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91254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54.21KB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docx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一讲 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并能适时进行指导。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这次,我们就如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也就是如何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知识,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进行一下探讨。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学习两个案例:
第一页的“我是不是生病了?
”和第十页中的《我的声音怎么变了》。
(1)家长自由读案例。
(2)请家长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两则教育故事。
在这两个故事中,家长是如何让孩子了解性知识,缓解紧张情绪的呢?
(1)从中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2)请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3)家长发言,教师小结。
3、解读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
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
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
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
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
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
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
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所以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
三、专家支招
(1)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许多家长都认为,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当孩子问起此类的话题时,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转移话题,使得孩子对性问题有一种“羞耻”的概念,可好奇心又使得他们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性的知识,由此,可能灰产生误导。
因此,家长必须大方的和孩子谈性,观众古孩子的性教育,给孩子以及时科学的指导。
(2)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
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
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给月经初潮的女孩和出现第二性征的男孩以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4)帮助孩子对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5)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犯.
四、家长应该如何做。
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发育方面的通俗读物.
(2)给孩子讲一讲青春期、第二性征是怎么回事.
(3)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交流性问题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以避免彼此的尴尬,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4)当孩子出现月经以后,要为孩子庆贺一下,祝贺她的成长。
五、课堂作业:
你以前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今天的所学。
有什么感受?
交流一下。
六、课堂总结
家长朋友们,相信如果您能对今天的所学运用到教育孩子的实际中去,那我门的孩子必定回健康快乐的成长!
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七、课后作业
1、为孩子买一本有关青春方面知识的书。
2、回家后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写出体会。
第二讲 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内容】1.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2.我为什么不漂亮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我要是外向就好了》和《我为什么不漂亮》,指引家长正确了解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的个性类型性格,各有优点。
当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时家长应该怎样做,家长从哪些方面来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关注自己的外表时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和正确引导孩子以内补外。
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目标】
1.让家长知道孩子内向和外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性格,各有优点。
2.孩子比较内向时父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做。
3.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4.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让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去以内补外。
5.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
1.知道从哪些方面改变孩子极端内向的个性。
2.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难点】 家长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方法】采访对话法.案例分析法.教材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录音带.案列故事.课前调查表.课后调查表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附课前调查表)
一、课堂导入:
(二)问题调查:
首先请家长朋友们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呈现)
1.您的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请家长分别举手示意)
2.认为自己孩子性格是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请举手。
3.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认为您的孩子这种性格有哪些优点?
(分别找不同性格学生的几位家长谈。
)
4.教师根据家长回答情况和课前调查情况进行恰当小结,自然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
(列如:
通过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大部分孩子性格是内向或外向,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的是极少数。
也有性格内向孩子的家长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希望孩子能外向些更好。
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相信对您有启发。
下面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情景对话录音《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设计意图:
通过进一步调查来了解家长对孩子性格的态度,也为直接过渡到下面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共享:
听录音故事《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二)案例分析
听完这个录音故事,刚才有好多家长说也遇过类似事情,哪位家长愿意谈一下您的看法?
1.找家长谈个人看法。
2.根据家长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1)心理上:
孩子表现为不愿见陌生人。
(2)行为上:
表现羞涩。
(3)原因:
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
3.下面接着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听听她们母女的心声。
(听录音《孩子的心灵独白》和《妈妈的心灵独白》)
4.听完故事和她们的心声,您还有什么想谈的?
5.找家长谈看法,
6.教师总结:
(1)母亲认为孩子内向的个性糟糕透了。
(2)孩子为自己的内向和母亲的不满而烦恼。
(3)母亲说孩子内向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有缺点,是在时刻提醒她是个内向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内向。
(三)讨论探究
1.这样的类似案例在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都可能发生,如果您的孩子如文中所说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作为家长自己你会怎么做?
2.(家长讨论,畅所欲言!
)
(注:
在此环节处应多准备几种方案,以防家长因为此话题的敏感而不能畅所欲言的说出心里话,方案2,可以有类似现象的家长举手示意。
方案3,教师可课前事先做好调查,班级中的、同事中的以及自己家人中类似这样的现象!
)
三教师讲解总结
四献计献策
(一)听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1.大家在刚才的案例分析中都很积极,献计献策,想出那么多的好办法。
下面再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我为什么不漂亮》。
2.走进《心灵独白》,找家长读《心灵独白》,让家长边听边思考:
(1)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有哪些困惑?
3.家长说教师整理: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
(1)故事中的孩子因不满意自己的外表烦恼;
(2)妈妈通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决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女儿交流。
4.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
他们有意无意的与别人比较,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不漂亮,变得自卑;也有的孩子在比较中因自己的美丽放弃了对能力品行方面的要求。
教育故事中的妈妈发现女儿对外表的不满后,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困扰。
请家长自读《教育故事》。
(二)献计献策
1.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呢?
