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7神木至盘塘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优化建议.docx
- 文档编号:23940249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8.31KB
G337神木至盘塘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优化建议.docx
《G337神木至盘塘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优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337神木至盘塘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优化建议.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337神木至盘塘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优化建议
G337神木至盘塘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2019年6月修改稿)优化建议
1、总体设计
(一)路线沿窟野河、边家沟、菜园沟、石林塔沟(邱家鄢沟)、黄河右岸布设,设计速度60Km/h,局部利用路段采用400Km/h;路基宽度24.5m/12.25米,旧路利用路段可采用12.0米。
建议补充完善终点设计标准过渡设计,黄河特大桥西岸50米由一级公路60Km/h、24.5m过渡为高速公路80Km/h、25.5m?
K56+300石岜峁平交至终点是否控制交通出入?
包括交通标志的底色。
新建桥梁与路基同宽,半幅采用为12.25米;新建隧道均为段隧道,可与路基同宽,不必加宽为12.75米。
旧隧道2个为长隧道、1个为短隧道,有无港湾式紧急停车带。
设置爬坡车道路段,地形较困难,右侧3.0米硬路肩宽度可适当减窄。
(2)建议补充说明风化塔村路段初设阶段路基宽和路线方案比较情况,原则应遵循初设确定原则,施工图审查要求加宽至24.5米。
建议补充说明K36+100至K37+100路基宽度24.5米减窄为20.0米,节省造价、减少拆迁数量等,原则应执行初设批复。
(3)K33+136牛栏沟隧道原则按初设批复执行,施工图审查要求新建半幅隧道。
初设绕行方案经济技术缺点很明确。
(4)送审稿窟野河7号和12号右幅利用旧桥,施工图审查要求左幅利用旧桥。
原则上应按初设批复方案执行。
依据说明书,因拆迁干扰修改稿仅调整了7号桥,12号桥拆除上部重建,建议完善经济技术比较。
(5)建议核查工程数量变化情况,依据统计比较表,施设路线长度增加0.031Km、单幅桥隧减短63.8+349米,但路面面积也减少了0.125千平方米。
(拆迁是增加了,不是减少了643.5)
(6)建议建设单位提前落实施工安全风险总体评估主体单位,尽早落实交通安全性评价,据此完善相关设计。
(七)该项目初步设计设计已经批复,建议设计单位配合建设单位核查和维护公路安全。
(八)本项目为旧路扩能经营性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建议平曲线半径采用200米控制,满足60Km/h一般最小半径的要求,大于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无小半径曲线。
施设多个R采用250米控制,增加了工程数量,降低了旧路利用率。
(九)建议加强总体设计、方案设计的核查完善。
尽管施设较初设优化了多处设计方案,但总体认为:
初设、施设送审稿、施设修改稿之间,方案性变化偏多;施设审查意见和本次审核意见中,涉及方案性意见也比较多。
(十)建议总目录细化至每分册图纸内容,每分册文件增加图表对应页码,便于阅读和利用。
(十一)建议按国家和省厅关于勘察设计质量方面的要求,完善“两校三审”签字,切实做到质量可追溯。
包括设计人、复核人、项目专业组负责人、项目总体负责人、单位各专业审定人等。
二、路线
(1)平面设计
1.建议折家峁K25+150峁窟野河5号大桥路段保持整体式路基方案。
施设采用分离式路基将R200加大至R270米,以满足80Km/h。
该项目设计速度为60Km/h,K25+152窟野河5号桥采用分离式,桥长增加20米,增加了占地和挖方等数量。
服务区东侧改路、改河等矛盾加大。
2.建议进一步核查比较ZK29+961.52窟野河7号大桥路段的加宽方案,是采用利用和加固旧桥方案,还是新建重车桥梁。
施设说明书仍保留了左侧加宽的优化结果,但平纵面已修改为YK29+946.52窟野河7号桥右侧加宽方案。
依据说明书,左侧加宽较初设桥梁减短180米(半幅桥是否90米?
若左侧新建可不大于7孔)、防护减1.372千立方米、挖方增加160.82千立方。
修改稿根据施设审查意见改为右侧加宽,右幅桥梁采用8*30米,较旧桥增加1孔,但依据施设说明书旧桥0号桥台高13米,需要增加3孔?
