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1知识分享.docx
- 文档编号:2393818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88KB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1知识分享.docx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1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1知识分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1知识分享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6、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实际工作场景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大多懂得春风化雨,用温暖得体的语言去感召自己的下属,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情里达到管理的目的。
这种境界会进一步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彼此共同的生活、工作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进而促成工作环境的良性运转。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与下属说话的基本特点
领导和员工的谈话主要有四种功能:
监督功能,参与功能,指示功能,知人功能。
具体来讲,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通常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
作为领导,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
在员工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为今后的正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同时,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
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关怀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让员工养成这种谈话习惯。
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
(2)善于激发员工讲实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和员工的双边活动,所要交流的也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员工若无沟通的愿望,谈话难免要陷入僵局。
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
同时,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式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员工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
自己所感兴趣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善于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掌握评论的分寸。
领导与员工谈话是一种双边活动,领导对员工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才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
因此,领导在听取员工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员工讲的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
同时,领导者在听取员工讲述时,也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
若非要作评论,措辞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
(4)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员工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自己。
这时领导都更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甚至为自己辩解。
而如果员工在讲述中出现停顿,作为领导者也要善于加以利用。
如果停顿是故意的,它是员工为探测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领导者就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
如果是员工的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
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员工刚才讲的话语。
(5)善于克服最初效应,切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注意这种效应,并且也具有“造成某种初次印象”的能力。
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切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否则,“专横跋扈”就会成为这类领导的代名词。
历史上这类反面的事例实在太多。
总之,作为领导不应该太专权,而应该考虑一下员工们的所思所想,别让自己的专权引起员工们的反感与报复。
要给员工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发展,要经常与员工们进行沟通,不要老靠权威去控制他们
一是“职场哲学”类的书籍至多只能成为读者朋友为人处世的一个小小的参考,绝对不可以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玩味一下未然不可,但如果将其作为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则很有可能换来悲剧性的一生。
哪怕一时吃点儿亏,做人也应该“大气”一点。
如果具有这种“大气”,将那些“技巧”作为参考和借鉴,那些技巧才可以对人生发挥正面的作用;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大气”,那些小小的技巧则只会添乱,即便到最后有所得,也是大人物堆里的小人物,缺乏应有的大气魄。
二是对这些书不要太当真。
不客气地说,由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科学还不够发达,“职场哲学”类图书以“吟诗作画”的方式写得较多,以规范的社会科学理论为依据的方式写得较少。
遗憾的是,很多读者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分清究竟哪些东西是有理论依据的,哪些是仅供人消遣和玩味的。
很多“职场哲学”类书籍明显属于后者——可以随便看看,不必太当真。
三是应多点责任意识,多学真正的知识。
首先,年轻人要想实现个人价值,就要付出切实的行动和努力,不能只想着投机取巧。
其次,要努力去做“正规军”,不要总是喜欢做“游击队”,要用真正的知识提高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缺乏理论依据的所谓的经验上。
建议年轻人多读些有关现代政治学、公共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正规著作,从而真正掌握人际交往规则。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朱光磊)
职场哲学类图书自XX年起,就被许多出版人看好,经过4年的市场考验,依然炙热烫手。
这类传授“办公室哲学”——也有超越“办公室”谈为人处世之道的图书,究竟是青年人步入社会的“入门必读”,还是传授厚黑之道的“另类教材”?
读者需求:
适应环境、避免被伤、脱颖而出
记者在图书卖场观察发现,关注和购买这类书籍的读者中,青年人占了很大比重。
参加工作3年的小郑买了一本《向野兽学习——职场生存潜规则》,他认为,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谁也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职场生存并非一厢情愿,美好的愿望有时会因不合时宜而变成“单相思”。
因为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尚有欠缺,于是决定用“职场哲学”类图书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一名刚毕业半年的年轻人向记者介绍他喜爱这类图书的原因:
“上学期间社交面狭窄,交往对象相对单一。
但工作后就大不同了,由于年龄、阅历的不同,周围人会按照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与人相处绝非‘真诚’二字那么简单,也需要更多的技巧。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目前的学校教育,大多会有意无意地回避社会上的种种负面现象,使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感到不适,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他们需要知道职场的“真相”。
