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docx
- 文档编号:23973918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0.56KB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docx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病神经病心理疾病三者联系与区别
精神病和神经病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
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
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
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
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
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的新代谢产物在脑聚集过多所致。
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
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
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那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哪些症状呢?
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
概括地说,可以将症状分为两类:
一类是刺激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另一类是破坏症状,表现为瘫痪。
当然,有些神经病患者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失常,但这种精神失常和精神病人的精神失常有所不同,医生根据症状、检查以及各种化验等可以把这两者区别开来。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
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则应该到神经科去看病。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衰弱和神经病、精神病也完全不同,更不能混为一谈。
心理疾病
一、焦虑症:
由紧、不安、焦虑、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心理状态
1.泛虑症
2.恐慌症
3.恐惧症:
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惧旷症
4.强迫症:
强迫思考、强迫行为
二、体化症(身体症):
由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身体上的症状,但在生理上又找不出病因
1.转化症
2.虑病症
3.心因性痛症
三、解离症:
将痛苦的记忆或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从整个精神活动中解离出去
1.心因性失忆症
2.心因性迷游症
3.多重人格
四、性心理异常:
在性行为表现上明显异于常人
1.性别认同障碍
2.换性症
3.性变态(性偏差):
恋物症、扮异性症、暴露症、性虐待、恋童症、窥视症
五、情感症:
有情感或情绪障碍的困扰,可能同时有思考、行为上的异常变化
1.忧郁症
2.躁郁症
3.躁狂症
六、妄想症:
因统觉上的障碍(无幻觉),产生一种连续性的妄想
1.迫害妄想
2.嫉妒妄想
3.夸大妄想
4.关系妄想
七、精神分裂症:
思想紊乱、知觉扭曲、幻觉与妄想、情绪错乱、脱离现实、动作怪异
1.错乱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2.僵直型精神分裂症
3.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4.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八、人格异常:
人格特质显得僵化且不适应,破坏个人生活的正常功能
1.自恋型人格异常
2.强迫型人格异常
3.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心理疾病测试
神经衰弱
1.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减弱。
2.2.你很急躁,心总是莫名的烦躁不安。
3.3.你经常腹胀、便秘。
4.你很容易激动,情绪很不稳定,波动很大。
5.你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发怒。
6.6.你常会莫名的伤感、流泪。
7.7.你常与人争执,明知自己不对,但无法克制。
8.8.你很自私,什么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
9.9.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你就会大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
10.10.你常和家人、朋友、同学闹矛盾。
11.11.你回忆及联想的时候很多,常不想再想了,但还是控制不住。
12.12.你对轻微的呼声特别敏感,使你感到心慌,心跳加快。
13.13.你常觉得家长、朋友、同学不能理解你,以至于与他们格格不入。
14.你有发怒和气愤之后总是疲惫不堪。
14.15.你的大脑变得似乎不能思维,反应很慢。
15.16.看书学习时间稍长就头痛、头昏眼花以致不能坚持。
17.你注意力难以集中,脑子里像一盘散沙。
18.你的记忆力很差,对记数字和尤为困难。
19.看过的书你过目便忘,学习效率降低。
20.你常为学习效率不高而感到焦虑苦恼。
16.21.你常会感到恐惧,胆子变得很小。
22.你的食欲很差,饭量减少。
17.23.你没干什么事,却会觉得全身无力。
18.24.你常有头晕、头胀及头痛的感觉。
25.你常健忘很多事,但对烦恼之事却不易忘记。
19.26.你常会感到全身肌肉酸痛。
20.27.你入睡很困难,常常会失眠。
28.你睡觉爱做梦,很容易惊醒。
21.29.每次睡觉起床后,都觉得没休息好,精神很差,总是萎靡不振。
30.你的手脚多汗,且经常发冷。
22.每题回答“√”记1分,回答“×”记0分。
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0-9分:
你的身体也许是因为休息时间不够而产生疲劳。
心理负担较重,你可适当改变生活作息时间,充分利用生物钟,这种疲劳和焦虑会很快消失的。
10-19分:
你的神经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全身无力、情绪不稳定,这应引起你的注意。
你要调整情绪,生活要有规律,否则会使你的身体和心理受到损害,从而引起心理障碍。
20-30分:
你已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你应到医院或求助于心理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不用担心这种病治不好,只要你积极配合,是能够治愈的。
抑郁症
抑郁症心理测试题使用方法:
专家建议您选择一处安静、不易受打扰的环境,回想近两周的情绪状态,然后对下列每题符合您情绪的项目上打分:
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
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
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
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6.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7.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8.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9.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0.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11.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12.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13.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14.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5.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0~4分:
没有抑郁
5~10分:
偶尔有抑郁情绪
11~20分:
有轻度抑郁症
21~30分:
有中度抑郁症
31~45分:
有严重抑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
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心理疾病诱因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
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
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
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
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
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
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
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
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
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
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
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
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发病机理
哲学家、精神病学家时效波在《需求斗争奖赏与精神疾病》一文中,从生物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科学地论述了心理疾病的发病机理,摘录如下: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生命与环境长期进行矛盾斗争的产物,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斗争,形成了“需求—斗争—奖赏”这一人类特有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作为个体的人,其一切为满足需求的斗争活动和相应情绪,都是在脑的指挥、控制和感受下产生的,都遵循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一、需求斗争奖赏规律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
人为了满足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
这一规律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需中心、是重点、是主要矛盾,它决定着斗争力度和奖赏程度。
正常人的“需求—斗争—奖赏”是处在整体状态、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急状态下的应急行为。
而“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一旦分割,中间的环节出现了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不是在遵循着这一规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发展进化,是有需求的生命主体与客观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心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
