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巿城巿建设进展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3997061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6.52KB
攀枝花巿城巿建设进展计划.docx
《攀枝花巿城巿建设进展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巿城巿建设进展计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枝花巿城巿建设进展计划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03——200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攀西资源开发会议精神,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年)》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建设部、建设厅“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特编制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建立开放、创新、发展的城市建设管理经营新体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高起点、大手笔、快节奏地推进攀枝花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服务环境。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八次党代会、市七次党代会及市七次人代会和攀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经济总量要争取年年升位,人均GDP五年争第一”、实现全市经济总量五年翻番的奋斗目标,抓住国家加快城镇化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
树立五个城市发展意识:
即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审美意识、生态意识、前瞻意识;确立五个城市发展理念:
即以人为本理念、环境优先理念、特色城市理念、文化城市理念、经营城市理念。
把“连、延、拓、控、改、分、新、精、大、快、高、严”十二字城市建设基本要求,整合、融汇贯通,抓住重点,突出点、线、面上的标志性工程建设;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建设与经营互动;开放城市建设、管理、经营市场,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树立“新观念、新作风、新城建”,全力以赴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实现城市建设五年大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加快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进程,实现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彻底变,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到2007年,攀枝花城镇化水平达60%,建成区面积达54km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7km/km2,自来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达11标台,人均居住面积达15m2,日清扫面积达400万m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万人拥有城市公厕座,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达40%,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90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5m2。
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与现代化大城市指标体系一致的发展格局,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
2004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5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力争2007年基本建成“数字攀枝花”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三、发展战略
为了确保城市建设发展五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全面推进“1234”城市建设发展战略。
即:
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开展各项工作,把攀枝花建设成为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着力两个超前: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适度超前,建设独具特色的山地城市;实施三大工程:
城市建设工程、城市管理工程和经营城市工程,把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城市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强化四项管理:
建筑业管理、房地产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和建材业管理,构建开放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推进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1234”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是一个突出重点、综合全面的工作指导方针。
总体目标是核心,居于战略之首,确定了战略的主攻方向和最终目的;两个超前体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为战略推进提供了技术质量保障;三大工程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战役,决定战略的成败;四项管理突出行业管理特点,促进市场开放,强化行政服务,是实现战略的重要措施。
我们要按照 “1234”城市建设发展战略,总揽全局,抓住重点,分项推进,全力以赴实现战略意图,夺取城市建设发展的全面胜利。
(一)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我们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把攀枝花市建设成为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既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实现总体目标,就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二)着力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两个超前
城市规划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因此,要高标准地编制各项规划,树立特色城市设计意识,注重城市特色的塑造,使山地、建筑、绿化、水体等城市景观要素融为一体。
要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吸纳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进一步开放设计市场,完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招标、咨询和审查制度,建立充分体现攀枝花城市个性与特色的技术指标体系,以指导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遏制“克隆”现象在城市建设中的蔓延。
(三)实施城市建设、管理、经营三大工程
城市建设、管理、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和经营城市的基础,城市管理既是城市建设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经营城市的关键,经营城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效益的综合体现。
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把城市建设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为此,我们必须要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高水平强化城市管理,高效益搞好城市经营。
1、城市建设工程
