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编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3920101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8.12KB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编练习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编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编练习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编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9--10.01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上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B)
A、1840年B、1845年
C、1850年D、1858年
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C)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C.西方历史地理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 (A)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会客观条件
C.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D.太平天国运动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5、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B)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6、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上是指(B)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C)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8、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决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掌握清政府的实权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BD)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C.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2、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有(ACD)
A.中国旧的经济结构加速解体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中国越来越多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体现了太平天国(ABC)
A.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B.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和愿望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BC)
A.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B.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C.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D.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5、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是(ACD)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社会革命
C.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6、辛亥革命对戊戌维新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
(ABD)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
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7、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8、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BCD)
A.袁世凯承认共和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正确的说法有(ABCD)
A.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C.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D.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网上: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B)
A、1840年B、1845年
C、1850年D、1858年
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C)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C.西方历史地理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4、《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 (A)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会客观条件
C.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D.太平天国运动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5、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B)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6、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上是指(B)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C)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8、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决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掌握清政府的实权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BD)
A.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B.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C.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2、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有(ACD)
A.中国旧的经济结构加速解体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中国越来越多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体现了太平天国(ABC)
A.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B.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和愿望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BC)
A.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B.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C.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D.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5、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是(ACD)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社会革命
C.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6、辛亥革命对戊戌维新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
(ABD)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
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7、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8、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BCD)
A.袁世凯承认共和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正确的说法有(ABCD)
A.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C.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D.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判断题、简答题:
1、1840年至1919年80年间的反侵略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告终,简述其原因、教训。
(1)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经济技术的落后。
(2)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材第44-45页)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战争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并和19世纪中叶的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17-18页)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推翻封建势力的束缚,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5、简评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种尝试。
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有:
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2)但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尤其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它必然最终失败的命运。
同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6、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参见教材48页)
(1)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4)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这是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对。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束缚。
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9、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这个学说有何不足之处?
61-62
(1)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不足之处:
①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②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从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③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10、为什么说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
所以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对。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造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因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的两个基本矛盾。
革命的任务是由社会性质和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12、《临时约法》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
结合其主要内容,评述它对我国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1)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
(2)《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
《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小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3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1)不符合史实。
亚当斯的论调说明了西方列强对华政策是一致的。
(2)影响: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②客观上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③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发展进程,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说,“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
主权线指国家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
”他公然宣称,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叫嚷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的施政报告
材料2
甲午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的记者布林克来报道:
“就弹药而论,它储备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用消耗的还更多。
”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国》报道中说:
“(日本)比中国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
——《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3
1894年6月2日清政府派到朝鲜的袁世凯电告李鸿章:
“倾日译员郑永邦(日本驻朝鲜使馆译员)以其使命来询‘匪情’,并谓‘匪’久扰,大损商务,诸多可虑,韩人并不能了……贵政府何不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
”3日又电:
“倾日署使杉村来晤,该意亦盼速代韩戡,并询华允诺……似无他意。
”
——《李文忠公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匪”指什么?
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盼速代韩戡”的真实意图何在?
(4)结合中日双方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分析这场战争的结果。
答案:
(1)暴露了日本吞并朝鲜合众国东北的野心
(2)①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②日本战前最好了充分的军事物质和情报上的准备和精心的策划;
(3)“匪”指的是朝鲜东学党人。
真实意图是借朝鲜东学党事件向中国挑衅
(4)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应战;日本充分准备,积极备战。
所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
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
……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
《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2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
《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请回答:
(1)据材料1,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据材料1和材料2,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答案:
(1)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原因:
中国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机器产品竞争。
解决方法:
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2)“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抵抗外国资本。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
“革命为唯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3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生活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请回答:
(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是什么?
(2)比较材料1和2,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根据材料3, 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案:
(1)目的是:
阐述自己变法维新的主张。
成就:
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①方法的变化:
有主张温和的改良手段转变为主张发动资产阶级革命;②目的的变化:
由只是维新改良转变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主要原因:
北洋封建军阀的黑暗,帝国主义的压榨。
本质区别:
前者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洲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2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3
革命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1、2、3的观点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力量?
并各举1、2个代表人物。
(2)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作用或影响方面简要说明以上材料的观点是怎样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
答案:
(1)材料一代表了洋务派的观点,代表人物:
李鸿章、曾国藩
材料二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材料三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代表人物:
孙中山
(2)分别是: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①材料一的观点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材料二的观点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③材料三的观点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中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B)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C.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C)
A.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B.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D.它是在中共帮助下制定的
3、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D.国共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