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综合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3971205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749.78KB
动物学综合复习.docx
《动物学综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综合复习.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综合复习
动物学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类:
动物学:
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3个层次):
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种,3点):
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自然分布区或地理隔离)、具有共同基因组成(由此具有共同的祖先,相似的外形、内部结构、生理、行为、发育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力的后代(生殖隔离)的所有生物个体。
亚种:
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品种:
经过人工选择,物种内部所产生的具有特定经济性状或形态的群体。
如:
家鸭可分为肉用型(如:
北京鸭)、卵用型(金定鸭)和卵肉兼用型(土北鸭)等不同品种。
双名法(要知道各字的含义,见书中例子):
(林奈创立,1758):
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用拉丁字或拉丁化字书写。
属名(第一个字母须大写)+种名(小写)+命名人姓氏(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命名人姓氏可缩写),属名种名在印刷中用斜体,在手稿中在学名下划线。
例:
枯草芽孢杆菌的学名:
1.Bacillussubtilis(Ehrenberg)Cohn1872
2.属名+sp.(或)spp.表示不知属于何种。
如犬属的不知种 Canisspp.或sp.
三名法(要知道各字的含义,见书中例子):
(针对变种.亚种)属名+种名+var.或ssp.(subsp.)+命名人姓氏,其中var.或ssp.(subsp.)可省略,属名.命名人可缩写。
见P11例:
我国野猪的四个亚种的学名。
注意问题:
1.缩写:
命名人.亚种(缩写为subsp.或ssp.).变种(varietas,缩写为var.).变型(forma,缩写为f.).属名(同一属名第二次出现时)。
2.省略(不写):
命名人;亚种.变种和变型的拉丁字
3.印刷体中用斜体。
但定名人和缩写符号不用斜体,如L.和ssp.var.f.sp.(或)spp.手稿中在学名下划线。
4.et和&表示两个命名人
5.藏麻黄的拉丁名:
EphedrasaxatilisRoyleexflorin表示前者命名,后者发表,用ex连起来。
6.白头翁学名Rulsalillachinensis(Bunge)Regel(Bunge)的含义
包囊:
多数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其生存时;能够分泌一种胶质的外膜形成一种休眠体,称包囊,具有保护的作用。
实质组织(柔软组织):
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真体腔(次生体腔,答出位置3个特点):
是中胚层的体壁层和脏壁层分离后共同包围的腔。
如蚯蚓的体腔。
因为比来源于囊胚腔的原体腔出现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
位于:
体壁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
来源:
中胚层裂开形成(裂体腔)
有体壁中胚层(肌肉)
结构真体腔被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包围
有肠壁中胚层(肌肉)
①既有体壁中胚层,又有肠壁中胚层(肠壁上有肌2肉)。
②具体腔膜,肠系膜。
③有孔道与外界相通。
即“4”有。
假体腔(原体腔,答出位置3个特点,指出所属动物,与真体腔3个特点比较):
它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腔,是囊胚腔的剩余部分。
位于:
线虫等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
来源:
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
结构特点:
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
功能:
循环作用;流体骨骼的作用(维持一定形状)
①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②假体腔直接与肌肉为界,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和肠系膜③是一封闭的腔,充满体腔液,无孔道与外界相通。
即“4无”。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展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皮肌囊:
(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动物表皮层和肌肉紧贴在一起,构成囊状体壁。
(中胚层的出现导致产生了复杂的
肌肉构造—环肌、纵肌、斜肌,它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皮肌囊除有保护系统的功能外,还强化了运动机能。
)
原口动物:
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代表动物:
涡虫、绦虫、蜗牛等
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代表动物:
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
几丁质外骨骼:
几丁质外骨骼是由上皮细胞分泌到体外形成的,由上表皮(薄,有色素等)外表皮(骨蛋白、钙盐;坚硬) 内表皮(几丁质、节肢蛋白)组成)。
皮鳃:
是体腔向外的中空突起(体表有许多小的突起)。
内具纤毛,具呼吸作用。
呼吸树:
海参肠壁向体腔突出形成的两枝树状的管。
胎生:
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胚胎以胎盘和母体联系获得养料和保护,直到分娩离开母体为幼体的产仔方式
胎盘:
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胚胎以胎盘和母体联系获得养料和保护,直到分娩离开母体为幼体的产仔方式
羊膜卵:
是羊膜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卵,一般外包一层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且具有卵黄囊(含大量营养物质)。
胚胎发育时受精卵产生羊膜腔,胚胎在腔中发育,这种卵称为羊膜卵.
