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docx
- 文档编号:24034024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7.09KB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docx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
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
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
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
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
“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
”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
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
“本店一律优惠20%”。
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
“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
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
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
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
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
七个小矮人。
师:
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
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
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
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
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
7。
师: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
一个7是多少?
2个7呢?
“21”是几个7?
几个7相加得28?
……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
1个7是7,2个7是14……
师:
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
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
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
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XX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
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
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
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
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
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
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
“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
”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
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
“本店一律优惠20%”。
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
“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
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
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
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
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
七个小矮人。
师:
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
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
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
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
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
7。
师: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
一个7是多少?
2个7呢?
“21”是几个7?
几个7相加得28?
……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
1个7是7,2个7是14……
师:
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
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
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
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XX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
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
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
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
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
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
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
“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
”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
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
“本店一律优惠20%”。
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
“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
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
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
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
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
七个小矮人。
师:
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
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
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
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
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
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
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
7。
师:
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
一个7是多少?
2个7呢?
“21”是几个7?
几个7相加得28?
……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
1个7是7,2个7是14……
师:
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
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
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
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XX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
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
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小学 数学 教育 教学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