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人民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23990984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29.67KB
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人民版必修2.docx
《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人民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26讲《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人民版必修2
第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考纲]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标]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1)农业方面
(2)工业方面
(3)政治方面
2.评价
(1)积极方面
(2)消极方面
(3)最终结果:
改革后期,各种矛盾突出,赫鲁晓夫下台。
理解升华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给后世留下的启示
(1)改革应该有正确的科学理论作指导,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避免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2)改革应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全盘否定前人的优秀文明成果。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初期
(1)措施
(2)结果
2.改革后期
(1)状况:
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步伐逐渐缓慢。
(2)结果:
经济发展停滞和下降,各种社会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1)经济:
制定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2)政治
2.影响
(1)使苏联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2)最终导致________解体。
易混易错
(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赫鲁晓夫改革
主题1 苏共二十大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
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影响?
背景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政治上进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内容
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前夕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报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其严重后果进行了批判
影响
报告震惊了苏联,也震惊了世界。
会后,苏联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主题2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史料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
本史料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在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
勃列日涅夫改革
史论 勃列日涅夫改革把军事工业、军备竞赛放在战略高度层次上发展,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影响,但它使苏联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发展。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工程,任重道远。
史料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上升到53%。
本史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的发展较快,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主题1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
史论 首先,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一样,把改革重点放在经济领域,但因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这是其特点之一。
其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再次,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史料 有人曾形象地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
本史料说明了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主题2 苏联历史上三次改革的联系与区别
(1)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的联系: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这一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成为束缚苏联发展的历史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三次改革的根本不同:
①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整体上都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②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政治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最终放弃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并导致苏联解体。
主题3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搞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
(5)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
主题4 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
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1(2010·福建高考)《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
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据题干三个引句联系所学知识情境再现。
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
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发生在苏联解体前。
例2(2011·浙江高考)2011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88年6~7月
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首
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
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
和社会主义意识的多元化”
1989~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
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90年1月
戈尔巴乔夫声称:
“实行多
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
”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答案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审题突破 第
(1)问一定要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逐项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
(2)问注意总体概括,再从正反两方面具体阐述。
第(3)问在分析时要结合戈尔巴乔夫在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苏联解体20周年
1.2011年12月25日,俄共在反思苏联解体20周年的党刊中认为,“1991年苏联陷入空前危机是戈尔巴乔夫背叛变革的政策所导致的”。
这是强调戈尔巴乔夫改革( )
A.经济政策失误
B.外交政策失误
C.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民族政策失误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苏联改革
2.2012年1月,新浪网《历史上的苏联》一文中写道:
“沿着斯大林设计的道路就是一条通向崩溃的路,其多任领导人试图扭转前进方向,但皆未成功。
”关于苏联领导人扭转方向努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赫鲁晓夫冲击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勃列日涅夫仍坚持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戈尔巴乔夫违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上述三人的经济改革成功,政治改革失败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文明史观
3.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而80年代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与自由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史论结合
4.勃列日涅夫在一次报告中说到一组数据:
“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
这表明其改革仍(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产的家电产品质量非常低劣,电视机爆炸的事件经常发生,以
至当时有人开玩笑说:
“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 )
A.苏联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B.苏联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C.“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D.苏联科技水平低下
2.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
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 )
A.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B.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
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3.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
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
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4.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从这种长远的政治眼光
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
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的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
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的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
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6.(2011·全国文综)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
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7.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
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因为( )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8.下面是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统计表。
造成表中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 )
年份
1981~1985
1986~1988
1989
1990
国民生产总
值增长率
3.2%
2.8%
2.4%
4%
A.苏联长期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美苏军备竞赛使苏联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C.苏联推行“休克疗法”,经济处于过渡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社会动荡
9.中国1978年底以后经济改革取得成功,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
革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10.一位政治人物在批评某国时说:
“我们正目睹一个危机,该国在这危机中,对经济秩序
的需求与对政治秩序的需求互相冲突。
过度的中央集权使经济持续萎缩,军事生产则大
增。
”这里的“该国”是指( )
A.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B.19世纪60年代的西德
C.19世纪80年代的苏联D.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
11.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解体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联
12.“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
戈尔
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这个词概括苏联
70年的历史,并且说: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
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
A.消除了苏联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
好。
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英美等国政府
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
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
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
“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
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
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8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简要说明理由。
(8分)
14.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
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
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
响。
(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8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3)①个人崇拜
二、1.
(1)②重工业
(2)②综合国力
三、2.
(2)苏联
命题探究
1.C 2.D 3.C 4.B
课时规范训练
1.C2.C 3.C 4.B 5.B 6.A 7.C 8.A 9.A 10.C 11.D 12.B
13.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计划经济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学生需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
14.
(1)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原因: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表现: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高三历史知识整合教案第26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人民版必修2 历史 知识 整合 教案 26 苏联 社会主义 改革 挫折 人民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