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3951888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09.18KB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导学案
自主预习:
一、运动世界
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结合教材和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举一些自己认识的运动现象吗?
(看谁举得多)
二、运动的描述
1、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词汇、诗歌、音乐、绘画等进行交流。
认识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举例: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举例: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2、科学家用什么描述运动呢?
(1)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怎样定义的?
(2)什么叫参照物?
(3)根据运动的定义,得出什么是静止?
(4)思考教材“交流与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5)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一些做机械运动的事例吗?
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看谁举例多)
(6)观察、体验、尝试探究:
把书放在桌上,书上放一支钢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钢笔向前缓慢移动。
以课桌为参照物,钢笔和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以书为参照物,钢笔和课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以钢笔为参照物,课桌和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分析讨论得出: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7)、生产、生活中人们怎样巧妙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举几例说明:
小提示:
1、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探究拓展应用:
1.一个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人是 的。
以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以人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2、“
b_L_}o3_2U t4R
i_222小小竹排江中游,微微青山两岸走。
”,青山以为参照物。
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农田里并排行驶,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
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两飞机都。
4.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
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飞行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人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 D.烟雾
5.你相信知道小鸟能撞坏飞机吗?
自我检测:
1.课后作业1、2题。
2.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为参照物;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遨游是以为参照物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著名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4.“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以为参照物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以为参照物。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
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多选)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子弹静止在空中
C.飞机与子弹相对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学后记:
第二章第二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案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习重点: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自我学习:
1、看书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
3、长度的测量:
(1)复习长度的单位、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依次是:
进率:
练习:
1m=km=dm=cm=mm=μm=________nm
2.5km=m=mm=________nm
6×105nm=m=cm
(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观察三角板、塑料尺、木制直尺的量程、分度值。
用刻度尺测量圆珠笔的长度、课本的长和宽、课桌的高度等。
总结:
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
①选:
根据被测物体长度及测量需要的精确程度,选择适当量程、分度值的刻度尺。
②认: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认清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③放:
刻度尺要放正,如果尺较厚(如:
木制直尺)应让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对齐;如果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④看:
视线与尺面垂直
⑤读: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
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读为_______.mm,或者读为_______.cm。
如25.38cm,其中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
⑥记:
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⑦算: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应做到: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4、时间的测量
(1)复习时间的单位、时间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为,时间单位还有:
进率:
单位换算练习:
1h=_______min=__________s20min=__________s=_________h
6分02秒=__________s
(2)练习停表的使用
观察P21停表:
大圈是秒,小圈是分。
大圈的分度值是_______,小圈的分度值是_______。
(3)知识空间:
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日晷:
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
沙漏:
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5、误差
什么是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合作交流: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8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探究提高:
1、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
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硬币直径。
2、怎样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3、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然后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计算。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记算
4、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
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或者其他地方)的距离吗?
试一试。
附:
特殊测量:
1、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方法一(卡尺法):
如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如图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根据公式C=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
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C=,再利用C=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
方法三(替换法):
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直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C=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
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C,硬币的直径为。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
纸的厚度太小,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H,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h=H/n.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测多算少法)
测量方法:
找一支圆柱形状的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缠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学后记:
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重点:
速度的定义、公式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卷尺、停表、玩具小车
自主学习:
一、运动快慢的比较
1.生活中快慢比较
观察课本P27图2—20看谁跑得快并思考:
⑴在运动会上跑100m的时候是怎样比运动员快慢的?
⑵如果张华同学骑车,李明同学步行,同时运动2min,哪个走得远?
谁运动的快?
⑶如果一运动员跑100m,另一运动员跑60m,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
2.速度
⑴意义:
表示的物理量。
⑵定义:
物体在内通过的。
⑶公式:
。
⑷两个变形公式:
①s=;②t=。
⑸单位:
①基本单位:
、符号或m·s-1,读作:
。
②常用单位:
、符号或km·h-1,读作:
。
③换算关系:
1m/s=.
合作练习:
1.怎样把“10m/s”换算成“km/h”?