3.建议补充说明K41+576.96窟野河12号大桥右幅加固利用旧桥方案与右侧加宽新建方案的造价差异。
维持K41+576.96窟野河12号大桥左侧加宽方案,可拆迁较小,与沙茆中心卫生院、烈士纪念塔等协调较好,干扰较小。
该工点左侧加宽原则可行,施设修改稿拆除桥梁上部,加固利用桥梁下部,但未见相关计算说明。
4.建议核查左移K44+400至K46+400平面,侧坡挖方路段尽量采用台口路基。
施设审查要求K45+200JD53左微调减少挖方,修改稿仍存在800米的路堑,左侧四级、五级路堑边坡仍占多数,右侧最高为九级边坡,K45+300冲沟处仍为全挖路堑,结合前后路段路基形式,仍应左微调。
K46之后考虑设置爬坡车道,平面也应左移。
经查横断面,平面有条件左移(纵面升高相对困难):
K44+280至K44+585为全挖侧坡路堑,最高87.2米。
K44+625沟道,填26.2米。
K44+684至K44+900(应补横断面)为全挖侧坡路堑。
K44+928沟道,填22.4米。
K44+965至K45+904为侧坡路堑,中间冲沟K44+289外侧仍为两级路堑。
沟道,中间局部K45+811填11.9米。
K45+942填21.8米。
K45+982至K46+630为侧坡路堑或刷坡加宽。
5.建议适当延长K47+340JD57R400、卵曲线R1465应配合左移平面(左线R294对应路段),降低高边坡。
施设将新建左幅王家寨隧道711米改为新建右幅K47王家寨隧道362米,方案基本合适。
K47+362至K47+653刷坡加宽或侧坡路堑,YK47+500右侧高边坡达十七级,该段边坡长约300米。
施设审查意见要求优化王家寨隧道进出口线位,修改稿隧道进口仅增加明洞、隧道加长为404米(未调整平面?
),隧道出口右移了7.5米基本合适。
依据前后横断面,配合进口调整线形时,出口路段不应再右移,或可左微小调整。
6.K49至K51未充分利用旧路,基本需要新建路面和路基,应比较采用R200米控制时,旧路基和路面的利用率。
该段设R400、450、675、425、255米。
K49菜园沟村和K52邱家鄢村等等路段微调线位,采用双侧加宽方案、减少拆迁干扰基本合适。
7.施设适当右移邱家鄢左幅隧道进口K51+270原则可行,减短隧道长约70米,建议核查进口不良地质体影响及处治措施,完善相关说明书。
8.K53至K54+500旧路利用率偏低,建议采用R200控制提高利用率。
该段平曲线半径依次为310米、320、265、400米。
9.K54+500至K56未充分利用旧路,以新建路面和路基为主,建议减小R提高旧路利用率。
该段平曲线半径为2538、2550、1095、2650米,指标较高,其中3个偏角较小。
10.建议K58+171JD81适当后退,JD80R755适当减小、JD81R755适当加大。
K57+900处为三级陡坡填方边坡,后期病害较多。
(2)纵面设计
1.建议补充旧路路面利用分段表,比较技术状况评价结论和纵面拟合利用结果。
重点列出旧路面可作为中下面层、基层或底基层的路段,纵面拟合是否充分利用?
