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新.docx
- 文档编号:24000209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127.65KB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新.docx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新.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新
附表:
附表1:
施工进度计划
附表2: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附表3:
主要劳动力用量计划表
附图:
附图1:
天然放坡剖面和节点图
附图2:
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和管井做法图
附图3:
基坑土方开挖顺序图
附图4:
基坑开挖监测点布置图
第一节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领秀御园
项目地点:
漳州市角美镇324国道、仁和北路、公园路旁
建筑规模:
本工程由地下室、地下室上部建筑(1#、2#、3#、4#、5#、6#、7#、8#、9#、10#楼和变配电房组成。
工程总占地面积:
33124㎡,总建筑面积:
112347.38㎡。
结构形式:
变配电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他楼号为纯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预应力管桩基础。
建设单位:
漳州恒泰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角美分公司
设计单位:
(主体工程)厦门市泛华设计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福建省建研勘察设计院
勘察单位:
福建省建研勘察设计院
监理单位:
福建泉州新时代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节地下室工程概况
2.1建筑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为一层,±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3~8.9m,各栋不同,地下室建筑面积23745.83㎡,为Ⅰ类小汽车停车库,地下室上部有1#~10#楼及变配电房,其中1#、10#楼地上26层,建筑高度79.8m,2#、3#楼地上32层,建筑高度97.8m,4#楼地上28层,建筑高度85.80m,5#、8#楼地上18层,建筑高度55.80m,6#、7#楼地上17层,建筑高度52.80m,9#楼地上24层,建筑高度73.80m,变配电房1层,建筑高度4.5m。
2.2结构概况
1、工程桩:
本工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桩型为PHC500-125-AB,PHC400-95-A,PHC400-95-AB三种桩型,其中抗拔桩有效长度约为13米,非抗拔桩有效长度约为17~33米;
2、基础垫层:
100厚C15素混凝土;
3、基础结构:
基础结合地下室底板采用桩筏基础和条形基础,地下室底板厚为300mm(不含承台),底板面标高为1.90米、1.0米、0.9米,承台最大厚度1.5米,底标高最深-0.5米。
4、后浇带:
由于地下室范围大,地下室设置了12条后浇带,分成18个区域。
2.3基坑概况
本工程自然地坪标高约为4.800m,地下室稳定水位埋深为1.693~4.184m,基坑四周路面标高为5.10~5.50m,水位年变幅2.0~3.0m。
基坑东西长度约为191m,南北宽度123~132米,周长约为650m,整个基坑开挖面积约为26715㎡。
地下室底板部分垫层底标高为1.50m,挖土深度3.2m;部分集水井和主楼承台垫层底标高-0.60m、-0.50m、-0.20m,局部挖土深度5.30m;
2.4围护概况
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岩土体分布情况,结合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综合考虑,本基坑支护结构基坑西北角(11-11剖)、东北角(3-3剖)、东南角(5-5、6-6剖)、南面局部(8-8剖)采用管桩+锚杆支护形式,其余采用管桩+锚杆支护结合天然放坡形式(1-1、2-2、4-4、7-7、9-9、10-10剖)。
1-1剖(长度68.67米):
采用8.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800㎜,管桩间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处设置一排间距1.6m,长18.0m
28锚杆;冠梁顶标高为2.50米,冠梁上约2.5m采用1:
0.5自然放坡,16#镀锌电焊网50*50+60厚C20喷射砼,具体详1-1剖面图;
2-2剖(长度28.3米):
采用8.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9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处设置一排间距1.8m,长15.0m
22锚杆,冠梁顶标高为2.50米,冠梁上约2.5m采用1:
