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长征与红军时期我军的建设.docx
- 文档编号:2392164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3.85KB
第四章长征与红军时期我军的建设.docx
《第四章长征与红军时期我军的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长征与红军时期我军的建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长征与红军时期我军的建设
第四章长征与红军时期我军的建设
一、红军长征和南方红军游击战争的坚持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就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向湘西转移,命令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接替主力红军的防务,主力红军分别向雩都以北和瑞金、古城地区集中。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即率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二十四师和10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南渡贡水。
21日晚,中革军委以红一军团为左路前卫,红三军团为右路前卫,红九军团掩护左翼,红八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从雩都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了信丰河(桃江)。
此后,继续以两个军团在家、两个军团在右、1个军团在后、军委两个纵队居中的甬道式的队形西进。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携带大量笨重物资器材沿着山路行进,拥挤不堪,行动缓慢。
直到11月8日,才在汝城以南之天马山至城口间通过第二道封锁线,15日在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域。
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和甬道式的行军队形,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削弱了红军的作战能力。
蒋介石为了因歼我军于湘江以东地区,于11月12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和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77今团专事“追剿”;令粤军陈济棠以有力部队进至粤、湘、桂边进行截击;令桂军白崇穗以5个师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一线,扼要堵截。
11月18日,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西进,右路22日袭占道县,左路24日占领江华,随后全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馆水,一部兵力西出永明(今江永)。
自祟搐害怕我军攻取桂林,遂令其主力由全州、兴安一线南下龙虎关、恭城一带,以阻止我军西进,并防止蒋军乘机进入广西。
这样,兴安、全州一线敌兵力便较空虚。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4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山区。
此时,何键也令其第一路两个师由东安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我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
11月27日,我先头部队第二、第四师各一部顺利地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
这时,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及时赶到渡口。
次日,敌“追剿军”第一路由全州向脚山铺地区的我第二师发起进攻,桂敌主力由龙虎关、恭城一带向兴安、灌阳以北进击。
接着,两路敌军在飞机支援下,向湘江两岸我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渡河点,围歼我军于湘江两岸。
我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经新坪、古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阻住优势之敌的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机关于12月1日渡过湘江,进至西延地区。
但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P弹尽援绝,大部壮烈牺牲;其他各部也遭受重大伤亡。
渡过湘江盾,中央红军已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这是逃跑主义造成的严重恶果。
湘江战设后,敌人判断中央红军将由西延地区经绥宁、洪江、黔阳去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于是急忙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
这时,桂敌在我军左测后跟追,第一、第二兵团则已进至城步、绥宁、靖县、洪江、黔阳、英江等地赶筑工事,张网以待。
而我军经两个月连续行军作战,极度疲劳,战斗力大为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如仍北出湘西,势必同五六倍于我的敌人作战,那就有全军覆灭曲危险。
可是,博古等人却不顾当时的严重形势,仍坚持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12月13日,他们命令各部队“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
次日,又命令在湖南常德一带活动的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向沉江上游之沪溪、乾城、风凰地区活动,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在我军突破黔敌防线,并于15日占领黎平、老锦屏后,他们又命令红一、红九军团前出至柳霁地域,准备渡过清水江,然后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鉴于敌人在湘西南地区预置重兵的情况,力主放弃北出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到会的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的意见,会议作出了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
依据党中央黎平会议决定的方针,中革军委于12月19日电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积极活动,牵制湘敌和川敌,策应中央红军西进。
20日,中央红军分两路西进,连克剑河、台拱(今台江)、镇远、施秉等城,继而进至黄平、余庆地区。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瓮安县猴场(今草塘)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的战略方针,争取时间休整部队。
2日至6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顺利渡过乌江。
7日凌晨,先头部队占领遵义。
9日,党中央和中革军委进驻遵义城。
红一军团集结于桐榨、松坎地区;红三、红五、红九军团分别集结于滥板凳、珠场(今珠藏)、循潭地区,各以一部兵力阻击敌人,主力进行体整。
同时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在10多天内就有4000余人参加红军。
继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又遭受了重大损失。
