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991731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06KB
广西桂林十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西桂林十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十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十八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桂林市十八中10级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活性炭 韬光养晦 冗(rǒng)长 恪(kè)尽职守
B. 谐奏曲 咄咄逼人 怆(chuàng)然 怙恶不悛(quān)
C. 威慑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 笑咪咪 按图索骥 荒谬(miù) 返璞(pú)归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姑娘的碟子不够用,哈姆威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圆锥形,要姑娘把“锥子”倒过来装冰淇淋卖给顾客,顾客们觉得这样吃起来更有风味,纷纷称赞他们的天作之合。
B.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极力鼓吹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和协作互助才是我们的需要,才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一套极其圆滑的处世哲学:
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
D.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目光太过短浅,以海禁为国策,几百年间,使曾经号称“世界最大港口”达200多年之久的国际商埠泉州形同虚设,坐失了民族复兴的良机。
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第1页,共4页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D.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你是什么?
你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
A.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
B.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
C.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并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D.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
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
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
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
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
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
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
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
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
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5.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6.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日: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第2页,共4页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日: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
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
让汉日: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
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
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
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
考虑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第Ⅱ卷共2页,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8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分)
译文 :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4分)
译文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4分)
译文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分析。
(4分)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第3页,共4页
(3),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3页,共4页
(7),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
(陆游《书愤》)
五、(2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
四季不停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
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
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
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
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
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
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
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
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
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
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
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
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
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
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
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
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天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
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
有伟人说过:
“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
”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
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
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
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14.分别概括出“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
答:
15.文章第⑦段有这样一句话:
“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
”请阐释它的含义。
(4分)
答:
16.文章第⑥说:
“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
”请结合这句话及全文内容,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内涵。
(6分)
答:
17.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
答:
六、语言表达(12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下面是某位同学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竞选发言,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尊敬的评委,对各位聆听我的竞选答辩表示欢迎。
②此次参与竞选学生会主席,我有足够的信心。
③我当过班长,工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
④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欢迎。
⑤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班主任推荐,在高一时我被选入学生会。
⑥如果能当选,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⑦如果不能当选,我会为没有遇到伯乐而深感遗憾。
(1)重复多余需删除的一句是:
(序号)
(2)不得体需修改的是:
A (序号)修改:
B (序号)修改:
第4页,共4页
19.下面是北京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不超过30字)(3分)
某电信公司即将推出“关爱之星”业务,家长通过自己的手机和孩子身上一部类以手机的终端“小爱星”,就可以随时随地知道孩子的实时位置。
该公司一位人士说,这项业务有严格的用户隐私管理制度,用户之间想进行个人手机定位,必须经过被定位人的授权许可。
例如,家长向运营商发出寻找被定位人位置的要求之后,运营商会发出短信征询其是否同意,如果被定位人不同意,家长就无法获得其位置。
对于这项业务,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中国,每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故,如果监护人能够提前准备知道孩子的位置,有一半以上的悲剧可以避免发生。
”但他同时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配备“小爱星”时,要实现让孩子明白家长和老师是真正关心孩子,想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提供及时到位的帮助;还要让孩子明白,让关心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位置是一种个人修养的良性表现。
20.认真阅读下面两句话,仿照
(2)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填在横线上,使之与
(2)句构成排比句。
(6分)
(1)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
(2)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
,,。
七、作文(6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澳大利亚都会举行一场悉尼至墨尔本的耐力长跑,全程875公里。
比赛耗时5天,参赛者通常都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世界级选手,年龄一般不到30岁。
有一年,赛场上出现了一名叫克里夫•杨的61岁的老人。
比赛开始,老人迈着小碎步跑起来,不用说他被年轻选手远远地甩在身后。
所有的专业选手都非常清楚,虽然比赛当中允许睡觉,但为了拼完这场比赛,每天得跑18小时,只能休息6小时。
对此规则一无所知的老人,夜以继日地奔跑着,实在累得受不了时,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上路。
日夜不停的奔跑下,他与第一的距离越来越近,到最后一天,他超过了所有顶尖选手。
最终,他以5天15小时4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将比赛纪录提前了9小时。
老人出生在一个农场,因家里买不起马匹和四轮车,每次暴风雨快来的时候,他都得跑出去聚拢羊群。
有时候,他要追着羊群跑两三天;虽然费工夫,但他总能追上它们。
面对采访他的记者,他说:
“我相信我能跑这场比赛,不过5天时间,也就多出2天而已。
我追着羊群跑过3天。
”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数不得少于800。
10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1、【答案】 A(B项谐奏曲 应为协奏曲;C项暇不掩瑜 应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应为tuò;D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
2.答案:
D(A“天作之合”,上天撮合的婚姻,多用于称颂婚姻美满;B“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C“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或情况。
)
3、答案:
D(A“那样”指代不明确,没有指明是“视觉感受”“比实际最度稍薄”,还是其他情况。
B“经济学家对此看法是否定的”语意不明确。
c“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搭配不当。
)
4、答案:
A(“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层面一定要接“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这两个分句之间是承接关系。
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
D项的排列顺序把“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与“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看成并列关系了。
其实文学的第一功能就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是文学的另一功能,两种功能是并列关系,所以A项正确)
5、答案:
D(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不会变成俗文化。
)
6、答案:
C(此项解释的是“礼”的形成,而不是解说“礼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
另外,“强制执行”不当。
)
7、答案:
D(俗文化是大众文化,大众存在,俗文化就不会消逝.见第二段的开头。
)
8、答案:
D 【解析】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
《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9、答案:
B 【解析】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
用排除法,选择B项。
10、答案:
C 【解析】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
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
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
11、
(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被皇帝亲近信任。
(2分)(【解析】
(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
“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4分)(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
“比”,近来。
(《祭十二郎文》)“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
(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4分)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
“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
)
12、
(1)【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1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3分)
(2)【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2分)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分)
13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4)、只是当时已惘然。
(5)雕栏玉砌应犹在(6)一尊还酹江月(7)楼船夜雪瓜洲渡
14、答:
相同点:
①顽强地生长;(1分)②无私地奉献(1分)
不同点:
“城市的绿色”,受拘束,受限制;(1分)“乡村的绿色”,自由而富有活力。
(1分)
15、答: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是无限的(1分),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意义(1分),这样,我们的生命才算是有质量的,我们才不算是虚度此生(2分)。
(大意相近即可。
)
16、答:
人都有善良、真诚等天性,但在社会中,有的人能够保持这种天性,有的人却改变了这种天性(3分),我们要像保护大自然的绿色一样来保持自己的这种善良、真诚的天性(3分)。
(大意相近即可。
)
17、答:
①以“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作铺垫,自然引出“心灵的绿色”。
②以实写虚,以具体的自然界的绿色来写抽象的“心灵的绿色”。
③借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来突出“心灵的绿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桂林 十八 中届高三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