0.5自然放坡,16#镀锌电焊网50*50+60厚C20喷射砼,具体详2-2剖面图;
3-3剖(长度30.3米):
采用10.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8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顶标高为5.0m,与坑顶平,在标高3.10处设置一道400*400C30砼腰梁,腰梁处设置一排间距1.6m,长15.0m
28锚杆,具体详3-3剖面图;
4-4剖(长度170.6米):
采用8.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处设置一排间距2.0m,长12.0m
22锚杆;冠梁顶标高为3.0m,冠梁上约2.5m采用1:
0.8自然放坡,16#镀锌电焊网50*50+60厚C20喷射砼,具体详4-4剖面图。
5-5剖(长度32.5米):
采用10.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顶标高为5.50m,与坑顶平,在标高3.6m处设置一道400*400,C30砼腰梁,腰梁处设置一排间距1.0m,长15.0m
22锚杆,具体详5-5剖面图;
6-6剖(长度19.34米):
采用9.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顶标高为5.50m,与坑顶平,在标高3.6m处设置一道400*400,C30砼腰梁,腰梁处设置一排间距2.0m,长12.0m
22锚杆,具体详6-6剖面图;
7-7剖(长度75.4米):
采用8.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处设置一排间距2.0m,长18.0m
28锚杆;冠梁顶标高为3.0m,冠梁上约2.3m采用1:
0.8自然放坡,16#镀锌电焊网50*50+60厚C20喷射砼,在自然放坡底部设置两排间距500长4m木桩,具体详7-7剖面图。
8-8剖(长度25.13米):
采用9.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顶标高为5.10m,与坑顶平,在标高3.2m处设置一道400*400C30砼腰梁,腰梁处设置一排间距2.0m,长15.0m,
28锚杆,具体详8-8剖面图;
9-9剖(长度69.8米):
采用8.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处设置一排间距2.0m,长12.0m
25锚杆;冠梁顶标高为3.0m,冠梁上约2.1m采用1:
0.6自然放坡,16#镀锌电焊网50*50+60厚C20喷射砼,在自然放坡底部设置两排间距500,长4m木桩,具体详9-9剖面图;
10-10剖(长度84.8米):
采用8.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10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处设置一排间距2.0m,长12.0m
22锚杆;冠梁顶标高为3.0m,冠梁上约2.1m采用1:
0.6自然放坡,16#镀锌电焊网50*50+60厚C20喷射砼,在自然放坡底部设置两排间距500,长4m木桩,具体详10-10剖面图;
11-11剖(长度15.5米):
采用11.0米长PHC500-125-AB型管桩,管桩间距900㎜,管桩间挡土采用ф8@200*200钢筋网+80厚C20喷射砼;管桩顶设置700*600C30砼冠梁,冠梁顶标高为5.10m,与坑顶平,共设置两道腰梁,在标高1.6m处设置一道400*400C30砼腰梁,腰梁处设置一排间距1.8m,长15.0m
25锚杆,在标高3.1m处设置一道400*400C30砼腰梁,腰梁处设置一排间距1.8m,长12.0m
22锚杆,具体详11-11剖面图。
第三节方案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低合金钢焊条》(GB/T55118-1995)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79-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
《建筑施工土石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
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闽建建【2009】12号《关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的通知》
闽建建【2010】41号《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
“领秀御园设计图纸”
福建省建研勘察设计院的《领秀御园岩土勘察报告》
福建省建研勘察设计院设计的“领秀御园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我公司编制的领秀御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节地质情况
本工程拟建场地属冲洪积地貌单元,原场地为边塘,现已回填,回填土主要以粘性土为土,局部夹杂少许碎石及少量石英砂粒,场地地势较平坦,现地面高程为4.6~5.2m。
场地及其周邻地段未发现滑坡、崩塌、沟、洪等不良地质。
4.1场区有关地层分布
1、素填土①(Qml):
该层全场地分布,厚度为0.7-3.70m。
灰褐、灰黄、褐红色,稍湿,由粘性土圾粉质粘土回填而成,表层含少量耕植土,主要含粉粒及石英颗料,密实性及均匀性差,回填时间约5年,尚未完全完成自重固结,力学强度一般。
