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 文言知识检测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008604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02KB
人教版九年级上 文言知识检测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 文言知识检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 文言知识检测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文言知识检测答案
《陈涉世家》答案
一、1.《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汉历史学文学纪传
2.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4)鱼腹藏书,篝火狐呜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1.chuò2.duó3.jiàn4.chī5.huì6.pī
三、1.失望2.推测3.同样4.认为……苦5.屡次6.书写7.使眼色8.恼怒
9.倡导10.已经
四、A、F
五、1.E2.A、B3.C、D
六、1.发闾左/戌渔阳/九百人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问今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七、1.C2.B3.C4.D5.B
八、1.B2.C3.B4.D
一、
1.A解析:
“烹”应读一声。
2.D解析:
A、“恨”应为“遗憾”。
且有人。
C、应是动词,用篝火装做“鬼火”。
3.A解析:
(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4.D解析:
这两句都表示假设关系。
5、A解析:
B中的“书”、“王”,C、中的“罾”,D、中的“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B解析:
A.“以”通“已”。
C、“逋”通“谪”。
D.“被”通“披”。
7、A解析:
“身”应为“亲自”。
8.B解析: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巾。
9.B解析:
应为“表明了陈涉少时的远大志向”。
针对性训练
二、1、《史记·陈涉世家》大泽乡司马迁子长史学文学纪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3.杀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1、①征发通“滴”,强迫②驻扎③适逢④估计⑤发动⑥立为国君⑦爱戴⑧通“倡”,首发⑨本来⑩处处
2、①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②逃跑通“无”③多次算④同样相同
3.B解析:
其他三项当“于是,就”讲,B句意为“是”。
4.①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②现在如果把我们假装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首发起义,应该有很多响应的。
③又暗地里命令吴广去驻扎地旁边的神庙里。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解析:
选文主要写了陈胜为王后不遵守少时诺言,杀同时佣耕者的事。
示例:
陈胜是一个不遵守诺言,掌权后忘本的人。
他脱离群众,起义的最终失败与他这方面
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二、示例: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道。
太平天国:
均贫富。
李白成:
均田免粮。
三、1、B解析:
“怜”应为“爱戴”。
2、D解析:
两个“数”都是“多次”的意思。
3.B解析:
第一个“以”是“把”,第二个“以”是“来”。
4.D解析:
应为“为天—F首发起义”。
5.D解析:
A.故意/所以。
D·本来/巩固。
C.助词/同样。
6.
(1)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假设仅能免于被斩首,可是戍边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
7.遇雨失期
8、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平第
《唐睢不辱使命》答案
1.战国策·魏策西汉末年刘向2.唐雎激越慷慨,不畏强暴已故的国王平民借代帝王的谦称霸道抵抗
二、
(1)jū
(2)fú(3)jìn(4)gǎo(5)xiǎn(6)náo
三、1.“甚”,副词,很。
“甚善”,很好。
“虽然”,在文言文中常作条件或转折复句中的从句用,这里可译作“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亦通。
2.“辱”,辱没。
“不辱”,意即完成。
3.“逆”,违抗。
“轻”,小看。
4.“谢”,道歉。
5.“听”,听从。
6.“岂直”,何况只是。
岂,语气副词,何况、况且。
7.“尝”,副词,曾经。
8.“若是”,像(您说的)这样。
四、答案:
1.相当于“从”。
2.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使于秦”就是“出使秦国”。
3.表示动作的对象,“广于君”就是“给您扩大领土”。
4.表示动作发出的地点,相当于“在”。
5.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
6.跟“至”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
五、A、C、E。
六、ACDE
七、1.
(2)正确。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丈“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表现了秦王的骄横。
如按
(1)说,则没有“武力吞并”的意思,只剩下轻视,不符合秦王在军事节节胜利情况下的骄横心理状态。
2.
(1)正确。
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
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
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如按
(2)说,则是奉劝对方接受建议的意思,跟上文恫吓的口气不协调。
3.
(1)正确。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
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安陵的意图。
下丈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承认自己的“外交”伎俩的失败;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压倒优势这一点来看,秦王是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八、1.
