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案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4018833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35.22KB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案推荐.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案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案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案推荐
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63、64页,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商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
本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是:
(1)知道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3)进一步明确笔算除法的竖式格式;(4)巩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时要注意提炼方法。
一看:
除数是两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
本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方法,这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任务是: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试商方法;
(2)明确四舍商易大,五入商易小的道理;(3)明确试商、调商的方法,对是否需要调商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时按照试商的难易,先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试商,由小精灵直接告诉学生“把21看作20试商”的方法,并把试商的思考过程放在虚线方框里,同时呈现完整的除法竖式,这样有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再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教材用虚框的形式呈现完整的除法竖式,同时也详细说明试商、调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材给出关于座位的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算式140÷26。
教材在这里呈现出不同的试商方法:
一种是一般的试商,就是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但这里也有它的巧妙之处,就是当把26看作30试商4小的时候,不是改为商5再试,而是直接根据余数36里还有1个26直接确定商5,所以它既是一般的方法,又有灵活处理。
另一种是,把26看作25,一次就试出商。
这里也为学生留有余地,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比如把商看成20试商。
这里是否需要调商,需要调一次还是两次,需要视具体数据而定。
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试商方法,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教学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几种灵活的试商方法,例:
折半估商,同头无除商9、8,同商比较、倍数估商等。
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磁性学具
学生准备:
学具盒,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自主学习,复习旧知。
1、直接写得数。
60÷20=180÷30=240÷60=33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9060×()<50080×()<28050×()<418
3、笔算下面各题。
96÷6=225÷6=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农民伯伯收了这么多水果,怎么把它们运出去呢?
生:
把它们装在箱子里。
师:
需要几个箱子呢?
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观察课本第63页的情境图独立思考。
(1)450千克西红柿能装几箱?
⑵列竖式
(3)通过笔算450÷30我发现: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们应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表示45个十,45个十除以30,商是1个十,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位上。
(二)探究新知
1、84千克黄瓜能装几箱?
84÷21=
思考:
21接近20,可以把21看作()来试商?
2、平均每箱草莓多少千克?
372÷62=
思考:
(1)37除以62不够除,所以商是()位数。
(2)应该把62看作()来试商。
班级展示
1、小组讨论、交流: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
2、针对小组的交流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三)巩固新知
出示题目独立计算——交流——判断——交流
设计意图: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口算。
24÷2=36÷3=480÷60=660÷6=
80÷40=60÷60=90÷30=400÷40=
2.人体趣味数字:
儿童的指甲从出生到10岁大约可长650毫米,成年人1小时大约眨眼840次。
(1)儿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约长多少毫米?
(2)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大约眨眼多少次?
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要播放288分,每天从17:
00播放至17:
32,多少天可以播放完?
参考答案:
1.24÷2=1236÷3=12480÷60=8660÷6=110
80÷40=260÷60=190÷30=3400÷40=10
2.
(1)650÷10=65(毫米)
答:
儿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约长65毫米。
(2)840÷60=14(次)
答:
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大约眨眼14次。
÷32=9(天)
答:
9天可以播放完。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选择。
(1)915÷61≈()
A.15B.105C.150
(2)390÷19≈()
A.200B.2C.20
(3)416÷41=≈()
A.2B.10C.100
交通方式
汽车
轮船
摩托车
自行车
速度(千米/小时)
60
40
50
20
路程(千米)
420
240
300
360
(1)汽车行驶了几小时?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从重庆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参考答案:
1.选择。
(1)A
(2)C(3)B2.
(1)420÷60=7(小时)
(2)略。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92÷3=30(本)……2(本)90÷30=3……2140÷30=4(个)……20(本)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一、“情境”使计算充满生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改理念,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吕老师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和学校选拔配音员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引入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学习,使学生在乐意帮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解决“要面试多少天”的问题中,走进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学习中,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现实性和工具性,激发解决问题的满腔热忱,这样的情境创设让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知识技能目标”在分析对比中落实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竖式算法,会正确应用简单推理找到试商的一般方法。
由于上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旧知(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智慧地利用对比的方法,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中的重、难点内容嵌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当被除数是两位数时,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过程与用竖式计算的笔算过程对比。
教学用竖式计算“92÷30=?
