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4004717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6.97KB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docx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015年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纲要解读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1、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
货币本身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只需要观
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
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考点2、知道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
1、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的电子支付卡。
功能:
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优点:
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
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
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类型:
转帐支票
和现金支票;特点:
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帐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
款金额内签发支票。
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考点3、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
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考点4、知道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
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
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
货币表现
考点5、6、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说明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
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
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
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就会
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规
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
财、物。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就爱
个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反之会减少。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考点7、8、知道几种消费心理;比较不同消费行为的差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
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
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
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
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
所以,我
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
这虽然推
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为显示
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中学生在穿戴上的讲究名牌,在电子产品上的不断升级,并且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
步蔓延的趋势,这是典型的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有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
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这是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
行为,讲究实惠,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考点9、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
烈碰撞。
2、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注意】
(1)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
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因为,信贷消费与人
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
(2)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
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①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
消费心理现象。
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
从众心理、攀比心
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
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
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
择的现象。
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
要。
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③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
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
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
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
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
节约资源,减少污
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
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
行为。
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
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
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
具备的精神状态。
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
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1、简述诚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
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
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这些优势的取
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和技能,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由于企
业采取了较好的经营策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
因此,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
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
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
的手段谋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也不会成功,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诚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
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
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建立诚信制度有利于维护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健康发展。
为此,要切实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
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考点2: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包括: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
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
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考点3、4了解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要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2、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3、树立职业平等观。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钟点工、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
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1、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A、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注意】
A、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B、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要义:
发展;核心: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考点5、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考点6、知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考点7、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坚持引进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与走出去(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国际知名品牌)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知道宪法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重要方式;具体表现);监督权等。
2、公民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本保证、重要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根本行为准则);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重要保证、具体表现);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2、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利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考点3、了解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1、直接选举优缺点: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间接选举优缺点: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2、等额选举优缺点:
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差额选举优缺点:
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考点4、说明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主权利的正确态度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考点5、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途径,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考点6、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意义)
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公民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考点7、知道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方式: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考点8、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1、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不是国家机关、政府机关、政权组织)
2、城市的基层民主形式:
含义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1:
理解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1)政府具有四方面的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内容:
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原因:
是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目的: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例证:
打击分裂祖国的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定。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经济调节:
指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调节和控制,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的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市场监管:
就是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社会管理:
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公共服务:
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正常生活以及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原因: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
意义(目的):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原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因此,政府在新时期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非常重要。
内容: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例证:
国家表彰英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提供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
具体表现:
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意义: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例证:
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注重社会公平,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污染等。
【注意】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建设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交叉的内容。
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是针对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如保护公共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后者侧重于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如发布国外对华经济政策预警信息、编制对外投资指南等。
。
(2)政府的责任:
对人民负责。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2:
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人民和社会角度)
(1)人民: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政府: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管水平;
(3)社会:
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考点3:
选择政务公开、质询等措施,阐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更好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才能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落实。
2、“政务公开”及其意义
(1)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高中 学业 水平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