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4026414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88.72KB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docx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盘水市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的时间和频率在逐步上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对改善交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992年,贵州省以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为基础,编制了《贵州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确定全省骨架公路布局方案为“两纵一横四联线”。
六盘水市同时编制了“两横一纵三条出境线”的干线公路网规划。
2000年4月,为贯彻党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省交通厅将骨架路网调整为“两纵两横四联线”,增加的一条横线是国道326线。
2001年12月,交通部根据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路网由13条纵向线路和15条横向线路组成(简称“十三纵十五横),总规模81000公里。
规划经过我省的国家重点公路有3条横向线和1条纵向线路,分别是泉州至毕节、厦门至昆明、汕头至昆明、包头至友谊关。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部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交通发展目标,并开始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200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交通部组织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
同时,贵州省交通厅组织编制了《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明确贵州省骨架公路网布局为“三纵三横八联八支”,(简称“3388网”)。
近年来,六盘水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已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历史快车道。
为加快发展,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年初下达了编制《六盘水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任务。
市交通局接到任务后成立了“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完成“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办公室于2005年3月开展工作,认真收集了大量的交通规划基础资料,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近期宜细、中期可粗的原则,制定了“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方案,于2005年7月完成了编制规划的初稿任务。
2005年8月市发改委组织市“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对本规划进行咨询,根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再进行修编,2005年12月完成文本第二稿交市发改委,根据市发改委的意见再一次对文本进行修改,于2006年7月完成第三稿,2006年9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审查,原则通过该规划。
根据审查意见,又一次对文本进行了修改,于2006年十月正式出版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和时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六盘水市境内,以六枝、盘县、水城、钟山为四个重要的交通节点,以98个乡(镇、办)为规划的交通小区,同时考虑重大项目布局对交通流的带动影响,以六盘水毗邻的12个县(市)为间接影响区。
规划期限重点在“十一五”期间,同时部分项目考虑延伸到中期(2020年)的发展目标。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服从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为前提;以“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以理论模型预测及综合运输规划方法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交通运输,充分发挥公路、铁路等综合运输优势;以满足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立足于六盘水以煤兴市的社会经济特色及交通运输特点,将六盘水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作为一个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研究,并制定科学的规划,为六盘水市近期交通建设及中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发展目标
1、“十一五”(2006年~2010年)发展目标
铁路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协调服务,建成六盘水至沾益复线,并以六盘水客站换边、新建发戛坡货场为重点,配套完善六盘水铁路枢纽;围绕重化工基地发展,改建或新建一批专用铁路支线;力争开工建设南宁至昆明铁路复线(境内段)。
公路方面,以“二横二纵”(一横:
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二横:
大山哨经六枝至威宁高速公路;一纵:
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高速公路,二纵:
纳雍经六枝至晴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二级公路为区域辅助干道,以三、四级经济路和通乡油路为配套线,以通村公路为延伸线,从“四个层次”整体推进公路网建设。
建成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六盘水段、六盘水至兴义高速公路和市中心城区绕城快速通道;建成红果至威舍、柏果至火铺、马场桥至玉舍、英武至柏果、平寨经郎岱至毛口等二级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大河经连山经南开经青林至董地、大山哨经六枝经水城至威宁、水城至赫章、米箩至羊场、英武至大山等二级公路,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推进乡村公路等级提升;完善市中心城区和六枝、盘县汽车运输站场,稳步推进乡镇客货站场建设。
到2010年,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4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为形成南下出海、北上入川、西连云南的快速通道,巩固提升六盘水“四省立交桥”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公路管养,保证安全畅通。
