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导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002315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18KB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导教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导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导教案
新修订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
(ChineseLessonPlans)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有的人》导教案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设计依据和教学目标】
1.设计依据:
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能够被大多数人记住,就表明这首诗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这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学习一首好诗,我们要在充分了解诗人所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地读、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
这首诗不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述了某种人生哲理。
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领会。
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2.教学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②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
③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解读《自嘲》,构筑形象
1.师: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
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来纪念鲁迅先生。
2.(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自嘲》诗)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并尝试理解句子意思,再引入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最后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
课前通过谈话和阅读鲁迅一生写照的诗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鲁迅先生的总体印象。
而理解句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则是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筑了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光辉形象。
二、介绍背景、拉近距离
1.师:
用浓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诗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将你了解到的有关这首诗和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告诉大家。
2.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
学习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去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诗句。
三、初读诗歌,感知特点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想一想:
我能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3.小组合作,交流这首诗的特点。
4.全班交流汇报。
5.归纳总结:
这首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处就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
设计意图:
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有其独特性。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其实奇特。
诗人“有感”而作,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丑恶?
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深刻的感受出发,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诗必须要了解和认识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师:
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
3.讨论以下问题: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归纳点拨:
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归纳点拨: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热爱。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归纳点拨: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
a.分组朗读(一位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位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b.讨论:
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
为什么?
归纳点拨:
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
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赞扬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品读、讨论交流来理解诗意,体会到那些想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人,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那些“情愿作野草”的人,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长,他们也一年一度地永远为人民所怀念。
鲁迅是如此,和鲁迅品质相同的人也是如此。
那些“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人。
而那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人民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
鲁迅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情
1.学生齐读诗歌。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中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指名配乐读。
3.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4.师: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
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
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
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
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5.师小结: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天地之间的黑暗。
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
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6.齐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
--------毛泽东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鲁迅遗嘱全文和毛泽东对鲁迅的高度评价语来进一步认识鲁迅的崇高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诗。
同时认识到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鲁迅,也表现了诗人对“有的人”的高度赞美的思想倾向。
【特别推荐】老师还想推荐几首诗给大家。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名师简介】
葛永腾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理事,现在浙江省桐乡市启新小学任教。
主要荣誉和科研成果有:
XX年获全国作文教改先进个人,已发表近两百篇教学论文,主编出版《作文教与学》等教育读物。
在这里可填写您的名字
FillInYourNameHer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的人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有的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