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4002053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38KB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可见,科学技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造力有多强。
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中,我们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带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
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
段核心课程。
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
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而实验操作更是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
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学生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科一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
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
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
和谐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
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教
学与实验》等杂志。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
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
开展实验和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
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
在指导学生实
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
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
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在老师的指导下;
(1)、
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
鸡蛋保护器,并且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经过精心设计。
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2)、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
例如:
五年级的潘立同学会利用家里的马铃薯、盐、水等生活物品,会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实验,刘菊同学会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叶文亮同学会利用生活中废铁来做“金属的热胀泠缩”实验,老师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于制作失败的,老师便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让他们经过多次思考,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老师在指导中得到了成长,增长了智慧,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学到了知识。
五年级的学生会解释生活中电线在冬天会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鼓上来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会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知道舞动塑料袋,袋子就会鼓起来,为什么气球会越吹越大的道理。
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打开可乐冲鼻的气体是何物。
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电击的感觉的原因,会解释脱下毛衣时发出啪啪的响声成因。
对于那些酷爱科学实验课的学生来说,课堂四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坏”,如把家里的录音机
拆开来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飞机拆下来拼一拼等等。
这些在家长们眼里看作搞破坏的行为,实际就是学生创新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他。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闹钟拼装活动,学生通过将散装零件拼装成钟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多时间,
从2015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实验探究,到2015年年底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
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秉持以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为基地,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研究课题达到研究目的,多次请学校教导处对这个课题组进行指导、论证。
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并且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具体的研究行动
1、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
当学生遇到疑问时,老师进行演示和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科学、不可少的手段。
实验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变化前、中、后的观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觉所有现象。
对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新物质的生成等,都要引导学生观察。
在做
实验时教师可给出适当的观察点,使学生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实验的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演示操作要规范,给学生留下科学的、严谨的印象,培养正确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科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想:
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教科书中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研究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
改进的实验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表演,学生不仅享受到设计实验成功的乐趣,而且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
《空气占据空间》时,在课堂上,我出示矿泉水瓶两个,其中一个切去底、蚊香、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
猜一猜空矿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
有的学生猜没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有空气,为什么猜有空气呢?
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无味的试验变为直观形象的试验,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准备好乒乓球、铁块、弹簧秤、细线、一杯水等器材,提出问题:
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
铁块为什么会沉到水
底?
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学生都跃跃欲试,说出许多想法,通过观察浸没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运动,感知浮力,又通过观察弹簧秤下的铁块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对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后,又问:
对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感觉和启发?
有什么疑问和猜想要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吗?
凭直觉思维,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
铁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看来浮力的大小与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继而引导学生:
如何测浮力的大
小?
如何测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
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共同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始终在思考、操作、观察、总结,表现欲得到了发挥,在探讨新知识新方法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
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
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多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从生活走进科学。
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进行简单器材的准备,例如用矿泉水瓶制成烧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潜水艇等。
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
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
同时,开展小仪器和小制作的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每一年,我校都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
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例如引导学生开展《空气占据空
间》、《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和《鸡蛋撞地球》的实验探究活动,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文
献资料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
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
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
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
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
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2、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
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
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
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4、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2015年底
我校通过了“均衡化学校”验收。
5、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课题的研究,
教学更加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纠正以教
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
生实验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6、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智慧得到升华。
开题一年多,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得到较大的提高,也取
得了一些成绩,2015年5月叶崇辉老师制作的微课《热胀冷缩》获
中山市二等奖;2015年11月叶崇辉老师制作的微课《神奇的电磁铁》
参加镇级评先;叶崇辉老师撰写论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
在5月份举行的中山市中小学实验考核中得到巡视领导的好评。
9月份在学校组织科技节活动,收获小发明、小制作作品一百多件,
其中黄国超同学作品《多功能雨伞》和谭淦宁同学作品《人体感应灯》获中山市发明创新作品三等级。
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
我们的科研实验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
“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1、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生活科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
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
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反复实践、
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培养 学生 科学素养 课题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