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化育中学学年上学期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942485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8.89KB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化育中学学年上学期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化育中学学年上学期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化育中学学年上学期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化育中学学年上学期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20年秋化育中学八年级半期测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
一、基础能力(30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娴熟(xián)着舰(zhúo)镌刻(juān)振聋发聩(guì)
B:
呓语(yè)国殇(shāng)妯娌(lí)黝黑(yǒu)
C:
藏污纳垢(gòu)悄然不惊(qiǎo)炽热(zhÌ)绯红(fēi)
D:
憎恶(zēng)殚(dān)精竭虑沿溯(sù)翘首(qiáo)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
每次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C:
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D:
关于是否将华为排除在德国5G建设之外的讨论沸沸扬扬,德国各界反复就此问题展开辩论,看得人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
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故唐朝韦庄称赞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A、
B、
C、
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C、央视《朗诵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
文章以“月”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B、《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赴边慰问将士途中所作,诗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山野深秋晚景图。
C、《与朱元思书》由南朝梁吴均所著,该文抒发了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D、《钱塘湖春行》生动描绘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春光,是一首唱给春日和西湖的赞歌。
6、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抱团前行,勇闯深谷,;奋力拼搏,追求理想,;悉心守护,关爱至亲。
A、故梦能成其璀璨故家能成其温暖故山能成其巍峨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故水能成其壮阔故梦能成其璀璨故家能成其温暖
C、故梦能成其璀璨故家能成其温暖故水能成其壮阔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故水能成其壮阔故家能成其温暖故梦能成其璀璨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
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位教育专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C、懦弱者和坚强者的区别:
前者在困难前不战而退,后者总是直面困难,并勇敢地冲破一道道藩篱。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下文,完成8-10小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
“你改悔罢!
”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这里的“中国人”具体指()
A:
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
B:
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及闲看枪毙的看客。
C:
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闲看枪毙的看客;讲堂里的“我”。
D:
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以及讲堂里的“我”。
9.“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兴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的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而幸灾乐祸,这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刺耳。
10.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B:
第
划线句是作者换位思考,站在日本青年的角度作出的结论,表明作者的理解和宽容。
C: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中“变化了”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作者认为救国首先要从思想、精神上唤醒民众。
D:
第
段和第
段中的两个“他们”分别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二、积累与综合运用
11、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9分,每空1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
(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
,。
12、语言运用(6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校八年级(三)班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江苏省扬州市某同学,在放学途中不慎撞坏路边的轿车,他给车主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赔偿。
车主深受感动,表示不需要赔偿。
网友纷纷为这位“诚信少年”点赞!
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
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
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材料二:
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货,自觉付费。
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价值的百分之三十。
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材料三:
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
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