(1)“仓”同“苍”,青色。
(2)吉凶的征兆。
2.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睢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示例: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
针对性训练
一、lC解析:
A.“熠”读yì。
B、“挠”读náo。
D.“抢地”的“抢”读一声,“抢
夺”的“抢”读三声。
2A解析:
“其”是加重语气的助词。
3.B解析:
“逋”、“仓”、“错”都是通假字。
4.A
5.C解析:
A、D是助词,B是代词。
6.C解析:
其他三句都是疑问句。
7B解析:
应为“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8、B解析:
“虽然”一词古今意义不同,应译为“即使、这样”。
二、1、《战国策·魏策四》西汉刘向33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凛然不可侵犯自强
3.
(1)呢,疑问。
(2)判断。
(3)呢,疑问。
(4)啊,感叹。
(5)吗,疑问。
(6)呢。
反问。
(7)(8)了,陈述。
三、1、qiāngxiǎnfújìn
2.
(1)曾经
(2)文言发语词,用于句首,不译(3)穿丧服(4)不祥
3.仓鹰击于殿上
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5.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的精神。
6.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个,与你同归于尽。
7、示例:
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示例:
陈涉,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二、解析:
本题的目的就是要把话说得委婉、策略。
示例:
(1)老师,书上说急躁对身体不好,为了您的健康,有些事情请您温和一些。
(2)班主任考虑问题有他的考虑角度,特殊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尽量与班主任沟通。
三、相同点:
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不同点:
这篇文章是纳谏,《唐雎不辱使命》是抗暴。
四、1、B解析:
“义”,道义。
2.C解析:
其余三句中的“使”都是动词,例句与C项中的“使”为名词,“使臣”。
3.①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出使呢?
②到如今,他已经随我三年丁,还(一次也)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因为这个而驱逐他。
4.侮辱晏子。
高缭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5.通过不肖者使不肖主来回击楚王。
这是晏子的谦语,说明他需要得到别人的扶持,而高缭从未给他纠正过错误,所以只好驱逐他。
6.机智、善辩,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隆中对》答案
一、1.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2。
晋史回答应对3.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跨有荆、益“成霸业”、“兴汉室”修明政治跟西、南方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跟孙权结为同盟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
二、1.bǐng命人退避2.hào喜爱3.wǎng委屈4.chāngjué失败
5.yì拜访6.yīn富裕
三、1.每:
常常2.窃命:
盗用皇帝的政令3.就:
接近,趋向
4,顾:
拜访5.诣:
去,到6.蒙尘:
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奔7.政理:
政治
8.日:
一天天
四、1.唱2.被3.是4.作为
五、1.将军应该屈尊一下亲自去拜访他。
2.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
3.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啊。
4.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
5.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跨
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
7.然而曹操能战胜袁绍,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8.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
1.①zhòu②róng③dān2.①戎:
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越:
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B4.D5.亲自躬6.⑥③①⑤②④⑧⑦7.成霸业。
兴汉室
针对性训练
一、1、A解析:
B“庶”应为四声。
巴“戎”应读róng。
D.“颖”应读三声。
.2、D解析:
A.度”,B.“好”,C“会”,
均为异读字。
3.D解析:
“信”,伸张。
4、C解析:
两个“顾”都是“拜访”。
5、B解析:
A.唱。
C.被。
D动词,做。
6.D解析:
丸“书”、“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B、“死”,名词做状语。
C、“箪”、“壶”,名词做状语。
7、C解析:
A.“跪”,古时坐的一种姿势。
D.“猖蹶”,古义为“失败”。
D.“亡”,古义为“逃跑”。
8.D解析:
“诚”应为“确实”。
9.D解析:
A、B、C都是疑问句,D是反问句。
10.B解析:
此句是写诸葛亮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二、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晋
2、A.一天天B.器重C.不译D.通“伸”,伸张;确实;一种文体E.估量;过、越F.用、拿;得以
三、1、国家兴旺富裕,却不知爱惜。
2、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可是没有计谋,就因此失败到今天这个地步。
3.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洒水来欢迎您呢?
4.现在曹操已经有近百万军队,挟制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与他争强。
四、1、A.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平?
