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卫生信息化风向标.docx
- 文档编号:24026464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80KB
看卫生信息化风向标.docx
《看卫生信息化风向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卫生信息化风向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看卫生信息化风向标
看2010年卫生信息化风向标
尽管前年下半年以来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营业额有所下滑,但医疗IT行业需求旺盛,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总体上达到了20%~30%,传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销售增长约20%,辅助临床信息系统(CIS)增长约30%,社区卫生信息系统进入快速建设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在较发达地区开始建设。
1. 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进一步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改善管理、降低成本的需求上升。
2. 国务院2006年2月24日首次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
文件发布后,全国各地,特别是中东部发达地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主题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热火朝天地发展起来。
3. 在科技部《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相关课题支持与带动之下,尤其是去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多处提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改善服务,配合医改政策的贯彻执行。
文件还把“建设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四梁八柱”中的一柱,提出全行业管理、属地化管理、公立医院的公益化改革,要求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监管、各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评估、各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由于政策驱动强劲,业界需求旺盛,致使多个跨国公司纷纷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进入我国医疗IT市场。
IBM公司迅速推出了“智慧医疗”系列解决方案,正在寻找合适的地区做出示范;微软公司、西门子公司准备将它们多年研发的新型医院信息系统推向我国;EMC公司也以并购医疗IT业具有良好基础的公司为手段,进入中国市场。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就在竞争形势发生新变化的今天,就在我们一直期盼着我国本土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做大做强之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居然已有5~7个公司仅自主产权的管理软件及服务产值已经超过亿元。
2010年卫生IT市场发展预测
卫生IT业高速发展的势头将继续下去,据市场调查机构IDC预测:
“到2010年,中国医疗整体IT硬件、软件与服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20多亿元人民币。
”如果对2010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市场再做细分,将是这样的趋势:
传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继续维持不小于20%的增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辅助临床信息系统(CIS)将有不低于30%的增长;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因为中央要求,今年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要达到50%以上,农村居民要达到20%以上,因而,今明两年是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大发展时期,增长率将超过30%;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现在已有100多个地区开始或准备着手建立,尽管其在总额中占据比重一时还不会很大,但其增长趋势将是较快的。
由于医疗机构内部需求不断增加,外部需求也在增加,加之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已经比较陈旧,医院从发展的全局出发,希望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做一全面的升级改造,不仅满足当前要求,还必须能够支持长久的持续发展。
出于这样一种需求,医院希望有这样的企业——能够对医院当前和今后发展需求做出全面分析,进而做出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并承担系统建设的总包任务。
他们期望,承担这样任务的企业,一定要具有很强的系统分析能力、整体规划能力、全面的工程组织能力,而且具有用户所需要的核心产品。
在我国,有这种需求的用户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应对这种需求,只有规划咨询能力不行,只有一般性产品也不行,他们不仅要有创新型产品,还必须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还要让用户相信你确实具有长久生存能力,让用户放心。
因而,那些具有既熟悉医疗管理业务又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具有雄厚研发实力和领先产品、且具有强大后备实力支持的企业将会赢得更多的大单。
国外大型公司的强势进入,将使我国卫生信息化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在这一新的竞争形势下,本土企业将会处于什么样地位,是国民甚为关心的问题。
笔者认为,本土企业定能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
(1)目前,它们一直在为早期投入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这一块市场它们将稳稳地占据着;
(2)在新兴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上已经率先进入,在相对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经拥有一批可观的用户群体,占据了先机和有利地位;(3)国内又有几个研发和销售都具雄厚实力的公司加入到医疗IT行业,使我国本土企业实力大大增强;(4)少数专门从事临床信息系统业务的公司,在某些运用广泛的辅助临床的专业系统领域已经占领高中端市场,而且,这样的公司,不仅没有被跨国公司收购,反而引来了中外投资商的投资相助;(5)这样一个事实谁都不能否认:
管理系统是跟国家的法律法规紧密相联的,是必须遵从行业规范、适应国人使用习惯、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在这些方面,本土公司具有绝对的优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社区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支持,从而为电信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几个大牌电信运营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移动等已经参与到社区卫生和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中来。
