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疆评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4023814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82KB
初中地理新疆评课稿.docx
《初中地理新疆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新疆评课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新疆评课稿
篇一:
地理评课稿
评课稿
这是一节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的,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教时),主讲老师是龚国辉老师。
下面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首先谈一下这节课中的亮点
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
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
龚老师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就很好体现了这点,他与学生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气非常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地调动了起来,一下子就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也了,形成了个良好的开端。
而且这种热情教师能带入每个教学环节,使得课堂的气氛变的较为轻松。
回顾以前知识,温故知新。
龚老师开始给我们复习了初中的一些地理和物理知识,有助于后面重难点的教学。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地理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
龚老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的教学采用了一个小实验的方法,通过蜡烛火焰在油瓶里不同开口方向,让学生观看摇摆情况来论证冷热不均导致气压不同引起大气运动,好地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突出,抑扬顿挫,声音洪亮。
龚老师在整节课教学中充满激情,声音大,特别是在重难点时,语速放慢,语调放大,重复多次。
很好的让学生知道本节课重点: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并且运用与板图相结合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但我从中我也发现我认为的龚老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字体太小,对于学生做好笔记有困难。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气现象比较熟悉和感兴趣,但对于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抽象现象感到难以理解,要运用原理来解设一些常见现象,难度更大;而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乃至本章的基础知识,起着铺垫作用,这必然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会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
我想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或许会好点。
篇二:
地理课评课稿
地理课评课稿
2006年12月15号上午第三节听了师傅陈老师在高一(5)上的地理课-----人口的合理容量,是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
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
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同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夏炜老师:
指教《天气和气候》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话修炼。
刘新梅老师:
指教《滔滔黄河》她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
”建议问题设计要严密。
周玉霞老师:
指教《西亚》她流利的普通话,潇洒的表情,渊博的知识,高效的调控,使课堂锦上添花。
她设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
建议风趣幽默。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
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
熟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
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板书:
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2.教态: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3.语言:
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
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六、课堂教学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问题。
如“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
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
20xx年5月24号上午第二节听了章献红老师的一堂地理课-----中国地理分区。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从目标达成来看:
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
这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北方三大地形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
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
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
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2、对概念的理解很到位。
地理学科的东西具有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
这节课当然形象思维的内容多些,从难度上来看是比较容易的。
但钟老师设计得非常轻巧,整个课时只讲一个子目内容:
城市的区位因素。
简单的内容要在长大45分钟去完成,对一般老师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但老师控制得很好,尽量地把内容扩展,这个没有深厚的功底和课堂艺术是做不到的。
正是由于对地理概念把握的准确,为了让学生理解,就要旁征博引,并且举的例子还要恰到好处。
深入浅出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种境界,当我们的老师能够把概念演绎得精妙之时,自然也就到了化境。
3、教具——课堂必不可少的硬件建设。
地理作为一门空间的科学,地图作用非常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活用地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突破难点,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等,地图在教学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钟老师在这节课中使用了两幅图,一幅是
《世界地图》,一幅是自制的反映中国气候、降水状况的地图。
整个课堂是以图带课,以课说图的。
我在当时的点评中写道:
“这应该是地理课堂的理想状态”。
当然,唯一的遗憾是自制地图可以边讲边绘,让学生领略制图的全过程。
因为绘图能力本身就是地理学科能力之一,而且高考中也经常会考察的。
4、师生互动的理想课堂。
钟老师打破了传统的阶段教学法,整个课堂是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艺术的感悟和理解。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规定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钟老师的这节地理课打破了这种理论束缚。
整个课堂充满了师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融。
在这样的教学场,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而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劳动。
整个教室充满了人性的理智,应该是成熟教师驾御课堂的境界!
5、板书简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课程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有老师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全部搬到黑板上去,这样的做法势必加重学生听课的负担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钟老师的板书是简练而全面的,而且是边讲授边板书,以板书来演绎课堂的进程。
板书采用了系统论原理,把整个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
在最后以小结来作为整个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指出:
“城市的区位因素不能孤立地看待,应该把握城市因素内部的联系。
”这样整个内容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6、关注热点,关心生活。
对热点的关注,是文科的一大特色。
当然理科也要关注,但作为人文学科的地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这节课经常性有意地去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热点,比如,对伊拉克战争,钟老师时刻把思维带入那战火纷飞的伊拉克,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关注战争爆发与城市形成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对生活的关注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在讲分宜城市形成时就提到袁河和渝水,并让学生联系分宜地区的水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关注身边的事物,以此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听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公开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
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评价:
1.教学目标确定得比较准确,并且落实得比较好;
2.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辅助地理教学,能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4.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
5.重点讲解细致,难点能够化解,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
6.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环节承转自然,课堂结构科学。
不足之处:
1.虽然地理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入手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突出了新课程“用教材”的思想和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理念,但是如果这些图片能够结合乡土地理,这种设置情景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三:
新疆说课稿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2.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特点;
3.举例说明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4.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
(一)位置与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四节。
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高山、荒漠和绿洲;第二部分——绿洲农业;第三部分——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三部分内容以递进的方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二)编写意图:
首先,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其次,新疆的绿洲农业十分典型;第三,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这些都决定了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案例有着极其鲜明的代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潜力和培养能力”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整合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能绘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
2.会运用地图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条件及其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2.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绿洲分布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2.新疆绿洲的开发和保护。
(五)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树立。
三、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些都构成了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可以以学促学,以兵带兵。
但是学生的简图绘制能力还较为薄弱,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还较为模糊,在进行这些内容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法设计:
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配合、点拨激励、组织调控的作用,使一个引领者、支持者、帮助者的形象牢牢地立在学生心中。
具体可以采取:
启发引导法、直观展示法、案例分析法。
(三)学法引导: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我的引导理念是: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核心,通过多媒体的优势和教师的合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作用,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共获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运用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最高宗旨,我按照“五步法”教学,为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4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2分钟)(三)质疑新授、互动学习(18分钟)(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7分钟)(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4分钟)
以学生的学与究作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助推器,淡化教师的授者形象,是本节课的特色。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学、探究、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正是这种特色的体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五、说板书设计
1.让学生参考、比照,一是让他们找差别、求进步,二是给本节课的知识来个整合、打包、归纳。
2.板书采用框架与链条相结合的方式,既完整地再现了本节课重难点,又进一步梳理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干净醒目,便于掌握。
篇四:
七年级地理评课稿
《地图》评课稿
授课人:
授课班级:
七
(1)班
听课教师:
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评课人:
政史地组全体教师
主评人:
评课地点:
政教处
评课内容:
听了这节课后,地理教师们进行了课题探讨,教学者也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
通过听课和评课,感触颇深,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
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相扣。
2、能将图、文、声、像等各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4、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课堂上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知识和技能通过情景创设,理解点拨到位,并有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强化,符合教学规律。
提问具有思维含量和针对性,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达到“三动”:
动口、动手、动脑;“四活”:
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5、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体现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不足:
1、本节课稍显不足的是,课堂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稍显沉闷。
教师要给出时间和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虽然地理课堂力图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学生也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从总体的感觉上看,学生整体的参与度不高。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整合,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
篇五:
地理学科评课稿
地理评课稿(整理)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
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
”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喜欢。
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
二是学生受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新疆 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