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
- 文档编号:2393306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5.12KB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
第六单元 人间真情
单元教材分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和一个语文园地,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五篇课文,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极美的一面,字里行间均萦绕着浓浓的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与好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搭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搭石”这一乡间的平凡事物,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情感,歌颂了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记叙了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给予中被挽救了,正是“爱”创造了奇迹。
《卡罗纳》讲述了一个不幸的小男孩在学校里得到了关爱。
读后让人感受到,小男孩的遭遇虽然令人同情,周围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却能早日抚平他的伤痛。
《给予是快乐的》,这是课题也是真理。
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小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关于“快乐”的哲理。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能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关心、帮助他人。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
一是看图作文《胜似亲人》,一是写生活中表现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
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唐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人物故事中发现真情、表现真情。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快乐、发现幸福,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真情、感受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人物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的。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难点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人物故事中发现真情、表现真情。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生活中的人间真情。
单元课时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
《搭石》 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卡罗纳》 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5课时
20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
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相关内容。
重点语句PPT课件、与这两首古诗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的录音带。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几首背下来;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王维和元二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这首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诗中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2.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师: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友情的诗。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
二、预习检查,学习生字
1.师:
请同学们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记住它们的字形。
(PPT出示本课生字。
)
2.提醒学生注意“孟”字的起笔,“陵”字的读音。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
)
三、解释诗题,介绍背景
1.师:
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说出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明确此诗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人物:
孟浩然李白
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2.播放关于黄鹤楼的幻灯片,简介相关情况: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
3.师介绍广陵的情况:
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画出从黄鹤楼到广陵的路线图。
(学生看教师画路线图,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
)
4.师:
你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分别介绍李白和孟浩然的情况及两人的关系。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一旁补充,告诉学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且成名在先,写这首诗时李白只是个新秀。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师: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
2.指几名学生朗读古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3.师: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对照注释,查查资料,和同学一块儿讨论,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
故人:
老朋友,诗中指的是孟浩然。
辞:
告辞、辞别。
尽:
完、消失。
唯:
只。
烟花:
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古诗的意思:
春光灿烂的三月,老朋友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我们在黄鹤楼辞别。
友人乘坐的小船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碧蓝色的天空中。
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然后抽两三名学生检查理解情况。
板书:
时间:
三月
4.师鼓励学生质疑:
对于诗中的字词和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和妙处。
如介绍“故人”时可讲述二人相识相知的故事,以体会二人之间的浓厚情谊;“西辞”和“下”的含义可配合图示来理解;“烟花三月”的繁花似锦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和感受;品味“远影”“尽”和“天际流”的准确与生动时,可引导想象江水流入蓝天,一只小船慢慢消失在远方的画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重点字词“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
)
5.师:
李白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的船渐渐消失在天边。
这时间有多长?
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估计出时间,想象画面,由目送时间之长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情谊之深。
)
6.组织讨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大家想想,滚滚东去的难道只是一江春水吗?
(学生讨论体会“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
7.请你们用一个词或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学生思考,给出诸如“情深谊长”之类的词语。
)
五、朗读诗歌,指导背诵
1.激励学生朗读:
大家想象一下,此刻你正站在江边,看着最好的朋友乘船远去,你感慨万千,吟出了这首送别诗。
女生来读读看。
(教师播放音乐《送别》,女生随着音乐读。
)
2.总结,激励:
女生展现的是一种柔情的相送。
男生来读读看。
(男生随着音乐读。
)
3.总结,激励:
从男生口中又听出了一种豪壮的送别。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吧!
(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读,并练习背诵。
)
六、课堂小结
1.师归纳总结全诗:
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
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孟浩然乘坐的小船已经看不见了。
李白还呆立在那儿,一直望着小船远去的方向。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2.师:
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3.预习《送元二使安西》,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出现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两个生字:
舍、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比较该诗与前一首诗的区别,感受人间真情。
5.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2.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陪着诗人李白送走了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又要和诗人王维一起送走另外一个人。
(师板书课题,学生看教师一笔一画认真写字的情景,认识到本课所学的也是一首送别诗。
)
2.解题,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资料,如王维的生平;“元二”是指一个排行第二的姓元的人;“使”是出使的意思;“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了解题目的意思。
)
3.引导学生比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本诗题目的异同。
(学生与教师一起明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却没有说出离开的人去做什么;《送元二使安西》没说明送别的地点,却点出了元二是作为一个使节去安西的。
)
4.回顾:
上一首诗中有两句成了千古绝唱,请问是哪两句?
(学生齐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人间 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