新系统新产品研发分析
1. 医院信息系统
我国整体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的,其整体概念、整体架构和所用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基于那个时代设计的,现已过去十年,而市场上营销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还是原有的那一套。
时至今日,医院内部不断提出扩充新功能的需求,外部又提出很多信息共享的需求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原有系统的基础架构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持一定继承的基础上设计新系统。
这一新系统至少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给出一个便于集成的架构。
这个架构能够支持内部和外部的不断增长的功能扩充,扩充以后仍然保持业务流程合理、易于使用且易于管理。
这一要求实质上是必须给出一个好的集成方案。
怎样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
这是困扰了医院信息系统主管们多年的大问题。
几家跨国公司曾经拿出过几种集成方案,但都没有做出能被人接受的示范;有人提出过“集成总线”方案,也没做出能被人接受的示范;不少家使用了“一例一集成”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集成的系统越多,系统管理就越复杂,越来越不好使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授权管理越发不便,业务流程的不合理性也就越发显现出来。
因此,采用什么样的集成方法,是新系统设计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2)给出最为合理的业务流程。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从数字化初期起步,陆续扩充了很多新的功能之后,业务流程优化已经有了很大空间,需要再做优化和重整。
这里还孕育着这样一个要求,即:
功能模块陆续扩充之后,业务流程仍然保持着它的合理性,原系统设计好的用户管理、用户授权、互通机制等仍然保持不变。
(3)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块。
电子病历系统必须能够遵从操作规程自然采集各种病历资料,形成医疗文件,按照规范的目录结构自动归档,且必须便于长久保存并能方便各方面使用。
电子病历在我国边研发边应用已经搞了将近十年,但多数医院都是从初级的概念搞起,比如,认为用计算机写病历就是电子病历了,基于这种初级的认识,使得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而又方便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
因此,除了给出完整的概念之外,还需要给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整体结构、存储模式、安防措施、使用方法,对数据采集、数据归档、数据存储以及结合可以实用的标准规范给出合理的处理流程,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实用的电子病历系统。
(4)支持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运用。
逐渐积累起来的数据已经被看做是医院的宝贵资源,有关方面要求将这些数据用于医学教学、科学研究、优化治疗、绩效考核,乃至发展预测;远程医疗以及主管机关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则是外部提出的运用这些数据的要求。
怎样满足这些要求,是新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又一个现实问题。
关于这一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有关部门将采取事业单位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着手组织。
业界对这一举动,对这一新版本的研发和试用,都在给予关注,寄予厚望。
2.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2006年2月24日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城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和保健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保障的最基层单位,从担负任务来看,它包含了早期的地段医院或一级医院的功能,又扩展了几乎所有的公共卫生管理内容,诸如:
疾病监测、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内容,因此常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是“六位一体”的系统,为这种服务中心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统称为“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负着医疗和保健任务,所以,系统中部分功能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某些功能基本一样,如:
门急诊挂号登记、诊间业务管理、药品管理、计价和收费管理、检查和检验信息管理等,与医院信息系统中相应模块基本相同,只是这里的诊间业务管理需按照全科医生的业务设置。
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设有病床,所以也有类似医院信息系统中住院管理的内容。
对这一类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1)方便百姓就医,使“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成为现实,缓解“看病难”,贯彻首诊制,强化全科医生的责任,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2)回归医疗的公益性,通过各种手段缓解“看病贵”;(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居民基本健康信息管理,特别是大量存在的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4)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承担起本社区范围内的全部公共卫生服务,承担起从个人到家庭、到社区群体的健康服务和管理,体现公共卫生由政府主导的原则。
这类系统的设计始于三年前,现已有多家系统投入运行。
应该说,目前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优化和扩充。
这类系统设计的功夫主要体现在:
(1)深入理解国家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意图,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管理做全面的规划,确定哪些是核心的、基本不变的内容,哪些是外围的、逐步扩充的内容,从而给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架构;
(2)给出便于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手段,如:
居民健康档案需要对外提供共享,还要从外部获得信息以保持健康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很多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需要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协同进行;(3)系统功能要能够往更基层的社区卫生站以及家庭病床延伸;(4)深入体会两类用户——全科医生和社区管理者的需求,为他们设计好方便实用的工作站。