旧路利用路段坡长、竖曲线长度及半径等指标可灵活掌握。
2.建议补充既有桥隧两端引线纵面衔接过渡原则。
应给出允许桥隧引线纵面拟合与桥隧标高最大误差,及设置过渡段的长度,可参照超高渐变率附加坡度值确定。
3.建议补充和细化既有桥隧两端引线路拱横坡过渡方案。
旧路路拱为双向横坡,路基路段拟调整为单向横坡,保留桥隧双向横坡。
旧路超高路段的超高值,因设计速度加大,超高值可能需要加大,部分路段需要增加超高。
4.建议补充路面补强路段纵面局部调整原则。
依据说明书“既有桥隧路段内平纵指标不作为施工控制因素”,罩面路段、补强路段也可做相应处理,为减小面层调平或基层调平数量,可给出允许高差调整范围及调整长度。
横坡调整已经增加了路面调平数量,若叠加纵面调平,数量可能增加较多。
5.建议参照分离式旧路利用路段纵断面设计方法,补充绘制整体式路基旧路利用路段纵断面设计图,并分段示出旧路面利用方案。
地面线采用或增加旧路(设计)中心标高,纵面拟合设计线也采用对应的旧路中心线标高。
填挖高度可增加一栏,以核查优化纵面设计,也便于指导施工。
6.施设根据运行速度验算将边家沟路段爬坡车道减短为K46+000至K49+960基本合适。
初设为K42+345至K45+800偏长,且靠近坡底一侧欠妥。
7.修改稿桥面纵坡按审查意见将K40+900刘家坡中桥控制在3.0%之内合适,K54+763石林大桥位于-3%上,上游接-6%,适当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8.建议4.42%/530米延长至YK47+620/1014.44,增加65米。
适当抬高右线洞口标高,进口引线为全挖路堑,距左线隧道较近。
9.建议拆分终点0.58%/1675米(相邻路段为1.42%/1350米和1.9%/641.5米),控制路堑高度、协调桥孔布设。
修改稿按施设审查意见降低K59+250路堑约5米基本合适,但纵面指标显单调。
K58+876盘塘大桥10*30米,最大桥高46.54米,宜适当压低,K59+717乔家湾大桥10.5*30米,最大桥高27.4米,可适当抬高。
10.左幅旧桥隧利用路段,地面线为原始地面线,未标示旧路面标高,欠妥,引线路面个别数据变化异常,建议核查完善。
(3)征地拆迁
K36至K37凤凰塔村
(四)安全设施
1.依据国道桩号传递规则,本项目应命名为“G337晋陕界(盘塘)至神木公路”,建议说明表述中采用“左幅”和“右幅”,与总体路线保持一致,不宜采用“上行“和“下行”。
2.依据安全设施说明书,桥隧相连时,由桥梁专业设置护栏过渡段,建议核查落实(未见相关内容)。
一般应由交安专业给出设计图,相关专业计算工程数量。
3.建议路隧相连路段,入口采用钢板护栏(增加刚度)与检修道内侧边缘齐平,方便养护维修人员出入隧道。
采用翼墙式护栏,压缩了养护巡查通道,社会安全和行业安全均应得到保护。
4.建议核查完善既有隧道进出口建筑限界过渡及安全防护措施。
5.K41+880至K47+555左幅旧路利用路段,为长大下坡路段3.56%/5675米,“在原设置护栏基础上提高一等级”欠妥,原二级公路执行旧规范,现为一级公路,应按新规范核查提高防护级别。
建议K51+700至K55+100右幅按长大下坡核查完善安全设施。
6.补充有关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如新型高亮度雨夜标线涂料、旋转式护栏等,包括标线施画参数,单价较高。
7.建议旧路利用路段R小于200或250米可按急弯设计,或按全线运营预测速度和暗弯确定急弯设计路段。
将本项目R300作为急弯临界值(11段,约4873米),依据不足。
8.既有隧长分别为514、600和285米,新建3座短隧道与路基同宽,建议取消隧道轮廓带。
9.全线中央路基设置连续SAm级护栏,偏高,至少平直路段应改为SBm级。
一级公路一般路段可采用Am级,存在其他不利因素时采用SBm或SAm。
应补充桥梁护栏级别形式等,桥梁专业负责仅工程计量。
10.路线交叉专业全线中央开口37处,均设置在平交口;安全设施专业在中央开口设SB级组合波形梁护栏,建议协调,核查最大间距,核查隧道两端开口间距等。
11.中央分隔带采用墙式护栏,后期养护维修较困难,建议比较通透性较好的钢板护栏,如平直路段采用波形梁护栏。
12.建议钢板护栏上游端仅外展,但刚度不加强。
13.仅考虑路肩墙不够全面,应同时考虑路堤墙。
建议挡墙路段,在路基护栏的基础上,采用提高防护级别或加强刚度,不单独按挡墙高度划分防护级别。
14.高路堤路段,不宜采用砼护栏,减小后期病害和养护难度。
路侧采用Gr-SB级和Gr-SS级,无中间级Gr-SA,建议核查设计原则。
15.建议低填浅挖路段尽量不设护栏,外侧小型标志架采用可肢解结构。
依据路基高度确定的防护级别相应降低一级,再根据平纵指标等安全因素提高安全级别或加强刚度,提高设计针对性。
16.作为一级公路、运煤通道,适当提高防护级别是合适的。
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米或纵坡较大的挖方路段,建议核查修正边沟加盖板后的安全净区,满足要求的路段不应设置护栏,浅挖路段可适当加大碎落台宽度取消护栏。
17.R较小的凹曲线路段,建议补充防眩板加高设计。
18.建议增加公路界碑数量。
19.黄闪灯工作环境-20°C,宜提高至-30°C。
20.是否采用计重收费模式。
(ETC车道偏少)
21.设计风速28m/s,单柱式标志架立柱采用φ102*5和φ159*5,双柱式采用φ273*14,单悬臂式采用φ273*10和φ351*12,小标志应减小立柱直径如φ89,壁厚偏厚也不协调,应核查优化,建议补充双悬臂式(在附着式中已出现)。
三、路基路面
(一)填方路基设计
1.建议核查路肩挡墙尽量改为路堤挡墙,施设基本采用了仰斜式路肩墙(12239米。
包括10段衡重路肩墙),个别路段采用了仰斜式路堤墙(如ZK51+150等7段,顶填土高3.0米)。
侧向无明显制约时,墙顶填土可采用2.0米,取消挡墙上部C30混凝土护栏基础,波形护栏采用打入式。
说明书中“挡墙顶部预留企口”安装护栏?