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2)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
(2分)
(3)拟写一条关于“诚信”的宣传语。
(1分)
(4)仿照下面划线句,再补写句子。
(1分)
诚信是什么?
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诚信好像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
13.名著阅读(7分)
(1)对《红星照耀中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
B·在去延安前,斯诺就已经结识张学良,张学良助其到延安,帮助斯诺成功到达延安还有王牧师、邓发。
C·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记录的,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全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
D·埃德加·斯诺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苏区,完全出于他对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拜和对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向往。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和的真实情况;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产生、发展的原因。
(3分)
(3)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这本书你,并说明推荐理由。
(2分)
14、古诗文阅读欣赏(6分)
【甲】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战城南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
,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
喻指君主。
典出宋玉《九辩》: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也传达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
甲诗尾联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
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中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
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
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严,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2分)
(3)甲乙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分析景色的特点有何不同。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1)父亲的灶台母亲的爱(11分)
炊烟是灶台盛开的花。
灶台像是一家之主,左右着乡下人的日子。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在老家新媳妇接过门满一年就分家,而分家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支锅垒灶,过上“有锅才有家”的日子。
另立炉灶时村里人总会想到父亲,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泥水匠,支灶台是他拿手的活儿。
支灶台有一定的学问和规矩,烧起来要省柴,还要美观耐用。
父亲充分考虑到柴草燃烧时发出的热量和使用时的方便,每次总能把灶台支出新意。
那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砌好后的灶台用石灰粉平、刷白,一口大锅坐在上面就可以“热锅”了。
所谓“热锅”就是在新支起的灶台上做一顿饭,“热锅”既表达了主人的一番谢意,又检测了匠人的手艺。
热锅时左邻右舍都会到主人家祝贺,父亲总会醉醺醺的,十分得意的回家。
父亲用土坯垒起的我家的灶台,台面是泥灰抹的。
厨房低矮、昏暗、潮湿,炊烟把厨房熏得黑黢黢的,房顶上挂着黑灰条,墙角缀着蜘蛛网。
日子一长,灶面就会裂开道道深浅不一的缝隙,用洗碗布擦洗时,常常会沾起泥浆,总也抹不干净。
父亲从东家到西家忙着做些泥水活,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天天既要围着灶台转,又要打理田里的一切。
父亲很少坐在灶膛前烧火,灶台属于母亲一个人的舞台。
母亲从田里回到家时,总是风风火火连夹带拖地拽进一捆棒子秸放在灶台跟前,在她松手的霎间,抖落满地深秋的气息。
母亲拿着一个小板凳,点着一小撮棒子叶,小心翼翼地送入灶膛内,一边挑起棒子秸叶,一边向灶膛吹着气,偶有一股浓烟从灶口窜出,整个厨房霎时被浓烟笼罩着。
母亲深受其害,总是被熏得直流泪,呛得直咳嗽。
烧锅是一份苦差事,硬柴棍好烧,可不多,过多的是棒子秸和树叶,却都不耐烧,得寸步不离地在灶门口守着。
但看着柴火在灶膛里翩翩起舞,又觉得十分温馨。
棒子秸燃后的红炭轻如薄羽,在静静红光里脱下一件件白的衣衫,红的骨头越来越细,越来越薄,白的衣衫越脱越多,围着越来越小的骨头,火骨头脱光衣衫,松软地坐在火炉里,一火炉的白衣衫,层层翻卷,安详圆满,一如村里的长者安详地走过的一生。
揭开锅盖,会飘起一屋子的蒸汽,幸福便像饱和了一样,弥漫在周围,香喷喷地。
灶台烧起来,屋里暖了,人也暖了,整个岁月便都暖了起来。
读初中时离家远,冬天来临时母亲每天做饭都会在灶膛里塞上一块红薯,让将灭未灭的灰烬慢慢地烘熟它。
上学时,母亲把红薯掏出来,在两只手上不停地翻动着,一边翻动一边拍打红薯上的草木灰,然后用一块棉布包严实了交给我,让我带着一路上捂手,等到学校的时候,红薯也渐渐凉下来,很快就成了我的腹中之物,天气再冷我的手也从未冻坏过。
我们兄妹逐渐长大时,土灶台换成砖灶台并砌上烟囱,用水泥抹上光滑平整的灶面,灶身、烟囱全都抹上石灰,一片洁白。
日子在母亲的侍弄下如灶膛里的火又红又旺。
后来我们像散落的种子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根发芽。
吃饭的人少了,母亲说烧大灶废柴,父亲便扒了大灶支起精致的小灶,还贴上瓷砖,十分洁净、漂亮。
灶台就这样烹调着母亲的苦乐年华,洗刷着生活日记里的一页页美与酸。
灶台开出的花是乡下人的图腾,只要灶膛里有火,日子就不会停止,乡下人的心里就会多一份安慰、踏实,家就永远那么温暖怡人。
15.文章围绕灶台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3分)
父亲为村里人和自己家垒灶台→→
→
16.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母亲拿着一个小板凳,点着一小撮棒子叶,小心翼翼地送入灶膛内,一边挑起棒子秸叶,一边向灶膛吹着气。
(描写角度赏析)
17.文章最后一段“灶台开出的花是乡下人的图腾”,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18.文章第
段划线句细致刻画母亲对孩子的爱,请结合生活实际,描写你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细节。
(不超过30字)(3分)
(二)湿漉漉的乡愁(10分)
各种嘈杂声捣碎夜的宁静,寒风如盗梦者,躲在窗台下面,几只野猫上蹿下跳,把我的心湖搅得难以平静。
嘴唇干裂,感觉在冒青烟,体内的水分被白天的奔波和夜晚的失眠抽去。
目光向北,再向北,如鱼儿般游进那片一望无际且亮汪汪的高原水乡,我的眼角不断滴落乡愁,把黑夜的尾曲浸透得湿漉漉的。
在我的印象中,故乡人从来不知道“渴”为何滋味,日子总是水灵灵的。
奔跑的高原累了,就把头伸进一个个清澈的龙潭里,一阵痛饮,然后继续去追赶太阳。
天空或晴,或阴,可总是一片澄净,如故乡人的明眸和心灵。