城市建设要结合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文化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城市道路建设。
按照全市交通网络建设的统一规划,抓好城市道路建设。
以打造快捷、方便、舒适、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为目标,以解决“行车难、出行难”为目的,以解决交叉路口堵塞、两岸路网联系不够等瓶颈问题和交通方式单一为重点,加快城市道路网络建设。
改造完善中心区“五纵三横”客流走廊(五纵:
冶金路、大梯道、红星街、建设街、临江路;三横:
江南三路一段、新华街、人民街),合理疏导人流,畅通车流;构筑市区“三纵二横二连”交通网络(三纵:
大河路经渡口大桥到长寿路、炳仁路、攀密路;二横:
沿金沙江两岸快速通道;二连:
通过城市干道连结高速公路和市区环线,通过跨江桥梁增强金沙江市区两岸交通互连),有序组织车流,快捷进出市区;规划建设沿江轨道快速交通(沿金沙江南岸攀枝花火车站——客运中心轻轨;改造完善攀枝花火车站——格里坪的市区铁路)。
通过五年艰苦奋斗,初步形成市区“3010”捷运网络:
即30分钟市区,从市中心出发30分钟内可以到达市区任何一个工商贸易集聚地;10分钟出行,从市区任何一地出发10分钟可以进入快速通道出行。
为构建一个集地面道路、轻轨、空中索道等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交通服务。
加快城市智能交通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智能交通建设的标准,结合我市城市道路的实际,编制智能交通建设专业规划,用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城市道路电子智能化交通管理。
(2)小区开发建设。
小区开发建设要按照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的原则推进。
新区开发是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空间的有效途径;旧城改造是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旧城改造促进新区开发,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从而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进程。
小区开发要按照城市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求,体现各分区特点,以建设示范小区和健康住宅为目标,不断完善中心区,扩大建城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在新区开发上,要以小康标准为基础,结合别墅式、庭院式、公寓式和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开发建设,完善住房类型,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旧城改造要以配套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美化市容市貌、净化环境为目标,重点抓好城市道路网络和绿化景观的建设,树立城市品牌,努力把炳草岗建设成为以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城区。
(3)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出门见青山,抬头见蓝天,江河常碧水,城市像花园”为标准,按照山水园林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一区、一带、一圈”为建设重点(一区即市区绿化;一带即江河沿岸绿化景观带;一圈即环城生态绿化圈,包括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二滩和大黑山森林公园、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最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市区绿化建设。
要以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为主,形成点、线、面相融合,垂直绿化和平面绿化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重点建设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和中心公园,因地制宜建造人工湖、人造瀑布、小游园及街头绿地,营造风景林、生态林,把攀枝花建成湖面和绿地星罗棋布、城市建筑和城市森林相互交融的具有山地特色的花园城市。
江河沿岸绿化景观带建设。
金沙江横贯市区东西是我市城市景观难得的天然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百里景观绿化江段。
以创造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活岸线为目的,全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适当点缀亭、台、楼、阁和现代雕塑,使两岸青山、现代建筑和沿江城市干道相映成趣,形成“昼夜两种景、一里一景观、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具有山地河谷特色的沿江景观带。
环城生态绿化圈建设。
以“三年种上树、五年绿起来”为目标,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活动,使市区视野区荒山全部披上绿装。
同时,要建设好二滩、大黑山两个森林公园和红格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保护好苏铁自然保护区,努力构建我市环城生态绿化圈。
初步形成“满目青山衬蓝天,江河绿水映彩虹,城林园宅融一体,一步一景观不穷”的山地城市绿化景观。
(4)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要以配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的,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快市政公用设施的新建、改建进程。
到2007年市政公用设施服务水平接近现代化大城市标准,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
在保证现有供水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供水设施的新改(扩)建工程,扩大供水规模,进一步改善原水水质,提高生活饮用水质量,试点建设直接饮用水系统。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实行供排水一体化。
按照“小型、分散”的要求,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07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
城市民用燃气设施建设。
优化民用煤气管网布局,确保供气安全,提高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到2007年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
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形成多种能源互补的共用格局。
城市公交客运设施建设。
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培育和规范城市客运市场。
重点强化城市公交客运的中心主导地位,调整完善公交线路布局,配套完善城市公共客运设施,提高城市公共客运服务质量,使公交行业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到2007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1标台。
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以净化城市环境为目的,加大垃圾处理厂建设和清扫保洁工作力度。
加速城市公厕建设,提高城市公厕档次。
改善小区垃圾收集方式,配套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尽快改变小区环境卫生面貌。
到2007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50% ,建成区清扫率达到80%以上。
市政管线走廊和配套设施建设。
在抓好地面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要求,搞好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通讯等五大市政管线走廊建设,以解决城市道路经常开“拉链”的问题,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功能。
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配套完善无障碍设施、路灯等市政设施建设。
城市亮化工程建设。
按照城市“亮化”工程规划,大力开展城市“亮化”工程。
到2005年基本完成城市主干道、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及绿地景观的亮化工程建设;2007年初步实现城市亮化。