除了“适应环境”的需求之外,还有两个目的是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迫切希望达到的:
避免被伤、脱颖而出。
被采访对象中,有很多人都相信,社会中的确存在一些不成文、不言传的“潜规则”,就像两根钢轨限定的轨道,踏进去便能“一日千里”,稍稍越出则会碰壁。
小郑告诉记者,书中所传述的许多生存方法是切实有用的,“有用就是硬道理”。
他认为适应并利用规则甚至是“潜规则”,并没有什么不妥。
这与年龄稍高的读者的看法显然不同,大部分的中年读者认为这类书是在灌输不正确的人生观,“扰乱社会风气”。
恶性土壤:
教育缺失、不正之风
社会学家邱则奇认为,“职场哲学”类图书的畅销透露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跛足。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学知识与学做人是并重的,社会把学知识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学做人的任务则留给了家庭。
但目前很多父母并没有完成这个职责,从而使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社会化程度不够,于是只好找“职场哲学”图书进行“补课”。
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升国认为,“职场哲学”类图书的畅销与我国当前学校伦理教育的空洞和远离实际也有关系。
学校道德教育,往往倾向于理想化,把所有的人都当作道德“圣人”来培养,不但不能使学生确立起科学的道德观,反而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甚至会使他们径直走向其反面。
他表示说:
“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技术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现实中,真正检验教育效果的还是社会现实,因此,应加强学校教育的针对性。
”除教育的因素外,徐升国认为,转型期的社会大背景与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提升了这些书在读者心目中的“有用度”。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竞争加剧,生存变得更为不易。
社会大变革中价值观出现混乱,一些职场人偏离了依靠自身努力寻求成功的正当途径,希望通过“职场哲学”的“葵花宝典”一步登天。
而现实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假冒伪劣现象、人际关系中的不正之风,也使一些职场人的观念产生混乱,客观上助长了“职场哲学”图书的畅销。
争论焦点:
弊大于利
“职场哲学”对个人发展的利弊也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采访中,记者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但倾向于“弊大于利”的较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人认为,目前各企业普遍存在的架构模式是西方工业化以后的科层制度,尽管科层制度中只规定了职业资质,并没有规定修养、人格资质,但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传统社会,职业资质和个人修养都不能截然分开。
如果刚参加工作就开始一味谋求升官发财的“捷径”,就可能会放弃个人努力,从而失去通过个人奋斗获取成功的可能,失去晋升的“真正”捷径。
而且,他还可能会逐步成为一个自私卑劣的小人。
他强调说:
“品质加业绩,就是最好的哲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编辑一部主任孙晓梅认为,“职场哲学”类图书的利弊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读者会从书中获取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认识和行为。
对那些追捧这些书的人来说,如果其周遭的小环境又恰好不尽人意,就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变得心理阴暗,行为偏执,人格低下。
对年轻读者,比如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这些书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看待周围环境的视角,使他们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但对年龄稍长的人的影响会小很多。
孙晓梅认为,尽管这些书会产生一些让人忧虑的结果,但不太可能颠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热衷出版:
只重利益、不负责任.孙晓梅认为:
“只要不违反法律和现有的图书出版管理制度、条例,出版社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出版这些图书,无可厚非。
况且,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职场哲学’图书都没有越界,至多是教人‘利用’潜规则,而不是‘制造’潜规则。
如果直接针对制度漏洞、抛弃道德底线,一味传达另类生存技巧,则应受到批评。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策划部副主任杨学梅也强调说,出版社在策划出版此类图书时,要认真编辑审校,删改某些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以及只代表个人观点的内容。
“编辑应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任,不良导向的选题不应该做。
”
但对出版社热衷出版“职场哲学”图书的现象,很多出版人也颇有微词。
中国城市出版社副总编辑、大众传播学博士何玉兴指出,出版社应拒绝低俗,多出精品,多出教人大智慧的书。
”应该以近乎宗教情怀的爱来理解出版精神的奉献和功德”,“正如波兰学者弗·兹纳涅茨基在《知识人的社会角色》中所说:
普及推广者真正激发并使人满足的是对知识的业余兴趣,为普通读者提供经过加工的易于消化的东西。
他们用传播知识来普渡众生的功德,是政治家、实业家所无法替代的。
”“中国出版有着许多光荣传统和良好风尚,从孔子的‘韦编三绝’,王云五的‘万有文库’,到以邹韬奋为代表的出版精英,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出版界应继续发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的节操,保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
”
延伸调查
出版怎样的“职场哲学”书
“其实,时下‘职场哲学’类图书的流行,恰恰反映了出版界在满足年轻人获取正常人际交往技巧需求方面,还存在相当的欠缺。
”徐升国说,“针对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人际交往知识的实际,出版社应多出版一些注重实用的图书,比如实用心理学、实用社会学、交际学与口才学、应酬学、礼仪知识等融合社会知识和生存知识的选题,以高品位与高实用性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新厚黑学》一书,发行超过了20余万册,策划部副主任杨学梅介绍说,他们最早引进、翻译、出版这本书是在1993年,按照当时社会的宽容度和读者的接受度,出版社对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当篇幅的删节,并取译名为《新厚黑学》,因为书的英文原名就是“thickface,blackheart”。
杨学梅解释说,作者将“厚黑学”作为生命的智慧和法则,认为“厚黑学”是一种自然法则、宇宙意志,“厚”是盾,是自我保护的超然力量;“黑”是矛,是自我实现和竞争胆略。
绝对不是低级庸俗解读“厚脸,黑心”的书。
“厚黑学”在此,并没有贬义的含义。
杨学梅认为,优秀的“职场哲学”图书应该能予人以激情、力量,能够有助于阅读者智慧的提升。
如果仅仅是讲述诲淫诲盗的潜规则,如同授人以杀鸡取卵的手段,虽然得手很快,但实不可取。
何玉兴认为,总得来说,“职场哲学”图书品位不高,是在教人狡猾,教人使诈,教人彼此不信任。
他强调说,时下一些谈“职场哲学”的书,其实是把复杂的人生单一化和技术化了。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书把所有的人物都变成了一个个不可信任的符号,每个符号都有一套应对方案,告诉读者只需按图索骥,就会步步成功。
是否能够步步成功尚且不论,按图索骥,本身就不是一种真正的人生。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朱光磊也呼吁社会科学家们多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写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而又符合社会规范和学术规范的读物。
呼吁那些没有受过正规现代政治学、公共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方面训练,只是文笔较好、头脑活络的朋友,不要再轻易下笔“职业场合”之类的书了。
·指出和弥补上级失误的方式要适当
世上本没有圣人。
作为上级,工作中出现失误总是难免的。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领导者,面临这种情况时,既不能为讨上级欢心,投其所好,助其蔓延;也不能怕上级不高兴,沉默不语,而应当及时指出,使失误尽快得到纠正,这样才能减少本集体的损失。
