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 文档编号:2399918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81KB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17 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莺”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4.诵读古诗,学习诗中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说说《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2.了解《江南春》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板书课题。
2.欣赏黄河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3.认识作者。
1.齐读课题。
2.根据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有质疑,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
12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拆卡片游戏检查生字。
(3)认识多音字“簸”。
(4)读词语。
颠簸 簸箕 簸箩 簸谷 簸动
3.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读准古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
(1)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注意倾听。
(2)读一读卡片上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注意字音:
“浪淘风簸”中“簸”的读音为bǒ;“南朝”中“朝”的读音为cháo。
(4)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3.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九曲”中的“曲”读阴平,“簸”在“浪淘风簸”中读上声。
2.易错读音:
“畦”读qí。
3.引导学生读好停顿: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13分钟)
1.介绍作者:
刘禹锡。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3.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
4.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1.了解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2.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九曲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
如今我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逆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3.
(1)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这些词语感受到黄河的壮观。
(2)读出黄河的雄伟壮观。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借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5.小组交流,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1.注释:
(1)九曲:
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2)簸:
颠簸。
(3)天涯:
天边。
(4)直上:
逆流而上。
2.要引导学生感悟: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书写,积累词语(用时:
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读。
2.指导观察。
3.教师示范,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簸”。
4.积累。
1.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3.观察教师的范写,注意“簸”和“涯”的笔顺。
4.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
教师示范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执笔姿势、运笔的动作,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用时:
4分钟)
1.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
1.指名背诵古诗。
背诵出黄河的宏伟气势。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
26分钟)
一、学习《江南春》。
1.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指导书写“莺”。
(3)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介绍作者。
3.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及前四行诗句的意思。
4.交流对词语及后两句诗的理解。
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思考:
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2.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
你感受到了吗?
4.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
5.指导朗读。
一、学习《江南春》。
1.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练写生字“莺”。
(3)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杜牧,唐代诗人。
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前两句——晴景、写今
(1)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3)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绿叶红花相互映衬的景象。
4.后两句——雨景、怀古
(1)大江东去,南朝统治已经灭亡,只剩下这些寺庙在烟雨中。
(2)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不同形式朗读课文。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自由读古诗,正字正音。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长扫:
指经常打扫。
静:
干净。
畦:
读qí,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
推开门。
“闼”读tà,指小门。
3.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交流明确诗人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
5.再次有感情朗读。
尝试背诵。
1.
(1)读准字音,写对生字。
(2)找准停顿。
2.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3.南朝统治者广建佛寺,想要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四百八十”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4.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
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6.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7.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三、练笔提升,激发想象。
(用时:
5分钟)
1.照样子写一写“我眼中的春天”。
在我的眼中,最美的是春日里的________。
2.展示评议。
1.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下来。
2.
(1)把自己的续写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并恰当修改。
(2)读给全班同学听。
要在评议中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以鼓励为主。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用时:
5分钟)
1.拓展故事中的对偶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积累背诵。
1.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中的对偶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
教师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9《三黑和土地》人教(部编版)
19 三黑和土地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三黑和土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理解三黑对土地的态度,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感受诗歌的特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和巧妙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对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2分钟)
1.请学生说一说对土地的感受。
2.了解学习要求。
3.介绍作者。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感受。
2.默读学习提示,了解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3.交流诗人的资料。
教师可强调略读课文的特点,激发学生自读自学的兴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用时:
10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指名读诗。
3.全班交流概括,用小标题的形式划分诗歌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想一想诗歌中都描写了哪些内容。
2.分小节读诗。
3.全班交流自己对内容的感知。
(重获土地的喜悦,翻地、耙地、播种,回忆苦涩生活,憧憬美好未来。
)
学生概括诗歌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诗歌内容。
三、体会情感,品析形象(用时:
20分钟)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三黑的喜悦之情,借助资料补充深入理解。
2.引导学生学习第4~8节,通过三黑的行动描写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3.学习第9~15节,说一说三黑都想到了哪些内容?
从中又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1.自由朗读第1~3节,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三黑的喜悦之情。
(结合“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恨不得”来体会这份喜悦。
)
2.把描写三黑动作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认真体会。
(抓住“翻起”“打碎”“耙了几遍”体会三黑勤劳、认真劳作的特点;抓住比喻句体会三黑勤劳耕作、热爱土地的特点。
)
3.默读第9~15节,画出三黑联想到的内容。
(1)苦涩的回忆。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
(2)美好生活的向往。
联系诗歌内容理解,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还有哪些美好的向往。
1.在体会喜悦之情时,教师要适当补充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2.在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时,可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好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的巧妙。
3.在了解三黑的回忆时,可以适当补充农民没有土地时的痛苦生活,从而体会土地来之不易,更能深刻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深沉挚爱。
四、特色朗读,表达观点(用时:
8分钟)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后阅读链接。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
3.引导学生表达对土地的感受。
1.小组里进行分工,练习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2.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朗读成果。
3.畅谈感受。
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同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展示朗读。
课前请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画面等内容,课中教师辅助完成。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人教(部编版)
27*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2.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其中的妙处。
3.从诗歌的内容中受到如何做人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中受到关于做人的启发。
2.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
2.朗读诗歌,了解作者,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
(学生)
3.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
课时安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导学案 17 古诗 人教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