2.找家长谈。
(三)教师根据家长所谈结合课本39—41整理总结讲解:
1.悦纳自己的外貌。
(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
(2)告诉孩子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
值观。
(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
2.引导孩子以内补外。
(1)做到心灵更美。
(2)扬长避短,使孩子获得更多自信。
(3)培养优雅的气质。
3.教孩子适度的梳妆打扮。
4.完善自我,成为理想中的我。
(1)正确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3)善于挑战自我。
五课堂总结
1.我们也借用崔永元曾经主持的栏目《实话实说》中的一个环节:
在这节课的最后,大家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来总结概括一下你今天的收获或体会,好吗?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
2.家长畅所欲言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3.教师总结:
听到大家反馈的收获与体会,我感到很欣慰!
孩子的性格主要是遗传决定的,我们要接纳这种个性;但孩子小,可塑性较强,我们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积极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孩子朝最有力的个性方面发展,这样相信孩子在成长的旅途上充满自信的健康快乐成长。
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
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父母却只是一味的指责,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去改变孩子,更需要的是改变自己!
农民对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亲临家长课堂!
六亲子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告诉他并鼓励他。
2.推荐亲子共读《兰珍妮》(43_44)。
3.推荐孩子阅读《风鞋与火鞋》。
4做小学亲子教程《牵守两代》6《亲子成长记录册》的《接纳自己 完善自己》
温馨提示:
请各位家长把亲子作业的第一小题做好并与下周一上交,谢谢你的合作。
第三讲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材料,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融洽相处吗?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器吗?
今天我们就从如何教育孩子入手,交流一些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
(1)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情景剧。
(课本38页,情景剧表演)
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景象是否有些眼熟呢,你的孩子是否有您的有类似的趋向呢?
(1)家长自由发言。
(2)倾听孩子及爸爸的心声。
师角色扮读。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1)教师推荐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看你的孩子是否有此类表现?
第一类:
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第二类: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2)家长交流。
三、专家支招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用的。
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
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一要弄清情况。
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
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
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二要宽容真诚。
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儿童的影响,偶尔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性质。
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三要及时处理。
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
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事分开来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
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
“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
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四要简化说理。
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
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五要个别处理。
所谓个别处理是指:
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
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六要先有预告。
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
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七要错罚相当。
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
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要避免重错轻罚了。
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
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
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
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八要重奖改正。
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
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
比如一个儿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
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
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
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
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
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
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四、课后作业:
(1)了解一下孩子愿意接受怎样的惩罚?
(2)多读一些名人教子的故事。
五、课堂总结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都能做好现代社会的成功家长,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
再见。
第四讲 失败面前不言弃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
《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
第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的情绪,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中的挫折和失败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
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和挫折,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让家长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案例剖析法、讲授说理法、采访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再次走进我们的亲子课堂,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一贯支持。
谢谢大家!
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您知道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理原因吗?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大、增多,小学生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共同学习《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第四讲,一起探讨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学习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每一天。
如果说,以前我们在教育子女时强调“棍棒之下出孝子”,确实有些鲁莽与粗暴的话,那么现在则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如今的孩子已经是说不得更动不得了,不仅在家是“小太阳”,就是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也同样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一点小事就赌气离校离家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
二、呈现资料,剖析案例。
1、资料回放:
(出示课件)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的几个事例:
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到:
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喝农药自杀;某某小学生因老师责骂愤而跳楼;某男生因母亲管教严厉而弑母;一个漂亮的16岁女孩武殊,上初中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中考的时候她在舞蹈、篮球、作文等方面都被给予加分奖励,但是现在她却多次想自杀。
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多次向专家就有关自己想自杀的想法进行了心理咨询。
“我被网友欺骗,我考试不好,我被老师呵斥。
”所以她觉得整个社会特别黑暗,有一段时间还觉得大人是祸根……
2、看了刚才的资料,家长们有什么感想?
是不是觉得很可怕?
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些案例离我们很远?
其实,这些事例说明了现代孩子普遍心理现状,在身体越来越强健的前提下,精神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
孩子们被宠爱得几乎到了不明白挫折为何物的程度,这样的气候只能培育出娇弱的花朵,偶有风吹雨打,自然是枝折花落。
因此专家呼吁,父母应对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3、下面两个故事我们一定不会感觉陌生。
让我们来听两个情景故事。
出示第一个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
(1)教师读第一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
(2)各位家长,剧中这种情景是否有些熟悉呢?
你的孩子或者您身边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剧中的孩子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和爸爸的感受。
(心灵独白)
(3)案例中的孩子因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丑了,产生了哪些情绪变化?
(心情不高兴,忧心忡忡;说话吞吞吐吐,对事情避而不谈等等)
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开导,会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与家长一起分析,让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a害怕在老师面前再挨批评,而躲避检查;
b担心再在同学面前丢丑,而害怕上学;
c担心家长知道了在校表现,而撒谎蒙混------
(4)教师总结语
教育无小事!
案例中的孩子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是自卑的表现。
家长们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一定要多加关注。
漠视或者打击孩子,可能会造成不良的连锁反应,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
4、出示第二个故事《妈妈,我又落选了》。
请两位家长配合读情景对话。
教师简单分析情景对话。
有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后,会寻找不正当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同时,挫折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失败感、愧疚感和思想负担。
家长要明白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但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
“童年时代完全没有尝过痛苦和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牵手 家长 课程 小学 六年级 教案