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 文档编号:23921366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412.73K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1)03.人脑的高级功能(I)。
问麓化夯基系统化梳登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⑥神经节(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图中有3个神经元。
3.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丕属于。
[判一判]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式为反射
2.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X)
提示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
传出神经受损伤
(X)
提示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
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致。
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X)
提示效应器是指运动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X)
提示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忠信豈的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
膜电位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外流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Na内流
3.局部电流: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
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惑]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特化的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逐过性,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相同。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
识图完善各神经中枢的功能
—小K
(7T曜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2.
高级功能(连一连)
网络构建
学室式浸作递进式奖礁
突破考点•提炼技法
考点一分析判断反射与反射弧
I核心突破I
1.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2)切断d、刺激b,会(会、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3)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担回(相同、不相同)。
(4)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2.根据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确定下表中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兴奋传
导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
响
感f器
神经元轴突末
内外界刺激的信息
既无感觉
梢的特殊结构
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又无效应
传i神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
既无感觉
经
入神经中枢
又无效应
神‘中
调节某一特定
生理功能的神
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
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
传J神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
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
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做岀
应答反应
只有感觉
无效应
易错警示与反射、反射孤有关的3点提示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孤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
敏感性。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史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I命題探究|
1.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
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
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
缩
右后肢收
缩
左后肢不收
缩
右后肢不收
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孤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答案C
解析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
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瓠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由表可知:
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
“左后肢一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一神经中枢一右后肢,,、“右后肢一神经中枢一右后肢”、“右后肢一神经中枢一左后肢”。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一神经中枢一右后肢"的反射孤完整,而“右后肢一神经中枢一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结构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即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2.
如图是反射孤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
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
电位计,可记录
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
下列
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被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
感受器被破坏后,无法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被破坏后,兴奋可以产生,但无法传导;神经中枢被破坏后,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
考点二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I核心突破I
1.分析下图所示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QH专导形式:
打以电源
働戏过程:
静息电位一Il激祯但业一•电位养—局部电流成传导特点:
双
曲线回答相关问
b点一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垃通道开放;
be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一静息电位。
易错警示与兴奋产生传导有关的3点提示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易化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易化扩散。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I命题探究I
3.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一'++‘+*
土-火./、,轴突
+*++++++++Na*
♦♦
T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答案A
解析丁区域只能发生K*外流或Na*内流,不能同时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员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电流计偽转。
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測不到静息电位。
I技法提炼I1・膜电位的测量
(1)静息电位: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2)兴奋电位:
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r-0-ir—©II
图甲图乙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袂]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44♦♦♦
♦++♦♦♦++一一一一一♦♦♦♦♦♦♦
,|'
未兴奋区兴奋区未焰区
**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考点三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I核心突破I
1.下图为突触的常见类型,据图连线。
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吧f・・专;神料通段
(1)过程:
轴突一突触小泡f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f突触后膜。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①突触小体:
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2突触后膜:
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易错警示有关神经传导的几点提示
(1)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1组成不同:
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2)有关神经递质归纳小结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1供体: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受体:
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蛋白
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3传递:
突触前膜一突触冋隙(组织液)一突触后膜。
4释放:
其方式为外排,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
层生物膜。
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
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
5作用: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6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7种类:
常见的神经递质有:
a.乙酰胆城;b.儿茶酚胺类: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和多巴胺;c.5-羟色胺;d.氨基酸类:
谷氮酸、了•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这些都不是蛋白质。
I命題探究I
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
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换
C.若c处无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D.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可能偏转两次
答案A
解析在左侧第一个神经元上的a点给予一个刺激,兴奋将从a点传到b点,再传到d点,不能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兴奋由c传到e时需要经过突触,在突触中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换。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促进兴奋的,也有抑制兴奋的。
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①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而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故可发生两次偏转。
6.口一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
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a—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
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A
解析因a一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
I技法提炼I
1.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II®~~I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
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
只发生一次偏转。
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
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突触传递异常分析
(1)正常情况下: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
①若某种有毒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醃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
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
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强化审答-规范解题
“〉正奇时,用,刺激忡綃食引形骨IBII收增;传岀部分白处受损时.用。
刺戲神経,骨船肌不忠收绵・岐措本8!
.条完成下列判斷实签:
①如巣刺诲岫8,及财鼓滅地啤.•表明侍出神纾受JB.
诳成或豺擬骨臨•
表明骨济臥受报.
靄:
期瀏阳/颂瀬皿的侦d
序
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①
忽视了反射
完成的基本
条件
不属于
④
没有按题目要求给予刺激
用b刺激骨骼肌不收缩
②
忽视了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方向
不能
⑤
忽视了神
经冲动的
传递方向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收缩
③
没有按题目
要求给予刺
激
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集训真题-体验高考
对点式落实腫密式训埒
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2012-新课标全国卷,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
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
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哇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
2.(2012-新课标全国卷,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
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
是.
c是,d是O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
元①的(填“轴突”、“树突”或“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
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或“胞体”)。
答案
(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大脑皮层(3)轴突胞体
解析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分级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孤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引起呼吸肌收缩,产生深吸气动作使肺扩张(引起呼气)。
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
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未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形成了轴突一胞体型突触。
题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2012-海南卷,15)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A
解析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与多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构成多个突触,A项正确。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4.(2011-浙江理综,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u〜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C
解析u〜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项错误;、〜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误;c〜〃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
d〜《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
题组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相关综合应用
5.(2012-±海卷,24)3,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瞬冋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小的通透性后,Ca2+在极短时间内消除前膜内的员电荷,突触小泡快速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加快了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故A
项正确。
6.(2012-山东理综,25)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
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
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
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Jt(填
“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巨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
答案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突触小泡(特异性)受
体
(2)内正外负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岀非特异性
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递殖,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2)M点在静息电位时为内员外正,受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其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由图可知,手指皮肤内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M(传入神经)传入脊髓,再由N(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屈肌和伸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可由b传到c,不能由c传到b,故刺激N点,c处可检测到兴奋,b处检测不到。
(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o体液中的巨噬细胞和杀菌物质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课时规范训练
【组题说明】
考点
题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
基础
1、2、3、5
兴奋的传导与传
递
4、6、7、8、9^
10、11、12
综合应用与实验
探究
13、14、15
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不能产生反应
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②处快
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
⑤
答案C
解析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出现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④对应的是传出神经,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处,E可以产生反应;②表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
2.如图表示某反射弧,若在S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
A.引起的肌肉收缩叫做反射
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神经中枢单方向传导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D.引起S处Na*外流
答案C解析S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故A错误;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可向神经中枢方向和效应器方向双向传导,故B错误;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故C正确;神经纤维上受到一定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Na*大量内流,故D错误。
3.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在II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測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D.在II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A
解析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II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上,所以刺激II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故A错误;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故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故C正确;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II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故D正确。
4.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突触小海
CDE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II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岀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外侧,则I側为细胞膜外側,II侧为细
胞膜内侧,故A错误。
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磷脂双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讲义 26 通过 神经系统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