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docx
- 文档编号:23945430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82KB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docx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特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语言情境、小组竞争情境、影音情境、角色情境、数据图表情境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有效性
新的课改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如何才能适应这个要求呢?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1]怎样才能把历史课上活,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有效创设问题引领情境
古人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和探索,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问题情境如何创设?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每课正文前都有“探究的主要问题”,可以好好利用。
但教材给出的有些问题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较好的方法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启发学生结合知识点、分析思考、议论析疑。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例,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知识要求是: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如完全按教材内容平铺直叙地处理教学,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我在复习时按时间循序给出现代中国三个时间段外交的历史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先用表格列举出在三个时间段内现代中国分别取得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巧妙设问,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每一个历史时期内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促进其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2)这些外交政策各自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从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中,你认为影响现代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4)探讨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
(5)比较旧中国和现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差异,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我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
创设问题引领情境,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情境是激活课堂、有效实施教学的根本方法。
二、积极创设语言感染情境
马卡连柯曾说过:
“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的好: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品三国风云人物时,台下的观众会神凝听。
大家在被讲学者的学识折服的同时,也被他那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所吸引,大家于是便一讲一讲地收看下去。
这对我很有启发:
教师单是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积累,还不能保证把课上好,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感人至深,才能抓住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授课时,语言简明生动,它能增强艺术渲染力,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纵横世界的历史画面,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促使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在高度兴奋中接受知识的传授。
如在讲到必修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我用了这样的语句:
“一把火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
这段深刻的内心独白让学生内心感受到了侵略者的野蛮、清朝政府的无能,学生们感慨万千,当堂就有不少学生说出:
让我们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留言”,把想说的、想做的在网上写下来吧!
这样,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自然地实现了。
又如在讲选修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康熙帝》中“雅克萨之战”的结果时,我的过渡语是:
“l689年,东西方各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
一件是西方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专制王权,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一个是东方的中国,l689年清朝同俄国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使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巩固。
—个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道路,一个继续走封建老路,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直至l840年中国被英国用炮舰轰开了大门”。
这样紧紧吸引住学生,为下一步客观评价康熙帝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浓厚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适时创设小组竞赛的情境
列宁曾经说过:
“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精神。
”[2]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具有目标性、对抗性、不可回避性等特性。
课堂里的人际竞争能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效率。
竟争也能使学生较好地发现自己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和局限性,有助于自觉地克服某些不良人格特征。
竞争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注意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充满生机。
[3]这样,在学习中引入竞争,使教学交往的频度提高,力度增强,能有效的促进教学价值的实现。
在教授必修三第2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时,我发现这课的知识点特别多,于是就设计了二十多道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
1.中国四大发明中,最早走向世界的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3.首创“割圆术”的科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阿基米德 C.刘徽 D.祖冲之
……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中国在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生物、医学、建筑、造船航海等领域各有哪些代表性的成就?
3.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
在课堂上我按照学生原始的座位进行分组,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由四个小组的学生来抢答问题并给予累积奖分,最后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答题手各一个。
由于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所以课堂上学生群情激昂、踊跃发言、气氛活跃,下课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兴趣盎然,这节课使学生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他的效果率中认为,人们对工作或学习如得到满意的结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心,从而会增强动机,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信心,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小组竞赛的情境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
四、适时创设影音情境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决定了这一学科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发生的事情。
今天的学生不可能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因而会出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这些难题该如何处理呢?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历史影音资料,创设影音情境,对于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在教授必修一第2单元《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接明潦地弄清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我给学生们播放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状况以及英国的社会状况,学生们在看完资料片后很自然地明白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同欧美国家的差异:
中国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以英国为代表)
总特征
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日益衰落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日益强大
经济
落后的封建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法美相继开展。
政治
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清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品
军事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船坚炮利,陆军装备先进,力量强大
观念
闭目塞听、观念落后、盲目自大
科技发展,思想解放,观念先进
很自然地得出以下的结论:
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的两端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战争的结局必然是中国失败。
原本复杂难懂的知识,被所创设的影音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
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前要深入了解课本知识的内在特征,在需要的时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影音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合理创设角色体验情境
所谓角色情景,是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景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然后经由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再次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增进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各种问题、适应生活的能力。
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不再是被迫的思考,而是在扮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并从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这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演员演的也非常投入。
表演中,观众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扮演者已经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到历史当中去了。
同学都认为这种形式很好,一改历史课堂上死气沉沉的面貌,能够激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
我在教授必修一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课时,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面临三条道路的选择,即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建立一党独裁的政府、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广大的人民群众应该选择哪那一条道路?
我让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国民党、民主党派、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各党派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向人民群众阐发本党的政治主张及其理由并进行相互辩论。
通过具体角色的扮演,再现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而且使学生轻易地弄清了当时国内三派政治力量的政治主张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自然而生。
这种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角色扮演模式就是这样一项历程,它是一项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思考问题,选择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互相评价,使他们逐渐养成思考与做选择的能力。
很多同学都对事件、及其历史地位以及历史人物都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
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除了上述的问题情境、语言情境、小组竞赛情境、影音情境、角色情境以外,还有图片情境、数据图表情境等,教师应该积极开启自己的思维,精心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心 创设 课堂教学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