司依然让她穿着娃娃裙拍摄了《小孤女》。
当身体的曲线代替了头发的曲线,她失去了吸引力。
《华盛顿邮报》刻薄地嘲笑她,“秀兰变得像主妇一样,秀兰开始发胖,十一岁时骨节嘎嘎响,生活就是这样。
”
一切光环都在离她而去:
观众受不了他们最爱的小宝贝已经长大的事实,男演员难以和这个几年前还在膝头玩耍的小女孩儿逼真地谈情说爱。
1950年,22岁的邓波儿正式退出舞台。
邓波儿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政界。
尽管她在参加加州第11国会区补选时曾试图淡化自己在好莱坞的过往经历,却依旧铩羽而归。
她无奈地认识到,即便自己已经40岁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还是那个6岁的邓波儿。
”
1969年,邓波儿出席联合国大会,这一次,童星秀兰为政治家秀兰打开了一扇门。
来自所有国家的代表都觉得已与她相识已久,这让她在联合国的工作顺利却不轻松,“如果我做得不好,小秀兰帮我打开的门就会关上。
”她每天只睡5小时——读书到两点,七点继续工作。
”
晚年的邓波儿仍然收到大量来自粉丝们的邮件,坐在电脑前的人们被那个洋娃娃般的小萝莉萌化了,就和70年前坐在电影院里的人们一样。
“我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以为我还是只有6岁”,秀兰说。
她于2014年2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
她活在42部电影里,活在3个子女和无数影迷的心中。
此外,这个永远的童星还以另一种形式被记住——一款以她名字命名的经典鸡尾酒。
这款“秀兰邓波儿”没有酒精,面向孩子,为了让他们体验一回当大人的感觉。
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福克斯公司抹去邓波儿曾在舞蹈学校受训的经历,让她的童年显得无忧无虑,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情感需要。
B.媒体、观众和同行都无法接受邓波儿长大了的事实,失去了吸引力的她迫于无奈只好选择退出了演艺舞台。
C.邓波儿参加加州补选铩羽而归,表明那时美国观众渐渐淡忘了这个曾给他们带来慰藉的童星,揭示了炎凉的世态。
D.晚年的邓波儿仍然收到大量粉丝的邮件,她洋娃娃般可爱的形象在网络时代依旧深入人心,对此邓波儿倍感欣慰。
E.能让孩子体验当大人的感觉,既是“秀兰·邓波儿”鸡尾酒的独到之处,又暗含作者对
邓波儿人生际遇的理解。
10.第-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1.六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来说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
自夸。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图:
希图,谋取。
C.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盘桓:
犹疑不决。
D.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庶:
或许。
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在年轻时就在蜀汉做官,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作者在文中将孝情一泻到底,没有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孝情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D.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了“乌鸟”“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5.李密在《陈情表》的最后两段的重点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4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分)
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分)
⑶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3分)
四、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文观止》认为《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而且其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多演变为我们熟悉的成语。
其中形容自己“孤苦伶仃,内外无人”的两个连续成语为:
,。
(2)有人说陶渊明不在乎耕种结果,虽然“戴月荷锄归”,结果却是“草盛豆苗稀”,他更在乎耕种的诗意体验。
《归去来兮辞》中直接描绘这种诗意体验的诗句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出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驶向江面的画面。
《滕王阁序》中同样也有描绘大船的诗句,它们是:
,
。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淡磨明镜:
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檐楹:
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5.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
6.这首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
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横线的一句相同。
(6分)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解析:
事例:
必须是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而且还必须写出他(或她)不同寻常的努力及辉煌的业绩。
句式:
须有表假设的关联词语,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感叹(或反问)的句子。
参考答案:
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上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
18.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
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按顺序填写应是:
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
19.
