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非选择题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3940689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240.44KB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训练.docx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非选择题训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训练
2017高考生物非选择题训练
1.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该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不考虑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为________mL,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叶肉细胞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二氧化碳在暗反应中与C5结合生成C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则会消耗更多的C5,从而使C5的含量降低。
(2)光照强度达到c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而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的吸收量为8mL/h,则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也为8mL/h,即呼吸作用速率为8mL/h,故光照强度为c时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48+8=56(mL)。
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叶绿体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另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答案:
(1)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减少
(2)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56 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某植物的三个基因A、b、d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紫色物质。
基因A、B、D分别对基因a、b、d为完全显性。
假设该生物体内紫色物质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通过下面的途径转化而来(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及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____________。
(4)如果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
,在没有突变、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对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植物的颜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紫色个体的概率为3/4×1/4×1/4=3/64。
(3)验证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采用自交或测交方法,但是自交方案更为简便一些。
为避免因a基因影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亲本必须为含AA的个体,因此应选用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AAB_D_(白色)、3AAB_dd(白色)、3AAbbD_(蓝色)、lAAbbdd(紫色),因此性状分离比为白色∶蓝色∶紫色≈12∶3∶1。
(4)由于题中“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
”,则AaBb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那么AaBbDD×aabbdd→1/2AaBbDd(白色)、1/2aabbDd(无色),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白色∶无色≈1∶1。
答案:
(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合理即可) 生物的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合理即可)
(2)3/64 (3)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白色∶蓝色∶紫色=12∶3∶1(合理即可)
(4)白色∶无色≈1∶1
3.请分析回答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图1表示正常人饭后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者的变化关系,若a代表血糖浓度,则b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由图可知血糖平衡调节机制为________调节。
(2)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有关神经并测定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①开始刺激后,短期内血糖浓度____________。
②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若要证明该推断正确,可设计实验验证,大致思路是:
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先做实验前测试,然后注射适量的________,通过比较________的浓度变化来确认。
解析:
(1)正常人进食后,葡萄糖被吸收入血,血糖浓度先升高,随后胰岛素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结合图1推知,若a代表血糖浓度,则b代表胰岛素浓度,c代表胰高血糖素浓度。
由图可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效果相反,都会作为信息反过来影响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故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
(2)由图2可知,电刺激支配胰岛的有关神经后,胰岛素浓度上升,而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则血糖浓度会降低;验证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时,自变量为胰岛素的有无,因变量为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量,故应给大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并测量其胰高血糖素浓度,然后与注射前大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进行比较分析。
答案:
(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反馈
(2)①降低 ②胰岛素 注射前后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
4.某麦田的面积为ahm2,麦田中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其中田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田中常发生虫害。
蚜虫吸食麦叶和嫩穗汁液,红蜘蛛吸食麦叶汁液,则麦田中蚜虫与红蜘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某研究小组欲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
(2)该小组某次调查获取的田鼠种群数量为c只,则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在田鼠种群数量为________之前进行鼠害防治,才能避免小麦大量减产。
(3)田鼠繁殖期间需要更多食物,结合此食物链,田鼠机体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
解析:
(1)红蜘蛛和蚜虫都以麦叶的汁液为食,两者构成竞争关系。
由于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泛,个体较大易于标记,因此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2)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中的种群数量,即为c/a(只/hm2)。
由于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田鼠种群数量为K/2即b/2之前进行鼠害防治,才能避免小麦大量减产。
(3)田鼠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鼬捕食田鼠所产生粪便中的能量都属于田鼠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
(1)竞争 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个体较大易于标记
(2)
(只/hm2)
(只)
