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蒲柴河镇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3967401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91KB
大蒲柴河镇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方案.docx
《大蒲柴河镇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蒲柴河镇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蒲柴河镇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大蒲柴河镇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为目标,努力构建“户为单元、屋场为基础、村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增强农民健康素质,弘扬健康文化,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针对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以村为建设单位,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通过建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作物秸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和耕作地力下降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二、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大蒲柴河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地点:
大蒲柴河镇腰甸村
建设期限:
2011年3月至2011年底
项目承担单位:
腰甸农业环保站、新港镇裕民村
项目负责人:
雷金福
项目建设规模:
村庄清洁100户,“一村一品”基地600亩。
项目承担单位腰甸农业环保站是专门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的职能机构,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被列为公益性质,与1991年经县编委会批准成立,技术力量雄厚。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腰甸村作为清洁工程示范村。
该村隔夹江(也称小江)与三山区相望,是农业大村,人口与耕地均位全县前列,全村共39个村民组,总户数为1611户,总人口为6088人,2006年被首批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村。
三、建设目标
(一)项目区现状
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不合理投入已表现出负面效应,再加上我县内河水网流动不大,自身净化能力较弱,小流域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隐性危害日渐凸现,规模养殖污染农业生产环境的案例不断发生,地表径流、地下水水质渐趋下降,局部水质富营养化相当严重,给我县农业生态环境及农村人民健康安全带来不同程度地影响。
主要表现在:
一是畜禽粪便污染。
境内畜牧养殖业规模大,禽畜粪便产量高,无害化处理能力低,造成生产性污染。
二是药源性污染。
多年的化学防治,使病虫草害耐药性增强,化学防治效果每况愈下,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加之使用方法、使用量不当,造成药剂浪费,残留同步增长,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化学防治步入恶性循环,药源性污染愈演愈烈。
三是肥源性污染。
由于施肥过量、不均衡,造成化肥有效利用率多年徘徊在30%左右,土壤中的氮素等养分大量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四是农作物秸秆等固体生产废弃物污染。
收获季节农作物秸秆大面积、大范围焚烧、弃置,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形成广泛的环境污染。
五是农、地膜污染。
农、地膜的应用日趋广泛,其在土壤中残留量大幅增加,使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入性污染。
六是水产养殖污染。
精饵料、鲜活饵料、药物投放积淀制污量大幅度增长,直接增加了水体的污染负荷。
有关研究表明,因面源污染带入内陆湖泊(塘坝)的总磷和总氮已分别占到这些污染物入水总量的50%、60%。
而总磷和总氮是造成内陆湖泊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
因此,大力提高农村清洁工程,尤为迫切。
(二)布建原则
乡村清洁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任务艰巨,本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以七项重点工程建设为主体,全面开工建设。
(三)任务目标
示范村所有凸显的非点源性污染全部得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水平整体提升,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垃圾回收、杂物有序堆放,人畜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示范村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净化处理率达到80%;固体废弃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无害化达标率达80%;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投入品投入实行减量控制,实现清洁生产;沼气生态利用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标准化生产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得以广泛应用。
通过水、田、林、路、宅的综合整治,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路肩绿化,庭院美化,村落亮化。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家园清洁设施
1.村内排水管网建设:
结合目前实施的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工程,按照查漏补缺、综合配套的原则,开展村内公共管网的建设,实行雨污分离。
在房前屋后建设暗排沟或安装排污管道,村内建设排水主管道,连接农田灌溉渠道。
2.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
建设三格式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将厨房用水、洗衣用水、洗澡用水以及沼液溢出部分等汇集至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使项目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利用率到90%以上。
3.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设施:
配置储水箱、增压泵、新建或改建水冲式厕所;建设厨房下水道,提高农户改厨改厕标准;人畜分离,硬化畜禽圈地面,建设固液分离设施;巩固完善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改善农村家庭卫生条件。
4.分户生活垃圾收集设备购置:
按照有机、无机垃圾分类收集的原则,为每户购置发放分类垃圾收集桶。
5.生态庭院建设:
根据农户自主选择情况开展建设,包括房前屋后绿化硬化美化,发展庭院生态种植,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等。
家园清洁设施施工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等相关建筑施工标准执行。
(二)田园清洁设施
1、控制种植业肥料污染。
遵循养分需求与供给平衡、肥料配方与施肥技术实用可行的原则,实施减量控制,减少因过量、不均衡施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控氮减磷平衡施肥技术,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供肥能力,确定作物生长发育需肥量,科学施用肥料,实现化肥的平衡、减量施用。
二是推广施用控释肥、专用肥、有机无机复合肥、BB肥等专用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三是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大力推广机械收割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秸秆野外焚烧,提高秸秆还田比率;引进速腐剂,推广生物制肥技术,发展高温堆肥,提高优质有机肥的使用比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控制肥源性污染。
2、控制种植业农药污染。
建立安全用药机制,统一进行病虫草害生物综合防治,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广泛实施“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使用太阳能光伏智能杀虫灯”等生物、农业、物理及机械防治技术,减低病虫害防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实现对药源性污染的控制。
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全力配合全县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格种子、农药、肥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购置、使用。
4、实施“一村一品”行动计划。
以村现有的无公害豇豆示范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施田间清洁化生产,提高豇豆产品品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和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的施工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等相关建筑施工标准执行,并应符合采光、通风及保温等性能要求。