一年四季,高原水乡呈现出一帧流动的风景,湖里的芦苇枯了又荣,沟边的小草黄了又绿,河边的垂柳瘦了又肥,目光不管从哪个角度投射过去,都与浓浓的美韵不期而遇,既而醉入其中。
扎根于高原水乡的童年和少年,是我人生中最蓬勃最亮丽的时节。
一尾鱼的游动,足以让我追逐一个季节;一只水鸟的飞翔,足以让我幻想一生。
河流的欢笑,龙潭的金光,把每一个日子都渲染得多姿多彩。
在水沟里翻泥鳅,满头满脸满身都沾着泥巴,成为活脱脱的泥人,可心里的快乐就像被捉放进盆里的泥鳅,不停地蹦跳。
有时难免快乐过头,惹下一些麻烦,比如:
为找土块堵住沟里上游的水而把某家的田埂挖断,只顾盯着泥鳅的踪迹而随手把稀泥甩到人家的稻穗上等。
当别人来家里告状时,会遭到大人的一顿训斥,甚至挨揍。
但转身又把教训和疼痛忘得一干二净,依旧在水沟里翻泥鳅翻得不亦乐乎。
钻入芦苇丛中掏鸟蛋,也是其乐无穷的事儿,可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心生愧疚。
当时,我们只顾自己之乐,而全然不顾鸟妈妈之痛,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出世的孩子被人带走,它该多伤心啊。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现在自己走得越远越体会到个中的痛感。
故乡人天生就是画家和诗人,他们用色彩和诗意,表现、表达着对高原水乡的热爱和迷恋。
一声布谷鸟的鸣叫,从云端落下来,如一把钥匙插进他们的心锁里,随之灵感泉涌,创作出一件件不同季节,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
田野的画布上,他们把锄头或犁当作画笔,用汗水调色,在冬天描绘出流淌的绿意,在秋天描绘出跳荡的丰收之景;生活的稿纸上,他们把锅碗瓢盆当作字词,用心音调遣,在春天赞颂花之绚丽,在夏天抒怀叶之情深。
而他们也许不知道,也许习以为常,他们耕作的身影是高原水乡这幅水墨画中最迷人的部分,他们布满悦色的笑脸是高原水乡这首朦胧诗中最有韵味的部分。
在城市里,我的目光很呆滞,我的内心很荒凉,很多时候想找点儿灵动来激活目光,找点儿色彩来缀饰内心,可我发现,外表华丽的城市其实比我还贫困。
离开高原水乡后,我的生命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在异乡喝再多的水也无济于事。
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呼唤,总是带着血丝。
有时受了委屈,想流泪,但就是无泪可流,或者流出来的泪都是浑浊的。
我每走远一步,乡愁就拉长一截,有人问:
你身后为何湿漉漉的?
我答道:
那是我存活的最后希望。
19、作者以“湿漉漉的乡愁”为标题,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2分)
20、作者的“高原水乡”记忆是由哪些内容构成的?
阅读第
--
段并依次概括出三点。
(3分)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
(2分)
22、文章开篇及文末都写出了缺水的感受,作者刻意突出这一感受的意图是什么?
(3分)
四、课内外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
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
,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
成就:
轮廓。
信宿:
两三日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25【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
(3分)
26、【甲】【乙】两文各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五、作文(60分)(选作一题)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想写你的名字
在蓝天碧海的沙滩
一横是感激
一竖是祝福
一点是思念
可是我担心,海浪温柔的抚摸。
生活中,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人,是我们要用一生的时光来铭记的。
请以“想写你的名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8、请以“,如此简单”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八(上)语文中期考试答案
1、选择题
DBACBBDCDB
2、积累与综合运用
1芳草萋萋鹦鹉洲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2、综合性学习
(1)人言即信,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承诺;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失信的恶人终会自食其果。
(2)要多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标准;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做出相应的惩罚。
(答对两点给全分)
(3)有信走遍天下,无信举步维艰(符合内容,标语格式都给分)
(4)诚信好像是沙漠中的绿洲,失去它你将饥渴难耐。
(符合内容和比喻要求给分)
13名著阅读
D共产党红军红色中国
推荐理由示例: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作品,作者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是一部畅销八十多年的长征经典作品。
14古诗文阅读
C
(2)广阔无垠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上,显得又大又圆。
(3)甲诗抓住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抓住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15、母亲在灶台旁烧火母亲在灶膛为“我”烤红薯驱寒父亲为母亲支起精致小灶
16、运用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形象地描写了母亲起火时的全过程,表现母亲动作的熟练,突出母亲的勤劳。
17、
“灶台开出的花”指的是炊烟,“图腾”指的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个集体凝聚的标志
炊烟是一种信仰,因为炊烟代表着饱足、温暖与安详
炊烟也是家的标志,正如文中所写“有锅才有家”,灶台生火升起的炊烟就是温暖怡人的家的象征。
(答出两点给全分)
18、略
19、
标题提领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因乡愁而泪水涟涟的情形,表达出作者情真意切的思乡情感。
以有形散文“湿漉漉”修饰“乡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故乡的自然美景童年、少年时代的趣事故乡人的辛勤劳动以及美好生活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勤劳的故乡人不同季节在土地上播种的庄稼”比作“艺术品”,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表达出作者对勤劳故乡人的赞美之情。
22、以在异乡时身心的难受与回忆起故乡时的温暖情形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困顿,衬托出故乡生活的美好幸福,突出作者深重的乡愁。
23、C24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25湍急纡回侧面
26、甲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乙文主要突出黄牛山高,凸显“重岭叠起”之美。
两文都表达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中学 学年 上学 年级 上期 语文 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