提示:
停顿要从意义上划分,不能读破意。
2.挟天子而令诸侯
3.……而不可图也。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汉室可兴矣。
第一层:
对军事集团的分析。
第二层:
对地理形势的分析。
第三层:
对未来进军路线的构想。
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B解析:
对曹、孙集团只有分析,没有感情,“赞扬”一词用得不当。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祁山孙吴孟获曹魏赤壁之战摆设八阵图
二、1、
(1)认为奇怪
(2)认为
2、刘备用(这些军队)与曹操交战。
大败曹军。
3.“亮深谓……结纳。
”文字凝练,比《隆中对》简约。
4.“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
《出师表》答案
一、1、孔明三国散文出师表后出师表2.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二、C(A项中“否”应读“pǐ”;B项中“讳”应读“yī”;D项中“遗”应读“wèi”)
三、B(“良实”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应为“善良、诚实的人”)
四、BF
五、B(B项中“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
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
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六、1、C2、A
七、C(A、B、D三句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只有C句中的“于”是“到”的意思)
八、C
九、3、妄自菲薄:
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5.作奸犯科:
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6.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8.不知所言(云):
不知道说些什么。
十、1、候改侯②芦改庐③弛改驰2.奉命于危难之间3.
(1)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
(2)计日:
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3)布衣:
平民(4)闻:
闻名,有名望。
达:
通达,此指官运通达(5)指章武三年(223),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6)不毛:
不长庄稼,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
毛,(长)苗。
4.A5.A6.亲贤远佞或亲贤臣,远小人。
7皮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意思对即可)10.
(1)六出:
六出祁山
(2)东和:
东和:
东和利、吴(3)收二川:
收取东川、西川(4)七擒:
七擒孟获(5)北拒:
北拒曹魏(6)排八阵:
摆设八卦阵图
针对性训练
一、1、D解析:
“诹”读zōu。
2A解析:
U.应为“痛惜.遗憾”。
C.出身低微。
D、确实。
3.D解析:
A、“阙”.B“有”,C.“信”,都是通假字。
4.C解析:
“开张圣听”、“陟罚臧否”已经不常用。
提示:
用筛选法排除。
5、E解析:
应在“作奸犯科”后划开。
6.D解析:
A.表具有陈情特点。
B.目的在于向刘禅提建议。
C强调的是“亲贤远佞”。
二、1、《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
2、“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3.
(1)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2)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4、
(1)如果/暂且
(2)消失/逃跑/通“无”
(3)罚/惩罚(4)责任/效果(5)对/在
三、l
(1)亲自,自身
(2)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3)感动,激动
(4)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正反对比论证。
句子为“亲贤臣,……倾颓也”。
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心情:
夙夜忧叹。
行动: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6.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7、在当时对内政建设打而(用人)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示例:
《出师表》实际上是父辈临行前肘子女的声声叮咛。
二、解析:
抓住“三顾”、“天下计”、“出师”三个词来考虑。
答案:
三顾茅庐《出师表》《隆中对》
三、1.诸葛亮输给了曹魏。
却赢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
2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实践白己的做人规范,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
3.诸葛亮的理想是“报先帝而忠陛下”。
能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句子
有:
(1)“后值倾留……尔来三十有一年
矣。
”
(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
”
4.示例:
渚葛亮才比太高,却有点愚忠。
《诗词五首》答案
一、1.词人温八又李商隐花间鼻祖忆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范仲淹军旅生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辛弃疾内容情感语言想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婉约派李清照武陵春
二、1.mò2.píng3.diāo4.jì5.zhàng6.yān7.qiāng8.diǎo9.huī10.zéměng
三、1.斜晖:
偏西的阳光2.聊:
姑且,暂且3.会:
当,将要4.塞下:
指西北驻防要地。
塞:
边塞5.勒:
刻石纪功6、翻:
演奏7、霹雳(pī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8.了却:
完成,了结,把事情做完9.物是人非: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这里暗指丈夫已死10.拟:
打算.准备四、
四、1.A2.A3.D4.闺怨失望怅惘独5、斜晖脉脉水悠悠望穿秋水
五、1.上阕以孙权比况自己的英武有为;下阕用冯唐一事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2.用典故的作用是引起读者联想,表达含蓄委婉而意味深长3.C(柳词为婉约词风)
六、1、C2.B3.D4.C5.白描直抒胸臆
七、1。
D2、A3.D(“沙场”与“霹雳”未用典故)