(5)城市文化景观建设。
认真编制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规划,挖掘整理昌意降居若水、南丝绸之路、三国志、回龙洞及迤沙拉村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提炼现代工业文明、工业移民和多民族共融共荣等现代人文资源,梳理和培育攀枝花城市文脉,并通过雕塑、艺术墙、园林工艺品等表现形式,充分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在充分利用原有文化体育设施的基础上,逐步规划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艺术厅等设施);城区各大片区按照“两场一池一房”(体育场、灯光球场、游泳池、训练房或简易室内赛场)的要求,配套完善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6)重点中心集镇建设。
遵循城镇发展客观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努力把攀莲镇、平地镇、渔门镇等10个片区中心镇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结构完善、商贸经济活跃的卫星城镇。
重点建设米易县克朗、仁和区混撒拉、盐边县金江3个小康农民生态家园示范新村,实现农村家居舒适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要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改厕、改圈、改厨、太阳能、省柴节煤灶、小水电等综合利用,力争2005年建成全省农村能源市。
(7)城市人防与防灾设施建设。
从攀枝花城市的区位、工业化的构成元素和交通疏散能力分析,人防与防灾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要按照二类人防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人防设施,对已建成的人防设施要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搞好管护与经营,力争在“十五”期间,城市人防防空面积人均达到。
要编制抗震规划,重视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防治设施的建设,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医疗卫生应急设施建设,特别是总结我国“非典”疫情发生的经验教训,结合攀枝花实际,规划建设预防疫情等公共灾害发生的相关设施,以提高有效应对公共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2、城市管理工程
城市管理要树立新的管理观,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环境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科学、长效管理”的基本策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打造城市服务品牌。
(1)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工作。
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相制约、力量分散”的问题,按照行政执法程序中行政管理与处罚适度分离的原则,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管理。
同时高度重视社区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社区职能,建立有效的城市管理基础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2)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拓展城市管理空间。
把建设数字攀枝花作为实施城市管理工程的重点,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防灾减灾保障系统、管理考核指标系统,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3)实施城市管理基础工程,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实施形象建设工程,加强建设行政执法队伍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实施长效管理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实施宣传教育工程,创建学习型城市,培养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实施社会共建工程,形成以执法管理部门为主,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实施协同管理工程,形成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配合作战的协同管理机制。
(4)树立城市服务品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建立城市管理“12319” 服务热线,结合行业服务特点,打造城市服务品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3、经营城市工程
经营城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三个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城市是不能移动且又不断变化的特殊“商品”,必须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经营这一特殊“商品”,以存量换增量,将资产变资金,把无形资产变成有效收益,走“以城聚财、以城兴城、滚动发展、良性互动”的经营城市新路子。
通过经营城市,实现城市资产的资本化运作,激活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力,缓解城市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因素,使城市建设和经营城市相互促进,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
以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以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以全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把城市作为巨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
努力实现工作重心由单一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由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
通过经营城市,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城市的集聚力、扩散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推进城市资源向城市资本转变。
(2)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经营城市软环境。
要创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深化有关经营城市可操作性政策的研究、制定,增加操作透明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营造保障有力的法制环境,建立规范高效的服务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善不适应经营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借鉴其它城市的成功经验,先行试点、逐渐推广,确保经营城市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3)创新机制,盘活城市资产资源。
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营和发展的新路子,把市场经济意识、机制、方法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有效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城市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加快城建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有“自筹、自用、自还”能力的城建投融资新体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盘活城市存量资产,逐步变单一的政府投入为政府引导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推进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城市资产的不断积累和资本的滚动发展;将具有经营价值和条件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以及城市广告权、冠名权、特许经营权推向市场公开拍租或拍卖,实现经营城市的有效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四项管理
