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的知识点精华的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3991512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25KB
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的知识点精华的总结.docx
《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的知识点精华的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的知识点精华的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的知识点精华的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怎样经营公司)?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无形资产)。
12、就业的意义(为什么要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3)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怎么解决就业问题?
(1)国家①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劳动者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提高自身素质和劳动技能。
14.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另一重要举措
15、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16、为什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调节的优点):
(1)能够及时、准确、灵活的反应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7.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有弱点和缺陷: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及手段?
(1)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19.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1、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修二政治生活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三社一专”)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方式)?
“信人舆新”
①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④新形式,新方法: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8、公民应该如何行使监督权(要求)
(1)为了国家和公民利益,公民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9、我国政府的性质: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10、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1、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及基本原则?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12、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公职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的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4、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5、如何监督(怎样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中共、人民政协、社会和公众、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监察、法制、审计部门。
16、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意义?
(P46)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1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2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更;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17、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48):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8、人大代表的权利(P48):
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
19、人大代表的义务(P48):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P49):
实行民主集中制。
21、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P49)
①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P50):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P50):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中共的执政方式(P50):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25、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52)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P52):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政治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7、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P53):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5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9、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P57):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0、主权国家的主要义务(P57)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1、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P58-59)
(1)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维护国家利益时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3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P61)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必修4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P71)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是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74)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P75)
原理:
(1)认识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P76-78)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7、如何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P78)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P78-79)
(1)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2)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9、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P80)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0、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P81)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及重要性?
(P82)
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P81)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81-P82)
原理: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
其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1)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81-P82)
原理:
在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均衡的。
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
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
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
15、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P83)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16、创新的作用?
(P83)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85)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8、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P8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9、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87)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0、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P87)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P87)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P88—89)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3、如何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P89)
首先,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4、如何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
(P89—91)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学业 水平 测试 会考 思想政治 必备 知识点 精华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