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23970489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6.48KB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堂教学实录
《古人谈读书》
师:
上课前做个游戏——对名言,我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
P书山有路勤为径
生:
学海无涯苦作舟(课件出示)
P书读百遍
生:
其义自见(课件出示)
P敏而好学
生:
不耻下问。
师:
很好,自由读读这几句名言,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默读,师巡视)谁来说?
(都是古文;内容都是关于读书的)
师: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对于读书其实并不陌生,然而怎么读书,读书有什么方法?
古人先贤们怎么看待读书,又有什么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几则小古文,题目叫《古人谈读书》。
(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
课题)(齐读)
师:
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篇,说说这篇小古文和咱们以往学的小古文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生默读,师巡视)谁来告诉老?
(分成3个部分;节选自不同的文章;作者不同;不是完整的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
师:
为什么分成3部分?
(文中分别是3位古人谈论读书,所以分成3个部分)哪3位古人?
(孔子、朱熹、曾国藩)(课件出示)
P孔子、朱熹、曾国藩人物简介
师:
那我们先来学习片段一(课件出示)
P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片段一,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生读,师巡视)
师:
书声琅琅,老师很喜欢。
老师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生读,师UI平)读得不错,但是你们发现没,他读得跟你们刚才读得一样吗?
(生沉默)刚才呀!
大家读得时候,老师听到了一些拼音,不太准确(课件出示)(P课件标红)
P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
看这两个标红色字体的字。
它们怎么读?
(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
P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师:
现在知道读音了吧!
再读一遍,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流利(齐读)终于读整齐了。
读是读对了,但是没有读出文言文的感觉。
你们要知道,古人写文章是没用标点符号的,那我们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味道呢?
(注意停顿)。
听老师读,大家感觉一下。
(课件出示)(师范读,注意停顿、声段气不断)
P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
同学们未必要和老师读得一模一样,但是要读得有点声断气不断的感觉(生练习,师巡视)谁再来试试?
(生读,齐读,师随评,师指导朗读)
师:
同学们,其实古人写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这样的《论语》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学生练习,试读)
师:
这么一遍一遍地读,说不定有人会背了呢,谁想试试?
(学生试背)
师:
前面3句名言比较短,读来难度也不大,课文中朱熹说的这段话,你能读准字音文的感觉吗?
按照刚才第一片段的朗读方法,试着读读朱熹的这个片段。
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对读练习,注意读音和停顿(课件出示)(生练读,师巡视)
P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师:
谁能站起来读一读朱熹的这段话?
(生读,师随评,师指导朗读,齐读)
师:
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你们能读懂意思了吗?
师: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先自己说一说片段一和片段二句子的意思,若有疑问,可以在疑问处做好标记。
(生默读,师巡视)
师:
按片段,一人选说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清楚处可提问、讨论。
开始吧!
(生答,师随评,师生交流不懂之处)两个片段中有几个容易错的点——“知之为知之”中“之”是什么意思?
(生答,师随评,师指导:
“之”是代词,指代事情、知识)
师:
那“默而识之”中“默”是什么意思?
(生答,师随评,师指导:
“默”是不说话,默默地沉思)
师:
那“余尝谓”中“尝”是什么意思?
(生答,师随评,师指导:
“之”是代词,指代事情、知识;“默”是不说话,默默地沉思)
师:
谁能猜猜“余尝谓”中“尝”呢?
(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齐读)
P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识李》
师:
还记得吧!
四年级上册咱们学过的小古文《王戎识李》,这里也有一个“尝”,两个两个“尝”意思一样吗?
(一样,都指“曾经”)
师:
“心既到矣”中的“矣”是什么意思?
(“了”)“眼口岂不在乎”的“岂”和“乎”呢?
(“岂”:
难道;“乎”:
吗)
师:
学习古文,不容易呀!
通过合作学习,我们把这两个片段中难懂得字都拿下了。
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虽然是文言文但毕竟不是外文。
仔细读一读,我们会发现,有,些词语、句子跟现在的表达方式还是很相近的。
结合上下文猜一猜,我们也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
现在可以尝试说说看原文的意思了。
试着凭借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尝试着翻译下这两段古文(生翻译,师巡视)
师:
自己说还不够,还可以和同桌之间互相说一遍。
(生交流,师巡视)。
谁来试试(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
P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P我曾经说:
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师:
掌握了两则古文的意思,也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把片段一和二背下来吗?