否则,错误的决策、计划蔓延发展,总有一天不仅要祸及组织,而且会祸及自身。
同时,还应该提倡“补台”精神,帮助上级弥补缺陷,而不应该站在旁边看笑话,甚至讽刺、挖苦自己的上级,造成上下级关系的紧张和冷漠。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工作中指出上级的错误不一定非要用逆耳之言。
如果能够采取“以迂为直”的战术,走走迂回路线,收到的效果往往更好。
通常情况下,以下几点应该加以注意。
(1)众人面前给上级留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这也是维护自尊,渴望别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自重的表示。
在中国更有“面子学”之说。
所以,同样也是人的上级也会有面子的问题。
如果为了指出上级的错误或失误,不注意方式,使他感到丢了面子,他不仅不会改正,还会固执己见,决不退让。
因为,在这种情形下,人们考虑的不是问题的对与否,而是尽力维护自己的观点。
人们觉得面临的是对自我的进攻,而不是对客观认识的分歧,这样他的侧重点就是抵制进攻和伺机反击。
他会采取针锋相对的办法使对方也感到难堪。
现实工作中,在很多上级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级在公共场合使自己下不来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公开发难。
无论你是喜欢他的人,或不喜欢他的人,在公开场合不给上级留面子的结果就是,上级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回击,通过行使权力来找回面子,要么就怀恨在心,留待秋后算账。
这种结果,自然是任何一个下级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往往违背了他的初衷。
其实,上级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其他领导和众多下属在场时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有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在于上级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的权威的需要。
这种需要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变得愈发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上级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即使他“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
使上级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
权威受到挑战,行使权力的效能便会大打折扣,它影响着上级在今后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
因为权力的效能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因此,如果上级当众受到下级的伤害,丢了面子,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记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
因为如果不这样,他自己会认为就有可能还会有其他下级的当庭责难。
那么,如何给上级留面子呢?
首先,要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能够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其次,要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服从他的权威。
你的意见并不意味着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工作着想。
再次,给自己留下余地。
留有余地,会使下级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所提意见并不恰当,还会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可能。
(2)以请教方式提出意见。
实践经验表明,以请教的方式提出建议更易为上级所接受。
因为请教是一种低姿态,它的潜在含义是,尊重上级的权威,承认领导的优先地位。
这就是说,下级在提出建议之前,已经仔细研究过上级的方案和计划,是以认真、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上级的思想的。
因而,下级的建议是在尊重上级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上级观点的有益补充。
这种印象无疑会使上级感到安慰,从而减少或消除对下级进言的敌意。
当然,这其中还有每个人都存在的成就感在起着作用。
请教的姿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有内容上的意义。
有经验的说服者,常常事先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并善于利用这些情况,作为“立足点”,然后,在与对方的接触中,首先求同,随着共同的东西的增多,双方也就会越来越熟悉,越来越能感到心理上的亲近,从而消除疑虑和戒心,使对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
更为重要的是,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沟通时,请教还会增强上级对下属的信任感。
因此,下级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自己的上级,就是要寻找谈话的共同点,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
如果你提的是补充性建议,那就要首先从明确肯定上级的大框架开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见,作一些枝节性或局部性的改动和补充,以使上级的方案和观点更为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执行。
而如果你提出反对性意见,则一定要注意共同心理的培养,使对方愿意接受你。
只要自己设身处地地从上级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和精当的理论分析作依据,上级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立场,仔细倾听你的建议和看法。
在这种情况下,上级是乐意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的。
(3)迂回地表达反对意见。
现实工作中,人们在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
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也能使上级觉得脸上无光,威风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因此,很多上级在面对这种局面时,已是别无选择,只有下定决心痛击下级,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而其观点的正确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而迂回地表达反对意见,就可避免直接冲突,减少摩擦,使上级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太多的实践也证明,以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更易为人接受。
这是因为,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自己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上级的敌意。
在心绪平静的情况下,理智自然会占到上风,上级也会认真考虑下级所提的意见。
例如,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雪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
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斩烛邹。
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
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
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
“不杀,不杀!
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上级领导,表达反对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实,通过迂回的办法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力求使上级改变主张,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属 沟通 语言 艺术 知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