2、淤泥质土②(Q4m):
该层在场地内除DKZ1、DKZ3、JK10钻孔外均有分布,厚度为0.6~5.2m,顶板埋梁0.7~3.5m,顶板标高0.5~3.68m。
灰色、灰黑色、软塑状为主,饱和,主要以粘粉粒为主,含砂量约5~25%不等,局部含砂量高,富含有机质,具腐臭味,污手,粘性好,原状芯样摇震反应中等,切面较光泽干强度低、韧性较高。
该层属高压缩性土、低强度土,工程性能不良。
3、粉质粘土③(Q4al+pl):
该层在场地中GK17、GK21、GK22、GK29~34、GK42~GK56、BK1、BK8、DK7、DK8、DK12、DK16、DK17、DK21~DK25、DK34、DK35、JK9、JK10、JK12~JK17、JK20等钻孔有分布,厚度为0.5~7.1m,平均厚度为3.74m,顶板埋梁2.4~6.0m,顶板高程-2.37~2.64m。
褐黄色、灰黄色、灰白色、可塑,湿,成分主要为粘粉粒,石英颗粒含量10~20%不等,局部含量较高而相变成中粗砂夹层。
属中等-高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
4、中砂③(Q4al+pl):
该层在场地中除GK1、GK4、GK5、GK9、GK10、GK17、GK19、GK22、GK25、GK29、GK31~GK34、GK45~GK48、GK52~GK56、BK1、BK4、BK5、BK8、DK2、DK3、DK6、DK7、DK11、DK12、DK15、DK19、DK21、DK22、DK24、DK27、DK28、DK33、DK35、JK2、JK3、JK8、JK9、JK12、JK16、JK17、JK20钻孔外均有公布,厚度为0.5~7.8m,平均厚度为1.8m,顶板埋梁3.1~12.4m,顶板高程-7.30~0.96m。
呈灰色、灰黄色、灰白色、饱各,稍密~中密,局部呈松散状,成分主要以石英颗粒为成。
属中等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较好。
5、残积粘性土⑤(Qel):
该层在场地内除JK15未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为1.6~25.9m,平均厚度为11.97m,顶板埋梁4.2~12.5m,顶板高程-0.28~-8.58m。
灰白色、灰黄色、淡黄色、肉红色,可塑~硬塑,湿,成分主要以长石风化而成的粘、粉粒为主,含少量石英颗粒及云母风化。
属中等缩性土,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
该层为特殊性土,具有浸水易崩解、软化,扰动后强度易降低的不良特性。
6、全风化花岗岩⑥(Y52(3)):
该层在地场地内除GK2~GK4、GK12~GK16、GK18、BK6、DK1、DK5、DK7、DK31及JK1~JK20孔外,其作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为1.3~13.6m,平均厚度为5.74m,顶板埋梁10.1~31.4m,顶板高程-6.49~-27.7m。
灰黄、灰白色,成分以长石等矿物风化粘、粉粒和石英矿物组成,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易散,岩石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层力学强度较高,压缩性低。
本层与上述残积粘土④呈渐变过渡关系,亦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使强度降低的不良特性。
据钻探揭露,该层中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7、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⑦a(Y52(3)):
该层在场地内除JK1~JK20钻孔未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有公布,厚度为0.6~27.7m,平均厚度为10.46m,顶板埋梁15.3~40.3m,顶板高程-10.52~-36.6m。
灰黄、灰白色、肉红色,成分以长石等矿物风化的粘、粉粒和石英矿物组成,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捻易散成砂土状,钻进时略有拨钻声,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散体状结构,结合很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该层压缩性低,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但其与上述全风化花岗岩⑦呈渐变过渡关系,开挖暴露后若遭长时间泡水作用,也会很快软化、崩解而降低强度。
8、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⑦b(Y52(3)):
该层在场地内仅在GK4、GK8、GK9、GK12、GK14、GK15、GK23~GK25、GK27、GK28、GK353~GK41、GK45、BK1、BK6、BK7、DK26等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为0.40~16.2m,平均厚度为2.27m,顶板埋梁25.4~49.5m,顶板高程-20.94~-45.39m。
