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docx
- 文档编号:23940884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82.02KB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docx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生产论
内容介绍:
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
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
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五节规模报酬
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
问题:
既然市场能够配置资源,为什么还会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
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
1、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并非免费午餐:
交易成本(1937科斯企业的性质)
2.看得见的手——管理
管理取代市场机制的调节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问题:
是否企业的规模越大越经济?
计划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注意:
技术进步不断改变企业的边界。
二、企业的目标:
经验研究:
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
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
利润:
96.9%;增长:
86.2%;成本效率:
81.5%;
长期生存:
74.5%;短期生存:
55.4%;管理乐趣:
53.8%
微观经济学中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
一、生产者
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
1、生产(Production):
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或:
将投入(Input)转变为产出(Output)的行为或活动。
2、生产要素:
(1)劳动、
(2)土地、
(3)资本
(4)企业家才能
三、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
(1)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Q=f(L,K…N,E)
Q=f(L,K)
(2)在理解生产函数时必须注意
A、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B、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即假定企业的要素利用率是高效的且是相当稳定的)
2、常见的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含义:
在任何产量水平上,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之比都是固定不变的。
Q=minimum(L/U,K/V)
该式表示,产量Q取决于L/U和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
其中U,V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TechnologicCoefficient)。
表示一单位产出所需的要素投入量。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特点
通常假设:
投入量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
所以有:
Q=L/U=K/V
进一步有:
K/L=V/U
这说明,对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所以,各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维持不变。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由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
其函数形式为:
Q=ALαkβ,0<α<1;0<β<1
Q—产出;L—劳动;K—资本
其中:
α—产出的劳动弹性(3/4)
β—产出的资本弹性(1/4)
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
1、固定要素(FixedFactor)或固定投入(FixedInput):
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
2、可变要素(VariableInput)或可变投入(VariableInput):
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
二、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
1、短期(ShortRun):
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即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2、长期(LongRun):
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
3、注意:
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是有无固定投入要素,而非具体时间的长短。
一定时期内固定要素变动的难易跟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紧密相关,因而短期或长期的时间跨度一般取决于企业所属的行业。
4、短期和长期企业增产途径的区别
在短期,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来提高产量;而在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扩建厂房、增添设备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
经营与规划的含义:
一般而言,不管在哪个时点上,企业的经营总是短期的,因为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但多数企业在不断地计划和考虑改变整个经营规模,这又导致所有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因此,我们常将企业在短期内的活动称为“经营”(Operating),而将其在长期内的活动称为“规划”(Planning)。
三、短期生产函数
在生产函数Q=f(L,K)中,假定K固定不变,则生产函数可写成:
Q=f(L,K)=f(L)这是通常采用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形式,它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根据短期生产函数Q=f(L),可以得到:
劳动的总产量(TotalProductofLabor):
TPL=f(L)
劳动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ofLabor):
APL=f(L)/L
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ofLabor):
MPL=df(L)/dL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内容:
对只包含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即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最终下降的规律。
(2)成因:
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组合比例。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启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率;否则,片面地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报酬的减少。
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一是技术条件不变;二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要依次经过递增、递减乃至为负数等几个阶段。
这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矛盾。
该规律强调的是边际报酬最终要呈递减趋势。
3、生产的三个阶段
问题:
技术先进是否意味着经济性也更好?
A、区分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
技术效率是以实物的投入-产出比来度量(在质量相同条件下)
经济效率是以生产单位产量的成本来度量
B、技术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经济效率高
例如:
美国的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钢铁工业劳动生产率的8倍,但中国生产1吨普通钢材的成本却比美国低。
为什么?
但是:
我们经常面临的并非是一种要素投入的解决问题
1)各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多少?
例如:
一个工厂的设备与工人的数量比例;一个医院的医生与护士的比例;
2)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应为多少?
所以这是下个章节的任务。
第四节两种可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以包含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厂商在长期内的生产问题。
包含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f(L,K)
L——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K——可变要素资本投入量;Q——产量。
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分析
研究在产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能力。
产品产量劳动力投入量资本投入量
10038
10046
10064
10083
一、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IsoquantCurve):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数量组合。
等产量线的特点
(1)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低,反之越高。
(2)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互不相交。
(3)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代表两种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所有组合方式。
(4)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
(1)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必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MRTSLK=-(△K/△L)
它是等产量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内容: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连续增加时,该种生产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成因:
三、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Isocost):
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花费一定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数量组合的轨迹。
成本方程:
C=·L+r·K
C—成本,—劳动价格,r—资本价格
等成本线
四、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企业在配置资源、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使其产量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
一旦达到这种最佳组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处于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故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状态又被称为生产者均衡(Producer’sEquilibrium)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条件
几何表示: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
均衡条件:
MRTSLK=/r
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的最大化,企业必须将生产要素使用到:
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而此时生产要素的使用状态就是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2、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条件
均衡条件:
RTSLK=/r
同样可以写成:
RTSLK=MPL/MPk=/r
进一步可以写成:
MPL/=MPK/r
几何条件:
等产量线与成本线的切点。
五、均衡的变化——要素价格变化对最佳组合的影响
1、要素价格变化将会改变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后,新的要素最佳组合将使用更多相对廉价的要素,减少相对昂贵要素的使用量
2、成本提高对最佳组合的影响-----生产扩大路线
第五节规模报酬(ReturntoScale)
注意:
主要分析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与随之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常以企业全部生产要素的同比例变化来表示企业生产规模的改变。
一、规模报酬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规模的改变所引起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二、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的原因
规模报酬递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规模报酬递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1、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1)内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自身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
(2)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成本上升的现象。
(3)内在经济存在的原因
规模扩大可以:
A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B实现专业化,使分工更精细;
C提高管理效率;
D对副产品加以利用;
E以更有利的价格进行原材料采购和销售产品。
(4)内在不经济的原因
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
A管理效率降低
B要素价格和销售费用增加
2、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所属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
(2)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成本上升的现象。
(3)产生外在经济的原因
A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人才等。
(4)产生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A一个行业过大会使各个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厂商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
B此外,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个别厂商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代价。
(5)关于范围经济
许多企业并不仅仅生产一种产品,而是同时进行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
企业通常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经营管理等(包括副产品)。
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就可以认为存在范围经济;反之就是范围不经济。
家具生产等
巩固计算
例1:
巨浪公司生产袖珍计算器,设备的数量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可以改变工人的数量。
每天产量与工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为:
计算器的价格为每只50元,工人每天的工资为30元。
该公司使用多少工人可以使利润达到最大?
解:
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
例2
弥勒公司每小时产量与工人和设备使用时间的关系如下:
L为工人数量(人),K为设备使用时间(小时),工人每小时工资8元,设备每小时价格2元。
如果该公司每小时生产80单位产品,应使用多少单位的工人和设备?
解:
由要素最佳组合条件
可得:
又因为:
Q=80
例3:
生产函数为:
判断其规模报酬情况。
解:
因为n=1.5,该生产过程为规模收益递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 教案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