1、强化公用事业管理。
加强城市供水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城市供水条例》,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维护供水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加强城市民用燃气管理:
根据《城市燃气管理条例》等法规,强化燃气行业管理,确保城市民用燃气安全不间断供气,深挖潜力,扩大燃气用户。
同时加强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严格经营企业的资质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章经营,维护液化石油气经营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城市公交客运管理:
坚持城市公共客运的中心主导地位,完善城市客运管理办法,增强行政管理措施,不断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安全、快捷、准班、正点运行。
2、强化房地产业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房地产法》等法律法规,营造开放、规范、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并完善住房货币分配体制;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落实住宅规范化标准,积极推行一次性装修到位成品房;建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列入小区建设的项目一律执行综合验收制,在五年内推出一至二个国家标准的住宅小区;认真宣传贯彻《物业管理条例》,继续扶持、规范物业管理,力争使全市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45%以上;规范房地产中介机构(经纪、评估、咨询)行为,激活并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
3、强化建筑业管理。
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招标代理机构等单位和个人的资质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抓好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管理和科研等各个环节,确保受监工程达100%,创建精品工程;强化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加强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
4、强化建材业管理。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违反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企业实行关闭或改造;对具有一定规模且产品质量稳定的建材企业给予扶持,培育一批产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带动我市建材工业快速发展,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强建材市场管理,强化进场材料的管理和监控,维护建材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着力培育建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挖潜、革新,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四、建设重点
在全面推进“1234”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同时,切实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确保五年完成投资39亿元。
(一)城市路桥工程
围绕构建市区“3010”捷运网络,以建设沿江快速干道为重点,打通断头路,增加主干道之间的连接线路,形成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城市道路网。
五年投资亿元,新(改)建道路(其中:
新建,改建),桥梁3座(其中:
跨江大桥1座,立交桥2座)。
(二)绿化景观工程
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着力抓好“一区、一带、一圈”的绿化景观建设,特别是市区江河沿岸整治工程,做好“水工程”和“绿工程”两篇文章,建造城市森林,建设花园城市。
五年完成投资8亿元,新建广场10个,新增绿地面积235万m2。
(三)市政公用和公共设施工程
建设完善市区公共和公用设施工程,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重点抓好市政管线、公交站场、环卫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四馆两厅”的建设。
五年投资亿元,新(改)建市政管线,新(改)扩建自来水厂2座,新建污水处理厂5座,新建垃圾处理场1座、特殊垃圾处理厂2座,新建公厕30座,新建固体堆放场2个、生活垃圾转运站50个,新(改)建公交站场8个,新建民用煤气柜1座,新建公共建筑32万m2 。
(四)村镇和农村能源建设工程
重点中心集镇建设要围绕中心城区,建设星罗棋布的卫星城镇,使之成为攀枝花辐射周边地区的桥梁和纽带。
五年投资2亿元,新(改)扩建中心镇10个,建成农民生态家园示范村3个,基本实现农村能源沼气化。
(五)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
为实现2007年基本解决全市城市居民住房难的奋斗目标,切实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
五年投资3亿元启动资金,分别集中在大水井、五十一、瓜子坪等有条件的片区进行规模开发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260万m2(约3万套)、廉租房20万m2(约4000套)。
五、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加快城市建设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加压力,自觉地用五年翻番和城市建设发展奋斗目标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
把谋求加快发展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永恒主题,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动力,开创城市建设、管理、经营的新局面。
(二)树立城市建设全局观点,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
必须改变“城市建设是政府的事,是建设部门的事”等狭隘观念,建立健全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区(县)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一切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机制。
(三)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城市建设在坚持走“政府拨、银行贷”的筹资渠道的同时,要进一步改进筹资方法,采取“对外引、向上争、社会集、联合建、经营聚”等多种方式,走多元化的筹资路子。
要树立“项目就是机遇、项目就是资金”的观念,把建设项目包装好、储备好。
要鼓励市外、国(境)外资本参与市政设施建设,并积极探索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BOO(建设、经营、拥有)等国际通行的融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的路子,以缓解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要认真研究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中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营造“以路旺地,以地筹资,以资建城,以城兴城”的投资建设发展新环境。
(四)强化规费征收。
进一步完善、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国家规定的公益性收费项目的收费手段,保证应收费用按时足额收取,并全额用于城市建设发展。
(五)增强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意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攀枝花 巿城巿 建设 进展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