民航方面,加快六盘水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
2、2011年~2020年发展目标
建成六盘水支线机场,全面完成骨架公路及干道公路建设,建成1个半小时经济圈。
2个半小时抵达省会贵阳及相邻县市,境内铁路枢纽复线全部建成达1259.776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0公里,二级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三、四级通乡油路1500公里,通村公路6000公里,重要工矿区、旅游点、铁路站点、水路码头及重要乡镇通二级公路,实现村村通油路、80%的村通中小客车的目标。
四、规划的主要成果
(一)公路
1、区域路网
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作为规划区域的交通枢纽中心,以六枝、盘县为两翼节点,将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和贵州省规划的骨架公路在六盘水境内走向布设在路网上,并结合六盘水市实际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以“二横二纵”为主的主骨架公路。
在此基础上根据六盘水市西电东送、黔煤外运和重要的产业布局、旅游规划,布设一批第二层次的二级干道。
再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安排和布署,规划第三、第四层次的三、四级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
通过四个层次的路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速、覆盖面广的公路网络体系。
(1)第一层次:
“二横二纵”主骨架公路
“一横”:
镇宁至胜境关,境内全长68公里,规划为高速公路。
“二横”:
威宁经水城经六枝至大山哨,六盘水境内130公里,规划为高速公路。
“一纵”:
毕(节)水(城)兴(义),市境全长215公里,其中毕节经水城、俄脚至都格出境入宣威段属国家规划的“12横”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六盘水境段,市境长60公里;俄脚经盘县至兴义段属贵州省骨架路网规划“3388网”的“三纵”毕节至安龙高速公路。
“二纵”:
纳雍经六枝至晴隆,市境全长90公里,规划为高速公路。
(2)第二层次:
8条二级区域干道,为重点工矿运煤经济线。
①红果至威舍公路,全长84.4公里,其中支线起于响水,经大雨谷、播土至大山,长18.36公里,一期工程红果经响水至大山段长60.36公里,为在建工程。
②玉舍至马场桥公路,全长60.73公里(含米箩支线)。
③英武至柏果公路,全长85公里。
④柏果至火铺公路,全长82.6公里,其中煤兴线柏果至两河段35公里,五一桥至黑乌丫口9.6公里,大板桥至火铺段38公里。
⑤六枝至毛口公路,全长60公里,其中六枝至郎岱段与省规划的“五联”郎岱至六枝连接线重合。
⑥大河经连山至董地公路,全长67公里,其中连山至木果支线11公里。
⑦马场桥至英武公路(水盘东线),全长150公里。
⑧大山至英武公路,全长60公里。
(3)第三层次:
主要为三、四级通乡(镇)油路、经济线、旅游线、工矿区、火车站联络线。
“十一五”规划建设油路25条765公里。
(4)第四层次:
通村公路,“十一五”期间,六盘水将提高村公路建设标准,按每年新建和改造约500公里通村公路的速度,计划5年共建成2500公里的通村公路。
“十二五”末实现30%的村通客车的目标,届时我市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
2、市中心城区过境快速通道
由于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展,原有过境通道“贵烟线”、“南环路”的多数路段已变为城市道路,对过境交通造成严重阻碍。
为缓解过境交通的压力,特规划建设中心城区的过境快速通道。
过境快速通道由两大部分构成:
(1)绕城环线公路
①东部环线,依托杭瑞高速公路,北起老鹰山互通,南至水城南互通,全长约13公里;
②南部环线,接杭瑞高速公路水城南互通,向西经滑石板、双龙、石龙,跨窑上,于牛王山接原“南环路”西段,止于德坞收费站,全长约20公里。
由于南部环线沿线多数地段(尤其是南互通至上石龙段)地势平缓,距中心区较近,利于开发,升值空间大,因此按不封闭的一级公路进行建设,路基宽度21.5米,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③北部环线,起于杭瑞高速公路老鹰山互通,沿“乌蒙大道”至石板河后往西顺沟而下,经大平街、谢家寨、小屯,穿王家大山,过大海坝、箐脚、全家坝、大垭口、羊场坡、水洞大坪子、斗官大坪子,止于落人洞接马姚公路,全长约25公里。
北部环线沿线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局部地表横坡较陡,建设一条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米,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可满足过境车辆的通行需要,但是,“二横”威宁经水城、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要经过该走廊。
因此,北部环线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二级公路,二期工程为路基宽度21.5米,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的一级公路。
(2)南北快速通道
该通道起于水城南干海子接南部环线,往北穿轿子山,跨凉都大道,过阿苦寨,跨钟山大道,经场坝跨人民路,过水钢(巴西路),于大海坝接北部环线,全长约7公里,按路基宽度21.5米,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的一级公路建设。
3、机场公路
六盘水支线机场拟建于花竹林,机场公路于小屯接北部环线,沿干河沟往北,经跳花坡进入花竹林坝子,全长约8公里;按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4.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建设。
(二)铁路
“十一五”期间,六盘水拟建设以下铁路:
1、六盘水至沾益铁路复线,规划贵昆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左线226.907公里,通过梅花山~且午段推荐双绕取直方案,节约里程27.726公里,其中a、六盘水枢纽(滥坝~梅花山段)长45.89公里,b、梅花山~省界长28.97公里,c、省界~宣威长60.038公里,d、宣威~沾益长85.92公里,e、沾益~曲靖长6.089公里,六盘水境内长45.89公里,另外增加相关工程18.284公里。
六盘水境内段有梅花山疏解线工程10.25公里,盘西线改建工程1.9公里,盘西线疏解线工程4.15公里,共16.3公里。
2、六盘水火车站换边,规划建设a、站房换边:
新建二站台,利用既有中间站台(作三站台使用),车站旅客站房从贵昆线右侧换边至左侧(即从北侧换边至南侧),旅客站房设在既有站房对侧;b、新建站前广场;c、新建曹家湾至六盘水铁路引入线,线路全长3.029km。
水红铁路复线,规划建设的水红铁路复线,对局部绕行路段取直,全长160公里。
(三)航空
以花竹林为主要场址,“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六盘水支线机场。
(四)水运
建成100万吨的毛口码头、50万吨的中寨码头,开发光照~包包寨B级航道51公里、鳝泥坡~石板寨C级航道25公里、阿珠电站龙场~老卜底C级航道10公里,其它水上航道与旅游开发配套建设。
(五)枢纽中心、汽车站(场)