尿囊:
胚胎原肠后部向胚外体腔突出囊状结构,为尿囊;尿囊外壁和绒毛膜紧贴,为胚胎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经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大致相同。
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须经过变态,方能长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显然不同。
变态发育:
昆虫从孵化到发育为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发育称作变态发育。
同律分节:
指所分体节在形态上差异较小。
如多数环节动物的多数体节。
异律分节:
指所分体节在形态上差异较大。
如环节动物隐居目的体节,以及多数节肢动物的体节。
羊膜动物胚胎发育时的3层膜:
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鳃囊:
圆口类在鳃裂中间扩张而成为鳃囊,囊壁为由内胚层来源的褶皱状鳃丝,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为圆口纲动物的特殊的呼吸器官。
在鳃囊与咽头之间为水的流入管,它与体外之间的部分,成为流出管。
不完全双循环(路线图,动物):
由于两栖类的心室只有1个,故称不完全的双循环。
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
体循环(大循环):
心室混合血动脉圆锥 左右体动脉弓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体下部各级静脉 后腔静脉 右心房 心室
头颈各级静脉 上腔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心室混合血 肺动脉 左右肺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肺静脉 左心房 心室 动脉圆锥
代表动物:
青蛙蛇类
完全双循环(路线图,动物):
心脏具有完全的四个腔,二心房二心室,有防止倒流的瓣膜,具右体动脉弓(胚胎为左右两个),为完善双循环,心博率高,血压高,循环快,效率高。
体循环:
含氧多的血液自左心室出发体主动脉弓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与细胞交换后各级静脉到右心室的过程。
肺循环:
含CO2多的血液自右心室出发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与肺部细胞交换气体后获得含氧多的血液肺静脉左心室的过程。
代表动物:
牛羊等
双重呼吸:
吸气时一部分气体入气囊未交换(肺在第一次交换时),当呼气时,原存入气囊的气体入肺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这样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为鸟类所特有。
次生腭:
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愈合成的骨骼称为次生腭。
是羊膜动物特有的。
使内鼻孔后移,将口腔与鼻腔分开,解决了陆生动物吞咽与呼吸的矛盾。
鳄类的次生腭完整。
血窦:
代表初生体腔的微血管和部分动脉、静脉的腔扩大,且无血管壁包围,成为器官组织之间的空腔,称为血窦。
颊窝:
长在蝮亚科蛇类鼻孔和眼睛之间的一个陷窝,是一个红外线感受器,对温度极为敏感。
颞窝:
头骨两侧眼眶在爬行类后面的凹陷
担轮幼虫(体):
是海产环节动物和海产软体动物的幼虫体。
二.特征类
1.各门和脊椎动物6纲主要特征
一、原生动物门:
——草履虫
①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身体微小;
②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③有三大类营养方式,即植物型营养(自养、光合型营养),动物型营养(异养,吞噬型营养),渗透性营养(腐生型营养);
④呼吸与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寄生种类行厌氧呼吸;
⑤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
⑥生殖方式多样,孢子纲的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和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⑦具有应激性
⑧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二、海绵动物门:
——偕老同穴、拂子介
①体型多数不对称。
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水中。
②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
③具有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
不同种的海绵其水沟系有很大差别。
根据海棉动物的形态结构说它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因为海绵动物具有非常原始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再由于具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特殊结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胚层逆转现象,动物学家公认它是很早就从动物演化树上分化出来的一个侧支,其它多细胞动物并不是海绵动物进化发展而来的,故将海绵动物称之为侧生动物。
)
三、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①体制:
身体多为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②身体的基本结构:
具内、外层和中胶层及消化循环腔,行胞内和胞外消化。
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
③细胞分化更为丰富,且有了初步的组织分化(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的原始性:
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没有分开——皮肌细胞。
)
④具网状神经系统(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传导无定向(无神经中枢)⑤生殖、体形(水母型和水螅型两种或单一)和世代交替(明显)。
四、扁形动物门:
——涡虫,吸虫
①两侧对称(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适应),身体扁平。
②出现了中胚层
③器官系统开始建成,具有皮肌囊的体壁;具有不完全消化系统,口、咽、肠,无肛门;具有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具有梯形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集中;具有生殖系统。
五、原腔动物门——蛔虫(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
①具有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②体形圆筒形,体不分节,无明显头部,外覆角质膜(非细胞构造)。
体壁为皮肌囊(角质膜+上皮细胞+一层纵肌)。
肌细胞分原生质收缩部和细胞体两部分。
③具完全消化系统:
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轮虫有了咀嚼器。
④还未有专门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体腔液的流动起循环作用;体表呼吸,寄生种类厌氧呼吸。
⑤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腺细胞或管型(或H型)、腺型。
⑥筒状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简单,由神经环.、纵神经干、神经节构成,呈筒状。
六、环节动物门——环毛蚯(单轮幼虫)、沙蚕
①身体同律分节
②出现真体腔(次生体腔)
③具有疣足(沙蚕)和刚毛(蚯蚓、沙蚕),肌肉发达
④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毛细血管构成)
⑤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⑥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由一对脑.腹神经索.链状神经.神经纤维等构成)
⑦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海产种类发育有担轮幼虫期,具变态现象。
后变为后肾管真体腔且分节。
陆生种类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为直接发育。
七、软体动物门——乌贼,海螺
①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腹足纲左右不对称是次生性的,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幼体左右对称,成体为次生性左右不对称)
②身体一般两侧对称,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
③具有贝壳
④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⑤真体腔退化,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
⑥消化系统:
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
⑦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
出现了专职的心脏(二心耳一心室)位于围心腔中,血液无色、兰色或红色
⑧排泄系统为后肾管,肾管壁一部分变成腺体(与环节动物不同),有两个孔,肾口开口于围心腔,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还具围心腔腺⑨神经系统不同种类差异大:
a、最低等为梯形神经(双神经纲)b、四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和神经索,如腹足类c、发达的神经系统(如头足纲有发达的脑,且有软骨包围)
⑩多为雌雄异体,且多为异体受精。
个体发育除了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直接发育外,其他种类发育多经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两个虫期,淡水种类具钩介幼虫期(如河蚌)。
八、节肢动物门——昆虫类
①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附肢也分节,具活动的关节。
②身体外被发达坚实的几丁质外骨胳(角质膜)有蜕皮现象。
体壁=外骨骼(3层,又称表皮,就是角质膜,发达,上有刚毛等突起)+上皮层(薄,活细胞)+底膜(颗粒层);肌层(骨骼肌)附着在底膜上,但不一定是连续的。
③横纹肌(复习肌肉类型)连成束,按节排列,强劲有力,可分为体壁肌和内脏肌
④具有混合(血)体腔,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⑤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形式多样,适应广
⑥排泄器官多样化:
触角腺、小颚腺--甲壳纲 排泄物经排泄孔排出;基节腺--蛛形纲和肢口纲;马氏管--昆虫纲、蜘蛛。
