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皖长郡十五校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395643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91.73KB
湘赣皖长郡十五校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湘赣皖长郡十五校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赣皖长郡十五校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赣皖长郡十五校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长郡十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全国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经过“第二次美学大讨论”,从20世纪末到当下又形成了众多的美学学派。
徐碧辉研究员认为,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
“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
“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
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
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
由此,徐碧辉提出了她的“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
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学何处去》的文章中,提出了生命美学的概念。
此后逐渐形成了生命美学的理论。
生命美学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
生命美学强调“美者优存”“我审美故我在”的命题,以此区别于其他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其中包含两个方面:
审美活动是生命的享受;审美活动也是生命的提升。
封孝伦教授也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命题,形成了他的生命美学理论。
生命美学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强调生命的本体地位,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倡导信仰救赎的理想。
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被当代中国美学界所关注。
“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
”美学以人的生态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
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
“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这一核心命题可以概括为:
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
”生态美学从传统认识论发展成为唯物实践存在论,打破了以往美学研究中主客二分的对立思维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美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转向生态整体主义,完成人的“诗意的栖居”。
随着文艺学领域倡导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展开,《文艺争呜》此后连续推出关于“生活美学”讨论的专辑,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热点问题。
“生活美学”要求回归“生活世界”,努力发掘生活世界中的美学特征,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格,力求让当代人过上幸福美丽的生活,这被认为是美学的新突破。
生活美学也与当代中国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历史大势相匹配,希望人人都成为自己的生活艺术家,以“美的生活”去提升“好的生活”。
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互之间的论争,说明“中国气派的美学”摆脱了“唯西方独尊”和“西方美学本土化”的局面,进入了方兴未艾的“中国美学世界化”的百年中国美学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张伟《百年中国美学的当代繁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碧辉认为哲学从“人活着”出发。
涉及伦理学的“为什么活”,最终将走向美学的“活得怎样”。
B.潘教授的生命美学认为生命活动中必然有审美活动的伴随,审美活动能给生命以享受和提升。
C.生态美学的兴起是“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胜出,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D.生命美学是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生态美学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
B.文章主体部分按与生活的关系,逐层递进地介绍了四个有代表性的美学学派。
C.文章着重阐释了当下众多的美学流派并存以及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
D.文章既有对不同学者流派观点的转述与阐释也有自身观点的呈现与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美学不满足于“好的生活”,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发掘日常生活美学特征,提升审美品格。
B.生命美学强调“我审美故我在”,呼唤个体意识觉醒的生命需求,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
C.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的发言和本文生态美学所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
D.中国美学不同学派的出现和相互间论争,标志着“中国美学世界化”拉开序幕,中国美学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1~3题答案】
【答案】1.D2.D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错误,原文是“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是将生命看作自控系统,而非生命美学是自控系统。
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体现出生态美学的优越性”错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手法,谈了生态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核心命题、发展及意味等内容,并未表明其优越性;
B.“逐层递进地介绍了四个有代表性的美学学派”错误,四个美学流派的介绍是并列展开的,不是递进;
C.“着重刚释了当下众多
美学流派并存以及相互之间论争的意义与价值”错误,结合“‘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生命美学立足于……把生命看作……”“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生活美学要求回归‘生活世界’,努力发掘生活世界中的美学特征,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品格,力求……”等内容可知,文章重点在介绍不同美学流派的概念,只在最后一段涉及到中国美学不同学派出现和论争的意义与价值。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生活美学不满足于‘好的生活’,将文艺学导向‘日常生活审美化’”错误,原文是先有文艺学领域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再有“生活美学”的讨论,选项中前后顺序反了;
C.“目标是一致的”错误,原文强调“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而习总书记在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言的目标是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可见论述目标是不一致的;
D.“标志着‘中国美学世界化’拉开序幕”错误,原文中“方兴未艾的‘中国美学世界化’”是指正在蓬勃发展,没有停止,因此不能说成“拉开序幕”。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
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城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什么意义》,2020年9月)
材料二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2020年总和生育率1.3:
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数量快速回升。
”宁吉喆说,生育政策调整成效积极。
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
从生育孩次看,2014至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
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宁吉喆说,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2021年5月)
材料四
从以往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净增人口467万人;2020年,全国净增人口204万人;而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只有48万,比2020年净增人口减少156万。
网友据此分析认为,如果按此速度减少,2022年新增人口可能就负增长了。
如此差强人意的人口增长情况也在社会面引发热议。
出生人口走低是否说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缩小或者消失?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认为,我们现在的出生人口下降,实际上在0—14岁少儿人口这块比例还会继续下降,同时我们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迅速。
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期,但是这个窗口期即将关闭。
未来我们要把结构红利转为更长久的质量红利,我们要充分挖掘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女性人口,要把人口红利中的老年红利和性别红利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搜狐网《我国已经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
国家卫健委回应热点关切》,2022年2月)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稳定增加,人口总量增速持续放缓。
B.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文盲率继续降低,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C.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劳动力人口减少明显,比重下降。
D.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
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状况的必然要求,是破解人口问题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信息。
B.像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加上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担忧,直接导致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偏低。
C.“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可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2020年全国净增人口204万人,2021年净增人口48万;网友据此推算2022年我国新增人口将有可能出现负增长,2021年我国人口可能达到峰值。
6.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哪些人口问题值得关注?
