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检验.docx
- 文档编号:24014513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6.99KB
儿科学检验.docx
《儿科学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检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检验
儿科学(检验)
围生期:
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体重≥1000g。
髓外造血:
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活产儿:
出生体重≥500g,有呼吸、心跳、脐血管搏动脉或明确的肌肉收缩等任何一项生命表现者,称为活产儿。
生理性贫血:
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生理性贫血;呈自限性,3个月以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缓慢增加,于12岁达成人水平。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所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红细胞合成缺铁期(IDE):
此期贮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也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量尚不减少。
总铁结合力(TIBC):
血清铁与未饱和的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所占百分比称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1 生长(Growth):
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形态的变化。
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
2 发育 (Development):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3 发育水平 (Development level ):
将特定时间,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相应参数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价个体的体格生长状况。
4 生长速度 (Growth velocity):
对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纵向观察各指标的增长值,并与人群生长参数增长值对照,可及时早期发现和干预个体的生长偏离。
5 身材匀称度 ( Trunk-leg ratio):
可反映人体下肢发育状况,用坐高(顶臀长)/身高(长)比值与人群参数比值比较。
6 呼吸暂停:
指呼吸停止>20s,心率<100次/分。
7.佝偻病串珠:
是指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廓畸形,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为佝偻病串珠。
8.鸡胸:
是指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称为鸡胸。
9.赫氏沟(Hanison groove):
是指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赫氏沟。
10.高危儿:
是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11.中性温度:
又称适中温度,是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正常体温的环境温度。
12.人工喂养:
是指4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不能人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兽乳喂哺婴儿的一种方法。
13.差异性紫绀:
由于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出现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14.三凹征:
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吸气时凹陷。
15.艾森曼格综合症:
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出现紫绀。
7. 新生儿窒息:
是指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8.新生儿黄疸:
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组织器官黄染所致。
胆红素超过85.5~119.7umol/L(成人超过34.2umol/L)。
9.新生儿溶血病:
是指母、子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血型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胎儿、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仅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
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第一胎,或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第二胎。
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11. 腹泻病: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脱水:
是指由于水的损失量过多和摄入量不足,导致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的病理生理状态。
除失水外,还常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1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14.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血清钙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及喉痉挛。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2-6个月)。
15.先天性心脏病(CHD):
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16.※贫血: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6个月至6岁为110g/L;6岁~14岁为120g/L,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称为贫血。
我国新生儿Hb<145g/L,1~4月Hb<90g/L,4~6月<100g/L 者为贫血。
17. 生理性溶血:
胎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
18. 病毒性脑炎(viral meningoencephalitis):
是儿科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常累及脑实质,同时累及脑膜,临床上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患者具有病程自限性。
19. 支气管肺炎:
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这可能与此期小儿免疫力低下及下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春冬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
20. 肾病综合征:
简称肾病,是一组病因复杂,病理改变多样,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浮肿和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21.频繁复发或反复:
是指一年内复发或反复3次以上者。
22.复发:
是指激素停药2周后尿蛋白转阳。
23.反复:
是指在激素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2周内尿蛋白转阳。
1.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
①胎儿缺氧(宫内缺氧);②窒息程度判定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即Apgar。
1分钟Apgar评分8~10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2.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体征 评分标准 评分
0 1 2 1分钟5分钟
皮肤颜色 青紫或苍白 身体红,四肢青紫 全身红
心率(次/分) 无 <100 >100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 无反应 有些动作如皱眉 哭,喷嚏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略屈曲 四肢活动
呼吸 无 慢,不规则 正常,哭声响
3.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复苏方案①A(airway)清理呼吸道;②B(breathing)建立呼吸;③C(circulation)恢复循环;④D(drugs)药物治疗;⑤E(evaluation)评估和环境保温。
