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师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91845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79
- 大小:866.57KB
深师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教案.docx
《深师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师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师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总复习教案
(一)四则运算意义和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l页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算法。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一步认识一些运算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75—55=75—20=
提问:
你能说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
(出示加法定义)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两道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
(出示减法定义)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定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吗?
什么叫做除法?
(出示除法定义)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且从上面的每组题可以看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我们能不能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呢?
请看期末复习第1题。
2.四则运算意义的应用。
(1)请同学们先看第
(1)题。
谁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呢?
(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是加法应用题?
谁能根据编出的加法应用题来编两道减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口头编题)
提问:
这两题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2)请同学们再看第
(2)题。
谁来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呢?
(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是乘法应用题?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出两道除法应用题?
(指名口头编题)
提问:
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乘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编出相应的应用题,知道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要用四则运算来解答。
为了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整理运算定律。
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a+b
aXb=bXa)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
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板书(a+b)+c=a+(b+c)
(aXb)Xc=aX(bXc)]
哪位同学看着这两个字母式子说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
字母式子(a+b)Xc=aXc+bX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定律?
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
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里?
说明:
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通过结合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学习过哪些运算的规律?
(让学生口答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提问:
这些运算的定律或规律有什么实际应用?
2.简便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第3题。
(1)指名学生板演第1~3行左边三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3行右边三道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道题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出过程和结果,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注意结合264—198的计算,提问学生:
为什么减去200后要加上27)
(3)指名学生板演第4行的两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第1小题连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想到把6和4交换位置?
第2小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
(4)谁来说一说,125X48(板书)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简便计算过程)为什么要把48看成8X6的积?
指出:
这里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乘法的结合律来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看5600÷16,(板书)能不能把哪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运算的规律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600÷(8X2)
提问:
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结:
我们在计算式题时,有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还能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吗?
你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习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做复习第3题最后两行。
(二)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142页期末复习第4~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
2.使学生了解适合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熟练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名称。
在四则运算的知识里,我们已经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
那么,在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
现在请同学们先说一说,加法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一减数=差)
提问:
根据减法的意义,减法算式里各个数分别相当于加法算式里的什么?
(用线连结板书)
提问:
怎样用式子表示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因数X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
根据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里各个数分别相当于乘法算式里的什么?
(用线连结板书)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全面地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算式中的未知数x,以及进行计算的验算;还要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熟练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整理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
哪位同学说一说,加法算式里一个加数怎样求?
(板书:
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你能根据前面加、减的两个式子说明为什么“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吗?
提问:
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
(完成板书:
加数十加数=和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
被减数一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2.整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
乘法算式里的一个因数要怎样求?
(板书: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你能根据前面乘、除的两个式子来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吗?
提问:
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
(完成板书:
因数X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X商
请同学们把这些关系式完整地默读一遍,并记住它。
三、复习求未知数
1.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关系式来求未知数x。
大家看期末复习第4题,先做求加、减算式中未知数x的三道题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每题里的x是什么数,求x要应用怎样的关系式来求结果。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现在看第4题里其余的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小结:
求未知数x,要先看未知数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联系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怎样求出x的值,然后再解答。
四、复习应用题
学习了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还可以列含未知数x的等式答应用题。
请看下面两道题。
1.公共汽车到广场站下车13人,还剩27人。
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0人,到广场站下车一批后,还剩27人。
广场站下车多少人?
提问:
你能顺着题意说出数量关系吗?
谁来说一说?
(板书:
原来的人数一下车的人数=还剩的人数)
你发现这个数量关系式中的三个条件里只有几个是已知的?
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比较方便?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要求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列等式的。
提问: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哪几步来做?
你认为哪一步最重要?
指出:
列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三步来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应用题。
一辆汽车下午行200千米,比上午多行40千米。
上午行了多少千米?
提问:
顺着题意想,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方便?
为什么?
让学生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
等式是怎样列出来的?
指出: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时,要顺着题意想数量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现在请同学们看期末复习第5题,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
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做:
先设问题里要求的数为x,再想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x是多少,就是问题的结果。
其中最关键的是顺着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5题。
(三)年月日、简单的统计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2~143页第6~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年、月、日等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经过时间。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
1.年、月、日的进率。
我们本学期学习了时间单位年、月、日。
这节课先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
复习年、月、日)
请同学们在下面表中括号里填上进率。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
怎样根据公历年份来判断闰年?
2.年、月、日的练习。
·
请同学们把期末复习第6题填在书上。
小黑板出示第6题,学生口答练习中填的数,老师板书。
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二、复习简单的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提问:
简单的数据整理分哪几个步骤?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如下:
简单的数据整理
(1)找出数据范围。
(2)把数据合理分段整理。
(3)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
简单的数据整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呢?