1、公路枢纽管理信息中心;
2、六枝货运中心;
3、红果货运中心;
4、客运系统:
a、凤凰客运站;b、水钢客运站;c、双水客运站;d、德坞客运站。
5、货运系统:
a、城南物流中心;b、德坞货运站;c、双水货运站;d、大垭口货运站。
6、农村乡镇汽车客货运站布局,2005年省交通厅已批准建设10个乡镇汽车站,“十一五”期间拟按每年建10个五年共建成50个乡镇客运站,实现70%的乡镇有汽车站。
有条件通客车的村,修建临时停靠站。
(六)道路管护
1、国、省道
由专职部门安排专人进行管护,资金由省级财政从汽车养路统收费中安排。
2、收费公路
由业主安排管护,管护费直接从收取费用中支付。
3、县、乡村公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编制出《六盘水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行业管理”的原则,省交通厅按县公路7000元/公里、乡公路3500元/公里、村公路1000元/公里给予养护工程补助。
市级财政从运煤维改费中安排,县、乡油路1万元/公里作中小修补助。
县级对县乡道路按不低于1000元/公里、村公路不低于600元/公里的标准补助。
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的编制上报,统筹、监督、检查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及养护质量和路政管理,监督、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开展技术报务和评比表彰。
县(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其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拟订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年度计划。
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负责委托交通管理站或专职交通管理员对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乡(镇)交通管理站或专职交通管理员,加强对其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权的维护和协助、做好村公路的路政工作。
4、运煤重载公路
煤炭资源是六盘水立市、兴市的主要依托,而公路交通又是市境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煤炭及其系列产品均通过公路集散,在公路上运行的重载大车90%以上都是运煤、运焦车辆,大部分公路达不到使用年限即先行损毁。
因此,对于车流量大、重载运输车辆较多的公路,提高公路基层强度,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一是要认真抓好超限运输治理,确保公路建设成果;二是新建油路考虑重载路面设计;三是改造老路时按重载路面补强设计。
重点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全市在试验路段取得初步成果后,逐步推广抗疏力材料、改性沥青等技术工艺。
五、投资匡算
实施本规划(市境内)共需资金约501.37亿元,航空投资5亿元,铁路投资71亿元,高速公路投资360亿元,二级公路投资52.65亿元,通乡油路4.9亿元,通村公路1.5亿元,水运投资1250万元,枢纽中心、汽车客(货)运站6.2亿元。
“十一五”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二级公路415.1公里,通乡油路765公里,通村公路2500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一、社会经济现状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六盘水市是1978年成立的省辖市,位于东经104°18′20″~104°42′50″,北纬28°19′44″~26°55′33″之间,地处贵州省西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乌蒙山东南支脉从西北方向伸入境内。
东抵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与云南省曲靖市接壤,北邻毕节地区,位于川、黔、滇、桂四省(区)结合部中心。
南北长177.2公里,东西宽142公里,面积9914平方公里,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共98个乡(镇、办),1095个行政村,142个社区居委会。
截止2005年末,六盘水市总人口约为30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62‰,人口密度达到305.60人/平方公里,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市有30余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二)自然环境及矿产资源
六盘水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丘原、黔西南山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地带,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北盘江流域侵蚀切割剧烈。
境内山系山体高大,峰峦起伏,河谷深邃。
嶂谷、V型谷发育,谷岭相间,沉积地层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侵蚀、剥蚀等常态地貌、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发育,岩溶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3.18%,是一个极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地质公园。
六盘水市属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境内海拔多在1400~1900米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3~14℃左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无霜期230~300天,年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6%。
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消夏凉都”美誉。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融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别具一格,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
具有代表性的有:
荷城花园、六枝梭戛长角苗国际生态博物馆、爿羊
爿可江风景区、回龙溪风景区、洒耳风景区、郎岱古夜郎国遗址、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阿勒河风景区、贵州屋脊韭菜坪风景区、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盘县坡上牧场、盘县百里银杏园、老厂万亩竹海、丹霞观日、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天生桥风景区、双嘎天生湖、淤泥天坑以及南开苗族跳花节,玉舍、普古彝族火把节、六枝陇脚布依生态园等。