”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将口算过程与笔算竖式相对照,使学生从对比中清楚地看到,商“3”是一个一位数,所以用竖5式计算时,商“3”必须写在个位上,与被除数92中的“2”对齐。
这一对比,使学生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知识轻松又顺利地过渡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学习中。
当被除数是三位数时,将其笔算竖式与被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对比。
“140÷30=?
”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将如下两个笔算竖式进行对比,把关注点放在被除数的前两位“14”与“92”上,使学生从对比中理解,当被除数的前两位“14”不能被“30”整除时,应看前三位,用“140”去除以30,所以商仍然是一个一位数,所以商“4”也应该写在个位上。
三、“练习”在递进的层次中进行
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练习内容,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每道例题后面的“做一做”,使学生即时把握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层次,安排变式练习,将练习十四中的第2题作一些改编,使学生在改错的练习中,通过说出错误的理由,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写法。
第三层次,完成练习十四中的第3,4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第四层次是提高练习,通过解决密切联系实际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样安排既用足用好了教材提供的练习资源,使学生在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基本的数学思考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其实我们可以分课时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
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今后我要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
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
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
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亲自深钻研,勤动脑,更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首先、强化了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
“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其次、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再次、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
教师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一、口算下面各题。
120÷40=560÷70=420÷60=360÷70=360÷90=240÷80=320÷40=810÷90=350÷50=160÷40=910÷70=760÷40=540÷30=480÷60=340÷20=
二、填空题
1、540÷90,想90×()=540,所以540÷90=()。
2、250是50的()倍。
3、720÷8的商的末尾有()个0.4、四年级共有240人,每班60人,四年级有()个班。
5、170÷20,商应该写在()位上。
6、273÷30,商是()位数。
7、432与130的差里面有()个60。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20×()<18740×()<15970×()<554()×90<715()×60<520()×80<632四、不计算,估计一下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78÷6的商是()位数。
78÷9的商是()位数。
56÷3的商是()位数。
56÷6的商是()位数。
510÷60的商是()位数。
510÷40的商是()位数。
五、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带※的题要求验算)
520÷60=324÷70=280÷70=
※765÷90=※312÷50=
六、估算122÷40358÷60810÷88240÷83253÷50423÷69182÷19350÷71
七、解决问题
1、买一顶帽子要20元,用98元可以买几顶这样的帽子,还剩多少钱?
2、儿童乐园的门票30元一张,小雅拿200元最多能买几张门票,还剩多少钱?
资料链接
试商的方法
1、用四舍法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1、2、3、4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和除数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但“四舍”初商容易大,如144÷21,把除数“四舍”看作20,试商7,而这道题的商是6。
由此可知,除数若往小看,初商容易大。
计算时学生们可记住“四舍商大减去1”的规律。
2、用五入法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5、6、7.8、9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除数个位上的数“五入”为整十数来试商。
但“五入”初商易小,如246÷27,把除数“五入”看作30,试商8,而这道题的商是9。
从这道题看出,把除数往大看,初商容易小。
因此要学生理解并记住“五入商小加上1”的规律。
3、用口算法试商这种方法适用于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情况。
当除数个位上的数是4、5、6时,也可以看成几十五直接口算。
特别是当除数是14、15、16、24、25、26等。
4、同头无除商八九被除数与除数首位上的数相同(俗称同头),但被除数第二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第二位上的数,不够商一(俗称无除),那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8或9试商。
例如:
239÷26,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都是2,称之为同头,23小于26,不够商1,就称之为无除,直接用9试商。
5、除数折半商四五除数折半是指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数正好是除数前两位数的一半或接近一半时,可以用45试商。
例如330÷68,除数的68的一半是34,33接近34,但小于34,可以直接商4;又如350÷68,除数68的一半是34,35接近34,但大于34,可以直接商5。
也就是说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并小于除数的一半时商4,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并大于除数的一半时直接商5。
以上补充的算法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也较高,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强加给学生,而应顺其自然,随着学生计算熟练程度的增加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掌握不同的试商方法。
教学精彩片段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看谁算得最准确。
120÷40=80÷40=484÷80≈360÷40=60÷20=123÷40≈2、()里最大能填几?