褐黄、灰黄、灰白色,矿物成分为长石、厂英及云母等,岩体破碎,结合差,碎裂状结构,锤击声哑,无回弹,岩芯手折易断,钻进时略有拨钻声,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力学强度较高,压缩性低,工程性能较好。
4.2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勘报告显示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有上部潜水及承压水,上部潜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①的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及地表水体,相邻水层的侧向补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中砂③以及残积粘性土⑤和风化花岗岩的孔隙-网状裂隙中,中砂水量较大,残积土中水量较小,水位略高于稳定水位,主要接受相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并总体沿地形北向南迳流排泄。
场地内岩土层中除淤泥②、粉质粘土③为微弱透水层,相对隔水处,其余岩土层中素填土①透水性较差,富水性较差;中砂④透水性强,富水性好;残积粘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及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⑦a属弱透水层,其富水性、透水性均较差;碎裂状强风化岩花岗岩⑦b、中风化花岗岩⑧富水性一般,透水性较好。
虽然残积土及风化带的各风化层其渗透性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层相互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第五节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
本工程位于漳州市角美镇洪岱村口,南距仁和北路约7.0m,东距角美大道约5.0m,西距公园路约5.0m,北距324国道约22.5m。
具体位置见附图
5.1建筑物、道路情况
基坑北面离基坑5.50m处为施工用的两层临时活动板房,离基坑约22.5米处为324国道,离基坑56米处为同发公司宿舍及厂区。
基坑西面为空旷规划用地,未开工。
基坑南面离基坑26米处一在建工地,正土方开挖施工。
基坑东面为角美大道,角美大道宽32米。
5.2地下管线情况
现场基坑范围内原为村庄管线已经由业主拆迁时处理,基坑内已无管线;
基坑周边已知管线汇总。
序号
管线类型
与基坑距离
备注
1
1200雨水管
7.50米
仁和北路
2
DN300污水管
22.0米
仁和北路
3
DN200给水管
17.5米
公园路
4
d800一雨水管
15.0米
公园路
5
DN300污水管
9.0米
公园路
6
110电力套管
20.5米
公园路
7
燃气管道
6.3米
公园路
8
燃气管道
5.5米
角美大道
9
DN300给水管
10.0米
角美大道
10
d800一雨水管
12.5米
角美大道
11
DN300污水管
10.5米
角美大道
第六节施工方案
管桩+锚杆支护形式施工步骤:
整平场地→静压PHC管桩施工→坡顶截水沟施工→防护栏杆施工→土方分层开挖至冠梁底标高→冠梁锚杆施工→冠梁施工→土方分层开挖→喷面支护随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分层开挖至腰梁底标高→腰梁锚杆施工→腰梁施工→喷面支护随土方开挖施工→坑底排水沟施工。
管桩+锚杆结合天然放坡支护形式步骤:
整平场地→静压PHC管桩施工→坡顶截水沟施工→防护栏杆施工→土方分层开挖→喷面支护随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分层开挖至冠梁底标高→冠梁锚杆施工→冠梁施工→土方分层开挖→喷面支护随土方开挖施工→坑底排水沟施工
6.1围护桩施工
围护桩采用AB型PHC管桩:
桩径500㎜壁厚125㎜,定长为8.0m、9.0m、10.0m、11.0m,间距为1000㎜、900㎜、800㎜。
管桩桩身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及龄期(常压养护为28d,压蒸养护为1d)后方可沉桩。
不得使用桩身有裂缝的管桩,不得拖桩。
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线方向的偏差不应超过50㎜,桩身垂直偏差不大于0.5%,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时,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1、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管桩就位、对中、调直→压桩→截桩
2、场地整理
根据现场的实地踏勘情况,进场后首先应进行施工场地的整理工作,为管桩到场后的吊装堆放及桩机进场后的就位作好充分的准备。
3、桩位测设
根据桩的设计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绘制出桩位图及测量放样资料,按照国家测量规范,在实地放出桩中心点,设立明显的标志,并标出桩的编号,在插桩时,桩的中心须与所放中心点吻合,确保桩位的正确。
4、压桩次序
根据压桩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和基础几何形状,合理选择打桩顺序,先里后外,由中心逐渐往外侧对称施工。