(3)田鼠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鼬捕食田鼠所产生粪便中的能量
5.生理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在一定光照或黑暗不同温度条件下,O2释放或吸收速率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O2释放速率(mg/h)
0.89
1.22
2.96
3.47
4.43
4.21
3.78
3.56
3.20
黑暗下O2吸收速度(mg/h)
0.53
0.73
1.30
2.14
2.96
3.45
3.96
4.35
4.43
(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温度为10℃时,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此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2)由表可知,在________℃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最高,从表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植物呼吸作用最强时的温度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叶绿素含量前应制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除加入无水乙醇和石英砂外,还需要加入CaCO3,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可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时应以________作为对照。
解析:
(1)有光照的条件下,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够产生ATP,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则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生成的ATP会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中。
(2)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可用表中的光照下氧气释放速率+黑暗下氧气吸收速率表示,通过对表中数字相加和对比可知,40℃时,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最高。
表中在5~4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呼吸速率一直上升,故不能判断出植物呼吸速率最强时的温度范围。
(3)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提取色素时使用的是无水乙醇,故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时要用无水乙醇作对照。
答案:
(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类囊体→叶绿体基质
(2)40 不能 呼吸速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未出现下降趋势
(3)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无水乙醇
6.如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在静息状态下,Na+由神经元排出的方式为________。
(3)图丙为________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6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若神经递质M和N可分别打开突触后膜的Na+通道和Cl-通道,其中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内呈正电位的是神经递质________,另一种神经递质可使膜内外的电位差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解析:
(1)由图甲可知,①为感受器,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兴奋由①传向⑤,因此,A和B两个电流表中的指针均偏转2次。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排出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3)图丙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4处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6处可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在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较多,因此,当神经递质M使突触后膜打开Na+通道时,会导致Na+内流,从而使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当神经递质N使突触后膜打开Cl-通道时,会导致Cl-内流,膜内的负电位变大,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
答案:
(1)2次 2次
(2)主动运输 (3)突触 化学信号→电信号 (4)M 变大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草原湖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于地形高低的差异,草原湖不同地段生物的种类和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草原狐每到新的领地,会通过察看是否有其他狐狸的粪便、气味确定该地有没有主人,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如图为草原湖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调查草原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当地纵横交错的公路将某种群分隔开,会产生________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解析:
(1)由于地形差异,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原狐通过嗅气味、看粪便以确定某地是否为其他个体的领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量之比,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为e/b。
(3)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调查。
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隔离,纵横交错的公路所导致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属于地理隔离。
答案:
(1)水平 信息传递
(2)呼吸作用 e/b (3)取样器取样 地理隔离
8.某二倍体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用甲、乙、丙三种基因型不同的红花高茎植株分别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
用F1植株随机交配,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9∶1∶1∶1。
请回答:
(1)培育红花矮茎新品种所利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分析F1植株均为红花高茎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基因型的植株在开花前死亡,死亡个体的基因型包括________。
若用F1植株和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若用乙的单倍体植株能培育出红花矮茎新品种,则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
培育单倍体植株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由于该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若要得到可育的红花矮茎新品种,应在__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解析:
(1)F1自交F2的表现型为9∶1∶1∶1,与9∶3∶3∶1对比分析,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和aaBb时植株在开花前死亡,这样存活个体中含有一种显性基因的只能是纯合子。
F1(AaBb)与白花矮茎植株(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1AaBb(红花高茎)∶1aabb(白花矮茎)∶1Aabb(致死)∶aaBb(致死)。
(2)若用乙(基因型为A_B_)的单倍体植株能培养出红花矮茎(基因型为AAbb)植株,且乙与aabb杂交,F1为红花高茎(AaBb),则乙的基因型是AABb。
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是在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的,故应在有丝分裂前期处理单倍体幼苗。
答案:
(1)Aabb和aaBb 红花高茎∶白花矮茎=1∶1
(2)AABb 花药离体培养 有丝分裂前期
9.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
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如图甲所示。
