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
- 文档编号:24017421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31.68KB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第4讲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知识体系建构
真题考向引航
真题回眸
考向一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
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
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
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
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
第
(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
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
第(3)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
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
答案
(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考向二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2.(2010·上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
(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 的特征。
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 。
(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 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洲中的相对位置等方面回答。
第
(2)题,从地形示意图看,该地中部在1500米以上,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由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可推知该地中部气温低,东南部和西北部气温均高。
第(3)题,受地势影响,该地区的河流由中部向四周流。
从图上看,A、B、C三条河流发源区依次由南向北排列,从所处气候区来看,由南向北干旱程度增加,故大气降水补给量为A>B>C。
第(4)题,从题干条件可知,该地区降水量少且不稳定,故农业地域类型除游牧畜牧业外,还有旱作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应为小麦或大麦、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
题干中提到“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粮食不能自给”等,由此可归纳出该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率低等。
第(5)题,从材料中可归纳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缺水、生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等。
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推广喷灌、滴溉等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
答案
(1)位于热带,东濒红海,非洲东北部。
(2)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
(3)从中部流向四周 A、B、C
(4)旱作 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 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
(5)问题:
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 措施:
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任答两点即可)
考向三 区域差异的分析
3.(2010·四川文综)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①河流与图2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
①河流 ;②河流 。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3)分析图1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5)请在图3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2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解析
(1)由图中经纬度数值得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
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锡尔河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晴天日数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由图示看出130°E以东地区等温线数值变化总体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且沿海地区等温线密集,内陆稀疏,说明沿海温差大于内陆。
东北角有呈闭合状的等温线且数值为该区域最小,则该区域低温中心位于东北角。
在甲地等温线弯曲处做等温线的切线,可知虚线处气温高于两侧,由图中等温线数值推断此季节为冬季,此区域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而虚线西侧为大兴安岭,即虚线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3)湿地的形成条件有:
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
它具有调节气候、调控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要结合地区特点相应分析。
(4)丙处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形平坦,河流纵横,纬度较高,易形成沼泽,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5)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该题不难画出。
答案
(1)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 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
(2)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
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
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
(5)所画箭头与环节名称标记如下图所示。
命题预测
本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学会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认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应当采取的措施等,是区域地理考查的核心。
在考查内容上主要是结合国际重大时事热点相关的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经纬网地图,并结合其他图表信息,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性或相似性的区域进行比较,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与论证等能力。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在以后的复习中要关注重大时事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相似或差异明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深刻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利用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
高频考点突破
核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③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④交通地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形
①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
②地势特征:
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
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③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④地质灾害:
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2)气候:
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
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②气候要素的分布:
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3)河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
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
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凌汛)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河流中上游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居民:
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2)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
(3)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4)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5)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6)环境问题:
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②生态破坏:
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预测演练】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
(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
(4)分析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读出该地位于非洲索马里地区,海拔较高,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海岸线平直;①地势平坦,②地势较高。
答案
(1)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①丘陵;②高原(山地)。
(2)7月有寒流;近海面气温低;水汽充足。
(3)终年温暖,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明显。
(4)光热资源丰富,湿季雨量充沛;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适合耕种;农业基础好;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多地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核心点二 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2)印度河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3)对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
(4)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5)回归线附近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主要农产品、人口与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6)直布罗陀海峡与曼德海峡的密度流及其成因的比较。
