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知识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易错.docx
- 文档编号:24030666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14KB
备用知识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易错.docx
《备用知识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易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用知识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易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用知识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易错
专题十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备用知识
一、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
【颁布·颁发】前者指公布或发布,着重指向下颁发,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后者指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或授予(奖状、奖章、证书等)。
【包含·包涵·饱含】“包含”指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包涵”是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饱含”指充分具有。
【报怨·抱怨】前者指报复仇怨;后者指因事情不称心而对人表示不满,其对象只能是他人。
【爆发·暴发】二者都有突然而猛烈地发生之意,但侧重点和适用范围有差异:
前者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后者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
【倍受·备受】前者指更加受到,格外受到;后者指受尽,尝尽。
【鄙视·蔑视·藐视】三者都有看不起之意。
“鄙视”是指把对方看得很卑贱,很卑劣;“蔑视”是指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藐视”侧重于小看对方。
【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从一种更换为另一种;后者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地变化。
【不齿·不耻】前者指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表示极端瞧不起;后者指不以为耻。
【不力·不利】前者指不得力;后者指没有好处,不顺利。
【不日·即日】前者指过不了几天,侧重表示具体日期不确定;后者指当天,近日,最近几天,强调日程已定,语气肯定。
【仓促·仓皇】前者有匆忙、急促之意。
侧重于时间紧迫,行动忙乱;后者有匆忙而慌张之意,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苍茫·苍莽】前者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后者多指树林、山岭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案情),询问(有关人员);后者指实地观察调查。
【猖狂·猖獗】前者指狂妄而放肆,只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后者指凶猛而放肆,形容的对象不限于人。
【场所·场合】前者指供活动的处所,一定的地方;后者指由一定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构成的某种环境。
【陈腐·陈旧】前者指陈旧腐朽,多形容抽象事物;后者指旧,过时的,可形容具体事物,也可形容抽象事物。
【成才·成材】前者指成为人才,只用于人;后者指成为可用的材料,比喻成为有用的人,可用于物,也可通过比喻用于人。
【呈现·浮现】前者指显露出,出现,其对象通常指可见的,不是想象的;后者指往事在脑海中再现,某种感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显现、呈现。
【迟缓·弛缓】前者是慢、不快之意,指动作或事情进展缓慢;后者是(情况、心情等)和缓或松弛,指形势、心情的和缓。
【充足·充实】前者指数量多,完全满足需要,仅指数量多;后者指丰富、饱满,使丰富饱满、加强,不仅指数量多,而且指丰富饱满。
【处治·处置】前者指处罚、惩办;后者指处理、安排。
【传颂·传诵】前者指传扬歌颂;后者指流传诵读(诗文)。
【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后者指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
【大意·大义】前者指大概的或主要的意思,也指马虎;后者指正义、大道理。
【淡泊·淡薄】前者指不追求,不热衷;后者指不浓密,冷淡、不亲密,(印象)不深刻、不清晰,不强烈。
【订金·定金】前者指预付款;后者指一方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向对方当事人给付的一定数量的款项。
定金具有担保作用和证明合同成立的作用,用于法律文书。
【叮咛·叮嘱】前者指反复嘱咐,强调反复多次,可用于平辈之间;后者指谆谆嘱咐,强调语重心长,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督促·敦促】前者指监督并催促;后者指催促。
【兑换·对换】前者指将有价证券换为现金,或按一定比值将一种货币换为另一种货币;后者指互相交换,调换。
【遏制·遏止】前者指极力制止或控制;后者指极力阻止。
【繁华·繁荣】前者是(城镇、街市)热闹兴旺之意,指人气旺盛,商业发达,意义较具体;后者是兴旺昌盛,蓬勃发展或使繁荣之意,多指某项事业蒸蒸日上,意义较抽象。
【繁重·沉重】前者指又多又重,含有头绪繁多、事务纷乱的意思;后者指分量重,严重,心情不开朗,含有程度深或思想负担重的意思。
【废止·废置】前者指废除,停止实行(多指法令、制度等);后者指搁置起来不用。
【分辨·分辩】前者指区分,辨别;后者指为消除误会或指责而说明事实真相。
【腐败·腐化】前者指(有机物)腐烂变质,(人)腐化堕落(是“腐化”行为的结果),(社会、制度、机构等)黑暗、混乱。
可指社会行为。
后者指思想行为变坏(多指贪图享乐、生活糜烂),也指使腐化。
强调行为的过程,多指个人行为。
【搁浅·搁置】前者指(船只)进入浅滩,不能行驶,也比喻做事受阻,不能进行;后者指放置起来,停止进行。
【工夫·功夫】前者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一段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技能,也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沟通·勾通】前者指使彼此相通;后者指勾结串通,贬义词。
【蛊惑·鼓惑】前者指使受毒害而迷惑;后者指煽动,迷惑。
【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连通,从头到尾地体现;后者指从头到尾地体现。
【国是·国事】前者指国家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含庄重色彩;后者指国家的重大事务,多指具体的国家事务。
【含义·含意】前者指(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后者指(诗文、话语中)含有的意思(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