2.简单的数据整理练习。
用投影出示第142页第7题,男同学的体重记录单。
(1)让学生看着记录单说一说数据整理的三个步骤。
指名学生说数据的分段,教师板书。
体重(千克) 25以下25~29 30~34 34以上
(2)让学生统计各段的人数。
指名口答各段的人数并集体校对。
(3)绘制统计表。
(4)看表分析第143页的两个问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接着让学生说说还想到了什么。
三、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l,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如果有括号,该怎么样呢?
学生口答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老师归纳、板书。
2.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做第8题第一行两题。
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指出:
第1题可以把乘法、除法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第2题可以把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说一说各个方面的知识要点。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8题余下4题。
要求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四)平面图形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3~144页第9~12题。
教学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加深理解一些图形之间的联系
和区别,提高简单作图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单元我们刚刚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些平面图形的知识作一个系统的复习。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能区别一种图形里不同的特殊情况;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正确地按要求画图;还要能熟练地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
二、复习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和直线。
提问:
线段有什么特点?
(画线段)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画射线)直线呢?
(画直线)
想一想: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点两点,过这两点画一条直线。
再在练习本上点一点,从这一点起画一条射线。
提问:
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从一点起可以画几条射线?
2.角。
提问:
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画角)谁来说一说下面分别是什么角,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口答期末复习第9题的
(2)、(3)题。
3.垂直和平行。
请大家说一说,下面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4.三角形和四边形。
(1)请大家看下面的图形,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每个三角形
的特点
提问:
等腰三角形至少有几条边相等?
几个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几条边相等?
几个角相等?
追问:
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什么?
提问: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至少知道几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未知角的度数呢?
为什么?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是多少度?
(2)你能说出下面图形的特点吗?
每个图里的字母各表示什么?
提问: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为什么?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吗?
为什么?
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梯形吗?
为什么不是?
(3)请你从七巧板里拿出一个三角形,举起来给老师看一看;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也举起来给老师看一看。
你能用七巧板里的几块拼一个梯形吗?
试试看。
5.综合练习。
(1)做期末复习第10题。
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2)做期末复习第11题。
让学生把第
(1)题画在书上。
老师巡视指导。
小黑板出示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追问: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都与它们的底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请你说一说年、月、日之间的进率。
你能分别说一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吗?
四、课堂作业
(1)分别画垂线和平行线。
(2)画一个55的角。
(3)期末复习第12题。
(五)应用题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5页期末复习第13—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
第
(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
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
(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读题,比较:
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
(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
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
(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小结:
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
但第
(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
(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
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4.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30棵。
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
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
(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怎样列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
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
在列式时,要根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
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
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
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徐斌简介
徐斌,男,1969年出生,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并结业。
1992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选第一名,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获二等奖。
曾应邀为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年会上观摩课。
先后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个省市作公开教学100多次,在《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
现主持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预案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3—6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准备:
配套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建立模型
出示例题图,提问:
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提问:
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你想选择哪些条件?
你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把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
学生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提问:
这道题先算什么?
18÷3=6(元)5×6=30(元)
小华和小明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吗?
怎样进行检验?
2、提问:
要求小军买了多少本,你们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
列式为:
18÷3=6(元)42÷6=7(本)或30÷5=6(元)42÷6=7(本)
3、比较:
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果把两次列的表格合并起来,你能说出括号里的得数吗?
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二、初次应用
出示“试一试”:
同学们用盆景美化教室。
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5个班,三年级每个班放8盆,四年级每个班放7盆,五年级每个班放10盆。
先根据下面的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多少盆?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盆?
3.?
(自己提一个问题,列表解答)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字典图)。
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购球情境)。
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四、拓展提高
创设情境——播放商品降价信息:
“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本店由于街道拆迁,所有文具降价大甩卖喽!
书包原价80元现价50元,文具盒原价20元现价12元,卷笔刀原价10元现价4元,钢笔原价15元现价8元。
……”
小力:
我买3个文具盒。
小红:
我买4个书包。
小芳:
我买10个卷笔刀。
问题1:
小红比小芳多付多少元?
问题2:
小力比小红少付多少元?
让学生先设计表格,再听录音,记录有关信息,然后解答。
五、课堂总结
认识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例如:
认识平行时,教材呈现了公路、跑道、足球门、跳高架等实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出对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认识;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后,又让学生利用获得的初步认识去找出更多的实例来丰富认识;最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第七 复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