八、1.柳永、秦观2.南渡后: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和物是人非孤寂无依的痛苦,以及辞乡别土、国破家亡的哀愁3.艺术特色:
善于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语言通俗而凝练(鉴赏到其他艺术特色,只要与该词相符合亦可)4.这是南宋词人李清照《武陵春》上阕的末两句。
真可谓沉哀入骨,感人至深。
“物是人非”精练地概括了词人有如沧桑巨变一般的不幸遭遇;而她不尽的痛苦又无人可以诉说,也难于诉说,“欲语泪先流”从动作和神态的结合上来表现其心态——悲苦至深,欲语还休,无法道尽。
词人的孤苦、词人的无奈与凄凉,尽在其中。
5.实写的细节是:
欲语泪先流;虚写的情景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如梦令》写少女情怀,天真、单纯、热情、可爱。
《武陵春》写独居冷清,感伤忧郁,沉痛。
针对性训练
一、1、A解析:
B.筠yún。
C.脉mò。
D.麾huī。
2、A解析:
形容阳光微弱。
3、D解析:
词牌规定问的形式。
4.A解析:
李清照的词前后期风格迥开。
5.C解析:
冯唐只是使者
6.B解析:
本问的主题不是厌战。
二、1、
(1)“忆江南”“梦江南”《全唐五代词》温庭筠花间
(2)《唐宋江名家词选》范仲淹宋政治《范文正公集》
(3)《东坡乐府笺》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
(4)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漱玉词》
(5)辛弃疾幼安稼轩《稼轩长短句》
2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长炯落日孤城闭
(3)西北望,射人狼
(4)欲语泪先流
(5)载不动许多愁
(6)五十弦翻塞外声
三、1、长烟/落日/孤城闭
2.D解析:
本词无反战、厌战情绪。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象地写出了西北黄昏晚景。
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
一、借助于山月、山水来表达相思之恨,形象、生动。
二、
(一)第一首词用“鬓如霜”来写历经人间沧桑,叙相思、孤独之苦;第二首词用“鬓微霜”来写年龄已大,但壮心不已,立志报国。
(二)第一首词明快活泼,说明词人处在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
第二首词哀婉、凄凉,反映出词人南下流离失所,物是人非的生活境况。
三、示例:
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此句具有极强的自信和豪迈的气概。
四、1、傍晚游子在外漂泊无依的景象。
2乡思,乡愁。
第六单元综合试卷
一、1、A解析:
“殂”读cú。
2、C解析:
“间”都读四声。
3、A解析:
坏的、丑的。
4.B解析:
第一句中的“以”是“因为”。
5.D解析:
A、应为“欲语泪先流”。
B、应为“寄臣以大事”。
C、“重”应为“众”。
6.C解析:
这里形容日光微弱。
7、D解析:
应理解为壮志难酬。
8、A解析:
B.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
C、“狡猾”一词含有贬义。
D.主要原因是胆怯。
9、D10.C
二、1、《隆中对》战略远见《出师表》赤胆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凡三往,乃见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决定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关系到国家存亡,可使“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用课文
中的话回答也可)
3.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威众杀尉
4.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欲语泪先流
(3)载不动许多愁
(4)衡阳雁去无留意
(5)过尽千帆皆不是
(6)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王侯将相!
产有种乎
5、
(1)同“措”,放。
(2)同“伸”,伸张。
(3)即使这样。
(4)失败。
(5)对/和。
(6)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动词,“去”。
(7)是/唱
6.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⑥三千丈一江春水向东流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
(一)1.miǎnkuàidàixùyízhòu
2、①挟制②全部取得③兴旺④确实⑤招致⑥亲自
3.C解析:
A、和/在。
B被/作为。
D它/的。
4.
(1)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能的人多被他利用,这可以结为外援,却不可谋取它。
(2)这大概是上天拿来资助您的,您有这方面的意思吗?
(3)老百姓怎么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洒水来欢迎将军(您)呢?
5.
(1)跨有荆、益内修政理
(2)七擒孟获收二川
6.曹操: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孙权:
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
刘表:
不能守。
刘璋:
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联吴抗曹。
(二)1.①háng②duó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①“逋”同“谪”,强迫;②“唱”同“倡”,倡导。
4.逃跑,逃亡;同“无”,没有。
有的人;或许5.①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②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6.“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7、豪壮(叛逆)的性格特点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1.先帝2.zhòu亲自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
(或: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等)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有关典故如:
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
有关成语如: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等等。
有关俗语句: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九年级上 文言知识检测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 文言 知识 检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