【厚意·厚谊】前者指深厚的情意,只指单方面的情意;后者指深厚的情谊,通常指相互之间的交情。
【化妆·化装】前者指修饰容貌使美丽,即用化妆品修饰头、面、颈部,不能带宾语;后者指为了演出的需要,把演员装扮成特定的角色,也指改扮、假扮,含容貌和形体的改变,可带宾语。
【会合·汇合】前者指聚集、聚合到一起,含有“碰面”“相见”的意思;后者指(江河等)合流,也泛指事物合在一起。
【火爆·火暴】前者形容兴旺、热闹;后者形容性格暴躁。
【及时·即时】前者指时间合适,不拖延、马上;后者指立刻,当即。
【艰苦·坚苦】前者是艰难困苦之意,指客观环境;后者是坚忍刻苦之意,指主观状态。
【坚忍·坚韧】前者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动摇;后者指结实而有韧性,顽强而持久。
【简洁·简捷】前者指简明扼要,干净利索;后者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接济·救济】前者指对生活困难的人给予财物上的帮助,通常指个人行为;后者是用钱物救助灾民和其他生活贫困的人,指国家或社会团体有组织的救援行动。
【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的期限停止,可作谓语或定语,一般不带宾语,用于时间名词后;后者指截到(某时限)为止,用于时间名词前。
【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限度;后者指两个地区之间分界的线。
【经心·精心】前者指留意,放在心上(动词);后者指特别用心,非常小心(形容词),强调细致、认真。
【开辟·开拓】前者是打通、开通,开发、创建之意,指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后者是扩展,使开阔之意,指由小而大的扩展过程。
【考查·考察】前者指(用一定的标准)查看评定;后者指到现场观察了解,也指深入推求研究。
【里程·历程】前者指路途的长度,比喻人生的经历或事物发展的过程;后者指经历的过程。
【联播·连播】前者指若干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播送或转播(同一内容的节目);后者指电台或电视台在一个固定栏目里把内容较长的节目分若干次连续播出。
【临近·邻近】前者是(时间或地点)靠近,快到之意,指逐渐接近,没有名词用法;后者指(位置)靠近,近旁,指甲、乙两处所在空间上相邻,有名词用法。
【流传·留传】前者指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向外传;后者指留存下来传给后代。
【流失·流逝】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前者指水、土、矿物等有用物质白白地流走或散失,也比喻人员、财物等从本地、本单位流动或转移出去而散失;后者指像流水一样消逝。
【秘籍·秘笈】前者指罕见而珍贵的图书;后者指秘密收藏的典籍。
【面世·面市】前者指作品出版、产品出厂,呈现在世人面前;后者指商品开始投放市场。
【拟订·拟定】前者是起草,初步设计之意,指正在起草、拟议的过程中,用于进行体;后者是起草制定之意,指“拟订”的过程已经结束,用于完成体。
【攀援·攀缘】前者指借助外力的帮助往上爬;后者指沿着东西顺势往上爬。
【配置·配制】前者指配备并设置;后者指调配制造,配合制作。
【批阅·披阅】前者指阅读的同时加以批示或修改;后者指翻开书卷阅读,翻阅。
【片断·片段】前者指零碎的、不完整的一些内容(多用于生活、经历),也指零碎的、不完整的;后者指整体中相对完整的一个段落(多用于文章、书籍)。
【品行·品性】前者指能反映道德面貌的行为,侧重指人外在的行为表现;后者指人品和性格,侧重指人内在的本质和修养。
【启示·启事】前者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也指从启发提示中领悟的道理;后者是一种应用文体,指为了说明某事而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公开发表的文字。
【启用·起用】前者指开始使用,其对象是物不是人;后者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员,现在也泛指提拔任用,其对象是人不是物。
【情意·情谊·情义】“情意”指感情、心意;“情谊”指相互友爱、关切的感情;“情义”指同志、亲属、朋友之间应该有的感情。
【驱除·祛除】前者指赶走或除掉,使不存在;后者指除去,除掉(病患、某种心理状态或邪祟等)。
【善于·擅长】“善于”和“擅长”都是“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
但“善于”不能单独作谓语,它的宾语一般不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擅长”多用于人的兴趣、爱好方面,可单独作谓语,宾语可以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神智·神志】前者指精神智慧;后者指人的知觉和意识。
【审定·审订】前者指认真审查并作出决定;后者指审阅订正。
【圣地·胜地】前者指宗教徒称与宗教创始人的生平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也指人们所尊崇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后者指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十足·实足】前者指十分充足,也指(黄金等)成色纯,强调“充足”“充分”;后者指确实,足数的。
【收罗·搜罗】前者指广泛收集人或物,侧重广泛收集;后者指到处寻求并聚集到一起,侧重到处搜寻。
【收集·搜集】前者指收拢聚集;后者指搜寻汇集。
【受奖·授奖】前者指受到奖励;后者指颁发奖品、奖金或奖状。
【熟悉·熟习】前者指清楚地知道,通过观察或体验去了解、掌握(情况),知道得清楚、不生疏;后者指熟练掌握(某项业务或技术)。
【树立·竖立】前者指建立;后者指把长形物体垂直地立在地上或把其中一段埋在地下。
【统帅·统率】前者指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人;后者指统辖率领。
【凸显·突显】前者指清楚地显露出来;后者指突然显露出来。
【凸现·突现】前者指清楚地呈现出来;后者指突出地显现。
【囤积·屯积】前者专指商人为牟取暴利而积存货物;后者指聚积,储存。
【囤聚·屯聚】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前者指聚集贮存(货物);后者指(人马等)集结,也指聚集进驻。
【违反·违犯】前者指不遵守,与法律、原则、规章、制度等相对立;后者指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
【诬蔑·侮蔑】前者指捏造事实,诋毁他人的名誉;后者指侮辱,轻蔑。
【协调·谐调】前者指配合适宜或使配合适宜;后者指和谐,协调。
【心酸·辛酸】前者指因悲痛而内心酸楚;后者指又辣又酸,也比喻痛苦和悲伤。
【行迹·形迹】前者是行动的踪迹之意,指人的旅行路线、到过的地方等;后者是举动和神色,痕迹、迹象,也可指礼貌。
【淹没·湮没】前者指(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后者指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也指使显露不出来。
【严正·严整】前者指严肃郑重,光明正大;后者指严肃整齐,严密而有条理。
【义气·意气】前者指看重情谊而替人担当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也形容有义气;后者指志向、趣味和性情,意志和气概,偏激、任性的情绪。
【营利·盈利】前者指主观谋求利润;后者指客观上得到的利润。
后者有名词用法。
【优雅·幽雅】前者指优美高雅;后者指幽静雅致。
【遇难·遇险】前者指因遭意外或受迫害而死亡,也指遇到危难;后者指遭受危险。
【缘由·缘故】前者指原因、由来,强调起因、根由、原委等意义;后者指原因,仅指某一种原因。
