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4005033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0.83KB
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docx
《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
初中语文学科科研论文
摘要: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
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
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
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
”“解惑”就是传授知识。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初中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来共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
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
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
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德智相长,是新世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
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冲突、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21世纪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大胜利的世纪,培养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前,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等等,显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
现代化社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制化。
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也是我国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薄弱点。
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应当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的努力。
语文不是政治课,它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
另一方面,“文以载道”的特点,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
这两点,决定了初中语文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特点。
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这方面有三个特征较为明显。
一是其思想内容大多呈现为经验形态,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深化和发展。
例如革命爱国主义的内容,初一上期以《最后一课》为代表。
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过小学生弗郎士幼稚的心灵和眼光,直观地表现出教师韩麦尔对自己母语的爱,实际上寄寓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的爱。
小学生弗郎士的“经验”,使课文显得浅显易懂。
而到初三年级,爱国主义的内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达方式也复杂起来,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
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
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
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
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
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
二是其思想内容表现得零星而不系统,需要教师认真地把握和组织。
初中语文课的思想内容,因服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的系统安排而显得零散、不连贯。
例如,仅从作文训练角度看,初一为记叙文,初二上期开始重点在各类说明文和应用文,初三开始在熟悉记叙文的基础上学习和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十分科学严谨。
相应的,思想内容则完全以单篇文章为载体,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一篇课文依据自身的内容,相对集中地凸现一种思想内容,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思想教育方式上的特殊性,即必须寻找与思想内容相应的语文知识点,并以此为依托,在进行语基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内容的“渗透”和灌输。
笔者的实践证明,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组织,这种思想灌输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三是其思想内容的载体极富形象性,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载体,这里指包含一定思想内容的课文。
它们大多由具体的事实、事例、人物等等所组成。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议论和剖析,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也不是直接用术语、判断和推理来表达,相反,它们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
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某种品格的赞美和对美的热爱。
《生命的意义》和《鞋》等课文,既是对保尔和“大个子军人”这两个英雄人物的描写和赞美,又表现出一种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读者的思维受到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
初中语文课这种形象性的特征,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摒弃术语观点直接灌输的方式,而采用形象化的方式,以活泼、直观的手段达到思想灌输的目的。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语文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
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从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的教育。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
新编初中语文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
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鉴于二者的关系,我们应将德育立足于:
一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三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
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授中渗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时,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
但与高中生相比时,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笔者的实践,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具体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
心理学调查证明,青少年一般在小学阶段已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不过还很粗浅幼稚。
我们知道,完整的人格心理是由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稳固而一贯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内容所组成。
人类行为主要是社会行为。
人格心理的形成是靠长期对各种社会行为的学习而来。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生理发展很快,心理变化也很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故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稳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
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尤其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思想的发展进程。
正是在这里,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2.尚未形成稳固而系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总是和系统而稳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联系。
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反复熏陶、实践、最后作出理性抉择的结果。
初中生大多还没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呈现出朦胧、多变的特点,可塑性十分突出。
按照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也明显具有自身的优势。
3.感情丰富,易于接受形象性强、感性强的事物。
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也是针对这一特点而设计的。
各类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即使在初二开始安排了一些议论文,也都短小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层次少而清晰,使学生学习、练习都容易入手。
初中学生的这一接受特点,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切忌长篇大论,枯燥说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
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如:
我在教《行道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学生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行道树,创造性地加上了“我”向行道树说几句话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
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
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
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
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
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
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性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
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认识汉字美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
当然这个说法,我们不能苟同,我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
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
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
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
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
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
池塘说:
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
”多么美的意境呀!
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
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
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想,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自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这又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2、树立积极人生观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前,我先布置了一项作业:
请同学们以《我的愿望》为题写一段文字。
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我的愿望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
”这位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功课。
上课时,我读了几位同学写的文章,其中就有这位学生的,不出我所料,有些同学听了哈哈大笑,那位同学也意识到了什么,头埋得很低。
我趁机说:
“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人人都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但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
”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刚刚那位低着头的同学,也许他在暗暗下决心吧!
此时,我让大家齐声朗读保尔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
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
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从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我已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3、学会自立自强
我想,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写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来了,我一篇篇地读着:
“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
不必说整天面包、兔奶、巧克力,也不必说生日大蛋糕,单是过年的一个个大红包,就够小姑娘一家一年的开销了……”
“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实在太差了,也从来不会照顾别人……”
“和小姑娘相比,我感到很惭愧,平时稍有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太不体谅他们了……”
同学们的这些肺腑之言,更让我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
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
有位同学这样说道:
“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还有一位同学说:
“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
“爱,是不能忘记的。
”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谱写生命中最绚丽的交响乐吧!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
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还应该配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例如讲解《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战士火中救朝鲜儿童”这一动人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一提。
我引导学生注意战士救人时的一系列动词:
“踹”“扑”“摸”“拉”“抓”“跑”“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母女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气质,惨烈的场面使学生震撼。
借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别人身处困境时能勇于上前相帮,做到见义勇为。
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又如,讲授《斑羚飞渡》一课时,许多学生粗浅的认为这是一篇有关动物的科普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体会感情的教学过程中,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通过让学生赏读、质疑、探讨去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并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发生变化,主动帮助别人,关心集体的事情越来越多,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原来纪律涣散的班级在学校团体操汇演中取得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
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
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学科 科研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