本工程支护管桩呈“一”字形排开,施工时遵循“对称施工”的原则,先打中间桩,后打边区桩;先打毗邻建筑物的桩,后打远离建筑的桩,降低桩基的侧向位移,保证应力的平衡。
5、压桩记录
压桩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规范规定的各数据。
6、管桩堆存吊运
管桩一般需设计两个支点,其吊点分别设在距桩端0.207*1*L位置,L为桩长。
管桩堆存需要使用软垫(木垫)。
管桩起吊运输中应免受振动、冲撞。
7、管桩龄期的确定
管桩从制造成型到打桩施工的间隔时间宜尽量长些,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以上(在预制场,一般按80%的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出场),要求现场要堆存一定量的桩,按“先进场桩先打”的原则,满足管桩的强度要求。
8、检查修整
管桩施工前应再次逐根检查,即检查混凝土桩有无严重质量问题,对管桩两端清理干净,施焊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时,应清刷干净。
9、插桩
桩压入过程中修正桩的角度非常困难,因此就位时正确安放。
第一节管桩插入地下时,必须保持位置及方向正确。
开始要轻压,认真检查,若有偏差应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拔出重压。
桩的垂直度安排专人采用用两台经纬仪进行监控,经纬仪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处,且大约互成90°的方向上,并经常加以整平,监测导架保持垂直,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进行调整。
10、压桩
初压时如果下沉量较大,宜采取轻压,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压力逐渐增加。
在整个压桩过程中,要使压杆、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必要时应将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
要注意尽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压力,以免管桩受弯。
压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桩架导杆有无倾斜偏心,桩身是否垂直,每根桩宜连续完成,以免难以继续下压。
11、送桩
为将管桩压到设计标高,需要采用送桩器,送桩器用钢板制作,长3~5m。
制作送桩器的原则是压入阻力不能太大,容易拔出,能将压力有效地传到桩上,并能重复使用。
6.2锚杆施工
锚杆与土方开挖相互配合好,挖土标高至锚杆一下0.3米时,进行锚杆施工,锚杆施工,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0%以上龄期后方可下道工序施工,锚杆与冠梁、腰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工艺流程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分层、分段土方开挖→修整边坡→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接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钻杆)→钻至设计深度→插锚杆→压力灌浆养护→裸露主筋除锈→冠梁、腰梁施工
2、操作工艺
基坑开挖至要求标高后,进行锚杆定位,按设计要求位置及标高严格放点,并做好标记,孔位偏差水平方向为±100㎜,垂直方向为±50㎜,钻孔倾角偏差允许2%,孔深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的0.5-1.0米。
钻机就位后,按设计要求的倾角对中进行成孔,使用全套管跟进施工,以防止塌孔。
在施工第一层锚杆的时候,应注意市政道路各种管道,一旦发现钻机异常或困难,应立即停钻检查,确保避开市政管道后在施行施工。
成孔直径为180㎜。
3、杆体制作及安放
该工程的锚杆有
22锚杆12m、
22锚杆15m、
25锚杆12m、
25锚杆15m、
28锚杆15m、
25锚杆18m六种规格。
制作完成任务后应分类整齐码放,以防止安装错误。
杆体制作时应比设计长出0.5m。
锚固段定位骨架间距2m,采用ф6钢筋焊接箍筋环,注浆管固定于定位骨架中心,预埋两根ф20的注浆管。
锚杆的安放:
锚杆放入钻孔之前,需确认锚杆与孔位一致,将注浆管与锚杆绑在一起一同放入钻孔中,注浆管底口距孔底为0.1米,注浆管1底口用黑色胶布封住,注浆管2底口封堵严密,锚固段做成花管(孔眼6~8,间距0.5m)孔眼用黑胶布封口,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放送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摇晃,检查止浆密封装置定位是否准确,损坏则必须更换,经常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
4、一次常压注浆
锚杆安设后,用注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土方 开挖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