2.挡墙高度小于8米时采用M10,大于8米时采用C20基本合适,建议改为C15。
3.高填土基面积较小时或硬质石渣较近时,建议优先选择石渣处理地基。
4.分离式旧路利用路段,设计中心线和标高位置,“路基标准断面”与“路线说明”不一致。
前者分离,后者均在“旧路中线处”。
5.建议村镇路段中央分隔带宽度由2.0米压缩至1.5米,相应增加硬路肩宽度。
6.建议核查完善高填路基设计。
说明书表述不够准确,工点图中数据看不清,石质基地强夯、素土回填?
图中“下路堤每4米强夯1次”与说明书表述不一致,建议核查完善地表及地下排水等。
7.建议核查填沟造价指标和设计方案,补充对应主线长度。
6处填沟强夯,1处压路机强振,路基处理6514万元,造价较高。
(二)挖方路基设计
1.碎落台护面墙(8244米+?
)高度可由2米或2.5米(说明书中为2.5米)统一降低为1.5米(石质路段),减小视野范围硬质防护面积。
2.K47+500、K48+050、K54+600等3处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0米,建议优化路线线形或加强支挡,降低边坡高度,尤其是前两处边坡高度大于100米。
3.土石二元结构挖方边坡,设计原则中仅提出在界面设3至5米平台,操作性不强,建议完善。
4.建议封闭开挖边坡的薄夹层(Q2al+pl粉细砂如K26+780),不宜简单封闭所在路堑平台。
5.建议核查土质路堑上级边坡圬工防护是否已经取消?
修改稿图中仍有。
6.强风化路堑边坡窗孔护面偏多,圬工数量较大(红砖5.03立方/延米?
),建议核查部分改为拱形骨架(红砖1.003立方/延米和1.140)植草护坡。
7.建议核查主动防护网的经济技术指标,施设运用数量偏大。
在非运营通车路段或路侧,正常施工开挖路堑边坡,宜尽量采用其它防护方案。
154元/平米,指标较高,如坡率1:
0.75,经济技术效益欠佳。
8.建议路堑高边坡典型断面补充对应桩号,建议ZK15+200一级平台适当加宽,取消三级平台加宽和二级坡面骨架护坡,核查验算Q2黄土坡率改为1:
0.5。
9.建议取消YK17+800、K26+060等二级坡面骨架护坡,核查验算Q2黄土坡率改为1:
0.5,可适当加大平台宽度。
10.ZK20+100等平层砂岩坡面,窗孔护面可改为骨架护坡,或封闭软弱夹层。
11.建议核查YK25+500、YK44+432、YK44+740等中风化砂岩防护方案,施设采用SNS主动网;YK33+392、YK56+797等采用了窗孔护面墙。
坡率采用1:
0.75时,可统一为骨架护坡,减小圬工数量。
12.ZK25+500等九级边坡,坡面均采用圬工防护,建议核查减小圬工用量。
13.建议核查完善YK30+241八级坡面地层信息,若下部五级均为黄土夹古土壤,则应封闭坡面,施设仅封闭了一、二级。
14.建议核查协调ZK55+245断面设计,中风化砂岩+薄层泥岩八级边坡,采用1:
1.0+骨架护坡,基本清除了表层碎石土和强风化层。
ZK55+630断面与前类似,级高分别为6米和8米。
15.建议补充说明路基监测工程布设原则。
16.建议细化挡墙纵面设计,现场核查基础埋深,调整分段桩号,避免偏深或偏浅。
17.被交线或改路挡墙设计,建议补充主线对应桩号或工点名称。
