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检查规范.docx
- 文档编号:23951506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0.43KB
DR检查规范.docx
《DR检查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R检查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R检查规范
丽水市中心医院放射科X线检查规范
(一)肘关节:
肘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桡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1.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膺嘴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1.3桡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桡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楚;
1.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角165°-170°(女方多为165°,男多为170°)
2.质控要点:
2.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髁中点下1寸英寸.
肘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1.2膺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1.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形重迭显示
2.
质控要点:
2.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2.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二)肩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1.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n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1.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2.质控要点:
2.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2.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迭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三)踝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
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
1.2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80
1.3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
2.质控要点:
2.1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达胶片。
(四)跟骨轴位
1.评价标准:
1.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
2;
1.2距下关节应显示。
1.质控要点:
2.1足底与胶片垂直;
2.2中心线35°向头通过第五跖骨基底部。
(五)膝关节
1.评价标准:
1.1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
行;
1.2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
1.3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分重迭;
1.4髌骨居内外踝中间略偏外。
2.质控要点
2.1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3°,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00,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经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膝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股骨内外髁重迭;
1.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
2.质控要点:
2.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角;
2.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
2.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六)髋关节
髋关节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1/2与髋臼重叠;
1.2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
2.质控要点:
2.1由于股骨颈前旋18°,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迭;
2.2骨盘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
2.3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下1英寸。
髋关节侧位:
1.评价标准:
1.1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迭影;
1.2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
2.质控要点
2.1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
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
与髂前上棘同耻骨)平行;
2.2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髂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5公分达胶片。
(七)颈椎
颈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椎间关节显示清晰“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
1.2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形显示;
1.3应显示颈椎3-7椎体。
2.质控要点
2.1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
2.2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
2.3中心线15°向头通过环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颈椎侧位:
1.评价标准:
1.1颈椎1-7全部显示;
1.2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
1.3下颌骨不与颈椎重迭;
1.4齿状突显示清楚。
1.质控要点:
2.1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
2.2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
2.3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1-2重迭;
2.4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垂直胶片;
2.5焦点胶片距离取180-200公分。
颈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颈椎2-7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
1.2颈椎2-7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
1.3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
2.质控要点:
2.1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50°角;
2.2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
2.3中心线水平投射15°向头,通过环状软骨达胶片;
2.4后前斜位视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
八)腰椎
腰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腰椎1-5及骶椎1-2显示;
1.2腰椎椎体上/下呈单边显示;
1.3腰大肌影清晰。
2.质控要点:
2.1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
2.2中心线垂直腰椎3达胶片。
腰椎侧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及腰骶关节;
1.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
1.3腰椎棘突显示。
2.质控要点:
2.1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3达胶片
腰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的斜位影像;
1.2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
1.3椎弓部分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
2.质控要点:
2.1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45°角;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4达胶片;
2.3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骰骼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注明。
(九)胸部
胸部后前立位
1.评价标准:
1.1两胸锁关节对称;