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认识到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和危害;认识到毛泽东的领导和毛泽东坚持的路线的正确性,因而迫切要求改变路线,改换领导。
一些曾经支持过王明“左”倾错误的同志,也在严酷事实的教育和毛泽东的耐心说服下,逐步改变了态度。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出敌不意地攻占遵义,把敌人数十万“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
这就为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
参力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稼样、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
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等。
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
会议决定改变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北渡长江,到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
博古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为其错误辩护。
周恩来在副报告中批评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样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们的意见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支持和拥护。
会议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决议指出:
我军在反对第五次“围剿”中,“以单纯防御路线(或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
这就使敌人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他的目的。
使我们的主力红军受到一部分的损失,并离开了中央苏区根据地。
”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
这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不久,组成毛泽东、局恩来、王稼样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错误领导对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展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我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调集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人湖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两省边境地区。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沪州上游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松坎、桐摔、遵义地区向土城方向开进。
黔敌随即进占遵义、循潭。
川敌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沪州,调集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合江等地推进。
24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击溃黔敌教导师的抵抗,攻占土城,至26日,占领赤水城东南之旺隆场、复兴场;中纵队红九军团攻占习水,红五军团进至三元场;左纵队红三军团进至土城东南之回龙场地区。
这时,先我进入赤水城之川敌教导师第一旅和第五师第十三旅对旺隆场、复兴场之我军进行反扑;川敌教导师第三旅、独立第四旅由东胜场进至温水,先头进至土城以东之木栏坝,尾随我军攻击,另两个旅随后跟进;川敌第一师第三旅主力正向叙永开进,另一部重占习水。
中央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
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备编为3个团。
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千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
这时,敌人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部分别从南北两面迫近扎西;周浑元纵队主力正从黔西、大定地区向古商、叙永追击。
为了迅速脱离川、滇两敌之侧击,中革军委于10日决定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以开展战局。
11日,中央红军分3个纵队由扎西地区东进,经营盘山、摩泥、回龙场,于18日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向黔北的桐榨地区急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追敌。
我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
川敌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敌急忙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摔增援,第一纵队之第五十九、第九十三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追击之敌大部尚未到达之际,迅速击破黔军的阻拦,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以争取主动。
2月24日,红一军团先头团攻占桐摔,迫使桐榨之敌退守娄山关。
27日,红一、红三军团又在遵义以北之董公寺粉碎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占领遵义,并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黔敌王家烈率残部两个团逃向忠庄铺。
这时,由黔西、贵阳地区北开之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一纵队第五十九师进至新站,第九十三师进至忠庄铺地区,一部前出至遵义城南五里之枫落桥。
中革军委当即决定集中主力,求歼该敌于遵义以南地区。
28日上午,敌以第五十九师主力及第九十三师的1个团为左路,经姚溪寺向红花岗、老鸦山进攻;黔敌两个团为右路,由忠庄铺向遵义进攻;第九十三师主力和第五十九师1个团控制于忠庄铺为预备队。
11时许,第五十九师攻击我红花岗阵地受挫后,将主力转攻老鸦山并占领了制高点;但右路黔敌观望不前。
我红一军团主力乘隙从水师坝地区向忠庄铺猛烈反击,直插赦第一纵队指挥所。
吴奇伟慌忙率残部约一个团向滥板凳方向逃窜。
红一军团跟踪猛追,并以一部取捷径先敌占领了滥板凳,残敌逃过乌江。
此时,滞留在老鸦山地区之敌第五十九师已被迫转入防御。
黄昏,我干部团进入战斗,配合红三军团夺回了老鸦山制高点,歼敌第五十九师大部,残敌向八里水、鸭溪方向逃窜。
在进攻遵义的老城战斗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
遵义之战,我军在敌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摔、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耳8个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长征 红军 时期 我军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