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docx
- 文档编号:239218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69.56KB
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docx
《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
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
1、密西西比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我不要网络上复制粘贴的答案。
。
我要高中知识的答案。
)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
一。
水量:
1,径流量:
温带大陆气候,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
2,流域面积广。
(支流多,呈树枝状。
重要支流:
密苏里河,密苏里河的支流:
俄亥俄河)
3,由于中间低平,东西较高(阿巴拉契亚山系和东部的高原)密西西比河汇水面积大
二。
水质:
1,含沙量:
由于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河流含沙量增大
2,无凌汛
三。
水温:
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四。
水能:
1,水量大
2,有一定的落差
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我是高中生,这个是根据老师讲的四个方面自己分析的。
可能有一定误差,不过希望可以帮到你
2、谁知道黄河鲤鱼,哪里的最正宗?
黄河鲤鱼,属鱼纲鲤科鲤鱼属的鱼类,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
别名“鲤鱼”、“鲤拐子”、“黄河金翅鲤”。
体侧扁,腹圆,2对颚须,咽齿3列,鳞片34~38。
为中下层杂食性鱼类。
遍布全国各大江河、湖泊。
产自黄河的鲤鱼鳞片金黄闪光,各鳍尖部鲜红,脊有厚肉,内脏少,骨骼小,尤以色泽鲜丽、肉质细嫩、气味清香而著称。
盛产于青铜峡至石嘴山段黄河中,年产约30万公斤,近年由于主河道污染等原因而产量大减。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穿越河南境内的692公里,主要位于豆腐腰上。
孟津以东河道开始放宽,两岸堤距一般10公里左右,最宽处可达20公里,河床宽而浅,非汛期含沙量11.3-25.0厘米,水中富含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
该流域(河南段)气候温和,年日照时间和鱼类生长期长,黄河滩生长着大量的野生杂草可作为鱼类饲料,这些都是发展渔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也是历史上我省境内河段盛产优质黄河鲤的主要原因。
但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诸如水质污染,滥捕、毒鱼、炸鱼,隔离天然繁殖场地以及黄河断流,使得天然水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黄河鲤鱼的资源量急剧下降。
50年代,在三门峡、灵宝、洛阳、巩义、郑州及开封等地均有专业捕捞队在黄河里捕鱼。
月捕鱼量600-1150公斤/船,其中黄河鲤可占总重量的45-50%,黄河河南段每年能捕捞黄河鲤15万公斤;而到1981-1982年,同样的作业方法在同一季节的月捕获量也不超过125公斤/船,且渔船数量大大减少,特别是黄河鲤鱼的产量下降更为严重,年捕捞量还不足1万公斤,年龄与个体均减小;如今已很少能见到捕鱼的船只了,可见鱼类资源已明显衰退。
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国一片鲤鱼引种杂交热的直接影响下,经黄河的不同支干流水域,混进了多种杂交鲤,使得河道内黄河鲤种质资源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出现多种鲤鱼混杂现象,黄河鲤鱼品质下降。
主要表现为体色不一,鳞被杂乱,体型改变等性状变异。
3、大兴安岭两侧的气候差异及其原因
大兴安岭东侧比较湿润,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主要原因是这里能够受夏季风影响,水汽比较充足,降水比较多。
大兴安岭西侧比较干旱,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主要原因是这里大兴安岭阻挡了夏季风。
这里不能受夏季风影响,水汽比较少,降水比较少。
4、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且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森林茂密B.地势平坦、支流众多C
黑龙江和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气候湿润,地表植被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好,所以河流含沙量小.
故选:
A.
5、中国南方跟北方的气候的不同?
一、气候地带不同
南方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北方多属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由沿海向内陆湿度递减),冬季寒冷干燥。
二、气候特点不同
南方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北方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包括我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5)3河段含沙量大的气候原因扩展资料:
南北分界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南北方气候特点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南北方农业及风俗差异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南方注重建设河网排蓄洪水,进行水土保持,暴雨不会淹,一百天不下雨不会干旱的旱涝保收农业,所以农业单位产量高,工农业生产都能够得到保障,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北方没有给水留出空间,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容易淹,不下雨容易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造成了不稳定。
6、从径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汛期凌汛这几个方面简述一下不同气候下的水文特征状况
总的来说,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几点:
a.径流量(径流量大小和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b.含沙量
c.有无汛期/凌汛
d.有无结冰期
e.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f.流速
g.补给类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水文特征h.水位
所以说,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折叠编辑本段水文特征
原因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由降水决定的。
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
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产生凌汛现象的河流必须是有结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同时水量较大(凌汛是由洪水泛滥引起的自然灾害)。
内流河一般不产生凌汛现象,因为内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
反之,含沙量小。
而内流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
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
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取决于流量和水位落差
基本都有地下水补给,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有降雪,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
7、高中地理,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区上的河流的含沙量大吗?
一般情况下含沙量不大,因为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高,而且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流水速度比较慢
8、长江黄河的支流、水文特征和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分别是怎样的?
黄河水文特点
(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雨量仅约400mm,水量极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但黄河泥沙之多,为世界大河所罕见,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入黄总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7.6kg/m3,水少沙多。
此外,在空间分布上是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上游地区,其控制面积为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黄河的90%以上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如头道拐(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黄土高原面积为11×104km2,区间径流仅73×108m8,占花园口以上的13%,但该区间的输沙量高达9.5×108t,占全河总输沙量的57%。
显然,黄河水文是上述两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水沙不同组合的过程,使下游和河口的水沙过程更加复杂多变。
(2)高含沙量输沙
黄河流域半干旱气候,雨量既小,变率又大,沙源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使黄河输沙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沙年,甚至集中在几场大洪水过程内。
据统计,黄河干支流各站最大年输沙量,可占25年总输沙量的10—20%,最大6年的输沙量约占25年输沙量的5%,在一年之中,输沙较径流更为集中,干流站7—9月输沙可占全年的80%,支流站接近100%。
陕县站1933年输沙量高达39.1×108t,7—9月输沙量占了全年的90%,其中8月输沙量为27.8×108t,占全年输沙量的71%。
黄河干流主要测站的多年平均的水沙相关曲线表明,其时序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反映了黄河上中下游洪峰和沙峰在时间上出现的同步性。
这种同步性反映了全河输沙在年内分配上的不均匀性。
(3)径流和输沙量年际变率大
黄河流域雨量小,雨区分布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是中水大沙年或小水大沙年,则下游河道输能力减弱而淤积,尾阎河道淤积,延伸加快。
长江水文特征
1.汛期降雨和洪水
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进入,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条件。
长江降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057毫米,有四个主要雨区:
(1)武夷山雨区,年雨量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
(2)南岭雨区,年雨量约1400毫米,雨期稍后,在4~6月。
(3)峨眉山雅安雨区,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
(4)汉江雨区,雨期最迟,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约1000毫米。
在正常年份,长江流域的雨带从三、四月起,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中下游的雨季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降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下游降雨多于上游。
长江是雨洪河流,洪水变化规律与暴雨大体相应,其入汛时间中下游早于上游,一般年份,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为主汛期,洞庭湖的资、沅、澧水则为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会发生大洪水。
长江干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为最多。
长江的年径流量为8890亿立方米,其中上游来量占47%,洞庭湖占21%,鄱阳湖占17%。
长江干流寸滩至宜昌的三峡区间全长约6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若不包括乌江,则区间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长江三峡区间面积约占宜昌以上面积的5.6%,虽然这段面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区间洪水常来势凶猛,对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
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而三峡区间产生的最大洪峰就为27900cms。
造成区间洪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段 含沙量 气候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