【震动·振动】前者指受外力的影响而颤动,也指(重大事情)引起强烈反响;后者是物理学术语,指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如钟摆、音叉、琴弦等的运动。
【蒸气·蒸汽】前者指液体汽化或某些固体升华而成的气态物质,包括水蒸气、汞蒸气、碘蒸气等多种;后者是水蒸气的统称,只指水蒸气。
【正确·准确】前者指符合实际或客观标准的,能取得好效果的;后者指完全符合标准或实际情况。
前者强调“不错”,后者强调“没有偏差”。
【指使·支使】前者指自己不出面,出主意让别人去做某事(含贬义);后者是指派别人做事。
【指责·指摘】前者是指摘,责备;后者是指出毛病,予以批评。
【志哀·致哀】前者指表示哀悼;后者指向死者表示哀悼。
【质问·责问】前者指追问,问清是非,是据理追问是非曲直,通常要求回答;后者指用指责或责备的口气问,是批评和指出对方的缺失过错,不一定要求回答。
前者语气比后者重。
【质疑·置疑】前者指提出疑问,要求解答;后者指怀疑(多用于否定)。
【终身·终生】前者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也指女孩子的婚姻大事;后者指一生。
【专程·专诚】前者指专为某事前往某地;后者指专心诚意地,特地。
【捉摸·琢(zhuó)磨·琢(zuó)磨】“捉摸”是揣测、预料之意,通常用于否定;“琢(zhuó)磨”是雕琢、打磨(玉石)之意,也比喻对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琢(zuó)磨”是反复思索之意。
二、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
【毕竟·究竟】前者是终归、到底之意,不能用于疑问句,没有名词用法;后者指原委、结果,归根结底、毕竟,可用于疑问句,有名词用法。
【不必·未必】前者表示不需要或用不着,是“必须”的否定形式;后者表示不一定。
【不免·难免·未免】“不免”是免不了之意;“难免”是不容易避免之意,多加在动词前,后面常跟“会”“要”。
以上二者均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未免”是不能不说是之意,表示主观上对某种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
【不只·不止】前者是不但、不仅之意;后者指不停止,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
【诚然·固然】前者有确实、实在之意。
表肯定时,语气重;表让步时,语气比较轻。
后者表示承认事实,并引起下文转折。
表肯定时,语气较重,但比“诚然”稍轻;表让步时,语气也较轻。
【从而·进而】前者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强调与上文的因果或条件关系;后者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后一分句承接前一分句,只强调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行动。
【大概·大约】前者指大致的内容或情况,侧重于对事物总体的估计;后者侧重于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对于·关于】前者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有关联的人或事物,表示指出对象,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所组成的介词短语不可以作文章的标题;后者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作状语,只能用在主语前,所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文章的标题。
【而且·并且】前者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后者连接动词、动词性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
【何曾·何尝】二者都用反问语气表示从来没有。
后者语气婉转,用在肯定式前表否定,用在否定式前表肯定。
【何必·何苦】前者用反问语气表示没有必要;后者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
【几乎·简直】前者表示相近、差不多之意,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后者表示完全如此或差不多如此,强调程度比前者深。
【既而·继而】前者表示前文所说的情况过去不久;后者表示紧接在某一动作或情况之后,相当于“接着”。
【径直·径自】前者表示不绕道,不耽搁,直接前往,也表示直接做某事,不用再作其他准备;后者表示未经允许自己就直接行动。
【况且·何况】前者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后者常用于反问句,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
【偶尔·偶然】前者是间或、有时候之意,表示某种情况发生的次数不是很多,也指偶然发生的;后者指超出一般规律的和常情的,也指出乎意外的。
【尚且·姑且】前者提出程度更甚的示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更”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后者表示暂时地。
【通过·经过】前者引进动作的媒介或方式、手段等;后者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一向·一直】前者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后者表示从开始到现在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
【因此·因而】前者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意为“因为这个,所以才”,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后者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
【与其·宁可】前者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相呼应,表示舍此取彼;后者相当于“宁愿”,常和“决不”相呼应,表示取此舍彼。
三、易错成语分类归纳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0例
1.【毁家纾难】 纾:
延缓、解除。
捐献全部家产以解救国难。
误用示例:
贼寇的铁蹄在我华夏的大地上肆意蹂躏,有多少家庭毁家纾难。
误用分析:
显然这里望文生义,理解为“家破人亡”了。
2.【三人成虎】 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
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误用示例:
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误用分析:
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3.【河东狮吼】 比喻悍妇发怒。
误用示例: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误用分析:
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4.【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误用示例:
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误用分析:
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5.【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