在下面一段话里删去六个多余的字,使语言简明通畅。
(2分)
市场管理员说:
“目前,个体户收入悬殊很大。
他们当中的多数守法;个别人有违法行为,对这些人已经依法给予法律制裁。
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顾客的思想任其泛滥。
”
应删去:
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11分)
20.请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句子。
(6分)
在大雪纷飞中,在风狂雨骤间,在夕阳残照里,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上的松树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
; ;像站立在船头,目光坚定、搏击巨浪的艄公;。
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寻
找着伟岸、洒脱、勇敢、坚定的涵义,让生命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绝唱。
21.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哈姆莱特、苏轼、窦娥和辛弃疾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
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读到译成日文的凡尔纳科幻小说。
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情形:
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而西方先进知识分子的梦是海底2万里、80天环游地球、远征月球……因此,鲁迅喊出了“要改造中国人,必须先改造中国人的梦”的口号。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与套作。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匀”应读“yún”;B项,“妪”应读“yù”;C项,“翌”应读“yì”。
2.D
【解析】A项中“清天白日”应为“青天白日”;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筹画”应为“筹划”,“富丽堂黄”应为“富丽堂皇”。
3.A
【解析】A项“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
4.B
【解析】A项不合逻辑;C项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
5.A
【解析】
试题分析:
A张冠李戴,小大卫改为小艾米莉。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A、E
7.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
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
③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
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
(答对一点得一分)
8.赞同。
(1分,只表示赞同与否,没有分析不得分)水车并不老,(1分)说其“老”,是因为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1分)“风景”既是指自然风景之美,更是指老妪与少女的人文风景之美。
(1分)老妪和少女用自己的善良与关爱,谱写了一曲信任、理解和关爱的高歌,彰显了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成为老水车旁最美的风景。
(2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
【解析】
6.
试题解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其中,A项错误在于,作品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不仅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更突出表现了精神世界的变化。
E项错误在于,“好心人”的提醒,表现的是商业大潮对村里人的人情美、人性美的扭曲与摧毁。
考点: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鉴赏作品艺术魅力的题目。
答题时要结合对作品中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
作品中,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的反应,主要集中在:
(1)村里没人愿意了解少女的家境和身世;
(2)老妪被诊断出癌症后,村里人让少女搬走;(3)村里人以为少女是贪图老妪的家产;(4)村里人以为老妪是受少女“蛊惑”,把破房子赠给了少女,因而没人愿照顾老妪,使少女失去了工作。
根据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态度分析,可知作者写村里人的上述反应,是为了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并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
真的感情的回归。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提示:
需要回答的有两方面,一是对标题的理解,一是对
“难点”认识的理解。
应该说,答题以采取“赞同”立场为佳。
首先说“老”字。
从文本中可知,其实水车并不老,说其“老”,是因为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其次说“风景”,这“风景”,既指自然风景,更指人文风景。
老妪和少女用自己的善良与关爱,谱写了一曲信任、理解和关爱的高歌,彰显了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因此说这是老水车旁最美的风景。
考点: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9.CD
10.①第一段文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②通过影迷的行为来表现邓波儿的地位和影响;③结构上,引出下文对邓波儿演艺成就的叙述,④与结尾呼应,表现邓波儿永恒的艺术魅力。
(4分,各1分)
11.示例:
观点一:
6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来说是幸运的。
首先,她的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国家的精神慰藉;其次,为她在联合国工作打开通道,并激励她努力奋斗。
再次,她的荧幕形象成为经典,被永远铭记。
因此,6岁成名的经历给邓波儿带来了众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她是幸运的。
观点二:
6岁成名的经历对邓波儿来说是不幸的。
首先,邓波儿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失去了真正意义的童年;其次,限制了她的戏路,观众很难再接受长大的邓波儿;再次,还影响了她的仕途,让她在选举中经历挫败。
因此,6岁成名的经历让她始终难以超越6岁的自己,她是不幸的。
(观点1分。
理由5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9.
试题分析:
C项中并非“那时美国观众早已淡忘”,而是她6岁的形象太深入人心,观众难以接受她长大的事实,“揭示炎凉的世态”也于文无据;D项“对此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松滋市 第二 中学 学年 语文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