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联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002037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18.48KB
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联考试题.docx
《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联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期末联考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月期末联考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共28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计2分,共48分)
1.有学者提出:
(雅典)“民主制度往往可能是低效率的,有时还可能是腐败性的,但它能把人民和政府以其他制度所没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该学者认为
A.公民人人参政导致政府低效运转B.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腐败的根源
C.民主政治铲除了奴隶主政治特权D.民主制度培养了城邦至上的观念
2.“便(biàn)宜”之权是中央赋予臣下的一种特殊权力,臣下随时决断,不受中央既有规定制约。
南宋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之权,但强调“行事”中的“上奏”程序,对与法令不符的“便宜行事”予以否定和更改。
南宋对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规定表明
A.“便宜”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宗旨B.地方官拥有对地方事务的独断权
C.南宋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冲击D.地方官“便宜”之权造成君权削弱
3.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仍然未完成统一,处于地方割据状态B.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民主政治
C.整体与部分之间具有联盟关系的特点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
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定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称: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旨在强调
A.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B.弘扬民族精神以维护民权
C.国家认同高于族群认同D.孙中山开始确立共和目标
5.1939年,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文指出:
八路军的将土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这段叙述反映出
A.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B.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贡献
6.“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
……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
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B.中英互派使节,实现平等外交
C.废除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D.在北京设立租界各国共同管理
7.钱学森回忆说:
“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
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路线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钱学森认为“两弹”研究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计划经济资源整合能力强
C.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D.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指导
8.据统计,1912到1936年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
这组数字反映出中国当时
A.轻重工业间发展协调B.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D.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9.下列为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
A.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地位B.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持续上升D.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
10.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
1956年,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又说,联邦改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受灾难和贫困。
这一变化反映出艾森豪威尔
A.致力于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公平B.转而实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面临外部日本欧洲崛起的严峻挑战D.着力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
11.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B.官营手工业世界领先
C.长途贩运进入繁荣时期D.盐业专卖制度已解体
12.右面是一幅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的漫画,其主要寓意可能是
A.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减少贸易壁垒B.北美自由贸易区应融合矛盾分歧
C.欧洲联盟组织应该打破地域障碍D.非洲联盟组织应该提升整体实力
13.北洋政府时期借鉴日本、美国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先后颁布了《大学规程》《学校系统改革案》等教育法规。
南开、夏门、东南、北京师范等80多所公立私立高等学校及教会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
这表明当时的高等教育
A.发展水平与西方相当B.办学规模受到法律限制
C.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D.管理机构日趋正规完备
14.“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人。
这表明,明清时期
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已被完全抛弃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15.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
”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16.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
A.理学开始遭到了批判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和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18.黄宗羲在《原臣》中说: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19.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
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
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
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
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20.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
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
在那里,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
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A.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B.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21.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
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B.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2.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
下表是某同学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23.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
“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作者批评的是
A.道学空谈心性无益于世B.士人耻于修养世风日下
C.阳明心学尽废天下之实D.官者以实践理学为风尚
24.美国史家帕尔默说:
“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
”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日出·印象》C.《约翰·克利斯朵夫》D.《那不勒斯来的男人》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5分,第26题15分、27题12分,第28题10分,共52分。
)
25.(15分)40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
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材料二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以安徽为例,说明是什么事件“倒逼”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20世纪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说明人们的思想是怎样获得解放的。
(9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邻里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
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理学将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
理学家“格物穷理”的思辨方式和学术追求,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由张载、王安石等思想家发展起来的唯物论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
--摘编自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精华部分》
材料二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根据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
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道德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强调新道德的原因。
(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2分)
材料一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现在,要以哲学的名义把人的理性呼唤出现,恢复它的合法权利,要在批判中倡导理性这种新的思绪方式,确立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
伏尔泰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理性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
启蒙思想家真诚地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和自由的人。
--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伏尔泰的思想,渗透着一个理想--自由。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法律的保护,他所拥有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窃取,那么,个体自由便荡然无存。
在无政府状态下,社会陷入混乱,法律任由暴力与阴谋践踏,公民的自由就像无根的浮萍,而国家要强大必须“使最高权力巩固强化,无人非议”。
“最高权力”就是王权。
同时,为实现自由,还要依靠宗教对那些“隐蔽的罪行”进行制裁。
伏尔泰认为,当身份、地位、财富、职业的不同人平等地服从法律,每个人的自由也就得到了保障。
伏尔泰的自由观,不仅成为法国民众与现实的不自由进行斗争的精神,还为后人思考自由提供了典范。
--卢少鹏《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材料三卢梭认为,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
如果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三,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基本思想。
(6分)
28.开放性试题(10分)材料: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
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
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
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从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
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史论结合)
A佳经典•高二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1——24:
DACCDABCBBAACBACCBDBABAD
25.(15分)
(1)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3分)
“倒逼”史例: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
(3分)
(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关于实践和真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十四大,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9分)
26:
(15分)
(1)内涵:
重忠孝、讲廉耻、行仁义、立秩序(4分)影响:
推动树立理想的人格,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体现了时代精神,理学科学创新的精神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但同时它通过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6分)
(2)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推崇心思想、新道德(5分)
27.(12分)
(1)背景:
教权主义与专制主义对人权的压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6分)
(2)内容:
伏尔泰:
以法律来保障自由;强化王权来维护自由;发挥宗教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
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学说;民众有权强迫个人服从公共意志。
(6分)
28.(10分)答案:
示例1:
趋势:
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
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
原因:
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
示例2:
趋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
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
(或答出其他趋势,并有简单说明亦可)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历史 期末 联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