C恢复循环方法: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s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为1.5~2cm。
D药物治疗方法有:
扩容剂;碳酸氢钠。
4新生儿Apgar评分的内容有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
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型 体重低下型、生长迟缓型、消瘦型。
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
先天性心脏病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机制是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拥挤。
肾病综合征的激素中长程疗法为6~9个月
肾病综合症的激素治疗首选药物是强的松
腹泻时补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2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巨大儿是指出生体重为>4000g
法洛四联症由以下四种畸形组成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5.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①生成过多:
红细胞数量多、破坏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多。
②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③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差;转化胆红素的能力差;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暂时低下。
④特殊的肝肠循环使肠壁吸收胆红素增加。
6.☆新生儿黄疸分类:
1) 生理性黄疸:
特点:
①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
2) 病理性黄疸: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①出现早: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程度重: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2umol/L、早产儿>257umol/L③加重快:
每日上升超过85umol /L④持续时间长:
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⑤黄疸退而复现⑥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7.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①胎儿水肿 ②黄疸,24小时内迅速加重 ③贫血 ④肝脾大。
病发症:
胆红素脑病。
实验室检查:
1)母子血型检查 2)检查有无溶血 3)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确诊试验),幼粒抗体试验。
治疗:
重点是降低胆红素,防治胆红素脑病。
1) 光照疗法:
蓝光最好。
副作用:
发热、腹泻、皮疹,引起核黄素减少,皮肤青铜症。
2) 药物治疗:
①供给白蛋白 ②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③肝酶诱导剂 ④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3) 换血疗法:
Rh溶血病最好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的混合血。
4) 一般治疗:
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纠正缺氧、贫血、水肿和心理衰竭等。
禁用磺胺异恶唑和磺胺苯吡唑等药物。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HIE临床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意识 过度兴奋 嗜睡、迟钝 昏迷
肌张力 正常或稍增加 减低 松软或间歇性伸肌张力增高
拥抱反射 稍活跃 减弱 消失
吸吮反射 正常 减弱 消失
惊厥 无 常有 多见,频繁发作
中枢性呼
吸衰竭 无 无或轻 常有
瞳孔改变 无 常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不对称或扩大
前囟张力 正常 正常或稍饱满 饱满、紧张
病程 症状在72小时内消失 在7~14天内消失 可持续数周。
病死率高
预后 预后好 可能有后遗症 存活着多有后遗症
头颅CT课件弥漫性低密度影。
治疗:
早治、足够疗程、综合措施、周密计划和树立信心。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降低颅内压首选呋塞米。
9.小儿年龄的分期及特点:
(1)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⑵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特点: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3个2/3);
保健重点:
保暖,喂养,预防感染;
根据胎龄分类:
①足月儿:
37周≤GA<42周;②早产儿:
GA<37周;③过期产儿:
GA>42周。
正常体重儿是指:
2500g≤BW(出生体重)≤4000g。
根据出生体重月胎龄的关系分类:
①小于胎龄儿;②适于胎龄儿;③大于胎龄儿。
高危儿是指:
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常见于:
①母亲有糖尿病史;②异常分娩;③出生时异常,如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先天畸形等。
⑶ 婴儿期:
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
⑷ 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
⑸ 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之前;
⑹ 学龄期:
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
⑺ 青春期:
一般从10-20岁;女11~12至17~18,男13~14至18~20.
10.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
※生长发育规律:
①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②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
各系统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
③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④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11.※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0.67~0.53、胸围、头围、皮下脂肪。
⑴ 体重的增长:
新生儿出生体重:
男婴为3.3±0.4 kg、女婴为3.2±0.4 kg;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
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
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⑵ 身高(长)的增长: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7cm;
⑶ 头围的增长:
出生时头围平均33-34 cm;
1岁时头围约为46 cm;2岁时头围约为48 cm;2-15岁时头围仅增加6-7 cm。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前囟:
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出生时约1-2cm,约1-1.5岁闭合;对边中心连线1.5~2.0cm。
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囟闭合延迟;
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
※骨龄:
≤1岁 左手腕、膝 >1岁 左手腕。
※牙齿:
乳牙(共20个)恒牙(共32个)。
牙齿发育异常:
萌出延迟(>12月) 正常延迟: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排列紊乱: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脑发育不全;
缺 牙:
外胚层发育不良(无牙龅);
牙釉质异常:
外胚层发育不良。
12.儿童能量代谢:
⑴ 基础代谢所需:
50%,相对成人高10~15%
⑵ 食物热力作用(TEF):
婴儿 7~8% (摄食后消化吸收)
⑶ 活动消耗:
随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多,需要量增大
⑷ 排泄消耗:
约占10%;
⑸ 生长所需。
13.※人乳的优点:
① 营养丰富,利于脑的发育,促进肠蠕动,钙的吸收,锌利用率;
② 促进小儿神经系统发育;
③ 缓冲力小,易消化;
④ 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
⑤ 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
⑥ 可增进母婴感情;
⑦ 利于母亲健康。