这类系统的设计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多它自己的个性,其内容之广、涉及面之宽不亚于医院信息系统。
3.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是一个联结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和医药卫生管理机构,在这个联结的范围内能够互联互通、信息能够共享的综合网络服务系统。
这里所指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乃至全国。
这一系统的核心是医疗文档共享。
随着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新医改政策贯彻执行,对“数据共享”提出了强烈要求。
完全可以设想,没有这样的数据共享功能,就没办法有效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的问题;没有这样的数据共享功能,为百姓提供就医方便也将是一句空话;没有这样的数据共享功能,很难使过度集中的优势医疗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这样的数据共享功能,让医生充分掌握就诊者的包括历史的、全面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准确有效地实施治疗和保健这一目标就难以实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央颁布的《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意见》这份文件中,特别强调了主管机关的监管和监督的功能,把监管和监督视为政策贯彻执行的关键一环。
就在这一文件中,“监管”一词出现过13次,“监督”一词出现过28次,足足可见有效实施监管和监督的重要。
在实施监督和管理时,管理机关必然期望随时知道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诸如伤病员的收容数量以及各类人员占比情况、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人均医疗费用以及各项费用占比情况、医疗机构的综合绩效情况等等,以便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如果没有这样的数据共享功能,对真实情况的实时掌控将难以做到,医疗经费的补偿难以做到准确。
因此,医改“意见”中专门提出一项重要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并把它作为“四梁八柱”中的一柱。
种种要求,决定了这类信息系统是必然要建立的。
但也应该看到,这类系统的建立,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还都是新事物,都处于摸索阶段。
对于这类系统的建立,必须积极而又稳妥。
针对稳妥这一面,需要强调:
第一,因为它涉及面宽、涉及利益关系复杂、涉及多种类型用户群体,系统上的服务功能必将随着应用的发展而逐步扩展,而且系统并不属于哪一事业单位,因而,下大力气做好全面规划异常重要;第二,对它的系统结构模式、数据存储模式、文档共享模式、数据检索模式、系统运维管理模式等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
对这两点,如不给予充分重视,很可能会造成短命系统或产生新的“烟囱系统”,导致不必要的“折腾”。
4. 临床信息系统
辅助临床信息系统(CIS)是本行业的热门之一。
它有很多种专业系统,这里专门提一下“临床路径”系统的研究。
医改政策要求规范临床操作,卫生部已于去年年底公布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拟用两年时间,在全国50家较大规模医院试点建立112种疾病(病种)的临床治疗规范。
“临床路径”可以独立地操作使用,可以独立地单机运行,但要真正实用,是需要信息技术支持的,而且还将与医院信息化系统紧密联结。
医改政策的这一要求,必将促进“临床路径”系统的研发和试用,估计这类系统的研发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问题和建议
本行业前进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很多,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也很多,这里只提及如下两点。
1.不注重全盘规划
与一个医疗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相比,现在提出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更需要全盘规划。
(1)这个系统涉及面宽,它不仅要支持“医疗服务体系”,还要支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内的监督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不仅涉及到所有的医疗保健机构、所有的居民百姓,还将涉及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政府其他将享受系统支持和需要对系统给予支持的业务部门。
(2)它涉及业务繁多,不仅包括百姓就医管理、医疗记录管理,还有医疗物资管理、卫生经济管理,系统还要支持行业管理和监督,而这种管理和监督又是“全行业”的。
(3)它涉及利益关系复杂,一是系统要收集各有关机构的医疗数据,按照传统观念,这些数据是属于各机构自己的,现在要它们拿出来共享,这既关系到观念的转变,还涉及到数据质量的保障,二是“信息共享”本身将直接关系到各个医疗机构的利益,如果这些利益关系没有协调好,即便花了巨资建立起“共享”的系统,也将是一个摆设。
(4)这类系统将是不断扩充的,不可能一触而就,必然是依据本地区的需求、基础设施、财力和人力等实际情况,提出当前的和今后不同阶段的建设任务,由此决定了这类系统必然是不断扩展的,其整体架构、运行模式、标准规范等设计必须能够支持长期的不断扩展式的要求。
由于不重视全盘规划,已经出现了很多惨痛教训。
譬如:
某地区,全区性的卫生信息系统的规划迟迟没有出台,而一些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很高,于是便出现了只从自己需求出发各建各的区域信息系统的局面,实际上一个区域性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共享平台完全能够包容他们的业务需求。
这样下去,必然造成重复投资,形成很多新的孤岛,到头来还必定给以后的系统整合造成很大困难。
再譬如:
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和城市、主管机关或卫生统计部门急于收集各种医疗卫生数据,于是单独建立了一套单功能的数据收集系统,建立了一个以卫生统计为目的的数据中心,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个系统所花费的资金和一个综合性的区域性医疗信息系统的投入基本一样。
很显然,后者的功能完全能够包容前者,可是让前者包容后者,就不知道需要再花多大的资金和多少人力了。
类似事件很多,不需多举。
大量事实证明,项目成功率低、工期不断延长、系统不能扩展、效益未达目标,多是由于规划缺失或规划不周所致。
2.信息化主管领导急需改变领导方式
近年来,在医疗行业出现一个好的现象是,各单位、各部门都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领导层由不重视变为争着主抓信息化。
这时候,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很多主管领导,总觉得“系统工程”、“软件工程”是“软”的,是很容易的,愿意怎么着就可以怎么着,远不知道信息化建设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整体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还需要认真论证。
于是,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天向你要这个,明天向你要那个,而且给你留的时间很短。
常常弄得CIO们不知所措,常常使系统建设出现“折腾”,多走很多弯路。
基于这样的情况较普遍存在,建议有关部门专门针对负责医疗信息化的领导层,经常举办一些有关信息化建设规律和做法的短训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 信息化 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