试试看!
(学生试背)
师:
孔子的那段话和朱熹的这段话分别告诉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孔子:
多问、诚实、不知足、勤奋、学思结合;朱熹:
心到、眼到、口到)(课件出示)
P读书方法:
孔子:
多问、诚实、不知足、勤奋、学思结合
朱熹:
心到、眼到、口到
师:
请同学们批注到文中。
孔子和朱熹作为圣贤,他们关于读书方法的观点,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何为真理,不过如此。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分组读)
师:
前面,两段古文的学习先告一段落。
同学们,我们回顾下,总结前文学习方法(生答,师随评,师引导:
一读、二解、三悟、四背)(B板书:
一读、二解、三悟、四背)
师:
还有第三段短文还没学,曾国藩又为我们提供的哪些读书方法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掌握的学习古文的方法,试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第一遍读,试着把本片段读正确、流利,开始吧!
(课件出示)(生默读,师巡视)
P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师:
谁先来读一读?
(生读,师随评)这段古文中,有两个难读得生字,不知道你们掌握没(课件出示)
P“皆”“窥”的图解
师:
先看看第一张图,猜猜看是哪个字?
(皆)你是怎么猜的?
(生答,师随评)
师:
当很多人同时在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皆)一起来读这个字(齐读)
师:
我再请一个同学们,你站起来,看看周边的同学,同学们皆在干什么?
(生答,师随评)同学们皆在——完整地说(生答,师随评)再看看,老师,说说看(赵老师皆在讲课),同学们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
(皆表示多个人,不能这么用)是的!
多个人做一件事才叫“皆”。
师:
再看看第二个字,谁来猜猜?
(窥)你怎么猜的?
(生答,师随评)“窥”的确有看的意思,不过它是怎样地看?
(偷偷地看)如果你要“窥”你要怎么做?
(生沉默)老师告诉你,从缝隙中看,就是窥,你可以把这张纸卷起来偷偷地看(生试)不仅如此,还要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看才叫窥,理解了没,一起来读(齐读)。
师:
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课件出示)(P课件标红)(生读,师指导读音)
P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P此三者\缺一不可。
师:
再看这个词语(P课件标红:
河伯观海)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沉默)没事,老师准备了一个视频(课件出示)
P河伯观海的动画
师:
看完视频,谁来说说河伯观海的意思?
(生答,师随评)也就是说,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去学习,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再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生读)
P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师:
拼音和生字词都过关了,再读此文,肯定会比刚才第一遍流利吧!
谁来?
(生读)刚才,老师有说,读古文要注意停顿,注意声断,气不断(课件出示)
P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师:
请同学们再练读一下(生练读)(生读)(师指导朗读:
停顿、声段、气不断)(师范读)(同桌互读)(师生合读)(齐读)
师:
曾国藩的这篇古文是什么意思呢?
短文虽然不长,但是翻译起来,难度可不小,我们一人读一句,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轮读,生答,师随评)
师:
连起来,试着说说全文的意思(生答)(课件出示)
P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师:
所以,文中,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的关键是——(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B师随机板书:
志向高远;学识无境;学贵有恒)
师:
曾国藩还有一些关于读书的言论(课件出示)(P课件标红:
“专”)(齐读)
P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P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
P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P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
师:
发现没,他都在强调一个什么字?
(专)读书要专一。
回顾下,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位理学家的读书之法,他是?
(朱熹)谁来背?