1.2两肩胛骨推出肋外;
1.3两侧肋隔角显示;
1.4两锁骨居平与第4后肋重迭且仅与肺尖下1/3重迭;
1.5布局合适
2.质控要点:
2.1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紧贴胶片;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
胸部侧位:
1.评价标准:
1.1胸椎4以下椎呈“四方块”侧影,后肋基本重迭,两侧肺门重迭,前后肋隔角显示;
1.2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1.3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阴影明确;
1.4胸骨呈侧位投影。
2.质控要点:
2.1两手臂上举,两手抱头,眼平视,收腹;
2.2前胸壁和后胸背垂直胶片;
2.3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
胸部右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
1.2;
1.3心前间隙的狭窄倒三角形和心后间隙清晰。
2.质控要点:
2.1左臂抱头,右臂下垂手背贴紧臂部,右胸贴片,体轴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55角
(45角心尖前缘为左心室,旋转角度大时右心房比例小,大部显示左心房,旋转角度小时左心房比例小,大部显示右心房)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胸部左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
1.5;
1.3主动脉窗显示。
2.质控要点:
2.1右臂抱头,左手背贴臂部,左胸贴片,体轴旋转,冠状面与胶片成60-65角。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十)头颅
头颅后前位
1.评价标准
1.1眼眶外缘与颅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1.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迭,可见内耳道阴影;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眦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头颅侧位:
1.评价标准:
1.1蝶骨嵴、乳突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叠;
1.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1.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距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
颅底颌顶位:
1.评价标准:
1.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叠;
1.2中颅窝的卵圆孔,棘孔清晰显示。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耳孔等距;
2.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2.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cm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
头颅前后向半轴位(汤氏位Town's)
1.评价标准:
1.1两侧的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1.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1.3两侧的内耳到显示。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侧外耳孔等距,听眦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30度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一)乳突乳突伦氏位:
(Runstvom's)
1.评价标准:
1.1因中心线35度向足倾角,则外耳孔上界清晰,下界与内耳重叠边缘不清晰(即:
内、外耳孔并非呈完整的圆形显示);
1.2鼓窦入口的透亮线可见,已状窦界限较清晰。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距垂直胶片,外耳孔至胶片中心;
2.2中心线35度向足通过外耳孔。
梅氏位:
(Mayer's)
1.评价标准:
1.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1.2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晰;
1.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
1.0。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度,听眦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2中心线45度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
斯氏位(Stenvess):
1.评价标准:
1.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1.2可见内耳道、三个半规管。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度,听眶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12度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二)副鼻窦
副鼻窦:
瓦氏位(Water's)
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侧上颌窦三壁一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示。
2.质控要点:
2.1头听眦线与胶片成37度角,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
2.2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
柯氏位(Caldwtll's)
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侧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
1.3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2.质控要点:
2.1前额和鼻尖贴片、听眦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2中心线23度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十三)视神经孔瑞氏位(Rnees's)
1.评价标准:
1.1视神经孔显示在眼眶的外下1/4象限中成卵圆形阴影;
1.2视神经孔管壁三条骨壁线显示,构成视神经孔的轴位投影。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53度角,听鼻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眼眶外1/3处达胶片。
十四)骨盆出入口位标准体位拍摄
骨盆出入口位是作为骨盆前后位补充的一种骨盆特殊体位,入口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0-45°,与入口平面基本呈垂直。
主要观察骨盆环或入口平面全面观的轴位。
出口位中心线向头侧倾斜女性20-35°,男性30-45°。
主要观察耻骨体、上下支和坐骨
入口位能较好的显示骶骨两侧髂骨的后部,骶髂关节的上方、耻骨联合耻骨支的上缘部位和髋臼的顶弓。
而出口位可显示骶骨髂骨翼、髋臼和髂耻隆突部位的骨折。
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一、体位要求
1、患者面向摄片架直立,前胸紧靠暗盒,身体正中或脊柱正对暗盒中线,暗盒上缘须超出双肩约3cm肘部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达紧靠暗盒,使双肩胛骨不致与肺部重叠,两肩对称,使锁骨成水平位。
2、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
二、摄片要求:
1、肩胛骨应投影于肺野之外,双侧锁骨对称放平。
2、第1-4胸椎椎体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
3、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cm。
三、密度要求:
1、基础灰雾密度值:
DW0.25
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
D=0.25-2.0
3、空曝射区密度值:
D>2.4
四、评片标准
(一)优级片标准:
1、摄片体位正确:
(1)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
(2)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两侧锁骨平行对称;(3)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cm;(4)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
2、影像密度适当:
(1)基础灰雾密度值:
DW0.25;
(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
D=0.25~2.0;
(3)空曝射区密度值:
D>2.4。
3、影像层次分明:
(1)能清晰分辨肺野、纵膈、胸壁与软组织的层次;
(2)第1-4胸椎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
4、无技术操作缺陷:
(1)铅字号码整齐排列于胸片右上角,不能与被检组织阴影重叠;
(2)无体外伪影;(3)暗室操作无污片、划痕、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阴影等。
(二)良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其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基本不影响诊断,总体观察分析不够一级片标准者。
(三)差级片标准:
按一级片标准,其中有两项不符合要求,但基本不影响为诊断,总体分析不够一级片标准者。
四)废片标准:
不符合前述各项要求,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R 检查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