【4~6题答案】
【答案】4.A5.B
6.①人口总量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期即将关闭。
②人口生育率较低,育龄人口数量减少,生育意愿降低。
③劳动力人口大幅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问题突显。
④人口分布不均衡,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A.“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人口总量增速持续放缓”表述错误,根据图表可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人口普查中,人口总量增速是加快的。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B.“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加上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担忧”概括不全面,根据材料三相关内容,直接导致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是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效应逐步减弱,选项中归纳的只是次要原因。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筛选整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哪些人口问题值得关注”的信息,需要学生关注人口增长量、生育率等。
由“2019年,全国净增人口467万人;2020年,全国净增人口204万人;而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只有48万,比2020年净增人口减少156万”“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期,但是这个窗口期即将关闭”可知,我国人口总量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期即将关闭。
由“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
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可知,我国人口生育率较低,育龄人口数量减少,生育意愿降低。
由材料二图表数据可知,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为2640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可见劳动力人口大幅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问题突显。
由材料二图表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为6.98%,东部地区人口占比为39.93%,中部地区人口占比为25.83%,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从中可见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一天
刘玉栋
风声没有了。
车灯灭了。
很快,周围便静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马全睁开眼睛。
四周还是黑漆漆一片,他像伸懒腰似的举起两只胳膊,庆幸的是,两手还是好好的。
接着他又扭动一下身子,除了轻微的酸痛外,似乎没受什么损伤。
马全很丧气,这个早晨从一睁开眼睛,就怪得很。
马全站在水沟里,盯着白花花的冰面和歪在水里的三马子,突然觉得很委屈。
多少年了,天天披星戴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吵吵闹闹,为了一分钱,也能争个脸红脖子粗。
从一大早,把满满的一车菜推进那个黑洞洞的菜市场,到傍晚时,再推着空车从里面走出来。
这么多年,说句夸张的话,连太阳都看不见了,当然,更感受不到那暖烘烘的阳光了。
不行,得好好地活上一天。
马全自言自语。
事情一旦决定,浑身便轻松起来,马全拍打一番身上的泥土,转身爬上柏油马路,他回头瞅一眼躺在黑暗的河水里的三马子,想,你就老老实实躺在这里吧。
马全伸手拦住一辆出租车。
他上车的时候,那司机满脸狐疑,盯了他半天。
看什么,卖菜的就不能打出租车了?
马全心里想,不过,这司机的目光还是让他非常兴奋,他挥挥手说:
“去凤都。
”
马全有些飘飘然,他抚摸着车窗光滑的玻璃,觉得出租车的确比他的三马子要强一万倍,舒服、温暖、亲切。
透过车窗,马全盯着外面的车水马龙芸芸众生,猛地产生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像是飘在空中向下看似的。
凤都楼的桌椅板凳也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上的都是大红的火漆,古色古香,光鉴照人。
坐在上面,那是一种享受。
马全这才注意到他穿的这身衣服是多么扎眼。
油渍麻花的黄大衣上还沾着没有干透的泥巴,一双破皮鞋龇牙咧嘴的,真是难看极了。
这时候,一个胖乎乎老头坐在了马全对面。
这个老头面色红润,头发稀疏,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夹克,里面衬衣的领子雪白,看上去干净体面。
老头吃得非常讲究,只见他把蒸包放入口中,合上嘴唇,微闭双眼,牙齿轻轻蠕动,真是细嚼慢咽。
他一睁眼,发现对面马全正盯着他,便笑了。
老头喝一口黑米粥,抬头说道:
“人生在世,吃玩二字,像我这把年纪,就更没有出息了。
但吃也好玩也罢,不管干什么,都得咂摸出个滋味来,你狼吞虎咽,这笼小玩艺儿,眨眼就下肚了。
你还是不知道它的滋味,那等于没吃过呀,你说是不是?