18.ZK15+000至K15+300等路段刷坡加宽设计坡率,缓于旧路现状自然坡率,建议核查是否需要放缓边坡,旧路运营过程中,边坡是否存在或发生稳定性病害。
YK17+750前后各级均采用1:
0.75,可根据地层岩性适当调整下部坡率或平台宽度,如YK25+500采用1:
0.5和1:
0.75组合仍缓于旧路坡率。
再如YK26+300至+340,YK26+360;Yk26+640至YK27+430各级均采用1:
0.75(核查K27+120顶级坡率是否为1:
1),略缓于旧路坡率。
19.建议核查ZK20+060坡率是否安全,征地界位于陡坎上。
20.YK25+580至YK26+060同一级坡率不一致,核查起点增加上挡减少削山皮设计,终点缓于旧路坡率。
21.建议核查统一路堑边坡设计原则,若新建路段安全稳定则利用路段偏保守。
新建路堑K44+400高87.2米,除上部两级采用1:
0.75,其余采用1:
0.5;旧路刷坡路段,地层信息明确,有工程现状比较,但坡率相对较缓。
22.建议Zk47+650左侧适当强化支挡工程,减小与隧道的干扰。
23.建议核查ZK28+065至+075,总体设计图未示出路堑边坡。
该段(K48+126)两侧边坡底部采用1:
1.5,顶部1:
0.75,缓于地面坡率,头重脚轻,建议调整设计方案。
24.建议K48+350至+350中间带削平,减少坡面防排工程。
25.ZK33+710至ZK33+950前后路堑边坡利用原则不一致,前段刷坡,后段直接利用,采用1:
1偏缓,建议核查。
(三)特殊路基设计
1.湿陷性黄土路段,清表后设置40cm5%水泥土垫层处治,未考虑湿陷等级和填挖高度,建议填土高度大于8米时采用强夯处理。
项目区湿陷等级较低,低填和挖方路段可以不处理。
2.全线930米/8处软土不一定全部采用换填方案,挖除河道表层含腐殖质层后,也可根据补充的勘探资料选择直接挤压填筑。
3.全线路基处理崩塌,说明中为8处(主动防护网4处+上挡墙3处+防排水1处)、桥梁处理1处(主动防护网)、隧道处理1处(刷坡),数量表中为9处。
中风化节理裂隙发育砂岩边坡,利用既有道路边坡时采用SNS主动网防护(2.5323+8.346+14.1420万平米)、C25封闭夹层基本合适,新开挖的路堑边坡不宜大面积采用,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
4.旧路基病害处理690米/29处,施设审查建议换填硬质石渣80cm,修改稿仍采用30cm水泥粉煤灰碎石+50cm石渣基本合适。
5.旧路面改性沥青灌缝28处/6147米,未区分路基路段、桥梁路段和隧道路段,路面补强设计未将之作为面层利用。
6.全线红黏土路堑边坡约1555米/10处,建议补充完善设计说明书。
均采用1:
1.5,相对简单,建议根据工点优化。
如YK46+180前后刷坡加宽,明显缓于旧路边坡,应核查旧路边坡是否发生失稳?
挖方下路床水泥剂量可减小为4%,上路床表中未交待,填方地基换填也可采用4%的剂量。
7.全线强夯3496米/25段。
建议核查6处2000kN·m的适用条件,包括松散杂填(建筑垃圾)地基换填后处治及未换填处治、1处沟道填高8米,另填高34米采用了1200kN·m。
填筑补强强夯面积与地基强夯面积,数量表中相等?