误用示例:
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将目无全牛。
误用分析:
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6.【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示例:
广州恒大俱乐部球队请的外援都是具备欧洲四大联赛水平的,其雄厚实力令其他中超球队望其项背。
误用分析:
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7.【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误用示例: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误用分析:
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8.【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做声。
噤,闭口不做声。
误用示例:
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误用分析:
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9.【火中取栗】 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无所得。
误用示例:
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误用分析:
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10.【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误用示例:
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误用分析:
“不赞一词”有“一言不发”的意思,但不能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11.【涣然冰释】 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误用示例:
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误用分析:
这里将“涣然冰释”错解为“冰块解冻”。
12.【侧目而视】 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误用示例:
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误用分析:
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3.【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误用示例:
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误用分析:
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14.【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示例:
小东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
误用分析: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15.【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示例:
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
误用分析:
这里将“首当其冲”错解为“最紧要的,最先面临的”。
16.【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误用示例:
俗话说:
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误用分析:
这里将“七月流火”误用为“天气炎热”了。
17.【安土重迁】 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重,不轻率。
误用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误用分析:
这里将“安土重迁”理解为“喜欢迁移”了。
18.【不足为训】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训,准则。
误用示例:
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误用分析:
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了。
19.【毫发不爽】 形容一点也不差。
爽:
差错,失误。
误用示例:
小王今天考试,错了三道题,感到毫发不爽。
误用分析:
这里将“毫发不爽”的“爽”理解为“舒服”了。
20.【大方之家】 大方:
大道理。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误用示例:
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
误用分析:
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
(二)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2例
1.【风姿绰约】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误用示例:
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误用分析:
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2.【楚楚动人】 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误用示例: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误用分析:
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3.【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悔改。
误用示例: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误用分析:
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4.【倚马可待】 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误用示例:
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误用分析:
该词不能用来形容做事。
5.【炙手可热】 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示例:
《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误用分析:
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
6.【汗牛充栋】 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误用示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用知识 容易混淆的实词辨析容易混淆的虚词辨析易错 备用 知识 容易 混淆 实词 辨析 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