”
马全觉得老头说得有道理,于是学着老头的样子,夹一个蒸包放进口里,慢慢地嚼,果然,香鲜滑软、麻酥甜咸……各种各样的滋味便在口中化开了。
老头说:
“小伙子进城来找事做?
”
马全说:
“我是卖菜的。
”
老头嘿嘿笑了,说:
“卖菜的来凤都楼吃早饭,这可是第一次听说,要不是亲眼见到,打死我也不信。
”
马全的脸又红了。
他想跟老头说说今天早晨他碰到的这些事儿。
可最终,马全什么都没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再抬起头来的时候,那个老头已经没有了。
连那古朴的凤都楼也像一团云似的飘走了。
此时,马全正提着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皮鞋,站在天河池的更衣室里。
马全想舒舒服服地泡个澡,顺便换一身新衣服,既然想好好地活一天,那就要活出个样子来。
虽然这身衣服花去了他批发蔬菜用的大部分钱,但他没有心疼。
自从天凉下来后,马全就没再洗过澡,即使是天不冷的时候洗澡,也是在家里烧壶开水,拧着毛巾擦擦身子。
像这样泡澡堂子,在马全三十年的人生当中,没有几次。
马全微闭眼,嘘嘘地喷着热气,正舒服着,猛地觉得头顶上有个人影在晃动,便睁开眼。
果然,有个人正朝着他笑。
那小伙子手里的擦澡巾只在他背上轻轻一蹭,他便觉得如同被揭去一层脏皮儿,轻松许多。
马全像一条大鱼似的,趴在一张窄窄的钉着皮革垫子的小床上。
“哇,这位大哥,你身上这么长一条新疤呀。
”
马全觉得不对,别说新疤,旧疤也没一块儿,他背上从来就没有受过伤。
于是马全说:
“你看错了,那肯定不是伤疤。
”
“怎么会不是?
”那小伙子叹一口气说,“不过也没什么,你看我身上,大大小小的多少块疤。
”
“我原来可不是给人擦澡的,我下煤窑,在井下掏煤。
不过,有一次瓦斯爆炸,我和工友们被埋在井下,那一次,一下子就死了三十多个,那个黑心矿主,不但没受到惩罚,每个人两万块钱就把我们这些人的父母妻儿打发了。
我看到那些父母妻子接钱时抖动的手和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绝望了,也许你不信,好多人不是因为痛苦和伤心手才抖动,是因为看到那些钱,激动的兴奋的。
”
马全哆嗦了一下。
他想,该回家了,老婆儿子还在家里等着他,自己的三马子还躺在河沟里呢。
对了,三马子会不会让人拖走了?
要是那样可就坏了,我明天还要接着卖菜呢。
想到这里,马全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
也许是酒喝多了,马全的脑子有些迷糊,身子轻得不行,老是想要飘起来。
马全一个劲儿地想让自己的脚步落在地上,可是不行。
后来,马全还是飘了起来。
马全飘过城市的公园时,看到孩子们坐着过山车,急速地旋转着,发出哇哇的幸福满意的笑声。
马全的身子越飘越高,真是飞起来了,于是,他干脆便做成鸟状,两手上下忽闪着,像鸟的翅膀。
马全终于飞到了小马庄的上空,他在自家的屋脊上停下来。
让他高兴的是,他那辆三马子果然呆在院子里。
这样,他就放下心来。
但让他奇怪的是,他家的院子里非常热闹,孩子们玩着闹着;大人们进进出出,表情严肃。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马全心里一急,便从屋脊上跳下来。
他的身子还是那么轻,落地时,连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马全往屋里一瞅,他看到老婆和儿子正跪在地上哭,他们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他看到躺在门板上的自己,也是干干净净的,穿的衣服竟然跟自己身上穿的一模一样。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主人公马全的心理描写开篇,为读者制造悬念,引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马全“城市一日游”情节的展开创设了基础。
B.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马全这位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如以老头的吃相与马全形成对比,间接讽刺了城市人生活的奢侈。
C.小说多处使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荒诞的情节合乎情理,如马全身上新添的疤痕,既呼应了开头的翻车,也与结尾相照应。
D.作者以轻盈的笔调记叙菜贩子马全梦想的城市生活的短暂体验,表达了底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小说沉重而不压抑。
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评论称这篇小说杂糅了客观现实与作家的想象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征。
【7~9题答案】
【答案】7.B8.①推动情节发展,老头的一番话点醒了马全,使他也细致品尝起了凤都楼的蒸包。
与马全在城市里短暂享受生活的行为形成呼应。
②表现马全形象。
通过老头热爱生活的形象,侧面体现出马全在生前只顾辛苦劳作,没有好好享受生活的形象。
③暗示主题。
借老头的话来告诫人们生活需要认真品味。
言近旨远,引起读者深思。
9.