生命漫长的矛盾斗争历程,进化出了能够识记、思维、体验情绪的物质器官──人脑。
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这一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
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就像人的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
如果像厌食症患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些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结果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
再进一步形象地比喻:
斗争就像撞钟,情绪就像钟声。
只有用正确的方式撞击钟的正确位置——钟体的下沿处,钟才能发出铿锵优美的正常响声。
如果毫无心劲、有气无力地撞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固执地去撞击钟的中部或中上部(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自然产生不了正常的钟声。
钟声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撞钟方式和撞钟部位,只要撞钟的方式和部位选对了,就能发出正常的声响;同理,情绪的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方式,只要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就能体验感受到自信、愉悦等积极健康的正常情绪。
“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
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副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二、需求斗争奖赏与人类精神疾病
1.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2.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患者没有了更高层次的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迷失了斗争的方向;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长期进行着一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
这种消极麻木、浑浑噩噩的斗争方式同样违背了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因此,这种没有主导需求、没有动机兴趣的斗争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斗争。
作为在生存斗争中进化发展的人类,其活动要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当某一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应该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上升到主导地位,从而进一步激发斗争的热情,以使人能够按照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更好地生活下去。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自我实现需要是个人成长的顶峰期。
这时,我们已摆脱由基本需求和匮乏性动机带来的忧患,但它不是终点,而应该是完成充分发展的一种动力和渴望。
同时,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发掘自身潜在的天赋、能力和趋势的一个过程。
我们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就应该为更高层次的超越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所驱动,成为存在价值的积极追求者。
这种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包括创造力、睿智、情感的自发性和对工作的热忱等。
超越性需要是我们天生的除基本需要外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是对存在价值的需要,在某些人身上虽然不强烈,但如果失去,就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或“灵魂病态”。
超越性精神疾病是长期丧失超越性需要,超越性动机(渴求存在价值的动机)不能满足而引起的存在于精神上的疾病(即抑郁症),它包括玩世不恭、冷漠、厌烦、缺乏热情、失望、无助感、虚弱和虚无感等。
高尔基说:
“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人生就是一场满足需求的斗争过程,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通过斗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一个人不再有能够激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需求时,他的生存空间也就被剥夺了。
抑郁症患者,或者极为孤独,或者疲于应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着的价值所在。
比如,当抑郁症患者说出了钓鱼的想法。
治疗的目的则不是让他用钓鱼来打发时间,而是挖掘钓鱼背后的意义,让他意识到,喜欢钓鱼是因为钓鱼意味着可以和家人待在一起,可以置身大自然……总之,就是帮助患者找出对他的个人而言所有关于钓鱼的一切意义所在(认知疗法的侧重点)。
因此,抑郁症患者应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理想目标,增强志趣和竞争理念,以提高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
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
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
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等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消失。
但是,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就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进一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从而形成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恶智),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
因此,神经质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却是不断地创造着神经质症状,并使其迁延不愈。
4.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
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轰然倒地,听天由命。
试想,在远古,这种人要是遇到了虎、狼之类的猛兽,自然要一命呜呼,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
因此,假如人类现在仍生活在那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癔症患者是要被淘汰的,能够遗传下来则是稀之又稀,乃至要绝迹。
之所以没有被环境淘汰,并且能够遗传下来,则是得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患者有了越来越多被照顾的机会和机遇。
5.无常斗争(精神病)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常斗争。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从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的角度阐明了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解除人类的困惑心理,拯救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规律也将永远主导着人类个体的精神健康。
心理疾病有很多种类,治疗方法因病因不同采用不同的疗法:
催眠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催眠疗法
满灌疗法
厌恶疗法
暗示疗法
疏导疗法
松弛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自律疗法
支持疗法
森田疗法
思维阻断疗法
心理疾病与呼吸(尚未证实)
心理疾病是一种因为身体局部缺氧所造成的应激反应。
人的潜意识可能控制着呼吸和人体部位的氧供应量。
当人的意识层面压抑呼吸进而减少某部位的氧供应量时,人就出现了心理疾病所产生的反应。
心理疾病与精神病的区别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
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假如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1]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还适用于心理生理障碍(即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致病因素有多方面:
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常见的精神病有: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积极配合,及早到医院治疗。
还有不少人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别人:
“你有神经病”。
其实,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丧事、瘫痪等症状或/和神经系统定位的体征,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如脑CT、MRI等找到病变的位置。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
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症、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
患者应去神经科或神经外科寻求诊治。
相关表现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
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
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
轻者表现为情绪紧、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
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
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轻度心理疾病
神经官能症
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1.神经衰弱:
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焦虑症:
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
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病 神经病 心理疾病 联系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