2011年东莞市小学数学参评教学设计20×()<7530×()<13040×()<2513、笔算下面各题。
57÷6=122÷5=【设计意图:
在课前加入了铺垫导入,既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又可以为新课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总结:
刚才我们笔算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家做的不错,知道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过渡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笔算除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师:
谁来说说,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
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设计意图:
通过形象直观的情境图观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
如果“每班分30本”,根据这些信息,能让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整理若干信息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教学例11、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独立探究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怎么列式?
(92÷30)可以分给几个班?
你是怎么想的?
不但要会计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2)反馈,余生倾听,逐一提出不同意见、问题。
(生说师板书)学生1:
30×3=90,92≈90,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
(利用乘法)学生2:
92≈90,92÷3≈3(个),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
(利用除法估算方法)学生3:
92÷30=3(个)……2(本),可以分给3个班级。
(利用有余数除法)学生4:
笔算。
(3)竖式计算,生尝试练习。
导学生思考:
①同样是商3,到底应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为什么?
同桌讨论一下。
(9个十除以3个十是3,92里面有3个30,写在个位上是3个一,写在十位上就成了3个十了。
)(课件出示:
小棒图,同时边说边分)集体研讨时,将学生口算的过程与竖式对照,使学生明白商“3”必须写在个位上的道理。
【设计意图:
大胆放手让学生分析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初步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会活跃课堂气氛,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自己选择口算、估算、摆小棒图等不同方法来帮助笔算,让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到估算的应用价值,同时渗透试商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4)巩固练习:
课本P81的“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一下用整数法去除,应该从那里除起?
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同桌交流)教学例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学生读题)
(1)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2)展现2-3种做法。
进行辨析。
①试商的方法。
通过画一画,分一分课本82页的方格,让学生明白140里面有30个4,应该商4余20。
②解释商写在个位上的理由:
因为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一个十,就要用140个“一”去除以30,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③板演竖式,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应该怎样去计算?
生:
14个十平均分成30份不够分,要用140个一平均分成30份,每份是4,30个4是120,还余20。
师生小结:
像刚才,把14个十,平均分给30份,不够分,也就是说,用被除数14个十去除以30不够除,在数学上,我们就说“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板书: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用140个一,一个一个地去分,也就是用140个一去除以30,这在数学上,就说“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板书:
要看前三位)。
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3)学生把这句话读一读。
(4)让学生完整的把刚才的竖式说一说。
(5)学生独立完成第82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
计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内化新知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有感性认识到模仿学习,再到有思考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单调的、枯燥的练习,而是充满思维挑战的学习过程,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
第3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56页,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提示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垂直和平行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要为进一步学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重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垂线画法的全过程。
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
学具盒,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
你有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为什么要修隧道?
怎样修隧道最近?
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
(二)组织活动
活动一:
到对面红旗处
1、看一看:
三名学生沿不同白灰线路走到红旗处。
2、量一量:
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
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5、找一找: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6、辩一辩:
看教材,说说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活动二:
到对面的直跑道
1、看一看:
三名学生从自己的位置沿不同白灰线路到对边的直跑道。
2、量一量:
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
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5、找一找: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6、辩一辩:
看教材,想想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活动三:
测量双杠的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
1、量一量:
测量出双杠的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
2、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四:
测量掷铅球的成绩,跳远的成绩。
㈢讨论交流。
各小组回到自己座位上,整理自己的活动记录,准备交流。
(三)达标反馈
一、填空。
1.人们为什么要踩踏草坪?
2.小熊、小鹿、小象谁家离水井的距离最近?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
但是,不能仅仅追求最短的距离而不重视保护环境。
花园的设计者也应该同时考虑是否方便群众出行。
2.小鹿家。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最短。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
我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生:
我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花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生:
在刚才的发言中,我表达非常清楚。
生: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略
板书设计
距离
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处处相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研究的三种距离,通过课堂的四个活动完成。
四个活动中学生很投入,玩的很兴奋,但是课堂很难把握,有的小组活动效果不好。
课堂交流时,怎样把活动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为一个实验,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今后有这样的机会将会继续研究。
教学资料包
一、选择题。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
2.正方形的相邻两边互相()。
3.把()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4.钟面上3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9时半的时候成(),6时半的时候成(),9时整的时候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青岛 小学 数学 三位数 除以 两位数 笔算 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