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
(2)A点时叶肉细胞中形成NADP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氧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
(3)据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
(4)图乙中,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解析:
(1)从图甲可知,与M点相比,N点种植密度较大,因此会影响单株番茄的光照强度,同时也会影响通风即影响二氧化碳的浓度,即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从图分析可知,密度过大,单株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要注意合理密植。
(2)图乙中A点时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为0,即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形成NADPH。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先进入丙酮酸,然后在第二阶段再进入二氧化碳中。
(3)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所需的最低温度是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的最低温度,从图乙可知,为20℃。
(4)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二倍的点应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即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B、D点。
答案:
(1)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合理密植
(2)类囊体薄膜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20℃ (4)B、D
10.图甲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Na+内流引起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机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甲中,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
(3)图甲中的Na+内流是指图乙中Na+______________(填“由A侧进入B侧”或“由B侧进入A侧”)。
图乙中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
由图乙可知,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
解析:
(1)反射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2)在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
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突触后膜能识别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神经细胞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图乙中A侧为正电位,B侧为负电位,故Na+内流是指图乙中Na+由A侧进人B侧。
据图分析可知,失活关闭状态的Na+通道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
由图乙可知,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Na+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
答案:
(1)完整的反射弧一定条件的刺激
(2)突触小泡 流动 信息交流
(3)由A侧进入B侧 不能 Na+通道的开放和关闭(Na+通道的失活和复活,合理即可)
11.亨廷顿氏舞蹈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病。
如图为某家族关于亨廷顿氏舞蹈症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亨廷顿氏舞蹈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Ⅲ-8、Ⅲ-9是孪生兄弟,则一般认为发育成两兄弟的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
(“相同”或“不同”)。
Ⅲ-8的基因型与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假如Ⅲ-8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由Ⅰ-1、Ⅰ-2患病,生出的Ⅱ—5为女性且不患病可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2)Ⅲ-8、Ⅲ-9是孪生兄弟,但两人一个表现为患病,一个表现为正常,故一般认为发育成两兄弟的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由Ⅱ-3正常,Ⅱ-4患病可以推出,Ⅲ-8的基因型为Aa;由Ⅱ-6患病,Ⅱ-7正常可以推出,Ⅲ-10的基因型为Aa,故Ⅲ-8和Ⅲ-10的基因型相同。
(3)Ⅲ-8与一正常女子(aa)结婚,其后代基因型为1/2Aa、1/2aa,患病的概率为50%。
答案: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a Aa
(2)不同 100 (3)50
12.生物浮床技术是以浮床作为载体,把某些水生植物种植到水面,达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
请回答:
(1)某池塘N、P含量过高,到春季由于________变得适宜,使各种浮游藻类的数量以________型曲线增长而形成水华。
随着水华形成,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
(2)生物浮床技术的应用,使该池塘植物的空间结构在________方向复杂化。
由于浮床植物和浮游藻类之间存在对________和水体中________的竞争,从而抑制了水华的发生。
(3)生物浮床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定期回收浮床并更新水生植物,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促进物质循环。
13.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表所示。
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液中通入O2和N2
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水中通入O2和N2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检测叶肉细胞中有无淀粉的生成,应先使用________(填试剂名称)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检测,如叶片变为________色,说明叶肉细胞中产生了淀粉。
(2)与组5相比,组6无淀粉的原因是无光照,叶肉细胞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了暗反应进行。
与组5相比,组7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缺少________,影响了暗反应进行。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此时该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
如果组4的溶液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
叶片中________(填“有”或“无”)大量淀粉产生。
解析:
(1)酒精是有机溶剂,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使用酒精处理叶片可以进行脱色。
碘液是检测淀粉的试剂,碘遇淀粉变蓝色。
(2)组6叶片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反应,因而不能产生暗反应所需的物质ATP和[H]。
组7水中通入的是O2和N2,没有二氧化碳,因而暗反应不能进行。
(3)组2黑暗条件下生成淀粉的原料是葡萄糖。
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组2叶片处于黑暗中,其产生的ATP来自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如果组4只通入N2,不通入O2,则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故为葡萄糖合成淀粉提供的能量少,合成的淀粉也少。
答案:
(1)酒精 碘液 蓝
(2)ATP [H](还原氢) CO2 (3)葡萄糖 ATP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无
14.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A处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________将大量内流。
(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________,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与激素丙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选择题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