(1)现实:
①人物事件取材于现实,如菜贩马全每天都是起早贪黑、搓澡工遍身疤痕、矿难工人家属手抖不是因为悲哀而是因为拿到钱时的激动与兴奋,揭示了生活艰辛和残酷的一面;
②主题体现对现实的关照,小说将马全作为底层劳动者的代表,写出其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底层人民境遇的同情。
(2)想象力:
①小说视角独特,以虚构的灵魂叙事,以虚拟的方式满足马全梦想的幸福生活,反衬出其生存之艰辛、幸福之遥远;
②情节内容虚构,富有想象力,如马全车祸后灵魂在城市游历,在空中漂浮飞翔,甚至看到了躺在门板上的自己等,构思巧妙。
(3)客观现实与作家想象力的杂糅使文章的厚重与轻盈达到和谐统一。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以老头的吃相与马全形成对比,间接讽刺了城市人生活的奢侈”错误,原文只描写了老头讲究的吃相,并未将老头的吃相与马全作对比,老头的吃相讲究,也不能讽刺城市人生活的奢侈。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老人说“不管干什么,都得咂摸出个滋味来,你狼吞虎咽,这笼小玩艺儿,眨眼就下肚了。
你还是不知道它的滋味,那等于没吃过呀”,这番道理让马全幡然醒悟,“于是学着老头的样子,夹一个蒸包放进口里,慢慢地嚼,果然,香鲜滑软、麻酥甜咸……各种各样的滋味便在口中化开了”,可见,这番话推动了情节发展,点醒了马全,使他也细致品尝起了凤都楼的蒸包,懂得了享受生活。
老人的话不仅是指吃包子,也是指对生活的态度。
“不管干什么,都得咂摸出个滋味来”,而马全从前“天天披星戴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吵吵闹闹……从一大早,把满满的一车菜推进那个黑洞洞的菜市场,到傍晚时,再推着空车从里面走出来……说句夸张的话,连太阳都看不见”,只顾辛苦劳作,从来没有感受过生活的美好。
老人这种有滋有味的生活态度,反衬出马全原来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形象。
老人的这番话暗含主旨。
马全一生辛辛苦苦,死后才决定“好好地活上一天”,如果他能在生前就醒悟,人生会比已经逝去的那一段更加有滋味,这也告诉人们,生活需要认真品味,不能只被生活的苟且遮蔽了双眼,以至于一生没滋没味,等同没“活”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
“客观现实”,文中描写马全辛苦的人生。
“天天披星戴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吵吵闹闹……从一大早,把满满的一车菜推进那个黑洞洞的菜市场,到傍晚时,再推着空车从里面走出来……连太阳都看不见”,是现实的写照;写搓澡工的自述“你看我身上,大大小小的多少块疤……我看到那些父母妻子接钱时抖动的手和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绝望了,也许你不信,好多人不是因为痛苦和伤心手才抖动,是因为看到那些钱,激动的兴奋的”,是现实的映射,辛苦劳动和大小伤疤反映出现实生活的艰辛,亲人因钱激动兴奋而不为矿难死亡的亲人痛苦伤心反映出现实的冷酷。
马全作为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自己的经历和他所听闻的搓澡工的经历,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境遇的同情。
“作家的想象力”在文中体现最突出的,就是马全已死,他的灵魂飘到城里,“好好地活了一天”,然而这已经是他“死后”的事,并非“活着”时的享受,亦即他在活着时根本不可能这样好好地活,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赣 皖长郡 十五 学年 下学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