排泄物经肛门排除。
⑦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特点:
集中型链索状神经系统,低等种类为梯式。
感官发达:
触角器(触角);视觉器(单眼、复眼)触角器(触角);化感器(嗅觉、味觉)等
⑧出现内分泌系统:
Y器、X器、胸腺、咽侧体等(甲壳纲脑前方一对Y器,即蜕皮腺,分泌蜕皮激素;眼柄内X器,分泌激素抑制蜕皮激素的活动。
昆虫的胸腺产生蜕皮素;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
)
⑨独特的消化系统:
有口器(多种);捕食者前肠壁上有磨胃或砂胃、几丁质的齿和骨板;有的具胃盲囊;多有6个直肠垫等;还有多种消化腺;肠分前肠、中肠与后肠。
⑩生殖发育多为雌雄异体,雌雄异型,体内受精;直接发育或变态发育。
生殖方式:
卵生、卵胎生、孤雌生殖(蚜虫)、幼体生殖、多胚生殖等。
九、棘皮动物门——海星、海胆、海参:
①属于后口动物②次生性的五辐对称,无头部,其幼体左右对称,固着着生活。
③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似)。
体表有棘、刺等突起,内骨骼还形成骨板或骨片分散于体壁中,甚或愈合成壳
④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管足有运动、呼吸、排泄、捕食等多种功能。
⑤次生适应结果(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
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⑥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体左右对称。
十、原口纲——七鳃鳗、盲鳗
①原始性特征(四点):
没有真正的上下颌。
口为吸盘型,故称之无颌类。
(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笫一阶段的代表。
);没有成对的附肢。
只有奇鳍,无偶鳍。
(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附肢的动物);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骨,只有一些软骨小弧片直立于脊索上方及神经管的两侧,是脊椎的雏形;脑的发达程度较低,内耳只有一个(盲鳗)或二个半规管(七鳃鳗)
②圆口纲的形态特征(七点):
具吸附性的、不能开闭的口漏斗;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躯干部肌肉具分节现象(“∑”,与文昌鱼基本相似);舌活塞式运动,引导食物入口;单循环方式;成体中肾排泄;雌雄异体(七鳃鳗)或雌雄同体(盲鳗),生
殖腺原始状态,无生殖导管。
十一、鱼纲——鱼类(进步性特征)
①体多呈纺锤形(流线型),体表多被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
②出现了上下颌。
(上下颌能活动,鱼类以上的动物称为有颌类或颌口类,是进化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摄食,同时也是防御工具,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具有多功能适应,促进了结构机能的全面提高。
)
③有了成对附肢。
一般具有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大大加强了运动能力
④脊柱代替脊索,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功能
⑤脑和感官更加发达。
脑五部分更明显,开始具有一对鼻孔和三个半规管,头骨完整
⑥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以鳍辅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具奇鳍和偶鳍(已具成对附肢)。
十二、两栖纲——娃娃鱼,壁虎(所有两栖动物生活在淡水环境中,海岛及海水中无;现代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少的一类):
①体型:
身体分部:
头、躯干、尾、四肢;分为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
②裸露无鳞,多腺体(皮肤适应水中生活特点:
裸露无鳞,湿润的体表及皮肤中大量的微血管,利于皮肤呼吸。
有蹼。
皮肤适应陆地生活特点:
皮肤腺体下陷到真皮中,已发展到多细胞腺体,对于适应干燥空气有利;有鼓膜(感觉音波).眼睑.瞬膜;具色素细胞,形成保护色;皮肤角质化程度虽低,但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水分蒸发。
)
③骨骼系统:
五趾型附肢陆生脊椎动物动物四肢较强大,一般具有五趾,且具有多支点的杆杠运动的关节,不仅整个附肢可以相对躯体做运动,而且附肢的各部分彼此可做相对的杆杠运动,{陆生脊椎动物的附肢称之为五趾型附肢。
}
④肌肉系统:
躯干肌肉在水生种类特化不显著;具四肢肌肉;鳃肌退化,咬肌发达;分节现象消失
⑤消化系统:
消化管分为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泄殖腔孔;消化腺:
肝脏三叶,有胆囊、胰脏位于十二指肠和胃之间、狭长不规则的叶状器官
⑥呼吸系统:
蝌蚪与水生两栖类成体的主要呼吸器官——鳃和皮肤(辅助呼吸)。
肺呼吸(水生种类除外):
结构简单,壁薄,囊状,内表呈蜂窝状
⑦循环系统:
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体动脉弓仍为混合血
⑧生殖发育:
多数体外受精,均有幼体阶段,发育需变态,不能离开水
⑨神经系统与感官:
与鱼类相比,大脑顶部有神经细胞,分布零散,只与嗅觉有关,称原脑皮;小脑小,与运动方式简单相联系;由于出现四肢,脊神经形成臂神经丛和腰荐神经丛;有发达的交感神经干.首次出现了发自脊髓荐部的副交感神经.
⑩感官:
眼:
A.具活动的下眼睑和瞬膜.B.角膜突出,水晶体近圆形而稍扁平.C.水晶体牵引肌能拉水晶体向前移动.另有脉络膜和水晶体之间的一些肌肉能协助水晶体牵引肌的调节;耳:
比鱼类具有很大的进步,A.有中耳(与鲨鱼的喷水孔同源)中耳的结构有鼓室、鼓膜、耳柱骨、卵圆窗B.内耳与鱼类相似,但已有瓶状囊。
十三、爬行纲——蛇、蜥蜴
①具有陆上繁殖能力—体内受精、产羊膜卵
②外部形态特点:
体形多样化,可分成三种类型:
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③皮肤特点:
角质化程度高,外被角质鳞(蜥蜴.蛇)或角质盾片(鳖)和骨板(龟),有的具蜕皮的现象,色素细胞发达,具有保护色、警戒色的作用
④骨骼特点:
五趾型附肢及带骨(肩带和腰带)进一步发达和完善,趾端具爪,适合爬行。
蛇四肢退化,且无带骨;头骨顶壁隆起,脑腔增大。
头骨两侧多有颞窝形成(1—2个分上颞窝型,合颞窝型,双颞窝型);有次生(硬)腭;脊椎骨分化为陆生脊椎动物典型的五个区域: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首次出现胸廓(羊膜动物特有),胸廓==肋骨+胸骨+胸椎)
⑤肌肉特点:
发展了肋间肌和皮肤肌
⑥消化系统特点:
口腔腺(腭腺、唇腺、舌腺、舌下腺、毒腺)发达,肌肉质舌发达,牙齿多种形式,消化管分化明显
⑦呼吸特点:
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肺初步具有海绵体结构(即复杂的隔膜网分成许多小室),具胸廓,以胸式呼吸,辅以口底呼吸运动⑧循环特点:
心脏二心房二心室,但有不完全室间隔
⑨成体以后肾代替了中肾,泌尿能力增强。
有膀胱和副膀胱(淡水龟鳖类2个)以辅助呼吸。
体内受精(有交配器),卵生或卵胎生
⑩神经感官特点:
大脑半球明显发达,脑弯曲显著,出现了新脑皮,终生无侧线。
具红外线感受器(腹亚科蛇有颊窝,蟒科蛇有唇窝,是热能感受器)
○11
、与无羊膜类一样,仍为变温动物,需休眠。
十四、鸟纲——鸟类
①外部形态特点:
身体呈流线形,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翼和后肢
②皮肤特点:
皮肤薄、松、韧、干。
衍生物有羽、喙、爪、鳞片和尾脂腺
③骨骼特点:
骨骼为轻而坚的气质骨,脊椎、头骨多愈合,胸骨具龙骨突,开放式骨盆
④呼吸特点:
肺:
小,结构特殊,缺乏弹性的实心海绵体,有毛细支气管组成完整的气管网;气囊:
是辅助呼吸器官,大的气囊有9个,与肺相连,鸟类还特有双重呼吸
⑤消化系统特点:
现代鸟类无齿,以喙取食。
唾液腺发达但不含消化酶,无肛门,无膀胱,有嗉囊(食道的扩大)和腺胃、肌胃。
具一腔上囊(淋巴组织),吃得多,消化快;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⑥肌肉特点:
与飞翔相关的肌肉发达
⑦循环特点:
心脏具有完全的四个腔,二心房二心室,有防止倒流的瓣膜,具右体动脉弓(胚胎为左右两个),为完善双循环,心博率高,血压高,循环快,效率高
⑧较完善生殖方式和复杂行为:
鸟类具有占区、配对、营巢、求偶、孵卵、育雏等复杂的繁殖行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雌鸟只左侧卵巢正常发育,右侧卵巢多退化。
生殖腺通常在生殖季节才显著膨大;雄性一般无交接器
⑨神经系统感官特点:
大脑、小脑、视叶(中脑)和视觉发达,嗅叶,嗅觉退化;特有栉膜,调节视觉的横纹肌具三重调节功能,鸟眼既能远视也能近视;听觉器有外耳雏形。
十五、哺乳纲——蝙蝠、蓝鲸、人类
①大部分胎生、全部哺乳
②外部形态特点:
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肘关节向后而膝关节向前。
③皮肤及其衍生物皮肤真皮层较厚,皮下脂肪发达。
衍生物复杂而多样(毛、发、指甲、爪、蹄、角等),皮肤有汗腺、皮脂腺、味腺(数十种)以及乳腺。
有换毛习性。
④骨骼系统:
脊柱分区明显,颈椎7枚,第一、二枚称环椎和枢椎。
双平型椎体,特有椎间盘,有明显的脸部,有鼻甲骨,出现了肘和膝,脑颅和鼻腔扩大并有次生腭,封闭式骨盆。
⑤肌肉系统特点:
特有膈肌(组成横膈膜)。
皮下肌和咀嚼肌发达。
人皮下肌退化,灵长类只颈阔肌发达,演化而成表情肌。
⑥消化特点:
主动觅食,口腔消化,肉质唇,消化管分化程度高,消化腺发达,具异型齿,消化能力强。
反刍类有复胃。
⑦呼吸特点:
肺由大量肺泡组成,肌肉质横膈参加呼吸运动,提高换气能力膈肌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二部分,并参与形成胸廓,有辅助呼吸作用。
进行腹式和胸式呼吸。
⑧心脏具完全的四个腔,完善(全)双循环。
有左体动脉弓(鸟类为右体动脉弓)。
⑨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⑩动物界最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内分泌系统,能调控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特征比较:
如腔肠动物与原生动物.海绵动物.扁形动物比较;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特征比较;爬行动物与两栖类比较;哺乳类与其它动物比较;找出高等或低等处(以各系统或组织等来比较,并说明理由;注意比较方式,与环境适应等)
项目门类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
两胚层
三胚层
无体腔
原体腔
真体腔
腔肠动物
√
√
√
扁形动物
√
√
√
原腔动物
√
√
√
环节动物
√
√
√
节肢动物是由环节动物进化而来,理由有
(1)身体同是具体节的。
(2)神经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3)排泄系统如触角腺等构造和体腔管是同源的。
(4)叶足的构造和疣足是相似的,因此节肢可能是在疣足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5)循环系统在消化管背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学 综合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