市境内现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铅、锌、铜、金、重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尤其是煤,在长江以南首屈一指,资源储量约844亿吨,保有储量161亿吨,其中104亿吨为炼焦用煤。
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全,质量好,素有“江南煤海”、“西南煤都”的美称;煤层气200—1500米深资源量11548.8亿立方米,极具开发潜力;水资源储量1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4.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7万千瓦,可供开发量为60.67万千瓦,现开发利用的仅有14.9万千瓦。
(三)生产力布局现状
六盘水市是一个新兴的以能源原材料供应为主的工业城市,自建市以来,围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做文章,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现已建成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盘县发电厂、水城发电厂、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分公司、贵州胜景化建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六盘水市又抢抓“西电东送”、“黔煤外运”的机遇,继续围绕煤炭资源开发,相继开工建设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六枝电厂等大型火电企业和响水、松河、发耳、玉舍、米箩、化乐、盘东等一大批骨干煤矿井,许多煤焦、煤化工项目的筹建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截止2005年末,全市现已形成年生产原煤3846万吨、钢201.59万吨、水泥174.57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53.74亿元。
(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02年六盘水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01.1亿元,增长率为9.5%,居全省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27元,增长率为8.1%,排全省第4位;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08亿元,增长率为13.7%,跃居全省第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935元,增长率达到14.6%,跃至全省第1位;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1亿元,增长率为18.2%,增长率继续保持全省第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52元,增长率排名有所回落,居全省第2。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7.93亿元,增长率为13.7%,增长率继续保持全省第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40美元,高于全省36.8%。
“八五”以来,六盘水市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从1990年的31.2∶38.3∶30.5变化到2005年的9∶56.3∶34.7。
第二产业增长较快,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正趋于协调合理。
1990~2004年,第一产业产值在增长3.2倍的同时,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却由31.2%降至11.6%;第二产业在增长13.7倍的同时,其所占比重由38.3%增至61.1%;而第三产业在增长7.7倍的同时,其所占比重却由30.5%降至27.3%。
六盘水市自建市以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
六盘水市“八五~十五”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表2—1
年份
人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
1990
247.8
175991
729
235220
156847
78373
1991
251.3
201945
818
271569
189467
82102
1992
254.9
245248
984
321154
237442
83712
1993
258.3
315057
1245
433783
341015
92768
1994
261.4
440223
1726
543249
429076
114173
1995
265.6
501601
1950
589388
448478
140910
1996
269.2
567681
2180
659309
490095
169214
1997
274.7
633885
2400
753945
577222
176723
1998
278.6
688514
2489
819591
631725
187866
1999
286.2
748400
2615
923097
725501
197596
2000
287.8
815000
2832
1052016
848655
203361
2001
291.1
905070
3108
1162716
954897
207819
2002
294.5
1011100
3454
1323576
1109786
213790
2003
297.5
1170800
3956
1670600
1440800
229800
2004
300.7
1511000
5052
2227300
1959000
268300
2005
303
207.93
6899
2830200
2537400
292800
六盘水市“八五~十五”产业构成指标表表2—2
年份
人口
(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
(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1990
247.8
175991
54839
67359
53793
1991
251.3
201945
55913
84434
61598
1992
254.9
245248
55336
100349
89563
1993
258.3
315057
59925
154463
100669
1994
261.4
440223
71545
256196
112482
1995
265.6
501601
88008
271522
142071
1996
269.2
567681
107700
296895
163086
1997
274.7
633885
112584
334752
186549
1998
278.6
688514
122713
360337
205464
1999
286.2
748400
128300
400100
220000
2000
287.8
815000
135000
439200
240900
2001
291.1
905070
137900
491300
275700
2002
294.5
1011100
145300
561800
304000
2003
297.5
1170800
154300
676000
340500
2004
300.7
1511000
175276
923221
412503
20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盘水市 交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