(生背诵)读书学习时候,我们要——(用心专一)
师:
同样,曾国藩关于读书有恒心有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并告诫后人,让我们看看曾国藩家书中这番言论(课件出示)(生默读)(P课件标红)
P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师:
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这些都是有恒的体现。
一起再读那句话(课件出示)(齐读)
P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师:
再看他在该篇中给自己列的课程表(课件出示)(生默读)
P第一门功课:
敬:
衣冠整齐,神情严肃;无时不存畏惧之意;没有事的时候,不能胡思乱想,心不安宁;有事的时候,专心专意办事,不去想别的;每天都要做到神清气朗,如同初升的朝阳。
第二门功课:
静坐:
早起5分钟静坐。
第三门功课:
早起:
明天6:
15起。
第四门功课:
读书不二:
早上7点之前,看完几节内容,输出60s语音。
第五门功课:
读史:
目前在读《曾国藩修身之道》。
第六门功课:
谨言:
关键场合,有时候说话会没有分寸,说之前尽量三思。
第七门功课:
养气:
世上只有光明正大的气才能浩大做事光明磊落,正大光明。
第八门功课:
宝身锻炼身体:
每天健康跳200次以上。
第九门功课:
日知所亡:
每天都有新知识学会,和朋友见面,做好锤子便签。
第十门功课:
月无忘所能:
温故而知新,每天听一遍猫叔以前讲的课程。
第十一门功课:
做字写作:
每天把所学知识,如听书(最近听领导力),语音输出1分钟,做好记忆留存。
第十二门功课:
夜不出门:
太晚的聚会,一般不参加,尽量参加白天的,保持白天精力充沛和好身体。
师:
很多内容都是和读书有关。
看来读书对古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还记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课件出示)
P《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插图
师:
那篇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人公——(周恩来),就是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所以成为国家总理,做出巨大贡献。
这就是“有志”,一起再来读读文中那句话(课件出示)(齐读)
P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师:
那,“有识”呢?
我们通过苏东坡的一个故事来体会体会(0课件出示)(生默读)
P当时的宰相是王安石,作为前辈的王安石一直很看重苏轼的才学,两人也经常探讨诗词。
王安石打算写一首《咏菊》,刚写好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这两句诗恰巧被前来拜访的苏轼看到了,苏轼认为菊花秋天不会掉落,就以为王安石写错了,不假思索就在后面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就是明明白白告诉王安石需要仔细核实一下。
王安石的这两句诗,我们现在看并没有什么问题,花瓣掉落的时间可能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不是全国的菊花都是同一个时间段掉落。
苏轼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就有点想当然了,他只想到了自己居住的汴梁,菊花是什么时候掉落的,他没有想到王安石所写菊花并不是指汴梁的菊花,而是指黄州的菊花。
引用王安石《石钟山记》中的一句话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当时就是这样,没有搞清楚状况,就武断地认为王安石老了,记忆力不好,所以写错。
王安石后来看到了苏轼续的诗,心中暗想:
苏轼自视才华横溢,自视读书万卷,没有搞清楚情况就敢随便续诗,真是轻薄之性不改。
就打算教训一下这个“轻薄”的年轻人,把他贬谪到黄州,让他亲自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情景。
师:
谁来说说这段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答,师随评)是的!
学无止境,不能骄傲自满。
一起来读(课件出示)(齐读)
P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师:
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生答,师随评)就语文学习而言,志向高远、学无止境、持之以恒重要不重要呢?
(重要)那我们把这些优秀的同学记在心中,把这些方法及在心中。
(课件出示)
(齐背)
P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师:
有志、有有识、有恒。
我们读书既当如此。
这样的读书方法,也有很多人总结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比如鲁迅的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默读)
P关于读书,鲁迅曾经为青年们列出了四个方法,一起来看。
第一,添朱线。
就是读书时在文字旁划线标记。
第二,一边读,一边摘录,并做成拔萃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书摘笔记。
第三,再读。
就是把那些已经做过笔记、摘录过精华的书,再拿来重读。
第四,同理法。
这种方法多半用来在对于特定主题有持续关切阅读领域时,当一者取得了一本相关领域的最新出版品后,不会直接进入书籍内容,而是先看一眼全书的架构和大致内容,然后放下书,自己想想。
师:
同学们也可以去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了这三段内容后,我们回顾下,从春秋时期的——(论语),到宋代的——(读书有三到),以及清朝曾国藩的——(有志有识有恒)让我们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
师:
其实在历史的过程中,汉朝的司马迁、唐代的韩愈、以及元代的汤显祖(P课件出示人物图片),这些人都对读书有过自己的总结和体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传承是一脉传承。
所以,我们在读古人的著作的时候,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处世为人、读书。
师:
那同学们,学了这三则内容后,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写下来!
(P课件播放配乐)(生写,师巡视)(生答,师随评)
师:
今天同学们学习古人谈读书这一课,我希望,用自己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去影响自己后面的学习、生活。
相信有心的同学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人谈读书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古人 读书 课堂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