(7)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2)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其成因的比较。
(3)比较中亚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安第斯山南段东部与西部气候、自然景观差异及其成因的比较。
(6)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3.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2)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3)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4)比较俄罗斯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及工业城市的分布。
(5)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部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水平等方面来进行。
(6)世界棉花主要产区(中国、美国、印度、中亚地区、埃及)共同的优势条件。
(7)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预测演练】
2.(2010·浙江杭州)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浙江省地形复杂多样,西南部山地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东北部则为冲积平原。
本区喀斯特地貌较为丰富,如瑶琳仙境、灵栖洞、金华双龙洞等。
“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19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
材料二 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1)图1所示的岩溶地貌在图2区域西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简述该类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试比较图2中的甲城与浙江杭州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浙江某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
(1)注意喀斯特地貌要从地表和地下两个角度分析其特征,其形成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关。
(2)结合图示可知,甲城为地中海气候,主要是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而形成,而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形成。
(3)从材料二可知浙江6月份降水多,是梅雨所致,而7月份降水少,应该是受副高控制,8月份降水又增多,主要受台风影响。
答案
(1)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
成因:
地表附近多(节理发育的)石灰岩;降水量较大,气温较高,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循环通畅,多溶洞、暗河。
(2)两者均位于亚热带,甲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杭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成因:
冬季:
甲城受温和湿润的盛行西风影响,气温较高且降水较为丰富;杭州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少。
夏季:
甲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杭州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3)6月梅雨季节(或锋面雨带到达),降水量较大;7月为伏旱天气(或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量较少;8月多台风雨,降水量较大。
核心点三 不同尺度区域综合分析
区域类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双版纳
长江沿江地带
自然特征
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热带季风气候,原始热带季雨林,热带动植物王国
地形多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湖密布,长江东流
发展条件
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天山、昆仑山等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能源丰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茂密的雨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条件优越;“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承东启西的纽带
区域发展
绿洲农业,棉花、甜菜、瓜果为特色农产品;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有望成为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重要的农业区,沿江工业和城市带,我国的沿江经济地带
生态环境问题
荒漠化问题;生态环境脆弱
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上游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中下游洪涝灾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预测演练】
3.北京时间2009年10月3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票选中,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三轮投票击败西班牙马德里,获得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
下图为9月初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四个候选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里约热内卢在四个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2)常以“三月如冰九月如烘”来形容马德里的气候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里约热内卢所在国家,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 河,简述其成因,并评价其航运价值的大小。
(4)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芝加哥所在国家农业生产规模的特点及其机械化发展方向。
解析
(1)从图中里约热内卢的绝对和相对位置可得出答案。
(2)“三月如冰九月如烘”说明年温差大,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山地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3)河流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降水的多少;航运价值与河流的航运能力和流域内的经济状况都有关系。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多山地且面积小,而美国平原面积大,进而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临大西洋。
(2)马德里地形闭塞,大陆性气候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3)亚马孙 成因:
流域内西部为山地,北部和南部均为高原,流域面积大;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易深入内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该河流经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航运价值小。
(4)日本受山地影响农业规模小,而美国中部平原面积广阔,农业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日本的农业机械向小型化发展,而美国的农业机械向大型化、联合方向发展,甚至飞机作业。
核心点四 不同区域同一要素的差异对比分析
分区
主要农作物
重要农业基地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地区
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黄河中下游地区
冬小麦、玉米、棉花、谷子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大部分属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
旱涝、风沙、盐碱;缺水;水土流失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棉花、油菜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低山丘陵面积广,红壤广布;旱涝灾害频繁
南部沿海地区
水稻、甘蔗
珠江三角洲
水热充足,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平原面积小;多洪涝灾害;多台风
西南地区
水稻、小麦、油菜、甘蔗
成都平原
气候温暖湿润;四川盆地土壤肥沃
山地、高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小,易产生水土流失
青藏地区
青稞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日照时数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海拔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耕地少
西北地区
小麦、水稻、棉花、甜菜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黄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气候干旱、缺水;荒漠化严重
【预测演练】
4.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图1中的A地与图2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凸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B地区所在国家与C地区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条件的异同。
(3)图中A、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析 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中央大平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气温年较差变化的原因以及两地农业发展情况。
两地气温变化的原因都是受地形的影响,但具体情况各有所不同;两地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都较高,但美国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两地在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
(1)A地等温差线向北(或向高纬)突出,B地等温差线向南(或向低纬)突出。
主要影响因素:
受地形影响,A处为山地(或大兴安岭),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
(2)商品谷物农业。
相同点:
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较肥沃。
不同点:
B地区所在的国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更高一些。
(3)A地分布的主要是林地,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乱砍滥伐等;B地分布的主要是草原,应防止土地过度垦殖造成水土流失,再次引发黑风暴;C地分布的主要是沼泽,防止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遭到破坏,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D地分布的主要是草原,应防止过度放牧、过度垦殖产生的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出现。
热点综合探究
金砖四国与基础四国
背景材料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
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特征 分析 差异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