(师先点拨:
“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5m/s读作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师点拨:
强调解题的步骤)
拓展与提升
1、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
A.蜗牛:
1.5mm/s B.炮弹:
1000m/s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
7.9km/s D.火车:
360km/h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m。
探究提高
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s/t,由此判定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其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速度是52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行人B.卡车C.飞机D.人造地球卫星
3.汽车在平直高速路上行驶,1min通过1200m路程汽车速度是()
A.1200m/sB.72m/s
C.60m/sD.20m/s
4.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5.“五·一”假期,刘刚随爸爸驾驶轿车外出旅游,从公路交通牌上看到,轿车在一段平直的路段上行驶了10km,轿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请计算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学后记:
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导学案
(2)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
物体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
⑵特点: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2.变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P29页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完成以下表格
200m
200m
200m
10s
10s
10s
v1=_____
v2=______
v3=_______
通过计算分析:
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2.阅读课本P30页图2-26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完成以下表格
150m
200m
300m
15s
15s
15s
v1=_______
v2=_______
v3=_______
通过计算分析:
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3.试结合以上探究思考一下问题:
⑴定义:
物体运动速度的直线运动。
⑵平均速度:
表示的快慢程度。
⑶适时点拨: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的反映物体(变速)运动的快慢,在求解时
v=s总/t总,t与s要一一对应。
⑷在以上探究活动二中,你能够求出哪些平均速度?
合作练习: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______保持不变的_______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的。
2.我们把_____变化的______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由速度公式计算出的是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____________。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面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
B.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
C.从速度单位中可以看出,凡每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方向不变且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
巩固提高:
1.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图3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
3.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2.91s的成绩夺得男子110m栏金牌,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4.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学后记: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的:
1.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学习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一、自主练习:
1.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1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
A.2100km B.35km
C.70km D.32.5km
2.中国“子弹头”列车的科学名称是“动车组”。
如图2所示,这种新型列车在动力、材料和内部结构上都使用了最新的机车技术,投入使用的CRH—Z型电力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250km/h,以南京—苏州为例,从南京9:
30发车,11:
06到达苏州,全程218km,则此动车组的平均速度为km/h。
二、合作探究:
器材准备:
电子停表、布卷尺
㈠探究前的准备:
课前明确下列问题(看课本P32—P33页)
1.提出的问题。
2.设计实验方案
3.具体怎样实验
4.收集数据
⑴目的:
要证明自己或别人的是否正确,学要需要寻找来证明。
⑵途径:
通过查询,可从等处查询;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收集数据。
⑶适时点拨:
在进行不同现象和数据需要记录的实验前,都要设计好合理的实验记录表格。
㈡科学探究:
1.探究步骤
2.探究报告一般包括
⑴⑵⑶⑷等
3.探究速度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⑴提出的问题:
。
⑵我们组的实验方案(请写在下面)
3.我们组的实验数据
路程s/m
时间t/s
速度v/m/s
⑷我们的探究结论为
⑸展示交流:
让各个小组展示探究成果,评选出做得最好的小组
三、巩固提高: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3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min.
2.一只小白兔从一棵大树下跑到210m以外的小河边,用了42s的时间,跑前半段路程用了19s的时间,则它在后半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3.运动会进行100m决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各自所用的时间。
其中三名同学的时间如表格所示。
算出这三位同学分别在0—20m、20—80m、80—100m区间内的平均速度,设计表格将计算结果填入其中(不要求有计算过程)。
学后记: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导学案
自主预习:
一、运动世界
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结合教材和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举一些自己认识的运动现象吗?
(看谁举得多)
二、运动的描述
1、收集描述运动的文字、词汇、诗歌、音乐、绘画等进行交流。
认识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举例: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举例: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2、科学家用什么描述运动呢?
(1)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怎样定义的?
(2)什么叫参照物?
(3)根据运动的定义,得出什么是静止?
(4)思考教材“交流与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5)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一些做机械运动的事例吗?
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看谁举例多)
(6)观察、体验、尝试探究:
把书放在桌上,书上放一支钢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钢笔向前缓慢移动。
以课桌为参照物,钢笔和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以书为参照物,钢笔和课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以钢笔为参照物,课桌和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如果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分析讨论得出: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7)、生产、生活中人们怎样巧妙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举几例说明:
小提示:
1、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探究拓展应用:
1.一个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人是 的。
以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以人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2、“
b_L_}o3_2U t4R
i_222小小竹排江中游,微微青山两岸走。
”,青山以为参照物。
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农田里并排行驶,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
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两飞机都。
4.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
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飞行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人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 D.烟雾
5.你相信知道小鸟能撞坏飞机吗?
自我检测:
1.课后作业1、2题。
2.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为参照物;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遨游是以为参照物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著名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4.“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以为参照物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以为参照物。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
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多选)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子弹静止在空中
C.飞机与子弹相对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学后记:
第二章第二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案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习重点: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自我学习:
4、看书测量单位
5、国际单位制:
6、长度的测量:
(1)复习长度的单位、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依次是:
进率:
练习: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第二 章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