14.母乳喂养禁忌证:
① 母患慢性消耗性疾病 diabetes,hyperthyroidis
② 重症心脏病 、肾脏病 heart or kidney diseases
③ 乳头裂伤、乳腺炎 cracking of the nipples mastitis
④ 母患精神病、 癫痫 epilepsy
⑤ 母患急、慢性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
母患传染病时,挤出乳汁,消毒后喂哺;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禁忌;患结核病但无症状可继续哺乳;
15.补液的总量:
累加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6.腹泻病的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的主要病原是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1)病毒感染:
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轮状病毒、Norwalk V、ECHO V、coxsackie V,冠状病毒、星状病毒。
2)细菌感染:
夏季多见。
致腹泻大肠杆菌已知菌株分5组:
a. 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b.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d.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e.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
3)真菌:
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4)寄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
17.各型腹泻举例:
① 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
渗透性腹泻。
表现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② 肠毒素性肠炎:
分泌性腹泻,水样、蛋花汤样,无红细胞、白细胞。
③ 侵袭性肠炎:
渗出性腹泻,临床上以粘液血便为特征,大便镜检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
④ ETEC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蛋花汤样便。
⑤ EIEC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粘液脓血样便。
⑥ EPEC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黄绿色或蛋花汤样伴粘液便。
⑦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暗绿色,粘液多可有血便,镜检有脓球。
⑧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黄绿色水样便或血便,可见伪膜。
⑨ 真菌性肠炎:
大便稀便、泡沫较多、粘液、豆腐渣样。
⑩ 伤寒沙门式菌肠炎:
新生儿科间歇拍白色粘冻样便。
18.腹泻的发病机制:
① 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病毒性肠炎;
② 分泌性腹泻: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肠毒素性肠炎;
③ 渗出性腹泻:
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侵袭性肠炎;
④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非感染性腹泻。
19.腹泻的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
①急性 <2周;②迁延性 2周-2个月;③慢性 >2个月。
(1) 轻型腹泻:
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常见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2)重型腹泻:
吐咖啡色液体,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少量粘液。
20.轻型和重型的主要区别:
①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以倡导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② 重型:
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21,☆腹泻患儿如何补钾:
① 补钾时间:
治疗前6小时或输液后有尿即开始补钾;
② 剂量一般按10%氯化钾2~3mL/kg.d,有缺钾症状者可增加至0.3~0.45mL/kg.d;
③ 补钾途径:
轻度脱水可粉刺口服,每4~6小时一次,中、重度脱水给予静脉滴注或同时口服一部分;
④ 氯化钾静滴的浓度一般为0.2%,不宜超过0.3%;
⑤ 每日氯化钾总量的静滴时间不应短于6~8个小时;
⑥ 补钾疗程一般为4~……天,严重缺钾适当延长可达10天。
22.简述小儿腹泻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
① 音低钝 ②脉细数 ③血压下降 ④四肢厥冷 ⑤尿极少或无尿。
23.迁延性、慢性腹泻:
病因:
1.感染、营养物质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2.急性腹泻治疗不当;3.人工喂养、营养不良儿。
24.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3.营养治疗:
调整饮食,满足生理需要4.药物治疗:
抗生素、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5.中医论治。
25.腹泻的鉴别诊断:
大便有较多白细胞者见:
细菌性痢疾、坏死性肠炎。
26.☆腹泻的治疗原则:
调整和继续饮食,不提倡禁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
口服补液盐(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27.脱水的分度:
①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②中度脱水,5%~10%;③重度脱水,10%以上。
28.脱水性质 根据水和电解质损失比例不同分类:
不同类型脱水的临床特点比较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常见病因 危重状态或医源性的因素 急性肠胃炎 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
细胞内外变化 主要为细胞内脱水 细胞内外影响相同 主要为细胞外的脱水
血渗透压 >320mmol/L 280~320mmol/L <280mmol/L
血钠浓度 >150mmol/L 130~150mmol/L <130mmol/L
主要表现 烦渴、高热、休克出现迟,脑细 一般脱水表现 淡漠、嗜睡或昏迷、脱水的体征明显,
胞脱水可有惊厥和脑血管破裂 休克出现早
补液治疗 以1/3张的液体为主 以1/2张的液体为主 以2/3张的液体为主
29.脱水的临床表现:
患儿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凉有丙酮味等症状。
30.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失水量为体重的5%以下(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
31.腹泻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①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② 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
③ 哭时泪少,口唇粘膜干燥,皮肤干燥,弹性较差
④ 尿量明显减少,四肢稍凉。
32.腹泻重度脱水临床表现:
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至昏迷;皮肤发灰或发花,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陷,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33.脱水导致的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维持在3.5~5.0mmol/L)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34.脱水导致的低钙、低镁血症:
多见于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
主要表现为手足搐搦和惊厥。
3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婴幼儿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病因:
① 日光照射不足:
主要病因;紫外线透不过玻璃;
②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③ 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
早产及双胎婴儿生后生长发育快;
④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⑤ 疾病影响:
胃肠疾病及肝性疾病、肝肾严重损害、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
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神经兴奋性改变。
⑴ 初期:
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