建议强夯能级分别采用800、1200和1600,分别给出适用条件。
8.图中土质挖方下路床80cm采用5%水泥土,建议优先采用石渣换填,若采用改良土时,建议水泥剂量采用4%。
9.建议补充完善K48+200HP5-2、ZK51+300HP9-5等不良地质体钻孔位置、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稳定性验算结果等。
补充HP5-2典型断面桩号,滑坡后岩性为红黏土,采用1:
1.0+骨架护坡,前述红黏土采用了1:
1.5。
10.低填浅挖路段处理方案基本合适。
土质及全风化石质超挖路床至120cm,采用石质回填;强风化石质路段超挖路床至40cm,采用石渣回填;中微风化路段,底基层之下设10cm调平层。
(四)路面设计
1.说明书应补充完善旧路面技术状况。
补充原路面可以利用作为新建路面的基层或下面层,甚至中面层的路段范围。
说明书仅介绍了铺筑和养护年代、路面结构,病害主要为裂缝,局部沉陷、麻面等。
2.建议核查细化路面补强设计,施设审查要求重新设计,答复同意不铣刨沥青面层,分段计算补强厚度。
施设送审稿左幅补强厚度为32cm或42cm,右幅补强厚度为40cm或50cm,均需要增加基层,无罩面方案。
旧路主要作为左幅,核查可否罩面?
既有桥隧面层是否需要全部铣刨?
施设将隧道路面全部挖除?
3.建议核查冷再生材料数量和铣刨数量。
主线新建路面厚度为80cm和66cm,旧路面相当于30cm和26cm的底基层,补强冷再生底基层20cm厚482.659、18cm厚512.898千平方,与对应基层和面层一致,均包括5cm旧沥青面层。
4.建议桥面沥青铺装层厚度由6cm加大至7cm或以上。
修改稿未落实施工图审查意见欠妥,不满足桥涵通用规范要求。
旧桥可维持6cm以减轻荷载,但桥梁设计图中沥青层为10cm。
5.新建隧道路面厚度54cm基本合适,应说明均有仰拱;补充既有隧道路面修补方案。
6.收费广场路面厚度66cm,未区分补强和左、右幅?
造价指标可能低于主线路基路段的路面指标。
7.服务区匝道鼻端以外路面厚度可适当减薄,完全采用主线路面厚度偏保守。
8.建议取消被交线路面下面层沥青改性剂。
8.三级公路路面厚度42cm,建议补充完善农村路或四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图。
9.建议核查简化中央开口路面结构,可参照左幅完善。
10.路面结构及材料类型较多,施工要求较高。
(五)排水设计
1.路堑边沟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C25现浇混凝土边沟,补充说明盖板强度标号,若设置路侧护栏,则不宜加盖板。
2.建议加强地下排水,补充完善用途和设置原则。
依据说明书边沟底部设置纵向盲沟、路堑岩层面设置仰斜式排水孔,总体认为不够全面,数量可能偏少。
建议完善横向盲沟、出水口、竖向设计等内容。
3.建议核查超高路段路面排水,桥隧路拱和路面补强可能导致路面积水,路面施工前应全面核查。
4.沥青砂拦水带高度宜由8cm降低为6cm。
(六)取弃土
1.全线共设14处弃土场偏少,建议补充上路桩号,核查增加或调整弃土场位置,减小弃方运量,减小施工干扰。
全线弃方数量较大,弃方造价指标偏高。
2.K15+900弃土场占地75.4亩,面积偏大,K15+150左侧刷坡弃方有限。
3.K17+780弃土场占用耕地面积偏大(22亩)、防护数量较大,建议核查调整至路线右侧,减少施工干扰。
4.K19+500弃土场距弃方重心偏远。
5.K26和K27设置了3处弃土场,但弃方运量偏大,建议核查完善。
6.K28+100窟野河阶地弃土场临时占地面积偏大(81.4亩)。
7.核查K58+400两侧填沟弃方与路基填方的关系,防止弃方影响路基稳定。
8.建议在K59+200左侧增加弃土场,减小运距和施工便道,减小K58+400处的弃方数量。
四、桥梁
(一)共性建议
1.施设新建桥梁为13米空心板和20米、30米箱梁基本合适,建议核查增加20米跨径适用范围,降低桥梁造价指标。
窟野桥桥高小于30米,基本在15至25米,设计水位多数影响不大。
既有窟野河桥跨径为30米,基本为嵌岩桩基础,若非黄委会或地方水务部门要求,加宽不一定全桥采用30米跨径,如施设窟野河4号桥(3002元/平米)等桥采用20米与30米跨径组合。
2.设计基准期100年,应为新建桥梁,不包括旧桥利用?
3.建议完善桥面排水方案,说明书中“管排式”和“直排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337 神木 至盘塘 公路 改建 工程 施工图 设计 优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