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3986899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4.22KB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练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练习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cǎoshuài()了事。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zhuó()性的意见。
(3)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
kěnqiè()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4)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ménglóng()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5)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léizhui()又bièniǔ()。
(6)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tuōtà()无理为简洁合理。
(7)一处是:
“学而不厌,huìrénbùjuàn(),何有于我哉!
”
(8)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bùchǐxiàwèn(),让我帮他修润。
(9)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pèiliúlí(),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0)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yǐshēnzuòzé(),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B.妈妈出门前,总要把奶奶安排妥帖。
C.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老师,真是不耻下问。
D.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绕着熊熊篝火歌舞狂欢。
(在结尾处加“的场景”)
B.由于六环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北京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
(删去“由于”)
C.得益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积极防疫措施,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把“改善”改为“控制”)
D.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更体现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将“道德”调到“基本”前面)
4.下面是“最美教师”颁奖词,请你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三尺讲台,竖起了他们高大的形象,两尺教鞭,挥洒着他们无悔的人生。
加减乘除,算不出他们的奉献,,。
他们用学识与热情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把看似枯燥的知识绘成了最美的风景。
课外拓展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抱怨:
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就像是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
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
“教科书找到没有?
”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
“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
”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
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
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
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上,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
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
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
“这个名字多美。
”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
而钱钟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
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
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⑪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①,
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
“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
我还可以讲课。
”
⑫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
“我是吴宓教授。
”
注释:
①彼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成为大罪人,受尽苦难。
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2)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文章第④⑥⑩段都整段写到学生对吴宓的回忆或评价,这样写有何作用?
4.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14驿路梨花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yìlù()梨花处处开。
”
(2)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lùsù()了。
(3)一座草顶、zhúmiè()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4)一张jiǎnlòu()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5)他yōuxián()地吐着烟,说:
“我不是开玩笑。
”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
“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
”
(6)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
huǎnghū()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7)我们决定把小茅屋xiūqì()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8)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jīngyíng()的大眼睛。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轮船在平静的海面上航行,人们在甲板上悠闲地散步。
B.阳光照耀着草叶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C.她那义愤填膺、铿锵的话语,好似使我明白了什么,第一次觉得友谊太伟大了。
D.这次演讲他由于太紧张了导致忘乎所以,把稿子内容全忘记了。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把每个同学的优点展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对班集体就会更热爱。
(把“只有”改为“如果”,或把“就”改为“才”)
B.两项国家级基地落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大增添了发展动力。
(在“落户”后面加“在”,“增添”改“增强”)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
(在“城市”后加上“的称号”)
D.经过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删去“经过”或“使”)
4.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句子,在横线上补上两个“如果……,就……”的句子,使句子构成排比句。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
,;
,。
课外拓展
山果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
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
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
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
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
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
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
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
”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
”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
”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
”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
“我们带的有干粮。
”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
“你带的什么干粮?
”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
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
“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
有人问:
“多少钱一斤?
”
女孩说:
“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
我跟着说:
“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
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
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
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
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
对她说:
“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
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
“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
”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
“大爷!
大爷们!
”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
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
“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
“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
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
山果!
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
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简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分析下面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茫茫群山中。
4.简析本文以“山果”为题的好处。
15最苦与最乐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shīyì()吗?
不是。
老吗?
死吗?
(2)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dáguān()páijiě()得来。
(3)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yuē(),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4)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dū()在后头。
(5)这种苦乐xúnhuán(),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6)古语说得好:
“rúshìzhòngfù()”;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7)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hǎikuòtiānkōng(),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8)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
bēitiānmǐnrén(),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工程师严密监督着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B.鉴于他经历过的种种遭遇,他的乐天达观令人惊叹。
C.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我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D.那只形单影只的白天鹅悲天悯人的鸣叫,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3.对于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去掉“由于”)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在“举办”前加“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控诉”改为“揭露”)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后的句子构成排比。
责任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责任是
责任是
课外拓展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做人比什么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其他方面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
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
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
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的人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
B.“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责任心。
C.文章是用对自己人生负责和不负责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进行对比,使文章观点更明显,也更有说服力。
D.文中两个加点的“这样的人”按顺序分别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和“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
2.文章开头说: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下列事例中最切合句意的一项是()
A.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一次他从蜘蛛坚持补结不断被风雨破坏的蛛网中得到启发,于是重整旗鼓,终在滑铁卢一举打垮拿破仑。
B.第一流的物理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一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C.民主战士朱自清晚年虽然贫病交加,却“不食嗟来之食”,依旧一身铮铮铁骨,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D.大文豪鲁迅曾有条裤子补了好几个补丁,母亲交代鲁迅的朋友孙伏园给换条新的,鲁迅执意不肯,仍然坚持穿用。
3.阅读上下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并翻译全文。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名:
出名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
不加装饰的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
这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
形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惟吾德馨/惟手熟尔
B.无丝竹之乱耳/天,积气耳
C.草色入帘青/自钱孔入
D.阅金经/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本文从三个方面写出陋室之雅: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环境之清雅;“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主人活动之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陋室主人交往的人之优雅。
(用原文填空)
(2)从立意看,本文托物言志,并反向立意,只字不提“陋”,只写陋室“____________”的一面:
开篇即以“山”和“水”类比“陋室”,用这二者的“名”“灵”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字点明了全文主旨;而文尾又借孔子之口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用原文填空)
(3)作者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4)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6)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最后却又说“何陋之有”。
这是前后矛盾,还是另有深意?
2.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B.陋室仅是为了表达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D.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后文的对陋室的赞美埋下了伏笔。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
这就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
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文中开头几句排比,使内容起伏跌宕,全篇文气畅通;中间几句对偶,既描且叙,言简意丰,节奏感强,还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
D.文中作者不以“君子”的孤高自傲标榜,而用君子的修德敬业律己,表现出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也有此境界。
爱莲说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并翻译全文。
1.解释文中加横线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
应当
B.香远益清益:
更加
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
称呼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
长枝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闻之于宋君
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濯清涟而不妖/尊君在不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句子填空)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风的鄙弃。
(2)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本文和《陋室铭》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陋室铭》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本文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3)文中作者见解独到,生动地把三种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来。
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喜爱牡丹,“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第四 单元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