生态拦截沟施工按照《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等相关建筑施工标准执行。
(三)村级公共清洁设施
1、农村物业服务站建设:
采取国家一次性投入的方式,购置垃圾运输车、秸秆粉碎机和翻堆工具等设备,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灵活形式,招聘专人,负责相关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服务。
2、无机垃圾中转设施建设:
村建垃圾中转设施,对无机垃圾实行“户分类、村集中、镇中转、县处理”。
3、村容整治与绿化美化:
硬化村内道路、入户路,结合农村造林,动员和组织农民在村庄公共区域栽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五、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84.8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资金4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24.8万元。
六、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
(一)实施计划
1、家园清洁设施(34.2万元)
①村内排水管网建设:
房前屋后建设暗排沟40米,每户投资400元,以100户为标准,投资4万元;建设村内主管网1000米,投资4万元。
计投资8.0万元。
②新建贮水箱、配备水泵和水管,每户补助600元;厨房改造每户投资220元;旧式厕所改造,每户补助200元;改圈,人畜分离,建设固液分离设施等,每户补助400元;投资14.2万元。
③分户生活垃圾收集设备购置投资计投资2.0万元。
④生态庭院建设:
开展小庭院建设每户投资300元;前坪后院硬化每平方米4元,每户投资300元;花坛建造、通透式围墙建设等每户投资400元。
计投资10.0万元。
2、田园清洁设施(14.2万元)
①农田废弃物收集池:
按照600亩耕地面积标准建设、每20亩1个收集池计算,需修建30处收集池,每个收集池需投资建筑材料费用400元。
投资1.2万元。
②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
按照600亩耕地面积标准建设,每40亩建1处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计算,需修建10处,每处收集池需投资建筑材料费用3000元。
需投资3.0万元。
③实施“一村一品”行动计划。
以村现有的豇豆示范基地、美国红提示范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实施田间清洁化生产,发展标准化生产,发展精品农业,需投资10.0万元。
3、村级公共清洁设施(36.4万元)
①农村物业服务站建设:
购置1辆固液两用运输车、1台秸秆粉碎机和1套翻堆机械。
按照运输车1.8万元/辆、粉碎机1.2万元/台、翻堆机械2.4万元/套计算,需投资资金5.4万元。
②垃圾中转设施建设:
每村建设垃圾中转设施10座,每个垃圾中转设施的水泥、钢筋、砖等建筑材料需1000元;需投资1万元。
③村容整治与绿化美化:
硬化村内道路1000米,投资15万元;每户建宽1米、厚10厘米的入户路20米,每户投资1000元,按100户标准计算,需投资10万元。
两项共需投资25万元。
④、项目宣传、展示费用5.0万元。
(二)实施进度
1、2010年3—2010年4月工程勘察设计;
2、2010年5—6月镇村协调,宣传发动群众;
3、2010年6—2010年12月份施工;
4、2010年底工程竣工验收。
七、项目效益预测及评价
(一)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保证项目建设总体目标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结构趋于合理,整个系统对外部污染的降解和自净能力、防御自然灾害等保持系统平衡的能力大幅度增强,生态环境不断趋向协调和平衡。
(二)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系统生产力发展的稳定性,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三)社会效益。
在改善农业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示范作用。
八、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严格执行项目合同要求,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成立以腰甸农委主要领导为组长、计划、财政主要领导、农委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农业环保、镇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环保监测站,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和配套措施,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强化宣传、辐射拉动。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是项目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广泛宣传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治理目标和实施措施,把规划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到村,落实到户,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改变过去那种传统农业经济意识,深刻认识项目建设即将带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把项目建设变成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
二是多层次、全方位开展乡村文明知识教育,并向项目区农民普及推广生态农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使每个农民都能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和2—3项专业技能。
三是辐射拉动,正确引导,重点抓好样板户的各项治理建设工作,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
(三)完善政策法规,引导村民自治。
一方面,要加强普法宣传。
加大《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其它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县域地方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政策、规定。
重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腰甸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腰甸生态农业建设奖励措施》等。
以适应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
另一方面,引导项目区村民共同议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村规民约,如《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收集处理村规民约》、《村镇卫生达标规定》等,实现村民自我约束。
(四)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使项目区生态农业建设健康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加大对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对农村水利、道路、农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加强乡村道路和电网建设,保证农业机械道路畅通,实施沟通工程,确保农业给排水的需要,实现农田旱涝保收。
在通讯建设上争取项目区户户都能通电话、有电视,使广大村民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形势、技术知识、市场信息。
通过农田水利、道路、农电、通讯等方面的重点建设,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生活环境逐步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五)突出重点,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依据当地特点,科学选用技术模式,重点推广。
整合技术资源,组织全县农业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序时进度到项目区及时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一是抓好品种适区生产,推广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生产模式,狠抓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二是推广节本增效、清洁生产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节水农业、沼渣还田等技术推广;三是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抓好养殖业生态生产、沼气池自流清渣、太阳能利用技术等普及推广。
(六)强化合作,拓宽投资来源。
借助国家对“三农”问题大力扶持的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利用资金,同时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补偿机制,鼓励公民、法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采取群众自筹、银行贷款、国家补助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国家或省市重点扶持、建设项目资金;加大腰甸对外开放、交流与招商力度,采取金融、税收、土地等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协作,有效聚集面源污染治理资金,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和资金流通渠道,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蒲柴河镇 清洁 工程 示范 建设项目 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